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蚯蚓看見路旁有條長長的蟒蛇正在睡覺。
“哇,好修長的身材,如果我也這樣漂亮該多好啊!”蚯蚓羨慕不已,就想出個好辦法讓自己改變一下。
蚯蚓爬到蟒蛇旁邊,使勁把自己拉長。
驚醒的蟒蛇大叫:“喂,伙計,你在干什么?那樣太危險,你會沒命的!
可惜這話還沒說完,蚯蚓已經(jīng)因為用力過大,把自己的身體拉斷了。
它不僅沒變長,反而成了更短的兩截。
如果不根據(jù)實際情況,盲目去模仿別人,是很危險的!
但值得慶幸的是蚯蚓有神奇的再生能力,每一截都會成長為一條蚯蚓。
由于高溫缺水,沙漠中的植物為了防止水分蒸發(fā)過多,它們的葉子通常是細小的。可有一種叫做沙漠地黃的綠色植物,居然在長期干旱的環(huán)境中長出了碩大的葉片。
大漠茫茫,烈日炎炎。一株株沙漠地黃將葉子向天空盡情伸展著,這些葉子如同一扇扇大大的吸盤,哪怕是飄蕩在空氣中的忽微的水分子,也被它們吸收起來。
也許有人會說,其他沙漠植物的葉子要是長得大大的,不也有著同樣的功效?其實。這是沙漠地黃在與惡劣環(huán)境的漫長抗爭中,進化出來的一種獨特的本領。
沙漠地黃的葉子不僅僅碩大,而且在葉面上“堆”起了許多小“丘包”,還在小丘包間“挖”出了許多溝溝壑壑。更絕的是,它所有葉子的葉柄不是長在枝桿上。而是伸入地下。與根部相連。
這些丘包雖說疙疙瘩瘩,有幾分丑陋,但它們卻能更有效地擋住水分子。特別是在水汽比較多的黎明和黃昏,這些疙疙瘩瘩可就要大顯神威了。
當些微的水分子聚集成小水滴,小水滴又聚集得足夠大的時候,它們因壓力而滑落,滴答著匯入溝壑中;隨即,它們又順著小溝流到了根系處。
據(jù)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每株沙漠地黃的平均年集水量為4。2升,這些水就是它每年所需要的水量。
仔細想想沙漠地黃的生存智慧,主要有三點:一是自我加壓。它們讓葉片盡可能大,還不惜生出丘包。而這些只是為了變壓力為動力,使得自己能廣開水源。二是注重積蓄,“點滴歸溝”。三是簡捷,將水直接輸送到根部。所以它們收集到的水會滲透至地表以下10厘米處,據(jù)說這是落在沙漠表面的水滲透深度的10倍,這也就為它們盡情享用了。
由此,我想到了人類。一個人之所以不成功,大凡由于貪圖輕松,又不知道集腋可成裘的道理,且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
辦好一件事情,內(nèi)因是決定的因素。一個總能做到“自我灌溉”的人,即使身處再惡劣的環(huán)境。他也能微笑面對,并能以自己的不斷壯大,獲取一般人所不能企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