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有這樣一位老人,被授予軍“戰(zhàn)斗英雄”稱號、師“戰(zhàn)斗英雄”稱號和“人民功臣”獎章;有這樣一位老人,深藏所有功名六十多年,在戰(zhàn)火中九死一生,曾經立下的赫赫戰(zhàn)功連親朋友好友都不知道,一輩子始終堅守初心,不改本色;有這樣一位老人,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著精彩的人生;有這樣一位老人,有著積極弘揚奉獻的精神,有著崇高理想的忠誠的優(yōu)秀黨員,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yōu)良的鋼鐵戰(zhàn)士。他,就是張富清。
張富清,男,漢族,今年95歲,就是這位老人,讓人尊重,他的先進事跡值得推崇和宣揚,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是我們人生路上的引路人,也為我們前進的道路指引了方向。
,方得始終。張富清老人對黨忠誠,,不計較個人得失,不講條件,牢記宗旨,堅定信仰,始終把對黨的忠誠刻進了心里。現在的我們要忠誠于我們的公司,因為在公司提供的舞臺上才有鍛煉的機會,才能讓我們得才華得以展現,讓我們不僅有一份穩(wěn)定的收入,還擁有了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因為忠誠不僅僅是一種品德,一種能力的象征,更是一種義務。在工作中愛崗敬業(yè)、樂于奉獻,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面對困難要迎難而上,敢于挑戰(zhàn)困難,讓每一次的挑戰(zhàn)都成為每一次的進步,要不怕辛苦的多做一點,多學一點,多找一些自己身上的不足,多學習同事們工作經驗的精髓,讓自己在工作中不遺余力的做到盡善盡美!
“鐵飯碗”在張富清老人的那個年代,是可望不及的事情,工作穩(wěn)定,有固定的收入來源。但是老人為了號召國家精簡人員的政策,率先妻子放棄“鐵飯碗”,淡泊名利,廉潔的高尚情操,老人從不利用職務為親屬謀利,并且教育子女“自強不息、自己奮斗”始終把責任放到了第一位。這是何等的剛正不阿,克己奉公的境界呀!這種無私奉獻,高度自覺,矢志奉獻的優(yōu)良作風值得我們傳承和學習,工作中的我們多一些付出,少一點計較,嚴格要求自己能夠自覺的執(zhí)行公司制定的規(guī)章制度,自律的遵守公司規(guī)定的工作紀律,以身作則,勇于奉獻,用對工作熱愛執(zhí)著的態(tài)度發(fā)揮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升工作質量和效率!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和挫折,都不應該屈服,因為人生的巔峰需要我們自己去攀巖,甩甩頭,揮揮手,用灑脫的自由,積極樂觀,百折不撓的堅強態(tài)度去面對!
從自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做好本職工作,增強服務意識,提高綜合素質,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以正確的工作態(tài)度,飽滿的工作熱情,在集團公司“戰(zhàn)略攻堅年”和“科技攻關年”擼起袖子努力干!
