【#少兒綜合素質訓練# #小學古詩:《畫雞》原文譯文賞析#】這首詩描繪了公雞的威武,寫出了它的高潔。把雞這種家禽的神態(tài)氣質和報曉天性展現的淋漓盡致。下面是®無憂考網分享的小學古詩:《畫雞》原文譯文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畫雞》
明代:唐寅
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裁一作:戴)
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譯文】
它頭上的紅色冠子不用裁剪是天生的,身披雪白的羽毛雄糾糾地走來。
一生之中它從來不敢輕易鳴叫,但是它叫的時候,千家萬戶的門都打開。
【注釋】
裁:裁剪,這里是制作的意思。
將:助詞,用在動詞和來、去等表示趨向的補語之間。
平生:平素,平常。
輕:隨便,輕易。
言語:這里指啼鳴,喻指說話,發(fā)表意見。
一:一旦。
千門萬戶:指眾多的人家。
【賞析】
《畫雞》是一首題畫詩。
“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這是寫公雞的動作、神態(tài)。頭戴無須剪裁的天然紅冠,一身雪白,興致沖沖地迎面走來。詩人運用了描寫和色彩的對比,勾畫了一只冠紅羽白、威風凜凜,相貌堂堂的大公雞。起句的“頭上紅冠”,從局部描寫公雞頭上的大紅冠,在這第一句里,詩人更著重的是雄雞那不用裝飾而自然形成的自然美本身,所以詩人稱頌這種美為“不用裁”。
承句“滿身雪白”又從全身描寫公雞渾身的雪白羽毛。狀物明確,從局部到全面;用大面積的白色(公雞)與公雞頭上的大紅冠相比,色彩對比強烈,描繪了雄雞優(yōu)美高潔的形象。
“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這是寫公雞的心理和聲音。詩人擬雞為人揭開了它一生中不敢輕易說話的心理狀態(tài),它一聲嗚叫,便意味著黎明的到來。它一聲嗚叫,千家萬戶都要打開門,迎接新的一天的到來。“平身不敢輕言語”,詩人的詩路急轉,說公雞一生不敢隨便啼叫,此句的氣色收斂,還很低調,尤其“不敢”一詞,用的很貼切,為第四句的結句做了鋪墊,并對下句有反襯效果。后兩句用擬人法寫出了雄雞在清晨報曉的情景,動靜結合,運用了詩歌的藝術手法,使兩句產生了強烈的對比樹立了雄雞高偉的形象,表現了公雞具備的美德和權威。
這首詩描繪了公雞的威武,寫出了它的高潔。把雞這種家禽的神態(tài)氣質和報曉天性展現的淋漓盡致。它平時不多說話,但一說話大家都響應,由此表達了詩人的思想和抱負,從此詩還可看出詩人“不避口語”的寫詩特點,富有兒歌風味。
擴展閱讀:
唐寅(明代畫家、書法家、詩人)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明代畫家、書法家、詩人。
唐寅的始祖是前涼涼州晉昌郡陵江將軍唐輝,這也直接影響到了唐寅,他在自己的書畫題名中也常用“晉昌唐寅”落款。而到了唐初,其祖唐儉跟隨李淵起兵,被封為“莒國公”,所以唐寅也自稱“魯國唐生”。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車駕主事,死于土木堡之役。唐泰的后代子孫多散部在蘇州吳縣白下、橋里間一代。唐寅也正是出生在這一帶,其父唐廣德經營一家小酒館。其父讓他讀書求取功名,唐寅不負父望,十六歲中蘇州府試第一入庠讀書。28歲時中南直隸鄉(xiāng)試第一,次年入京應戰(zhàn)會試。因弘治十二年科舉案受牽連入獄被貶為吏,突發(fā)變故讓唐寅喪失進取心,從此游蕩江湖,埋沒于詩畫之間,終成一代名畫家。
繪畫宗法李唐、劉松年,融會南北畫派,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師承唐代傳統,色彩艷麗清雅,體態(tài)優(yōu)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于水墨寫意,灑脫秀逸。書法奇峭俊秀,取法趙孟頫。
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詩文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并稱“吳中四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