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農場的路上,福格斯發(fā)現(xiàn)自己被五只小鴨子跟蹤了!巴敉!”福格斯警告他們不要跟著他,可是小鴨子們依然尾隨,還和他一起在狗窩里過了一夜。早上醒來時,福格斯聽到小鴨子們竟然都在“汪汪”叫。到底發(fā)生什么事情了呢?我們一起來搶先閱讀《福格斯變鴨子》吧。
第二天早上,福格斯醒來聽到很熟悉的聲音。
“汪汪,汪汪!”
“這聲音好奇怪呀!”福格斯心想,“這聲音很像我的聲音,但是又不太像,是誰在學我的聲音?”
他從小窩向外看,發(fā)現(xiàn)五只小鴨子在院子里一邊玩游戲,一邊“汪汪,汪汪”地叫著。
“鴨子可不是這么叫的!”福格斯心想。
福格斯想讓小鴨子們恢復他們自己的聲音,所以朝他們叫著:“嘎嘎,嘎嘎!”
小豬們驚訝地看著小鴨子在前面“汪汪”叫,而福格斯在后面“嘎嘎”叫。
“這肯定是一個新游戲!”小豬們說道,“我們也一起玩吧!
于是小豬們也加入了游戲,他們學奶牛太太“哞哞”叫。
當母雞們看到這樣的場景,她們也“哼哼”叫著飛出雞舍,加入游戲中……
奶牛太太當然也沒有落下,她學著母雞的聲音,“咯咯”叫著……
農場的院子里出現(xiàn)了動物叫聲演奏會,只是他們叫的聲音有些不一樣……
“我該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了!”福格斯思考著。
突然,院子里傳來“嘀嘀”的聲音,大家停止了游戲。原來鮑勃開著卡車回來了。
鮑勃下車后,鴨媽媽從卡車車窗里探出頭來。當她看到小鴨子們時,激動得“嘎嘎,嘎嘎”地叫著。
“嘎嘎,嘎嘎!”小鴨子一邊激動地回應著,一邊向鴨媽媽跑去。
“干得好,福格斯!”鮑勃說,“你找到了丟失的小鴨子們!
大家看著五只小鴨子跟在鴨媽媽后面,向池塘走去。
福格斯在后面“汪汪”叫著,和小鴨子們道別。
“汪汪,汪汪!”小鴨子們也回過頭來和福格斯道別。
有一匹小馬,膽小怕事,在動物世界中沒有它不害怕的,從獅子老虎到小狗小貓。于是,他成了受氣包,誰都敢欺負它。
一天,小馬獨自在野外啃著青草,突然間,一只老虎向它撲過來。小馬雖然嚇得渾身發(fā)抖,出于本能,它還是用蹄子踢了這個龐然大物。也許老虎太餓了,它在不小心的情況下被踢倒后,竟然倒地不起。小馬驚呆了,它怎么也沒想到會是這個結局。
消息一下子在動物世界傳開了。大家都來到小馬身邊,用敬佩的眼神看著它:“能打敗大老虎,真是個英雄!毙●R環(huán)顧周圍的動物們,又壯起膽子看著躺倒在地上的老虎,這才相信自己真的不簡單。
從那以后,小馬對自己有了自信。
小馬由于缺乏自信,所以常掉入自卑的深淵中。因此,自卑的人有必要變換一下對自信理解的角度。
一個人具有強烈的自信,可使自己受到激勵而想出種種可行的方法以及技巧。同時,“相信自己會成功”也會使別人對你產生信任和好感。
對自己沒有正確的認識,不相信自己有力量,就更不可能贏得別人的信任與尊重。在自鞭自抑之中,自我完完全全地迷失,這幾乎成了必然的結局。唯有學習正確地認識自己,提升自我形象,才有可能讓沉睡的能量醒來,才有可能創(chuàng)造一份完全不同的美好的生活。
自信,使不可能成為可能,使可能成為現(xiàn)實。不自信卻使本來可能的事變?yōu)椴豢赡堋?br>
