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草廬寄窮巷,甘以辭華軒。
正夏長風急,林室頓燒燔。
一宅無遺宇,舫舟蔭門前。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果菜始復生,驚鳥尚未還。
中宵佇遙念,一盼周九天。
總發(fā)抱孤介,奄出四十年。
形跡憑化往,靈府長獨閑。
貞剛自有質,玉石乃非堅。
仰想東戶時,余糧宿中田。
鼓腹無所思,朝起暮歸眠。
既已不遇茲,且遂灌我園。
“草廬寄窮巷,甘以辭華軒!逼痤^這兩句是寫他這幾年的平靜生活!安輳]”即他歸田后營建的“草屋八九間”!案F巷”,偏僻的村巷!叭A軒”,達官乘坐的漂亮的車子,這里代指仕宦生活。居陋巷而絕功名之念,這樣的意思在歸田后許多詩中屢見陳述。這里用一個“甘”字,見出他這種態(tài)度出于自覺自愿,也顯見他心情的平靜自然。可是,“正夏長風急,林室頓燒燔!碧煅罪L息,叢集在一起的房子頓時燒掉了。著一“頓”字,見出打擊的沉重!耙徽瑹o遺宇,舫舟蔭門前!彼淖≌瑳]有剩下一間房子,只好將船翻蓋在門前,以遮蔽風雨!棒持凼a門前”一般解釋為寄居在船上,似非確!稓w園田居》“榆柳蔭后檐”與這句結構相同,“蔭”也為覆蓋的意思。在陸地上以舟作棚,現(xiàn)時還常見著。以上可謂第一段,寫“遇火”情況。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痹弧靶虑铩保弧霸聦A”,見出是七月將半的時令,離遇火已近一個月了!疤鎏觥,意同遙遙,顯出秋夜給人漫長的感覺!巴ねぁ保哌h的樣子,這是作者凝視秋月的印象。這兩句既寫出了節(jié)令的變化,又傳出了作者耿耿不寐的心情。這是火災予他心理的刺激!肮耸紡蜕@鳥尚未還!痹饣鹧镜闹車鷪@圃中的果菜又活過來了,但受驚的鳥雀還沒有飛回。從“果菜始復生”見出他生計還有指望,而后一種情況又表示創(chuàng)巨的痛深。在這樣的秋夜里,他的心情是很不平靜的:“中宵佇遙念,一盼周九天!卑胍估锼麃辛⑦b想,顧盼之間真是“心事浩茫連廣宇”了。以上是第二段,寫“遇火”后心情的不平靜。
下面第三段,所寫是“中宵佇遙念”的內(nèi)容。作者先是自述平生操行:“總發(fā)抱孤介,奄出四十年!彼f:我從小就有正直耿介的性格,一下子就是四十年了(作者此時四十四歲)!靶污E憑化往,靈府長獨閑!毙误w、行事隨著時間的過去而衰老、而變化,可心靈一直是安閑的,沒有染上塵俗雜念!肮陆椤薄ⅰ蔼氶e”,都表示他不同于流俗!柏憚傋杂匈|,玉石乃非堅!边@兩句意思說:我具備的貞剛的稟性,玉石也比不上它堅固。這六句是對自己平生的檢點,自慰的口吻里又顯出自信。他是在遭遇災變之時作如此回想的,這也表示了他還將這樣做,不因眼下困難而動搖。接著他又想起一種理想的生活:“仰想東戶時,余糧宿中田!薄皷|戶”,指傳說中的古代帝王東戶季子,據(jù)說那時民風淳樸,道不拾遺,余糧儲放在田中也無人偷盜!爸刑铩奔刺镏!肮母篃o所思,朝起暮歸眠!边@是說,那時候人們生活無憂無慮,人人都安居樂業(yè)。這些“仰想”,表現(xiàn)了作者的向往之情,他當時處于那種艱難境地作這種聯(lián)想,實在也是很自然的。但是,這畢竟是空想!凹纫巡挥銎,且遂灌我園!币馑际钦f:既然已經(jīng)遇不上這樣的時代了,還是灌我的園、耕我的田吧。這表現(xiàn)了作者面對現(xiàn)實的態(tài)度。想起“東戶時”,他的情緒不免又波動起來,但他又立即回到眼前的現(xiàn)實,心情又平靜下來了。后兩句似乎還有這樣的意思:豐衣足食不能憑空想,要靠自己的勞動。這就與兩年后寫的《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所表達的思想相一致了。
擴展閱讀:陶淵明的詩文作品
卷之一詩四言:
《停云(并序)》《時運(并序)》《榮木(并序)》《贈長沙公(并序)》《酬丁柴!贰洞瘕媴④姡ú⑿颍贰秳褶r(nóng)》《命子》《歸鳥》
卷之二詩五言:
《形影神(并序)》《九日閑居(并序)》《歸園田居五首》《游斜川》《示周續(xù)之祖企謝景夷三郎》《乞食》《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怨詩楚調(diào)示龐主簿鄧治中》《答龐參軍(并序)》《五月旦作和戴主簿》《連雨獨飲》《移居二首》《和劉柴桑》、《酬劉柴!贰逗凸鞑径住贰队谕鯎彳娮涂汀贰杜c殷晉安別(并序)》《贈羊長史(并序)》《歲暮和張常侍》《和胡西曹示顧賊曹》《悲從弟仲德》
