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下冊《望海潮》課件篇一
教學流程:
第一教學板塊——了解作者,知曉背景。
(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卷一:“孫何帥錢塘,柳耆卿作《望海朝》詞贈之云……此詞流播,金主亮聞之,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此詞的創(chuàng)作年代也可據(jù)此定為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之前。這也是《樂章集》中所能考訂的作年早的一首詞。
北宋初期,歷經(jīng)五代戰(zhàn)亂,城市人口都不多,而杭州能有十萬人家,堪與北宋都城汴京媲美,所以柳永能鋪陳其繁華。
《望海潮》是柳永創(chuàng)制的新詞牌,錢塘江潮是天下奇觀,調名當取其意。
第二教學板塊――解詞釋句,整體感知。
1.齊讀課文,結合注解了解詞的大意。
2.強調以下詞語的音、形、義:
、判蝿伲旱乩硇蝿葜匾。
、茀⒉睿盒稳輼情w高低不齊。
⑶天塹:天然的壕溝,此處形容錢塘江的壯闊。塹,qiàn。
、戎睾B巘清嘉:巘,yǎn,山峰。清嘉,秀麗。
⑸高牙:原指軍前大旗,因旗桿以象牙為飾而得名。詞中代指*孫何。
、十惾請D將好景:畫下來。將,助詞,無實義。
3.本詞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xiàn)“錢塘”的繁華?
提示:歷史沿革、城市規(guī)模、市容市貌、特色景觀、生活圖景等方面。
第三教學板塊――品味語言,鑒賞形象。
1.若把“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句中的“卷”改為“推”好不好,為什么?
提示:“霜雪”比喻浪花,“怒濤卷霜雪”表現(xiàn)了錢塘江潮來時波滾浪翻,排山倒海的氣勢,用“推”則顯得比較平板,力度與氣勢均沒有“卷”強,對浪花飛濺的情態(tài)描寫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表現(xiàn)了怎樣的生活情景?
提示:這幾句極富生活情趣,晴天麗日,處處音樂悠揚;菱舟泛夜,傳來陣陣歌聲;老叟怡然垂釣,幼童嘻嘻采蓮,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第四教學板塊――學習表現(xiàn)手法,分析表達效果。
背誦《望海潮》,討論:清劉熙載《藝概•詞曲概》:“詞有點,有染”,說的是詞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點染”,它既有抽象的評點,又有具體的描述,二者緊密相連,表現(xiàn)鮮明的情志。本詞就運用了“點染”的手法,請加以說明。
提示:上闕先點“錢塘自古繁華”,然后展開描寫,“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運用動靜結合、比喻、夸張等手法,極力鋪排,從不同的角度表現(xiàn)杭州的繁榮、美麗、富饒。
布置作業(yè):
1.背誦默寫全詞。
2.充分發(fā)揮你的想象,把下面的句子改寫成一段繪景文字,不少于100字。
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高二語文下冊《望海潮》課件篇二
【教學目標】
反復誦讀感受詞的音律美,品味詞中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學習煉字的藝術,體會詞人熱愛祖國河山秀麗風光的情懷。欣賞詞中鋪陳描述的表現(xiàn)手法,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感悟詞的壯闊優(yōu)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詞的藝術特色。了解宋初杭州物阜民豐的盛景,培養(yǎng)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反復誦讀感受詞的音律美,品味詞中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學習煉字的藝術,感受詞人熱愛祖國河山秀麗風光的情懷是學習重點,欣賞詞中鋪陳描述的表現(xiàn)手法,感悟詞的壯闊優(yōu)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詞的藝術特色是難點。
【教學方法】反復誦讀合作探究審美欣賞
【輔助手段】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略)
二、配樂朗讀,讀出節(jié)奏,感受語言美。
【學生朗讀后,教師指導節(jié)奏、用韻,示范朗讀,指導學生讀出美感】
三、知人論世,了解背景,感悟詞意。
【學生初步概括分析作品的主要意象(內容)和風格,簡介背景,體會詞的意境與作者的情感!
