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升學# #2020年幼升小面試趨勢與準備攻略#】幼升小不過是未來進入優(yōu)質中學的跳板,家長、學生的真實目的是緊緊瞄準高考的。因此幼升小既要看小學,更多的是還要看可能進入的初中、高中學校,這樣就使得幼升小擇校、升學變得更迷亂而復雜了。在這種形勢下,家長要及時關注各種升學資訊,今天©無憂考網(wǎng)為各位分享了2020年幼升小面試趨勢與準備攻略,歡迎大家的關注。
2019幼升小特點概述
一、公民辦同步招生,入學選擇更理性
從市教委已公布的報名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來看,2019年上海市幼升小信息登記18.2萬人,與2018年同期大致相當,民辦小學報名錄取比也與2018年基本持平。(2018年幼升小信息登記18.04萬人,報名錄取比為1.4:1)
面對日益均衡的教育資源,在“公民同招”政策下,更多的家長在入學選擇上更加理性。
二、公辦驗證溝通比例大幅增加
提起“公辦驗證”,仍有不少家長抱著這樣一個觀念:早早準備好學區(qū)房,驗證日帶上孩子和材料去讓老師看看就好了。然而今年幼升小,許多公辦小學在驗證完材料后,都會和孩子進行交流,有些還有完整的溝通環(huán)節(jié)。
不僅僅是數(shù)量上有越來越多的公辦小學開始在驗證材料時增加溝通環(huán)節(jié),從習慣到思維,從語言表達到團隊合作,樣樣俱全。早前我們也針對這一現(xiàn)象在文章中提醒過大家,要提前做好準備。
為什么公辦小學也有面談?出于怎樣的目的?和民辦小學決定錄取與否的面談不同,公辦溝通跟錄取無關,而是有助于老師更好的了解孩子們的情況,本著入學后對孩子負責的原則,更好地進行因材施教。
由此可見,為更好的適應小學學習生活,做到幼小銜接游刃有余,去學科化的能力培養(yǎng)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民辦面談更為規(guī)范
為進一步加強民辦學校招生面談規(guī)范管理,市教委繼續(xù)強調民辦學校面談嚴禁進行學科知識考試或測試等“七嚴禁”。同時強調,民辦學校報名人數(shù)超過招生計劃數(shù)的,應嚴格按照計劃數(shù)錄取新生。
民辦學校究竟如何選擇生源?為引導民辦中小學結合學校辦學理念和特色,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和實施面談,本市教育專業(yè)機構開展了幼升小、小升初入學準備研究,提出了多元化的綜合素質評價框架。比如幼升小主要考察運動健康、語言發(fā)展、科學認知、自我和社會性、學習品質。
今年民辦小學的面談考察尤其注重從游戲和情境中考察孩子的方方面面,面談考查很“活”,以刷題為主訓練出來的孩子反而容易發(fā)揮失常。那就來看看2019年的幼升小題目都有哪些“微妙”變化。
2019幼升小面試解析
一、行為規(guī)范、團隊合作、動作技能、動手操作類考察大幅增加
。1)行為規(guī)范
面談的重點首先在于行為規(guī)范。沒錯,你沒看錯,倒不能怪老師喜歡聽話乖巧的孩子,而是尤其在學習的初期,很多學習問題歸根到底是約束和規(guī)范的問題,比如時間觀念、書寫姿勢、規(guī)則意識等等。一開學,家長關于孩子愛磨蹭,不陪著就是不做作業(yè),坐不住的抱怨可是不少,關鍵是在于習慣的養(yǎng)成。
不僅如此,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人的一生都有顯著影響——學業(yè)成就僅是一方面,成年后的主觀生活滿意度也與之密不可分。正如教育家葉圣陶說過:“積千累萬,不如養(yǎng)個好習慣”。在這個前提下,幼升小的考試也越來越看中孩子是否在學前階段養(yǎng)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為以后的學習生活打下較好的基礎。
。2)團隊合作
考察團隊合作的民辦小學比去年大幅增加了,雖然考察合作的能力對校方提出一定的組織和控場要求,但孩子在團隊中的表現(xiàn)不僅能直觀體現(xiàn)他們人際交往、社會適應、反應能力等,也能順便了解孩子基本的語言、數(shù)理水平,行為規(guī)范、解決問題、甚至是領導能力都能有所顯現(xiàn)。一題多考已經(jīng)成為幼升小的主流。
(3)動作技能
