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答題
1.利息平價理論的基本思想
。1)利息平價理論的含義
利息平價理論由凱恩斯和愛因齊格提出的遠期匯率決定理論,他們認為均衡匯率是通過國際拋補套利所引起的外匯交易形成的。
。2)利息評價理論的基本思想
遠期差價是由兩國的利率差異決定的,而且高利率國貨幣在期匯市場上必定貼水,低利率國貨幣在期匯市場上必定升水。其具體過程如下:
在兩國利率存在差異的情況下,資金將從低利率國流向高利率國以謀取利潤。但套利者在比較金融資產的收益率時,不僅考慮兩種資產利率所提供的收益率,還要考慮兩種資產由于匯率變動所產生的收益變動,即外匯分析風險。套利者往往將套利與掉期業(yè)務相結合,以避免匯率風險,保證無虧損之虞。大量掉期外匯交易的結果是,低利率國貨幣的現(xiàn)匯匯率下浮,期匯匯率上;高利率國貨幣的現(xiàn)匯匯率上浮,期匯匯率下浮。遠期差價為期匯匯率與現(xiàn)匯匯率的差額,由此低利率國貨幣就會出現(xiàn)遠期升水,高利率國貨幣則會出現(xiàn)遠期貼水。隨著拋補套利的不斷進行,遠期差價就會不斷加大,直到兩種資產所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等,這時拋補套利活動就會停止,遠期差價正好等于二國利差,其利率平價成立。
2.中國貨幣供應的內生性
答:
(1)內生性與外生性
貨幣供給內生性指的是貨幣供應量是在一個經濟體系內部由多種因素和主體共同決定的,中央銀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并不能單獨決定貨幣供應量;因此,微觀經濟主體對現(xiàn)金的需求程度,經濟周期狀況,商業(yè)銀行,財政和國際收支等因素均影響貨幣供應。
貨幣供給的內生性和外生性的爭論,實際上是討論中央銀行能否“獨立”控制貨幣供應量。無論從現(xiàn)代貨幣供應的基本模型,還是從貨幣供應理論的發(fā)展來看,貨幣供應在相當大程度上是“內生的”,而“外生論”則依賴于過于嚴格的假設。
。2)我國貨幣供給的內生性
我國基礎貨幣內生性問題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中央銀行債權與國外凈資產內生性問題。中央銀行對中央政府債券內生性問題主要反映在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中預算借款財政預算存款的差額。其內生性問題實質體現(xiàn)在財政預算借款凈額占每年基礎貨幣投放比重多少,該項凈額增加對增加貨幣發(fā)行有直接影響,即財政赤字產生貨幣供給內生性壓力。特別是當財政體制是軟約束時,中央對中央政府債權就具有強烈的內生性了。
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債權內生性問題,主要矛盾集中在以國有商業(yè)銀行為主體的存款貨幣行為和形成其不良債權的分析。由于國企改革形成大量不良債權,產生了中央銀行對其債權的虛弱性,從而形成對基礎貨幣供給的“倒逼機制”。對國外凈資產運作的內生性集中體現(xiàn)在我國外匯管理制度變化后,人民幣的外匯占款增長過快,直接形成對貨幣擴張的壓力。
隨著市場經濟制度的逐步建立和經濟開放度的日益提高,我國貨幣供給表現(xiàn)出較強的內生性和較弱的外生性。
3.稅收負擔轉嫁的條件
。1)稅負轉嫁的定義
稅負轉嫁是指商品交換過程中,納稅人通過提高銷售價格或壓低購進價格的方法,將稅負轉移給購買者或供應者的一種經濟現(xiàn)象。
。2)稅負轉嫁的條件
、偕唐方洕拇嬖
稅負轉嫁是在商品交換中通過商品價格的變動實現(xiàn)的。沒有商品交換的存在,就不會有稅收負擔的轉嫁。因此,商品經濟是稅負轉嫁的經濟前提。從歷看,在以自給自足為基礎的自然經濟社會里,產品一般不經過市場交換,直接從生產領域進入消費領域。在這個時期,農業(yè)是國民經濟的主要部門,國家征稅主要是課自于土地及土地生產物的稅收,這部分稅收只能由土地所有者負擔,納稅人不能實現(xiàn)稅負轉嫁。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在資本主義社會,商品經濟高度發(fā)展。在商品經濟條件下,一切商品的價值都通過貨幣形式表現(xiàn)為價格,商品交換突破了時間和地域的限制而大規(guī)模地發(fā)展起來,為商品和商品流轉額的征稅開辟了廣闊的場所,同時也為商品課稅豹轉嫁提供了可能,商品課稅也迂回地或間接地通過價格助變動實現(xiàn)轉嫁。
