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綜合素質(zhì)訓(xùn)練# #千家詩:錢起《逢俠者(燕趙悲歌士)》原文譯文賞析#】這是一首因路遇俠者而寫的贈別詩。此詩造句別致,寓意隱蔽。下面是©無憂考網(wǎng)分享的千家詩:錢起《逢俠者(燕趙悲歌士)》原文譯文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逢俠者(燕趙悲歌士)》
唐/錢起
燕趙悲歌士,相逢劇孟家。
寸心言不盡,前路日將斜。
【注釋】
1、俠者:豪俠仗義之士。
2、燕趙:古時燕、趙兩個國出了許多勇士,因此后人就用燕趙人士指代俠士。
3、劇孟:劇孟:漢代的俠士,洛陽人,素有豪俠的名聲。杜甫有詩句:“劇孟七國畏,馬卿四賦良”,說得就是劇孟武藝的高強。這里“劇孟”是用來指代洛陽的。
4、寸心:心中。
【譯文】
趙、燕兩地多慷慨悲歌的俠士,今天我們相逢于俠士劇孟的故鄉(xiāng)洛陽。心中悲壯不平之事向你訴說不完,無奈太陽西斜,只好再次分手而去。
或
與你這位燕趙來的悲歌慷慨之士,相逢在大俠劇孟的家鄉(xiāng)洛陽。心中無限不平匆匆訴說不盡,轉(zhuǎn)眼夕陽西下,依依分別,各奔前方。
【賞析】
這是一首因路遇俠者而寫的贈別詩。此詩造句別致,寓意隱蔽。詩里用到了典故!把嘹w悲歌士”里用到了戰(zhàn)國時代諸侯國的名稱“燕,趙”,古時這兩個戰(zhàn)國七雄中的諸侯國出了許多勇士,因此后人就用燕趙人士指代俠士。高適有這樣的詩句:“拂衣去燕趙,驅(qū)馬悵不樂”,就是對燕趙刺客的悲壯大義表示同情與敬佩。最有名的荊軻刺秦王,應(yīng)該是家喻戶曉的故事了,而荊軻就是受燕太子丹之托入刺秦王的刺客。
“劇孟”本人是雒陽(即今天的河南洛陽東部)人,素有豪俠的名聲。這里“劇孟”是用來指代洛陽的。
俠者,一般指劍客。錢起本人不是武士,因此對朋友豪俠的氣概是佩服加崇敬的。詩的開頭兩句,用“燕趙悲歌士”,借以比擬所遇見的俠者;而“相逢劇孟家”,則是說他們兩人相逢于洛陽道中。如此寫來,極為切合俠者身份。后面兩句,是說相逢時彼此傾心交談,可是太陽又快要落山了,只好戀戀不舍地分手而別了。這既抒發(fā)了作者心中的不平,也表露了對俠士的傾慕之情。
此詩一開始就把心里的贊美寫了出來,朋友被他稱贊為燕趙豪俠,可見錢起的坦率。對“寸心言不盡”,可以理解為這是文人與武士間的區(qū)別造成得欲言又止,意猶未盡。最后寫到落日,其實有詩人對朋友的一絲擔憂(因為夕陽這個素材在文學(xué)作品里一般來說終歸沒有朝陽那么熱烈積極),劍客的前路定是有坎坷的。當然也可以這樣理解:為分別而相聚的詩人與俠者,終究要分道揚鑣了,太陽都落山了,像在催促他們,盡管依依不舍,但是天下無不散的筵席。這份感情被描述得真是格外珍貴。
錢起的朋友中有名詩人王維、裴迪等,本人是大歷才子,認識的人一定很多。這里的俠者,在他應(yīng)該是與眾不同的尤為記憶深刻的一位朋友。錢起自己如果“言不盡”了,那么這離別的感傷是非常濃烈的。這是贈別的作品,不過詩里字字句句都是濃情,這樣的編輯確實算得上體格新奇,這和一般人比較起來率意得多。高仲武說錢起詩風(fēng)“體格新奇,理致清贍”!袄碇虑遒牎边@個特點其實表現(xiàn)在“前路日將斜”里,將詩意很好得放開,使讀者有思索的余地。
擴展閱讀:人物軼事
在我國文學(xué),不管出于何種目的,人們總是喜歡把那些相關(guān)的事物放在一塊兒來說,卻往往并不使人滿意;事實上,就是個中人士自己有時也未必都覺得滿意——這可真是忒有意思了。
盛、中唐之交的詩人錢起,由于他詩作所具有的成就,人們便有了“前有沈、宋,后有錢、郎”這樣的口訣。①但錢一聽就很不高興了,居然嗤之以鼻道:“郎士元怎么能跟我相提并論呢?!”②也有人把錢跟劉長卿并列,而此后的評論者卻又覺得錢的水平遠遠遜色于劉。③