大動作和精細動作的考察內容較去年相比,篇幅上有所增加。跟老師跳個舞,學小鴨子嘎嘎叫,除了能看出孩子的身體發(fā)育水平外,孩子的即興表現(xiàn)力、性格脾氣、現(xiàn)場學習的能力、聽指令的理解能力和規(guī)范意識都能讓老師一覽無遺。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對精細動作的考察,從生活化的疊被子、系鞋帶,到游戲化的折紙做手工,在看到孩子生活習慣、自理能力的同時,其實更多是為了了解孩子的前書寫準備能力。對于幼升小以及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大的問題之一在于寫字。寫得快、寫得好,握筆姿勢要正確,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難。
。4)動手操作
動手題考察的不僅僅是“動手”,更是背后的“動腦”。大多數(shù)動手題,考察的都是孩子的思維能力以及手眼協(xié)調能力、精細動作的發(fā)展,在動手的過程中,可以看到孩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順序。
這也符合學前教育專家經(jīng)常倡導的“要教養(yǎng)一個孩子會動手做事”。操作是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方法,當形形色色的操作材料呈現(xiàn)在幼兒的面前時,他們能主動與材料發(fā)生交互作用,在觸、摸、擺弄的過程中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探索,并在發(fā)現(xiàn)、探索中有所收獲。幼升小考試當然不會錯過這個能很好的考察孩子自主學習能力的形式。
二、語言發(fā)展、學習能力和常識認知等的考察仍是重點
。1)語言發(fā)展
語言發(fā)展依舊是重頭戲。一方面是能考核到孩子的表達能力。表達能力是能夠很快融入小學學習生活的關鍵,雖然大部分孩子都是能夠用清晰的、準確的、響亮的口頭語言和同學和老師進行交流溝通,但越是口齒伶俐的孩子,越容易得到老師提問的機會,也更容易成為老師的小助手。另一方面是能考察到孩子的邏輯思維,比如看圖說話這種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老師除了要看孩子說了什么,還要看是怎么說的,是否能做到看圖有順序,觀察有細節(jié),說話有條理,想象要合理。
。2)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包括專注力(視覺、聽覺)、記憶力(視覺、聽覺)、閱讀和書寫準備。學習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礎,其中尤以專注力為能力核心。專注力使孩子對事物有所觀察和記憶,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發(fā)散思維。
學習能力是近幾年幼升小考試中的重要內容,關系著孩子能不能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有一個比較好的聽課狀態(tài),孩子的理解能力能不能跟得上學習需要,并且伴隨著理解孩子的記憶能力水平達到何種程度等等都是老師需要了解和掌握的重要信息。
。3)常識認知
前兩年大幅增加的常識類考察增速有所緩和,但考察重點除科普知識外越發(fā)重視貼近生活的時事。這個變化看似不大,但著實微妙,例如今年對垃圾分類的重視不僅能從孩子對社會的了解和敏感側面看出父母的陪伴質量以及家庭對時事的態(tài)度,也對孩子的素質上提出了要求。
三、數(shù)理難度下降,弱化學科,綜合應用
加減計算的直接考察基本退出主流,但讓指導君有些意外的是相對能拉開差距的邏輯思維能力在今年的幼升小中難度居然下降了!雖然,篇幅上仍與去年持平,但除了用iPad的方式直接考察外,大多題目都在合作游戲、英語、問答等形式中伴隨考核了。雖然邏輯思維的體量未變,但重心明顯不在數(shù)學的專項學科上,已經(jīng)轉向孩子的綜合能力以及實際應用能力。
2020幼升小趨勢預測
總的來看,目前的幼升小面談仍然在能力早教提出的“幼升小六大能力”的理念框架下運行。具體到以語言發(fā)展、數(shù)理邏輯、學習能力、動作與習慣、社會交往的準備為考察重點,而2020年的幼升小面談將延續(xù)這個傳統(tǒng)。
一、融能力:綜合發(fā)展+實際應用
從17年提出“無紙化面談”到“多元化的綜合素質評價框架”,能力導向毋庸置疑。雖然仍有學校會間接考察計算或拼音識字,但對學校來說,孩子對“如何獲得知識”的學習能力遠比已經(jīng)獲得了多少“知識”重要的多。
這一趨勢在上文中的真題分析中昭然若揭,很少會有環(huán)節(jié)是考察單一的知識點甚至是能力點,將能力融會貫通,學以致用,能真正解決問題才是未來幼升小考核的關鍵!
