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案例分析精選集【一】
小班幼兒正處于自我意識萌發(fā)時期,往往會以自我為中心。有的幼兒霸占心理很重,認為什么都是我的,不會謙讓;有的幼兒較膽怯,羞于交往,害怕對方拒絕自己,但其內(nèi)心也是渴望能和同伴說笑游戲的;有的幼兒缺乏起碼的禮貌知識,在活動中撞倒了對方或踩痛了對方連一句"對不起"部不說。因此,幫忙小班幼兒在生活小事中構成良好的自我意識,對其自我人格的建構和社會性發(fā)展具有深遠的好處。
片斷一:小朋友上廁所
活動后休息時,孩子們有的喝水,有的上廁所。這時,廁所里傳來了爭執(zhí)的聲音:"這是我第一個搶到的!老師,他推我!"
"不行,我就要第一個!"
"哇!"哭聲……
原先,小朋友一齊擁到廁所里,由于人多廁盆少,有些小朋友就要等待入廁。可天天就是不愿等,一進去就要搶第一。其他小朋友可不樂意了,他就動起了武力…••像這樣的事情幾乎每一天都上演好幾次。
小班幼兒剛剛從家庭中走出來,他們的獨占心理比較明顯。在他們的意識中,"我搶到的就是我的。""我搶不到就打你、咬你。"因此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常常發(fā)生沖突。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我們想透過廁所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和利用,幫忙幼兒獲得用心的自我意識。
我們明白幼兒模仿力極強,個性是小班幼兒,他們能透過模仿去學習攻擊性行為,同樣也能夠透過模仿去學會謙讓、互助、分享和合作等一些行為。故事《小螞蟻搬豆》中井然有序、團結合作的小螞蟻形象深深感染著孩子,給幼兒樹立了好榜樣。于是我們把可愛的小螞蟻畫下來,一個一個排好隊貼在廁所的墻面上,而且高度和幼兒的視線一般齊。這樣,他們上廁所時,看到排著隊的小螞蟻,自然而然地就排好隊等待入廁。在等待的過程中,還能夠數(shù)數(shù)小螞蟻,復述故事中的情節(jié):小螞蟻排好隊,一個跟著一個,很快就把豆豆運到了家里…••"漸漸地,我們再也不用每次休息時都要向幼兒嘮叨一句:"上廁所時要排好隊,不要爭搶。"耳邊經(jīng)常聽到的是:"老師,我排好隊了。老師,我讓東東第一個小便。"……
片斷二:小腳印讓我們變勇敢
小班幼兒初人園時,由于從家庭來到幼兒園這個陌生的環(huán)境,在生活上、情感上和心理上均依靠成人的照顧,不安全感就產(chǎn)生了,尤其是懼怕幼兒園廁所里的蹲坑。有的幼兒一天尿濕褲子好幾回;有的幼兒上幼兒園幾天都不大便,引起大便干燥;有的幼兒因憋大便而經(jīng)常拉在褲子里。
如何讓孩子們不害怕上廁所呢我們認為,營造適合幼兒的廁所環(huán)境勢在必行。既然孩子們害怕蹲坑,我們就在每個廁坑的兩邊選適中的位置用環(huán)保油漆畫上了可愛的小腳印,孩子們看了既喜歡又感到新奇,都爭著去踩自己喜歡的小腳印。這樣一來既減輕了孩子們的心理壓力,又激起了孩子們主動上廁所的欲望,而且當孩子們把自己的小腳和廁坑邊的小腳印對準后蹲下來大小便時,不會弄到外面來,真的是一舉多得。
之后,我們還試著用幼兒喜愛的小動物形象來營造"廁所文化";課后,我們還為他們播放一些簡單的音樂,以緩解緊張情緒。孩子們在入廁時有了愉快的笑容,憋大便、拉褲子的現(xiàn)象漸漸消失了。
這天的幼兒園教育是個內(nèi)涵豐富的大概念,生活環(huán)境對幼兒生活潛力的作用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在營造"廁所文化"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孩子的行為、語言、表情都在傳遞著信息,在告訴我們他們的需求、困惑和感受。誠然,生活小事中還蘊含著更多的教育價值,正等著我們?nèi)ヌ剿、去挖掘?br>
