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思念親人的作文篇一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在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來的時候。可是親愛的奶奶,你長眠在冰冷的棺材很久了。孫女和您近在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千呼萬喚也無法跟您相見。這怎么不讓孫女悲傷,痛苦,而又惆悵滿懷呢?
紙灰飛作白蝴蝶,血淚染成紅杜鵑。我最親愛的奶奶已經(jīng)離我而去。記憶中清明節(jié)曾有過的快樂早已蕩然無存。沒有奶奶的清明節(jié)連天都灰蒙蒙的。
我們家鄉(xiāng)關(guān)于清明節(jié)的習俗可多了。家家戶戶都吃冷食,禁火。上墳時,祭拜者需穿白衣白鞋,提冥紙。煙酒祭品。我穿著一身白衣服,跪在爺爺?shù)膲炃翱奁。冥紙不斷地燃燒著,紙灰化作蝴蝶漫天飛舞,那熊熊大火卻無法使我冰冷的臉頰暖和起來。絲絲雨點順著我的面頰滑下,像是奶奶在撫摸安慰我似的。無休無止的綿綿細雨讓我悲從心起。寒風啊,請你告訴斷腸人,那樣愛孫女的奶奶怎么就再也回不來了。
透過蒙蒙的雨絲,我又看見了那熟悉的小山坡。滿山的小草還是那么嫩綠,五顏六色的野花寂寞的開放著。這一切都讓我感到親切。景物依舊,奶奶卻早已不在了。畫面再次重現(xiàn),湛藍的天空下,一個小女孩握著風箏的線,歡快的奔跑著。那個緊隨其后的慈祥的老人不正是奶奶嗎?她的臉色為何這樣蒼白,為什么不停不休息,我明白奶奶是舍不得的。
畫面模糊又清晰了,小女孩乖乖的跟在奶奶后面。在老人的嘮叨中,小女孩知道了清明節(jié),旁邊的大樹看出奶奶眼中的憂傷,奶奶最后的力量延長著小女孩的快樂,直到無奈的離開人世。
當我轉(zhuǎn)眼看到墳?zāi)箷r,奶奶的面孔又浮現(xiàn)在眼前,淚水也忍不住了,噴涌而出。在思戀的寒風中,我獻上那束白花寄托我的哀思。那立在寒風中的蠟燭不停地燃燒著、燒著,就讓這思戀傳到九泉之下吧,安慰奶奶的靈魂。
夜深了,我站在陽臺上,仰望天空中高掛的繁星,我仿佛看到了在那顆最閃亮的星星中奶奶的微笑。奶奶,你知道我們來看你了嗎?
清明節(jié)思念親人的作文篇二
又至清明,路旁,零落的杏花沉沉睡去,殘存的杏花瑟縮哭泣,于風中飄搖。春風吹過,激起心底的層層漣漪,撩撥心中的迷蒙情思。
爺爺,你還好嗎?
小時候,您常帶我去田里玩,田間小路是最有趣的地方。清晨,薄霧消散,太陽被水汽遮擋,圓圓的,紅紅的,像樹上垂下來的蘋果。路旁,剛剛睡醒的高粱稍稍抬起頭,露出淺淺的笑意,成千上萬的小麥仰著臉,吮著露水,吻著陽光。小路前頭,蝶兒紛飛,好鳥相鳴。
我跑著跳著,跟隨著爺爺悠揚的歌聲,來到自家田園。
園子中央搭建起一個過夜的棚子,一張床,一個手電筒,就再無其他了。棚外有兩個木制躺椅,夏天,倚在躺椅上,木頭的涼意浸入血液,頭頂?shù)慕z瓜沿著架子向上爬,絲瓜秧擠成一團,在頭頂密密麻麻地躺著。近處的菜畦種著自家吃的蔬菜,大多青綠色,有的已冒出花來,視線遠處,彩蝶振翅飛舞,白云緩緩游過;近處,腳邊伏著玩累的小狗小貓,鼻息微動,似已沉沉睡去。
每到這時,爺爺總是走過來舀一瓢井水,喝罷,就走到我身旁,摟著我,講起往昔的故事,講起曾經(jīng)的綠軍裝,黃土地,難得的白饅頭和頭頂永恒不熄的紅星。爺爺身上汗味混著泥土的氣息,夾雜著淡淡酒香,讓人的心神回到那一段光輝歲月。
秧苗篩過的陽光,薄薄細細,灑在臉龐上,暈染著時光的靜好。爺爺累了,就遞給我一把小鐮刀,讓我去割草。我赤腳走在田壟上,清清涼涼。我捏著小鐮刀,嘀咕著野草長什么樣呢?回想著爺爺割下野草的模樣:長莖,頭上頂著長長圓圓的穗子。于是,我就蹦跳著去割草,手里拿著一把青色的野草向爺爺跑去,輕輕搖醒爺爺,在他面前揮舞著“戰(zhàn)利品”。
爺爺眨了眨眼睛,看看我手里的東西,笑容似花朵一樣瞬間綻放!盃敔,你看我干得好不好?”“好啥呀!”爺爺笑著看我!霸趺床缓昧?你看這不就是你天天割的雜草嗎?”我急得想要跳起來。爺爺從我手中抽出兩根野草,一手拿一個,說:“這個是麥子,有芒針的!闭f完還搖了搖,“這個呢,毛嘟嘟的,就像狗尾巴,這才是野草!