卷之三詩五:
《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jīng)曲阿作》《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于規(guī)林二首》《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涂口》《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jīng)錢溪》《還舊居》《戊申歲六月中遇火》《己酉歲九月九日》《庚戌歲九月中西田獲早稻》《丙辰歲八月中于下潠田舍獲》《飲酒二十首(并序)》《止酒》《述酒》《責子》《有會而作》《臘日》
卷之四詩五言:
《擬古九首》《雜詩十二首》《詠貧士七首》《詠二疏》《詠三良》《詠荊軻》《讀〈山海經(jīng)〉十三首》《擬挽歌辭三首》
卷之五賦辭:
《感士不遇賦(并序)》《閑情賦》《歸去來兮辭》
卷之六記傳贊述:
《桃花源記(并詩)》《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五柳先生傳》《扇上畫贊》《讀史述九章(并序)》
卷之七疏祭文:
《與子儼等疏》《祭程氏妹文》《祭從弟敬遠文》《自祭文》
擴展閱讀:陶淵明的文學思想
陶淵明是中古時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學思想是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對真的理解,既注重歷史與生活的真實,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懷抱負的真實,是較完美的藝術真實。同時,他對自然的理解也表現(xiàn)其文學思想的獨特性。他不言教化、不事雕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發(fā),注重詩文的自然天成,這是一種非常高的境界。然而,無論是提倡藝術真實,還是推崇文學的自然,都是為了酣暢淋離地表現(xiàn)人生。這是陶淵明文學思想的靈魂。
陶淵明對社會人事的虛偽黑暗有極清醒的認識,因而他的隱逸不是消極的逃避現(xiàn)實,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會現(xiàn)實的積極意義。當他在漫長的隱居生活中陷入饑寒交迫的困境時,盡管也彷徨過,動搖過,但最終還是沒有向現(xiàn)實屈服,寧固窮終生也要堅守清節(jié)。據(jù)說郡官派督郵來見他,縣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嘆息說:“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兒折腰!”從此,不為五斗米折腰傳為佳談。陶淵明喜歡喝酒,“寄酒為跡”抒發(fā)自己不愿和腐朽的統(tǒng)治集團同流合污的心愿,表現(xiàn)出詩人恬淡曠遠的襟懷、孤傲高潔的品格,也正是因為如此它的作品才雖平淡質樸卻詩意盎然。
陶詩文共一百四十幾篇,引用《列子》、《莊子》典故多達七十次之多,不能不說對老莊思想接受甚深。陶淵明崇尚老莊的自然美學觀,同時又是生活勞動在田園之中,很自然地,田園生活便成了他的審美對象化,也因此成就了中國田園詩歌的輝煌。陶淵明以自然為美,以真為美的詩美思想,閃耀在詩情上,便是照亮了人物個性,使讀者強烈感受到詩人傲岸不屈,追求自由的人格魅力;體現(xiàn)在內(nèi)容上,則是把田園生活引進了詩壇,為中國詩歌的發(fā)展開辟了一片新天地;滲透在藝術上,則是產(chǎn)生了真樸淡遠的藝術境界和沖淡自然的美學風格。這就是偉大詩人的陶淵明,千百年來,他的品格,他的詩歌,他的田園,連同他的那份悠然,一并成為后世詩人與讀者崇拜和研究的對象,就足以說明他美學思想的無盡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