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劍铓,
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
散上峰頭望故鄉(xiāng)。
【賞析】
此詩寫登臨懷鄉(xiāng)。首句“海畔尖山似劍铓”寫登臨所見,作者看到柳州一帶的山峰突兀峭拔,好似一把把“劍铓”!皠﹁殹奔磩敳考怃J的部分,如此設喻,形象地刻畫出海畔山峰的奇特突兀特點。鄺露《赤雅》卷中:“陽朔諸峰,如筍出地,各不相倚。三峰九嶷,折城天柱者數(shù)十里,如樓通天,如闕刺霄,如修竿,如高旗,如人怒……退之‘水作青羅帶,山為碧玉簪’;子厚‘海畔尖山似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皆實錄也。”說明,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劍芒”這句屬于寫實,是對柳州一帶山峰的十分貼切的形容。這一形容,直接引起下句的“割愁腸”。這劍芒似的尖山,對荒遠之地的逐客,真有割人愁腸的感覺。
三四句,進一步想象,詩人欲化身千億,站在山頭共望故鄉(xiāng)。前兩句已談到,廣西多山峰,山峰又多拔地而起,不相聯(lián)屬。登高遠望時,無數(shù)山峰就像無數(shù)佇立凝望的石人。詩人思鄉(xiāng)心切,奈何一人之身難以表達強烈的鄉(xiāng)情,他便把這千萬座山峰想象成自己的化身,如此望鄉(xiāng),大概可以滿足詩人的心愿了。這個想象非常奇妙,它不但準確傳達了詩人的眷念故鄉(xiāng)親友的真摯感情,而且不落窠臼,真實感人。
擴展閱讀:柳宗元的人物介紹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字子厚,山西運城人,世稱“柳河東”、“河東先生”。他的文學成就很高,在文章方面,他與韓愈并稱為“韓柳”;在詩歌方面,他與劉禹錫并稱“劉柳”。
柳宗元出生于文化氣息濃厚家庭,他的父親柳鎮(zhèn)信奉傳統(tǒng)儒學,具備積極用世的態(tài)度和剛正不阿的品德;他的母親則是一位典型的賢妻良母,同時也是一名虔誠的佛教徒。父母雙親在言傳身教和學識方面,給予柳宗元儒學和佛學的雙重影響。
柳宗元出生的時候,“安史之亂”剛剛平定二十年,太平盛世不再,政治腐敗、藩鎮(zhèn)割據(jù)等社會矛盾逐漸顯露出來。但柳宗元并沒有受大形勢的影響,年少得志的他,20歲中進士,幾年后便步入官場,開始參與政治。
經(jīng)過十多年的歷練,柳宗元對政治黑暗和社會現(xiàn)實的認識更加深刻,萌發(fā)了革新的想法。順宗即位后,開始任用他和王叔文、王伾等大臣進行改革,史稱“永貞革新”。
可惜,改革進行不到半年,就失敗了。柳宗元也因此受到牽連,被貶到湖南永州任司馬,時間長達十年。這一件事成為他人生的重要轉(zhuǎn)折點。
擴展閱讀:柳宗元的主要作品
《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
《溪居》
《江雪》
《漁翁》
《始得西山宴游記》
《鈷鉧潭西小丘記》
《小石潭記》
《袁家渴記》
《石渠記》
《石澗記》
《小石城山記》
《捕蛇者說》
《永某氏之鼠》
《臨江之麋》
《黔之驢》
《種樹郭橐駝傳》
《哀溺文序》
《蝜蝂傳》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天說》
《封建論》
《斷刑論》
《晉文公問守原議》
《桐葉封弟辯》
《伊尹五就桀贊》
《非國語》
《貞符》
《時令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