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粉嫩metart人体欣赏,99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小學生常見標點符號兒歌大全

時間:2019-08-01 15:11:00   來源:無憂考網(wǎng)     [字體: ]

【#少兒綜合素質訓練# #小學生常見標點符號兒歌大全#】標點符號是輔助文字記錄語言的符號,是書面語的組成部分,用來表示停頓、語氣以及詞語的性質和作用。下面是©無憂考網(wǎng)分享的小學生常見標點符號兒歌大全。歡迎閱讀參考!



  句號歌:。


  一句末尾用句號,


  語氣平緩調不高。


  讀書見它要停頓,


  作文斷句莫忘掉。


  問號歌:?


  有疑有問用問號,


  設問、反問也需要。


  遇它讀出語調來,


  看書見它要思考。


  嘆號歌:!


  感情強烈句和段,


  其中嘆號常出現(xiàn)。


  請求、反問都該用,


  有它文章起波瀾。


  頓號歌:、


  并列詞語或短語,


  地位一樣并肩站。


  頓號用來做分界,


  讀到它時停頓短。


  逗號歌:,


  標點符號誰最忙?


  逗號使用最頻繁。


  句子中間要停頓,


  往往由它來值班。


  分號歌:;


  并列句子肩并肩,


  不分主次緊相連。


  如用逗號隔不開,


  可用分號站中間。


  冒號歌::


  小小冒號兩個點,


  提示下文常出現(xiàn)。


  它和引號是朋友,


  文章之中常相伴。


  引號歌:“”


  四個蝌蚪真奇妙,


  前攬后抱是引號。


  人物語言引在內,


  別人文句用它標。


  破折號歌:——


  解釋前用破折號,


  語義轉折它出面。


  既可表示聲延長,


  又可表示話中斷。


  省略號歌:......


  省略號,六個點,


  千言萬語全包攬。


  表示省略用到它,


  說話斷續(xù)把它添。


  書名號歌:《 》


  書名號,前后彎,


  標明書籍和報刊。


  篇名、曲名也可用,


  標得清楚方便看


  擴展閱讀:發(fā)展歷史之中文標點


  在中國古代文書中,一般不加標點符號,而是通過語感、語氣助詞、語法結構等斷句(在文章里加入“句讀〈jùdòu〉符號”:句號表示句子的完結;讀號貌似當前的頓號,表示語氣的停頓),經(jīng)常出現(xiàn)歧義、造成對文章字句的誤解;例如清代詩人趙恬養(yǎng)《增訂解人頤新集》中“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另一說我是客,不是我)一句就有七種解釋方法。古代中文無通用的標點符號,到了19世紀開始使用“。”作為斷句。日本在8世紀時,使用返點和訓點作為標點系統(tǒng)。


  標點符號趣談


  但事實上中國從先秦時代就已經(jīng)有標點符號,可以從20世紀以來的考古文物中見到,只不過這些符號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罷了。辟如在戰(zhàn)國時代的竹簡中就可以見到“└”型符號,通常表示一篇文章的結束;又如“▄”作用就融合了現(xiàn)代的逗號與句號,用來表示斷句。在古人的記載中,《宋史·何基傳》稱贊何基:“凡所讀書,無不加標點。義顯自明,有不待論說而自見。”其實,遠在甲骨文、青銅器銘文時代,中國就已有一種頗為奇特的標點符號萌芽了。清章學誠《丙辰札記》考證:“點句之法,漢以前已有之。”《增韻》云:“凡句絕則點于字之旁,讀分則微點于字之間。”漢代許慎把標點符號收入《說文解字》,收了“、”號,解釋:“有所絕止、而識之也!边收了“()”號,解釋:“鉤識也!鼻宥斡癫米ⅲ骸般^識者,用鉤表識其處也!袢俗x書有所鉤勒,即此!币虼酥袊糯徊贿^沒有現(xiàn)代的標點符號,而不是沒有標點符號。


  第一個從國外引進標點符號的人是清末同文館的學生張德彝。同文館是洋務運動中清政府為培養(yǎng)外語人才而設立的,張德彝是第一批英文班學生中的一員。同治7年(1868年)2月,前駐華公使浦安臣帶領“中國使團”出訪歐美,張德彝也成為隨團人員中的一名。張德彝有一個習慣,無論到哪個國家,都喜歡把當?shù)氐木吧⑷宋、風俗習慣記錄下來,以“述奇”為名編成小冊子。1868年至1869年期間,他完成了《再述奇》。眼下這本書名為《歐美環(huán)游記》,其中有一段介紹西洋的標點符號,云:“泰西各國書籍,其句讀勾勒,講解甚煩。如果句意義足,則記‘!;意未足,則記‘,’;意雖不足,而義與上句黏合,則記‘;’;又意未足,外補充一句,則記‘:’;語之詫異嘆賞者,則記‘!’;問句則記‘?’;引證典據(jù),于句之前后記‘“”’;另加注解,于句之前后記‘()’;又于兩段相連之處,則加一橫如‘——’!彪m然張德彝不是有意識地向國內知識界引入標點符號,甚至帶有反對的口氣,覺得這些標點繁瑣,但是卻在無心栽柳的過程中為中國語言符號的發(fā)展帶來了新風。


  1919年4月,胡適、錢玄同、劉復、朱希祖、周作人、馬裕藻6名教授極不愿看著“現(xiàn)在的報紙、書籍,無論什么樣的文章都是密圈圈到底,不但不講文法的區(qū)別,連賞鑒的意思都沒有了”。在國語統(tǒng)一籌備會第一次大會上,他們提出了《方案》,要求政府頒布通行“, 。;:?!—()《 》”等標點。


  1920年2月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發(fā)布第53號訓令——《通令采用新式標點符號文》,我國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標點符號從此誕生。


  又因為古代文書普遍不加標點符號,會給未加訓練者造成閱讀的困難,因此在1919年,馬裕藻、朱希祖、錢玄同、劉復、周作人、胡適等人聯(lián)名提出了《請頒行新式標點符號議案》,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年2月出版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是用白話和新式標點寫作的第一部“新書”。1920年,在陳獨秀、胡適等人的支持下,在上海經(jīng)營一家小出版社的汪原標點、分段并出版了《水滸傳》,這是中國第一次使用標點符號出版古典書籍。標點符號的使用,對中國的白話文的推廣使用起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