、谧杂啥▋r體制的存在
稅負轉嫁是和價格運動直接聯(lián)系的,一般是通過提高銘貨的售價率壓低進貨的購價來實現(xiàn)的。其中,有些稅種的稅負可以直接通過價格的變動實現(xiàn)轉嫁;有些稅種的稅負是通過資本投向的改變,影響商品供求關系間接地通過價格的變動實現(xiàn)轉嫁。無論采取哪種轉嫁形式,都依賴于價格的變動。因此,自由定價制度是稅負轉嫁存在的基本條件。
自由定價制度是指生產經營者或其他市場主體可以根據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自行定價的價格制度。價格制度主要有三種類型:即政府指令性計劃價格制度、浮動價格制度和自由價格制度。在政府指令性計劃價格制度下,生產經營者或其他市場主體沒有自己的定價權,價格直接由政府控制,納稅人不能通過價格變動實現(xiàn)稅負轉嫁。在浮動價格制度下,政府確定商品的高限價或低限價,在浮動幅度范圍內,生產經營者和其他市場主體有一定的自由定價權,可以在一定程度和范圍內實現(xiàn)稅負轉嫁。在自由定價制度下,生產經營者和其他市場主體完全可以根據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自由定價,稅負可以實現(xiàn)轉嫁。
。3)總結
通過對稅負轉嫁存在條件的分析,必然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國在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管理體制下,基本上不存在稅負轉嫁。實行市場經濟體制后,客觀上存在著稅負轉嫁。因為:市場經濟是一種高度發(fā)達的商品經濟。在這種體制下,商品的生產經營者和其他市場主體各有獨立的物質利益。盈利成為一切生產經營活動的根本動機,實現(xiàn)稅負轉嫁成為各類納稅人的主觀動機和愿望。同時,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政府對價格大部分放開,企業(yè)已有很大的自由定價權,以自由價格為基礎的自由定價制度已基本形成,稅負轉嫁的客現(xiàn)條件已經具備。因此,在商品經濟中客觀存在的稅負轉嫁現(xiàn)象,在我國市場經濟中也必然客觀存在。
4.試用圖形解釋三元悖論
答;三元悖論也稱三難選擇,它是由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就開放經濟下的政策選擇問題所提出的,在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的基礎上提出的,其含義是:本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匯率的穩(wěn)定性,資本的完全流動性不能同時實現(xiàn),多只能同時滿足兩個目標,而放棄另外一個目標。其中,本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是指一國執(zhí)行宏觀穩(wěn)定政策進行反周期調節(jié)的能力,這里主要是指一國是否具有利用貨幣政策影響其產出和就業(yè)的能力;匯率的穩(wěn)定性是指保護本國匯率免受投機性,貨幣危機等的沖擊,從而保持匯率穩(wěn)定;資本的完全流動性即不限制短期資本的自由流動。
“三元悖論”原則可以用圖1來直觀表示!叭U摗笔侵笀D中心位置的灰色三角形,即在資本完全流動情況下,如果實行嚴格的固定匯率制度,則沒有貨幣政策的完全獨立;貨幣政策的完全獨立,則必須放棄固定匯率制度;如果要使得固定匯率制度和貨幣政策獨立性同時兼得,則必須實行資本管制。也就是在灰色三角形中,三個角點只能三選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