幼兒園小班案例分析精選集【二】
案例背景: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是讓孩子學會友好相處,學會合作。但孩子的一日具體活動中難免少不了沖突,其實沖突也不是一件壞事,它可以讓孩子在其中從不同出發(fā)點細致地考察問題,從而了解自己行為造成的后果,及理解他人的想法,然后協(xié)調(diào)自己的行為與他人的認識,學會與他人交往的機會,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終克服自我中心的心理傾向,學會尊重,理解、寬容他人。
案例描述:
一天早上來園時,濤濤的外婆向我們反映,說是孩子說,經(jīng)常有小朋友打他,他都哭著不想來上學了,希望老師教育好小朋友,不要讓他們亂打人。我覺得很奇怪,雖然我們班是有幾個調(diào)皮的孩子,但總不會嚴重到如此吧。但我還是答應了老人家的要求。在一節(jié)的集體活動中,小朋友都坐在自己的椅子上,認真地跟老師學念兒歌。我看了看四周的小朋友,突然發(fā)現(xiàn)濤濤坐不住了。我剛想出聲制止他,只見他先伸出兩只手,摸了摸坐在他旁邊馨兒的臉,正在認真跟老師念兒歌的馨兒把頭搖了搖,想把濤濤的手給甩掉。濤濤見馨兒沒反映,又伸出手去摸,接著把嘴巴湊過去,想親一口?墒擒皟哼@回不高興了,抬起手來剛好打在了濤濤的臉上。他抬起頭,看見我看他,馬上用哭腔說:“老師,她打我!蔽覍λf:“老師看見了,打人是不對的。不過,小朋友不喜歡你這樣子做,以后改過來,好嗎?”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我都認真地觀察濤濤的表現(xiàn)。我發(fā)現(xiàn),這孩子不管在什么時候,不是去摸摸小朋友的手、臉,就是突然跑過去抱住小朋友,但他們都不喜歡他的這種方式,才忍不住推他的,而并不是向他所說的那樣,總是有小朋友去打他。于是,我把我所發(fā)現(xiàn)的情況告訴了他的外婆。
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濤濤是小班的小朋友,家里的人都對他疼愛有加,尤其是外婆。從小父母親在外工作,都是跟隨外婆,孩子有什么要求都會滿足他。在班里,他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強,情感較豐富。性格也很倔強,稍有不如意,就會使性子。在幼兒園里,他在與同伴、老師的共同生活中,有時會與同伴發(fā)生矛盾,有時上課經(jīng)常隨意走動被老師提醒······幼兒園的生活讓他不能象在家里那樣呼風喚雨,情感和需要得不到充分地滿足。因此,他來園的情緒就比較不穩(wěn)定。濤濤的例子其實是個典型,通過他的一些表現(xiàn),從他的言行上就能分辨家庭養(yǎng)育環(huán)境。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眾多幼兒身上的自我中心行為的導火線是什么。家庭的教養(yǎng)方式很關鍵,家庭是幼兒的第一所學校,對一個人的影響,作用為深久,家長的教育觀念和行為影響著幼兒的發(fā)展。家長在教育過程中一定要慎重。當看見孩子出現(xiàn)問題時,不能姑且養(yǎng)息或者嚴厲指責。每個孩子或多或少都有問題出現(xiàn),問題持續(xù)的長度和強度,就要看運用的方法是否合適。需要仔細觀察孩子行為,找準問題的切入口,和家庭同步開展教育,以說理為主,用積極的鼓勵幫助孩子慢慢改正錯誤。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方法解決。老師有心,家庭有心,就沒有不快樂的孩子。
