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xué)詩》
唐•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xué)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賞析】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笔锥湟院啙嵍笠墓P墨,點出讀書的時期:晚到三更半夜,早到五更雞鳴,這個時候應(yīng)該是勤學(xué)之人刻苦學(xué)習(xí)的時候!昂诎l(fā)不知勤學(xué)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兩句是說,少年時代如果不知道發(fā)憤苦讀,珍惜時光,等到老了再想讀書就遲了!昂诎l(fā)”、“白首”,采用借代的修辭方法,借指青年和老年;“不知”與“方悔”、“勤學(xué)早”與“讀書遲”兩兩對立,構(gòu)成十分強烈的對比,對比中發(fā)人深省,揭示了勤學(xué)苦讀的重要性。
顏真卿是唐代杰出的書法家,他少時家貧,而買不起筆墨,但他懂得珍惜時間,用筆蘸黃土水在墻上練字,持之以恒,終成書法大家。正是因為他“三更燈火五更雞”的苦練,黑發(fā)深知“勤學(xué)早”,老來才沒有“讀書遲”的遺恨。
擴展閱讀:文學(xué)的成就
顏真卿在《顏真卿集》中所撰的作品,大多系實用性文字,言辭率真慷慨,意直氣壯,生動感人,對唐代古文運動有促進作用。為后世所稱頌的《論百官論事疏》、《與郭仆射書》等,宏詞沉郁,忠節(jié)之言,如見其人,充分體現(xiàn)了顏真卿的忠烈剛直品節(jié)。
南宋學(xué)者晁公武稱顏真卿“學(xué)問文章往往雜於神仙浮屠之說,不皆合於理”。[5]高棅在《唐詩品匯》中評道:“魯公情欣所遇,悉綜古調(diào),頗尚格氣,不事彌文。雖有一二近體,不過游戲之作,非所以系幽悰也。今集中所載不及百篇,大都守吳興時,與皎僧、陸處士之流結(jié)思巖林,相忘外道者也,然曠世之情,優(yōu)入三昧,殊非守平原時色相!
顏真卿傳世作品以碑刻最多,楷書有《多寶塔感應(yīng)碑》《麻姑仙壇記》《東方朔畫像碑》《顏勤禮碑》《顏氏家廟碑》等,行書有《爭座位稿》,書跡有《自書告身》《祭侄季明文稿》。其中《顏勤禮碑》比較端莊遒勁,但筆畫細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樣。《顏氏家廟碑》,書法筋力豐厚,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之一,與其早年時期的作品相比更加渾厚大氣,乃晚年之代表作。
顏真卿著有《韻海鏡源》、《禮樂集》、《吳興集》、《廬陵集》、《臨川集》,均佚。后人輯其詩文為《顏魯公文集》15卷。《全唐詩》、《全唐詩補編》及《全唐文》亦收錄有其作品。
擴展閱讀:歷代評價
李隆基:朕不識顏真卿形狀何如,所為得如此。ā杜f唐書》引)
李萼:聞公義烈,首唱大順,河朔諸郡恃公為長城。(《舊唐書》引)
李亨:立德踐行,當四科之首。懿文碩學(xué),為百氏之宗。忠讜罄於臣節(jié),貞規(guī)存乎上范。述職中外,服勞社稷。靜專由其直方,動用謂之懸解。山公啟事,清彼品流;叔孫制禮,光我王度。惟是一有,實貞萬國,力乃稽古,則思其人。(《授顏真卿太子少師敕》)
盧杞:顏真卿四方所信,使諭之,可不勞師旅。(《舊唐書》引)
令狐峘:①有唐名臣贈司徒魯郡文忠公顏公,奉大順為元功,建大節(jié)為至忠,以安橫流,以紐頹綱,秉是一心,祗事四朝。(《顏真卿墓志銘》)②自登朝及作藩牧,常以安君厚俗為務(wù),獎善伐惡為志。言非至公,不發(fā)於口;事非直道,不幾於心。植操則夷齊之高也,理戎則羊陸之仁也,當朝則汲黯之正也,蒞下則廉范之通也。蘊是具美,行乎至儉,強暴莫敢沖,千飆不能動。大義久廢,公起之;醇風(fēng)久(闕),公還之。非賢人之業(yè),何以臻此?然虛已下士,不以名位自高,茍有道者,蓬門鶉衣,必與抗禮!婆c人交,執(zhí)友之子,義均甥侄。介操所至,不遷其守。剛而中禮,介而容眾,靜而無悶,動而有光。便於已,希權(quán)幸不為也;君有命,蹈湯火不辭也。心在弭亂不在功,志圖報國不圖生,故其殺身成仁,視死如歸,雖漢之龔勝、魏經(jīng),無以加焉。(《顏真卿墓志銘》)
李適:器質(zhì)天資,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屬賊臣擾亂,委以存諭,拘肋累歲,死而不撓,稽其盛節(jié),實謂猶生。(《贈顏真卿司徒詔》)
穆員:惟公道冠四朝,位先百辟。望安社稷,名動神祇。期以日照天臨,風(fēng)清雨滌。受命以出,視途如歸。(《為淮西宣慰使鄭右丞祭顏太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