二、活題目:玩中考+多重觀測
一對一面談、團隊游戲、等待時的行為習慣、待人接物的談吐舉止……500強的企業(yè)應聘也不過如此了吧!過五關斬六將的游戲闖關模式雖然不是第,但采取游戲或情境來考察已經(jīng)成為幼升小的趨勢,題目靈活,形式多變,觀察的眼睛無處不在。
習慣、性格、能力都能在短短的本小時到一個小時里展現(xiàn)出來。6歲的孩子面對如此大型的考試難免緊張,只有當孩子真正獲得了這些能力并且內化為自己可以舉一反三的能力,形成習慣的時候,才能在這樣全面的考察下隨機應變。
三、快應對:非刷題+真實力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今年的幼升小中,iPad機考并不新鮮,但值得一提的是許多題目都有時間限制,時間一到直接就到下一題了。很多家長會誤以為這是必須長期刷題才能達到的效果。
其實不然,就題目本身而言,孩子在不的情況下完成的結果可能差別不大,實際上是對學習習慣、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情緒管理、抗干擾能力等的考察。做不完題目可能是注意力沒有集中、視跟蹤能力不夠或是閱讀習慣不好。
來不及做完后對心態(tài)上的影響,能否及時調整等等,不能不說,這些都不是刷題都解決的,但在真正的實力面前,這些都不是問題。
對于廣大家長來說,幼升小不是目的,孩子能力的全面發(fā)展才是目的?碱}的變化,也突出了目前教育界倡導“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趨勢。
一、長期育兒忌短時突擊
家長需要明確的一點就是教育的目的是賦予孩子獲得幸福能力,賦予Ta在社會上立足的綜合能力。而無論環(huán)境如何變化,嬰幼兒時期孩子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是不變的,順應規(guī)律進行的“能力培養(yǎng)”,助力孩子進入心儀的民辦小學,家庭教育可以做到一百分。
美國的佩里實驗已經(jīng)證實了早教對一個人畢生發(fā)展的影響,足見早教的重要性。如果在孩子出生第3天開始早教,那么教育就晚了2天。晚,也要在孩子3歲時開始早教。只要掌握科學的方法,循序漸進,為孩子創(chuàng)設能力、習慣和人格等全面發(fā)展的條件,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讓Ta在其中自然成長,就能回歸教育生活本源。早教應該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日積月累方能成功。
二、家庭育兒精心盡力
雖然在政策上已經(jīng)禁止了家長面談,但就像一道簡單的垃圾分類題,就能看出家庭教育的影子。情境問答中關于家庭旅游、父母職業(yè)、家庭成員的關系等等都能體現(xiàn)出家長的育兒理念和結果。拋開幼升小面談,教育并不是一件隨心所欲的事情?此扑角蓞s無不浸透著父母的良苦用心。學齡前可謂家長與孩子為親密的一段時間,好好利用這段時間去認識你的孩子,挖掘Ta的潛能是父母初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