早在1996年21世紀委員會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中提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社會核心內(nèi)容是做人,現(xiàn)在小班的孩子經(jīng)常會發(fā)生一些沖突,有的被別人抓傷了,或者是自己把別人咬了一口,那么怎樣看待孩子之間的沖突糾紛呢?這跟他們年齡小,認知水平低有關。小班孩子缺乏與人交往經(jīng)驗,往往采取直接的方法,打你不商量。他打別人是為了保護自己。(舉例:擁擠時別人碰了一下,兩人搶一只皮球,別人拿自己的玩具……)這也體現(xiàn)了“自我中心”,打人是不好,但孩子間的沖突有正面的意義。專家指出,孩子就是在磕磕碰碰中成長,手上臉上被抓傷的痕跡,就是他們的成長痕跡,孩子只有在爭執(zhí)競爭的交往中才能懂得如何去面對困難和矛盾,才能更懂得如何保護自己。希望家長們能理解,并能協(xié)助我們共同耐心教育,有時不能過分緊張,應該問明事發(fā)的原因、經(jīng)過,分析孩子的對與錯,后可教給孩子自我保護的方法與別人交往的方法,增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是非判斷能力。
每個孩子都是一塊玉,一塊未經(jīng)雕琢沒有成型的玉。在他們幼小的時候,如果我們能正確地引導,加上有效地教育,那么他們就會閃閃發(fā)光。我們老師更要以愛、以耐心來關注他們,了解他們的內(nèi)心,尊重他們的個性,同時又要以一顆寬容的心來對待孩子。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只要我們堅持,只要我們家園共同配合,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好孩子。
幼兒園小班案例分析精選集【三】
情節(jié)描述:
今天已經(jīng)是開學的第三天了,小班的孩子們已經(jīng)慢慢進入狀態(tài)了。就在我想表揚家長們的配合時,陽陽和他的媽媽來了。陽陽是我們班年齡算較大的孩子,但他在家里和依賴家人,所以對他而言非常的不適應,于是媽媽的舍不得,陪了陽陽一會兒,就這樣越陪越舍不得放手,于是我們終還是讓媽媽放手了。
評價分析:
小班的幼兒第離開家長的身邊,來到幼兒園過集體的生活,家長們難免會很不放心。在開學的第一周,每天都會有孩子的哭泣聲,可以說活動室里是一篇哭泣聲。當家長們看著這些孩子哭,他們是多么的舍不得,多么的心疼。但孩子們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家長們是否該放手了呢?讓孩子們自己慢慢地適應這個大集體,漸漸地喜歡上幼兒園。親愛的家長,幼兒園是孩子的第一個轉折點,孩子已經(jīng)到了上幼兒園過集體生活的年齡,那么請爸爸媽媽放手,給孩子適應的時間。讓他們通過時間的考驗,達到家長能夠心目中的目標。爸爸媽媽們,孩子只有通過自己的不斷適應才能一步步的離開你們的手心,才能讓孩子喜歡上幼兒園,所以,請家長們放手,相信自己的孩子。
所思所悟:
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看到孩子哭肯定是舍不得的,所以作為小班的老師,我們要盡快想辦法讓孩子的情緒穩(wěn)定下來。于是我們利用米老鼠的手偶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讓孩子及時進入童話故事中的人物,雖然開學已經(jīng)三天了,但是心音孩子的注意力只是那么一小會兒,不到五分鐘,有的孩子又開始哭這找爸爸媽媽。當是第帶小班的我有點懵了,不知道該怎么辦,我看到了鋼琴,于是我用鋼琴彈歌曲,雖然孩子們不會唱,但是他們至少停止了哭泣,有的跟這鋼琴跳起了舞。我突然覺悟到了:對于新生班的孩子要充分利用資源,他們對于幼兒園都充滿了好奇,我們就滿足孩子的好奇,讓孩子慢慢的認識到幼兒園也是他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