【上片】寫杭州城的風光優(yōu)美與經(jīng)濟繁華。
【下片】寫清秀迷人的湖光山色與祥和歡樂的生活畫面(形勝、繁華)
【詞的背景與風格簡介】
四、誦讀欣賞
【誦讀要求】讀出優(yōu)美的風景,讀出優(yōu)雅的語言,讀出審美的激情。
【誦讀指導】節(jié)奏鮮明,抑揚頓挫,適度夸張,情感豐富,韻味十足,余味無窮。
【上片】首句讀出驚喜感嘆之氣。杭州風景詞句,要讀得婉轉清麗,讀出驚艷贊嘆之情;錢塘江觀潮詞句,要字字鏗鏘,讀出大潮雷霆萬鈞之勢和觀賞者的驚嘆之情!案偤郎荨闭Z氣要上揚而有余味。
【下片】讀西湖美景的句子,節(jié)奏要深情舒緩,讀出心曠神怡之感。結尾要讀出對朋友誠摯的褒揚與祝愿之情。
五、合作探究賞析(品味語言、感受意境、欣賞簡析)
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語句,從意象氛圍、表現(xiàn)手法或者煉字等任一方面簡單說明喜歡的理由。
六、遷移拓展、比較鑒賞
善于鋪敘,是此詞一大特色。作者從不同角度精心選取典型的景物,一句一景,從*時空極力鋪排,淋漓盡致地描繪了杭州的極度繁華。
試比較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與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的一時、一地、一景的集中描述與細致刻畫。寫一段文字,說說你更喜歡哪一個作家的作品,并簡單說明理由。
【文本與資料】望海潮
(宋)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注釋】形勝:地理條件優(yōu)越。三吳:吳興、吳郡、令稽為三吳。都會:大都市。參差:指房屋樓閣高低不齊。云樹:樹木遠望似云,極言其多。怒濤:洶涌的潮水。霜雪:比喻浪花。天塹(qiàn):天然的險阻,指錢塘江。珠璣:泛指珍寶等珍貴商品。盈:充滿,言其多。重湖:西湖以白堤為界分外湖、里湖,故稱重湖。疊巘(yǎn)):重疊的山峰。清嘉:清秀美麗。嘉,一般作“佳”。三秋:農(nóng)歷九月。羌管:笛子出自羌族,故稱羌管,泛指樂器。泛夜:指在夜間飛揚。嬉嬉:歡樂快活。蓮娃:采蓮姑娘。千騎:形容州郡長宮出行隨從眾多。高牙:古代將軍旗竿用象牙裝飾,故稱牙旗。這里指大官高揚的儀仗旗幟。煙霞:山水美景。圖:描繪。鳳池:鳳凰池。原指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這里泛指朝廷。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南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朱自清《荷塘月色》)
高二語文下冊《望海潮》課件篇三
教學流程如下:
一、導入
二、1、教師范讀,請學生注意讀音、斷句
2、學生齊讀
3、請學生根據(jù)出示的誦讀提示和注釋自由讀課文
4、提問詞義,學生個讀
【感受:1、很規(guī)范很傳統(tǒng)的詩歌教學第一環(huán)節(jié)】
三、分析上闋:
1、前三句:
、僬垖W生描繪,然后問:有什么感受?
、诒容^:“長憶孤山”與課文“東南形勝……”
生答師點撥
過渡:引導學生找出三個關鍵詞——形勝,都會,繁華
【感受:2、此處比較甚好,于無疑處生疑,比出了原文的意蘊】
2、品讀“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師:改為“綠柳小橋……”如何?
