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粉嫩metart人体欣赏,99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關(guān)于出自《論語》的成語及解釋

時間:2019-09-11 10:32:00   來源:無憂考網(wǎng)     [字體: ]

【#少兒綜合素質(zhì)訓(xùn)練# #關(guān)于出自《論語》的成語及解釋#】《論語》,一部不朽之作,影響了兩千年來的中華文明。書中的許多警句格言,廣為流傳。下面是®無憂考網(wǎng)分享的關(guān)于出自《論語》的成語及解釋。歡迎閱讀參考!



  篇一


  1.哀而不傷


  解釋:憂愁而不悲傷,形容感情有節(jié)制;此外也形容詩歌、音樂優(yōu)美雅致,感情適度。常用來比喻做事情沒有過頭也無不及。


  出處:《論語·八佾》“《關(guān)雎》,樂而不*,哀而不傷!


  2.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解釋:終日:整天。整天吃飽飯,什么事也不關(guān)心。


  出處:《論語·陽貨》“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3.北辰星拱


  解釋:北辰:北極星;共:音拱,環(huán)繞。北極星高懸不動,群星四面環(huán)繞。舊時比喻治理國家施行德政,天下便會歸附。后也比喻受眾人擁戴的人。


  出處:《論語·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4.比而不周


  解釋:搞幫派,但是不團結(jié)。結(jié)黨營私。


  出處:《論語·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屏氣凝神


  解釋:屏氣:抑制呼吸;凝神:聚精會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違心一致。


  出處:《論語·鄉(xiāng)黨》“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


  6.博施濟眾


  解釋:給予群眾以恩惠和接濟。


  出處:《論語·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


  7.博文約禮


  解釋:廣求學(xué)問,恪守禮法。


  出處:《論語·雍也》“君子博學(xué)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8.不恥下問


  解釋:不把向?qū)W問、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當成可恥的事。形容謙虛、好學(xué)。


  出處:《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9.不得其死


  解釋:指人不得好死。也表示對惡人的詛咒。


  出處:《論語·先進》“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不舍晝夜


  解釋:舍:放棄。不放棄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繼日。


  出處:《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篇二


  1.不亦樂乎


  解釋:原意是“不也是很快樂的嗎?”現(xiàn)用來表示程度極深。


  出處:《論語·學(xué)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2.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解釋:不擔任某職務(wù),就不去過問某職務(wù)范圍內(nèi)的事。


  出處:《論語·泰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3.察言觀色


  解釋:察:詳審。觀察別人的說話或臉色。多指揣摸別人的心意。


  出處:《論語·顏淵》“夫達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4.志士仁人


  解釋:成仁:殺身以成仁德;取義:舍棄生命以取得正義。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出處:《論語·衛(wèi)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


  5.成人之美


  解釋:成:成就。成全別人的好事。


  出處:《論語·顏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6.從心所欲


  解釋: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樣便怎樣。


  出處:《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7.大動干戈


  解釋:干戈:古代的兩種武器。大規(guī)模地進行戰(zhàn)爭。比喻大張聲勢地行事。


  出處:《論語·季氏》“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


  8.待價而沽


  解釋:沽:賣。等有了好價錢才賣。比喻有才能的人等待機會才肯出仕效力。也比喻某些人將自己當商品,等待高價出售(含諷剌義)。


  出處:《論語·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9.簞食瓢飲


  解釋:一簞食,一瓢飲。形容讀書人安于貧窮的清高生活。


  出處:《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10.當仁不讓


  解釋:原指以仁為任,無所謙讓。后指遇到應(yīng)該做的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讓。


  出處:《論語·衛(wèi)靈公》“當仁,不讓于師!



  篇三


  1.道不同,不相為謀


  解釋: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


  出處:《論語·衛(wèi)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


  2.道聽途說


  解釋:道、途:路。路上聽來的、路上傳播的話。泛指沒有根據(jù)的傳聞。


  出處:《論語·陽貨》“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3.惡衣惡食


  解釋:惡: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出處:《論語·里仁》“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4.耳順之年


  解釋:六十歲時聽別人言語便可判斷是非真假。指60歲的代稱。


  出處:《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5.發(fā)憤忘食


  解釋:努力學(xué)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奮。


  出處:《論語·述而》“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6.犯上作亂


  解釋:犯:干犯。封建統(tǒng)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義。


  出處:《論語·學(xué)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7.肥馬輕裘


  解釋:裘:皮衣。騎肥壯的馬,穿輕暖的皮衣。形容闊綽。


  出處:《論語·雍也》“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


  8.斐然成章


  解釋:斐、章: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出處:《論語·公冶長》“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載之!


  9.分崩離析


  解釋:崩:倒塌;析:分開。崩塌解體,四分五裂。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


  出處:《論語·季氏》“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


  10.父母之邦


  解釋:指祖國。


  出處:《論語·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