【篇二】
始終以黨和人民的事業(yè)為重,把黨性根植于心底,把真情融入百姓心田,勤奮務實,無私奉獻,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科學發(fā)展觀,用生命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對農村基層工作的無限熱愛。
我個人認為,xxxx同志的“四種精神”很值得我們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認真學習。一是吃苦耐勞、踏實肯干的敬業(yè)精神。xxxx同志兢兢業(yè)業(yè),腳踏實地,從最平常的、最平凡的事做起。工作上不畏艱苦、勇挑重擔,生活上不怕吃苦、不貪圖享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示了一個共產黨人的吃苦耐勞、踏實肯干高尚情操和精神風范。二是心系群眾、為民謀利的公仆精神。xxxx同志始終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竭盡全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三是顧全大局、清正廉潔的忠誠精神。xxxx同志作為一名基層干部,特別是在擔任村干部30余年時間里,堅持原則、堅持黨性、勤政廉潔、公道正派,樹立了新時期共產黨員和村干部的良好形象。四是嚴于律已、勤政務實的奉公精神。xxxx同志組織紀律觀念強,從不向組織伸手,工作上高標準,生活上低要求。xxxx同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無限的工作之中,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他走了,但他的精神在發(fā)揚光大,他的事業(yè)在繼續(xù)前行。
“竹子咬定青山,無私奉獻,謙和虛心,高風亮節(jié)”。他的言行,我們將銘記在心,在他一心為民、大公無私、忠誠無悔精神的激勵下,“為人民服務”,對黨和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我們將時刻不忘。對于一名基層干部而言,我們更要堅強黨性、扎根基層、恪盡職守、埋頭苦干、艱苦奮斗,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加強自身修養(yǎng),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本領,從一點一滴做起,心系百姓,全心全意服務群眾,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篇三】
汶川地震,震塌了數以萬計的房屋,奪取了數萬名鮮活的生命;汶川地震,也凸顯了人民教師的英雄本色。
三次沖回教室搶救學生的茍曉超、雙臂護住4名學生的譚千秋、搶救掉隊學生的吳忠紅、救出學生卻永失愛女的劉寧、用身體擋住水泥板的瞿萬容、臨死胸前還護著三個幼小學生的杜正香、雙臂緊摟兩個孩子的張米亞……在災難面前,生命顯得很脆弱;但在災難面前,人性的光輝卻愈發(fā)絢爛!在這場震驚世界的汶川大地震中,我們的人民教師用他們“愛的翅膀”筑建起一座座“為人師表”的豐碑!
不要刻意去拔高,不要追究深層次的原因。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所有人的反應幾乎都出自本能,而這些老師的“本能”正是刻在他們骨子里的“師道”,和流淌在他們血液中的“大愛”!教師肩負著“愛與責任”,愛學生是職業(yè)要求,對學生負責也是職業(yè)要求。在危難來臨時,我們的許多教師挺身而出,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愛與責任”,向人民遞交了“愛與責任”的滿意答卷。
教師作為一份崇高的職業(yè),實際上已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傳播者。教師通過知識積累、研究社會,通過教書育人,把社會“接力棒”傳遞給學生,使之繼續(xù)探索,從而實現整個社會從蒙昧通向文明,使人類從無知步向有知,進而促進人類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做好文明進步的傳承工作,需要“愛與責任”。我們要用赤誠的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真心地關愛學生,蹲下來“看”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以真情、真心、真誠教育和影響學生,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常言道:“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擁有一桶水”,當今社會,“一桶水”已遠遠不夠,要做一名好教師,必須不斷學習,終身學習,要用一泓活潑潑流淌的活水來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要做一個博學者,做一個真正的學者、知者,學習應該也是教師的責任。我們要更新知識結構,拓寬視野,努力學習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和方法,學習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方面的知識,爭做學識淵博、開拓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的新型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高屋建瓴地把握、理解教育教學的思想與方法,使自己的工作更符合教育教學的規(guī)律、更符合社會、家長和學生的需求;要加強研究,踴躍投身改革,大膽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意識,著眼未來,挖掘學生的潛能,努力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代新人。
中學階段,是學生品德培養(yǎng)、習慣養(yǎng)成、能力形成、知識積累的關鍵時期,中學教育是基礎,是關乎學生一生的奠基工程。中學教育教學工作,特別是班主任工作涉及面廣,工作瑣碎,責任重大。做好奠基的事業(yè),需要“愛與責任”……
有了“愛與責任”,我們就會愛崗敬業(yè),熱愛學生;有了“愛與責任”,我們就會甘于奉獻,堅守清貧;有了“愛與責任”,我們就會……“愛與責任”,包含在教師職業(yè)的方方面面,滲透在教育教學工作的點點滴滴中……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就在于有多少人需要你,而你為這些需要你的人又做了些什么。作為教師,學生需要我們,家長需要我們,社會需要我們,而我們又能夠用我們的愛與責任在平凡的職業(yè)生涯中做出許許多多有意義的事情,用我們的“愛與責任”成就學生、服務社會,我們完全可以在平凡的崗位上獲得教師職業(yè)的歸屬感、認同感和榮譽感,體現自身的生命價值,獲得教師職業(yè)的快樂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