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認識高矮》
早上第一節(jié)課是數(shù)學課,來學習認識高矮,我拿著兩只形狀一樣顏色不一樣長短不一樣的彩筆讓他們來做一下比較。這個時候很多小朋友都紛紛回答道,黃色的彩筆高,紅色的彩筆矮。小朋友們回答的非常正確,但就是有幾個小朋友再說“矮”字這個發(fā)音的時候說成ye。我反復讓他們說了幾遍,這才改正了過來。
因為是生活在農村,大多數(shù)的小朋友接觸的普通話較少,爸爸媽媽平時又比較忙,就是爺爺奶奶照顧的他們多一點,所以很多不講究的土話他們也就慢慢跟爺爺奶奶學會了。根據(jù)這一問題,我跟楊老師還特意發(fā)了校訊通,讓爸爸媽媽盡量在家跟孩子交流的時候說普通話,有助于他們普通話的練習,再就是還能及時糾正他們發(fā)出的錯音。
【篇二】
《接送卡》
近日,我園的接送卡制作完成發(fā)給了家長,家長們開始憑卡接送孩子。每天下午接孩子的時候把卡留下,早晨送孩子入園的時候把卡帶回。今周輪到我值班,發(fā)現(xiàn)了一件有趣的事情。由于接送孩子的大部分是爺爺、奶奶,他們老眼昏花,找自己孩子的卡時有些老人要費很長時間,他們把卡拿起來仔細端詳,很是費勁。而有些老人則讓孩子自己找卡,自己在旁邊等待,孩子往往很快就找到送給他們,孩子很高興,老人很享受。
在園里,我對這兩類老人的孩子進行了仔細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自己找卡的孩子活潑、動手能力強,而老人找卡的孩子明顯不如他們。我想:這雖是一件小事,卻體現(xiàn)了老人對孩子不同的理念。這種對“接送卡”的不同態(tài)度將影響孩子一生的發(fā)展。
【篇三】
《我也要開吊車》
我們學校前面正在蓋大樓,每天工人叔叔們起早貪黑地干活,一部大吊車歡快地唱著歌幫工人叔叔吊磚、水泥等。每當課間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就有許多小朋友盯著忙碌的吊車觀察,的確大塔吊威武的樣子令人向往,她用鋼鐵的身軀靈活地運送建筑材料,她讓高樓大廈平地起,難怪小朋友們對她感興趣了!
這天我們正在園里活動,突然劉子明跑過來對我說:“老師你看,吊車今天不吊磚了,她吊著一個長斗子伸進窗戶里去了!”原來吊車在運送攪拌好的水泥石子,這時許多孩子圍攏過來,我對她們說:“你們看,吊車多先進啊!她直接把建筑材料送到了樓里面,工人叔叔就方便多了,這樣大樓就建得更快了!”孩子們看著來回轉動的吊臂,我又問:“吊車這么聽話地干活,還不知疲倦,這是為什么呢?”孩子們有的搖搖頭,有的說不知道,我說:“那是因為有工人叔叔在上面的小屋子里指揮她!”聽了我的話,劉子明大聲說:“長大了我也要開吊車!”,許多孩子嚷嚷著長大了要開吊車。
聽了孩子們的話,我心中一動,也許理想的種子已在她們心中發(fā)芽。
【篇四】
《孩子都有可愛之處》
通過這段時間與幼兒的相處,我發(fā)現(xiàn)我班張國瑄頑皮,上課坐不住,不是跟別的孩子打鬧就是自個在凳子上轉來轉去。下課還打架,小朋友都來告他狀,我也批評他好多次,可他答應了又做錯了,總之,這個孩子真是令人頭疼。
有一天,發(fā)生了一件事讓我改變了對他的看法。其實他也想做個好孩子,做個人人喜歡孩子。他把自己帶來的糖果、給小朋友們吃。在課間談話時,我表揚了他的分享行為,并鼓勵其他的孩子要向他學習與朋友分享。慢慢地,掉在地上的彩筆他幫忙撿起,掉在地上的積木能主動撿起,同伴哭了,他能主動去安慰朋友,他的朋友也多了,其實每個孩子都有可愛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