但不論怎么說,錢起的詩作水平固然是很不簡單的。盡管他曾在駙馬郭曖的席上不得不服了李端,④但他也曾在江淮詩人滿座的情況下,因詩筆擅場,便一舉摘得該次詩會的桂冠。
吳興人錢起小時候就極其聰明,還在鄉(xiāng)里時他已很受人贊賞。有一次隨人到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并住進了旅館里;正感無聊的他便趁著皎潔的月光外出散步。忽然間,戶外那悠遠的吟詩聲緩緩地傳了過來,平時也喜歡吟詩的錢起不覺就仔細聆聽起來。不知怎的,那人卻一再地吟誦著這么相同語匯的兩句——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
于是,錢起遂起來開門并緩緩地踱了出去,看看究竟是誰在吟詩。但大門一打開,卻居然沒有發(fā)現(xiàn)人!錢心中深覺奇怪,憑著他那極強的記憶力,一下子就把這詩句給記住了,只是他心中并沒有太拿它當回事兒而已。
玄宗天寶十載(751年),錢起參加“粉闈”考試,那試題就是《湘靈鼓瑟》,要求寫作一首五言排律詩。他知道這題目出自屈原《楚辭·遠游》里的句子“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由于對《楚辭》的格外熟悉,因此他自然很高興;但在真正構(gòu)思寫作時,卻久久未能完稿。正在遲疑間,錢起忽然想起那天晚間戶外吟詩聲的韻腳不也屬于“九青”部嗎?而且,如果把那聯(lián)詩用在自己這詩結(jié)尾的話,不也是天衣無縫嗎?想到這里,他很快地便寫成全篇,并提前交卷了。
時任主考官的李暐,⑤就把他眼前這份試卷拿了過來,并一再端詳著:
善鼓云和瑟,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diào)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湘浦,悲風(fēng)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
李考官一再搖頭晃腦地輕聲吟誦著,他完全被詩中這優(yōu)美的意境征服了;就是后來在試房里休憩時,他還一再嘆賞著,并對之拍案叫絕道:“像這樣高妙空靈的結(jié)句,只有神物相助才能寫得出來啊!”于是,李便把錢置于高第;沒過多久,錢就被授予校書郎一職。而此后,他的詩作還得到了大詩人王維的大力贊揚,說錢詩頗有“高格”。至于后來詩人如蘇東坡、秦少游等人所用“湘靈鼓瑟”這一意象時,就幾乎沒有不以錢起這詩為藍本的,卻居然忘了它更早的出處《楚辭》!因為后來人們的那些語句的意蘊,都跟“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這一空靈的意蘊大有關(guān)系,而非《楚辭·遠游》里的意象。而這,不能不說也是一種頗為奇特的文化傳承現(xiàn)象了吧?
按:①此口訣見高仲武《中興間氣集》評價錢起之詩時轉(zhuǎn)述“士林語”;而范攄《云溪友議》則載以為“前有沈、宋、王、杜,后有錢、郎、劉、李”云云。②此據(jù)《云溪友議》卷上。③胡應(yīng)麟《詩藪·近體中·七言》稱“錢才遠不及劉”。④具見本書《面試華章倚馬成》。⑤此據(jù)《舊唐書》及《郡齋讀書志》之說;而《唐詩紀事》作“崔湋”,至于《登科記考》卷九以《永樂大典》引《蘇州府志》,又以為當作“李麟”。⑥聽,可平可仄,此為平聲;調(diào),名詞,仄聲。馨,現(xiàn)今無后鼻音;而古則有之,屬“九青”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