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元旦節(jié)早上,我對媽媽說:“媽媽,我們來一次包餃子比賽吧!”媽媽說:“好!”爸爸和哥哥當裁判,媽媽和表妹一組,我和外婆一組。裁判說:“預備,開始!”大家就忙起來了。
瞧!媽媽的那一組,她們包起來很認真,因為她們包的餃子很像正規(guī)的,所以我們都稱她為“包餃子大王”。再看看我們這一組,分工多明確呀!外婆搟面,我包餃子,而且我們包的餡兒也是一點點,就是皮太厚了。到最后,我們包完一數(shù),啊!才包了六十多個?我們都已經(jīng)快被氣暈了。
不到半個小時,我們都停手了,我們大功告成。再看看媽媽她們組的餃子,有傳統(tǒng)的長餃子,圓餃子,而且我還獨創(chuàng)了太陽餃子,元旦餃子,螃蟹餃子……各種各樣,漂亮極了。
餃子終于出鍋了,肉香撲鼻而來。裁判們都抄起筷子吃了起來,家里彌漫著餃子的香味。“好吃,太好吃了!”裁判們說。
最后,爸爸說:“今天的勝者是媽媽組和外婆組!”“耶”!我們興奮地叫起來。這真是一個快樂的元旦。
【篇二】
盼星星,盼月亮,終于把我最喜歡的元旦給盼來了。王維曾經(jīng)說過:“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元旦的來臨就暗示著新的一年的即將來臨了。20xx年元旦來了,在我們的心底里又抹上了一層記憶!在這新的一年里,希望同學們會“更上一層樓!”
如果,你來我家的話,可以看見一串串千紙鶴從天花板上垂吊而下,我給這些千紙鶴加上了眼睛,把千紙鶴顯得更加美麗。你再看看墻上,一幅幅關于元旦的畫貼在墻上,有畫人們在吃湯圓,夜晚的煙花……你如果來的話,就會沉浸在千紙鶴的世界里面,在欣賞著美麗的畫,多么賞心悅目!讓人產(chǎn)生一種舒服的感覺!
晚上的元旦,更為美麗,大家一起在一起吃湯圓,在這20xx年晚上,我,看見人們在放著煙花!煙花升上天空了,我們大家開心的歡呼著,五彩繽紛的煙花一簇簇沖上天空,把20xx的夜晚點綴的更為美麗,成了一個煙花的世界。我們拍著手,笑著、跳著、臉上映著火紅的光芒!接著,我聽見了有人在用話筒大聲說著話,我們一起去了附近的廣場,看見有個元旦晚會,在那里,他們表演了許許多多的節(jié)目:有跳舞,百變魔術,互動,唱歌……最有趣的是接東西,那天,我們在那下面,上面的小丑丟下許多用氣球做的玩意,栩栩如生,他扔下來的時候,前面的人太高了,我只好在后面呆著,后來,一只用氣球做的小狗向我這邊飛過來,我跳起來,接到了!我高興極了!10:00的時候,晚會結束了,我們戀戀不舍回家了,大家都一蹦一跳的,開心極了…
新的一年的來臨,也代表我即將成長一歲,元旦我過的很快樂,在新的一年我一定要再接再歷。努力再努力!
【篇三】
元旦這一天,人們要吃水餃,放鞭炮。晚上還要放煙花,點燈籠。
元旦節(jié)來歷不一。在歷法上,人們習慣稱地球繞太陽轉1周為1年。但是由于地球繞太陽運轉沒有固定的起點和終點,所以一年的起點和終點都是人為規(guī)定的,這就造成了各種歷法的不一致。
相傳“元旦”一詞來自我國最早的皇帝之一——顓頊,他規(guī)定以農(nóng)歷正月為“元”,初一為“旦”。
元旦的日期也不一。有的朝代對元旦的日期有所變更,但原則上還是以每年的第一天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為元旦,但商代以12月初一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為元旦,秦代以10月初一為元旦。直到西漢武帝時,大歷史學家司馬遷等人重新制定歷法,并規(guī)定每年正月初一為元旦,從此歷代不改。
當然,也有人說元旦是全世界人民傳統(tǒng)的新年。元旦,就是一年的頭一天。元旦是合成詞,拆開來講,元是第一或開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一輪紅日從地面升起。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決定采用國際通行的公歷,于是將農(nóng)歷元旦改為“春節(jié)”,而把公歷的1月1日稱為元旦。新中國成立之時,開始正式使用“公元紀年法”,把每年公歷的1月1日定為元旦。
現(xiàn)在,世界上大多數(shù)國家把每年1月1日作為元旦,因為他們多采用了國際通行的公歷。但也有一些國家和民族由于本地的歷法傳統(tǒng)及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季節(jié)氣候的不同,因而他們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樣,這也使得這個世界多姿多彩,更顯民族的特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