撒哈拉是一個男孩,只是他并不知道,自己與世界上的沙漠同名,自然,他更不知道自己就踩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央。
每當太陽映過沙丘,他都會飛奔向最遠的沙凹處,希望看到那兩頭熟悉的駱駝,可惜,快一年了,這一幕始終沒出現(xiàn)。
雖然如此,撒哈拉卻并未放棄,他會一整天都守候在那塊稍微平坦的地方,翻開一本破舊的書,一字一字地反復閱讀,盡管在過去的歲月里,他已經翻閱過無數遍。
可惜,沒有人告訴他,那本已經沒有封面的書,其實有個很契合心境的名字——《等待戈多》。撒哈拉也是在等待,而他想要的結果同樣是迷茫的,猶如初踏撒哈拉沙漠的游客。
部落里的長者從來沒有批評過撒哈拉,即便最嚴厲的父親也從未阻礙撒哈拉的舉動,因為他們和撒哈拉一樣,也很懷念曾經的那兩頭駱駝,而那兩頭駱駝的主人便是威克里夫·奧利奇——駱駝圖書館的創(chuàng)始人。
那兩頭駱駝每周總會在星期二準時出現(xiàn),一大早便停在那個叫塔里的沙丘下,等待周邊部落的少年前來借閱圖書,奧利奇是一個神一般的人,至少在孩子們心中是這樣,他要大家盡量坐在原地看書,看完之后便可以直接歸還,沒有人反對,大家都不希望圖書因為離開駱駝圖書館而流離失所。
可是,因為撒哈拉對書的熱愛,有一次,在黑暗已經籠罩大漠,奧利奇趕著駱駝要離開時,撒哈拉終于鼓足勇氣伸出了右手,他要借書,并且發(fā)誓,在下周這個時候,一定親手把書放回駱駝圖書館。
奧利奇猶豫了許久,但最終還是被撒哈拉的真誠所感動了,他從駱駝背上抽出一本書交到撒哈拉手里,還用力地拍了拍撒哈拉的肩,說:你要知道,駱駝圖書館是撒哈拉部族的希望,很多和你一樣的孩子都希望能讀書,能通過書本了解世界,走出文化的荒漠。
所以,撒哈拉從未忘記保護好手中的書,盡管這本書連封面都沒有,但他卻視若珍寶,駱駝圖書館有一句口號,撒哈拉沙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這片沙漠沒有文化。
然而,世間有許多事都事與愿違,就在撒哈拉借走書的第三天,全部落的人突然搬遷了,撒哈拉抱著書不肯離開,但父親粗壯的手卻沒能讓他如愿。
很長時間,撒哈拉曾許多次嘗試去尋找駱駝圖書館,然而撒哈拉沙漠的距離徹底把他打敗了,直到一年后,當全部族的人重新又奇跡般地搬回原地,撒哈拉第一時間便是奔向塔里,那處熟悉的沙凹,他等待了許久,卻終未發(fā)現(xiàn)駱駝鈴響。
他就像《等待戈多》里的主人公一樣,帶著世人無法理解的想法執(zhí)著地干著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這似乎很簡單,但簡單得讓所有人震驚。
當一位旅客把撒哈拉與駱駝圖書館的故事寫在美國的《洛杉磯時報》后,瞬間讓全世界震動,越來越多的媒體報道撒哈拉的故事,并且還專門組隊運送了上千冊圖書到達塔里,再配上數十頭駱駝,一個新的駱駝圖書館瞬間壯大,而那本沒有封面的《等待戈多》也幾乎成了一座神像,讓所有人忍不住頂禮膜拜。
多年后,撒哈拉已經從一個小讀者變成了駱駝圖書館的管理員,每當有人過來借閱圖書,他都會虔誠地說一句話,不要讓撒哈拉永遠是文化的荒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