生分析:原句更大氣,“煙”顯得朦朧
突然,一個學生說:老師,我覺得可以改成“風柳畫橋,珠簾翠幕”,如何?“珠簾”正好和下文的“競豪奢”照應
教師引導:原文中“風簾”更有動感
學生反駁:我的改句中前面已經(jīng)有“風”,前后句是動靜結合
教師請其他同學談看法,另一學生說:我覺得不能用“珠簾”,因為后面有“參差十萬人家”,平常老百姓家不一定都用得起“珠簾”的
教師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個問題我們留到課下探討吧
【感受:3、此處和本課另一處是課堂自發(fā)生成的,是優(yōu)秀的學生說出的個性見解這兩處給所有聽課老師和評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都為授課老師沒有把握住精彩的生成而遺憾平心而論,如果我們處在這種大賽的舞臺上,處在那種緊張的情景下,我們能把握住這精彩的生成嗎?我的答案是:至少我不能完全把握住我在聽課時,又震驚又激動——震驚的是很可能我也把握不了這樣的場面,自己的教學機智有待提高;激動的是我能教到這樣優(yōu)秀的學生該有多好啊!在平常的課堂上,師生之間一定會有很多精彩的對話,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相長
說說生成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分別在不同的地方表達了他對生成的看法:“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jié),而在于根據(jù)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做出相應的變動”“一個好的教師,并不見得能明察秋毫地預見到他的課將如何發(fā)展,但是他能夠根據(jù)課堂本身所提示的學生的思維的邏輯和規(guī)律性來選擇那必要的途徑而走下去”教師講公開課,要把課備到特別透的地步,以隨時生成“不可預約的精彩”我省代昆鵬講《定風波》,充分的備課使他足以應對優(yōu)秀學生任何的提問和課堂生成(詳見拙作《準備有多好,生成就有多美》,見2011年1月26日《教育時報課改導刊》)我們應該向代老師學習
再來談此處的突發(fā)事件課堂上,后一個學生回答:“我覺得不能用‘珠簾’,因為后面有‘參差十萬人家’,平常老百姓家不一定都用得起‘珠簾’的”當時我聽到此處,豁然開朗,忍不住拍案叫絕說得多好,這就是學生的力量啊!是啊,此時教師或許可以抓住這個契機說:“你替老師做了回答改成‘風柳畫橋,珠簾翠幕’,可見這位同學注意到了原詞中的動靜結合,故也改成了動靜結合的句子但是,它的下一句緊接著是‘參差十萬人家’,所以此處強調的是人家多所顯示的繁華,而非豪奢的繁華而‘競豪奢’所總結的則是與其緊挨的上文‘市列珠璣,戶盈羅綺’你的改動或許是作者初想到的,但作者為了每一層所強調的重點,或許忍痛改成了現(xiàn)在的句子總之,你的句子同樣精彩”
呵呵,這都是事后諸葛亮的不當之言還是那句話,若我處在當時的情境下,我亦不能把握好,我們不能苛責余老師】
3、品讀“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①學生描繪這幾句的畫面
、谶@幾句中哪個字更好?
學生賞析:“卷”……
教師引導:卷起千堆雪……
教師說:請大家對這幾句連讀三遍,一遍比一遍大
【感受:4、析畫面,煉字,這些環(huán)節(jié)進行得有聲有色】
4、品讀“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問:為何選“珠璣”“羅綺”?
生答師點撥
【感受:5、分析意象也很典范】
5、學生齊讀上闋
四、下闋:
1、學生個讀
2、品讀“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句
問:哪個詞表現(xiàn)了老百姓的快樂生活情態(tài)?
A生答師點撥
B教師引導:你想到了什么?生答,教師也談自己的感受
C齊讀
【感受:6、抓點抓得太好了!“嬉嬉”二字品得相當?shù)轿弧?/p>
3、品讀“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倌男┰~表現(xiàn)了官員的快樂?
生答:乘醉,吟賞
教師引導:請與歐陽修“而不知太守游之樂也”的與民同樂比較
學生比較
另一學生突然說:“老師,我覺得本文與民同樂有點假,因為作者寫本詞是為了奉承官員作者寫得這么美是為了展示自己的才華,很可能背后(的景)不是這樣”
教師:你思考得更深刻咱們班學生的思維真活躍啊由于時間關系,咱們在這里不做更多的探討了,同學們下課去研究一下
【感受:7、這里又出現(xiàn)了沒有把握好的生成詳細的解析見感受3若是我,也會把握不住后來,王婭老師評課時提出了一些解讀而我當時聽到學生的這個看法時,心中很為學生的部分看法叫好——難道這首詞沒有奉承之意嗎?當然有學生的感覺多敏銳啊,教師可以肯定學生的部分看法】
4、請學生描繪“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美麗畫面
生寫作、展示
【感受:8、此處的寫作與上面的比較、換字、直接品味等教學方法又有所不同,方法多樣,教學節(jié)奏鮮明】
五、總結:
1、教師總結時把自己的板書形成畫軸
2、教師展示自己的詞作
感受:9、教師板書成畫軸,很別致,匠心獨運
10、教師敢于寫詞,有實力,有功力,可惜沒有時間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