我低頭看了看腳旁狗的尾巴,捏住搖了搖,說:“這也不像啊!比缓笪揖蛷臓敔攲捄竦氖终浦袙觊_,追著一只白蝴蝶,直到它輕飄飄地飛到陽光里。
窗外,綿綿細雨連成線,勾出一點惆悵。生命的長河中,我仍乘舟疾行,你已坐看岸上芬芳。一滴淚,隨著雨,流過心尖。
小時聽說人最終會化作一顆流星劃過天際,曾經(jīng)的我總是仰望天穹,尋覓流星蹤跡,卻只能暗自嘆息。此刻回首往昔,驚覺或有星光悄悄劃過。是淚光?還是你在云際淺笑?
清明里,思緒飄過迷蒙煙雨,只想向你道一聲:我很好。再問一句:你還好嗎?
擴展閱讀:清明節(jié)的詩句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點評:這是流傳最廣的一首清明詩。最精彩的詞句是“欲斷魂”,憑吊的人那種悲傷之情躍然紙上。后人還將這首詩以不同的斷句方式改編成情景短劇——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江城子》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
點評:這是一首寫于清明時節(jié)的愛情詩。蘇軾19歲與王弗結(jié)婚,夫妻琴瑟調(diào)和,恩恩談戀愛。沒想到十年后王弗亡故,歸葬于家鄉(xiāng)。妻故十年后,在密州做官的蘇軾在清明時節(jié)夢見了亡妻。生者與死者雖然幽冥永隔,卻“不思量,自難忘”。特別是夢中夫妻相顧無言的情景,令人感動。
《寒食野望吟》白居易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死別離處。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點評:白居易在這首詩中擅長用描寫來渲染氛圍,那隨風而吹的紙錢,那一座座古墓,都給人蕭殺之感,也讓人頓生幽古之情。棠梨白楊本是風景所在,但在白居易的眼里,“盡是生死離別處”,道出了人生之無常。
《寒食上!窏钊f里
逕直夫何細!橋?擅夥?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梨花自寒食,進節(jié)只愁余。
評點:這是作者上墳時的感受。重點渲染上墳的路上那凄涼之景。那孤零零的破屋,那危橋,都給人無依無助的感覺。所以“只愁余”。
《清明》黃庭堅
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點評:由百花盛開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價值。雖然無論智愚高低,
最后都是篷蒿一丘,只是人生的意義卻大不相同。這正如當代人所說,無論你作官還是為民,最后都要回到同一個點:老去。只是生命的過程并不一樣。作者這首清明詩,立意就深刻了很多,不僅僅是憑吊亡人,更是警醒活著的人。
《寒食》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點評:與其他寫清明的詩作不同,這首詩明顯地賦予了政治色彩。唐代于清明前在宮中賜大臣們清明燭火,于是,那些蠟燭之火燃起的煙霧籠罩了宮殿,并四散開去,巧妙地諷刺了特權(quán)及權(quán)貴之多。
《閭門即事》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頃田。試上吳門窺郡廓,清明幾處有新煙。
點評:此詩精妙之句是“清明幾處有新煙”,無新煙,說明四處都在憑吊亡人,那燃燒紙錢的煙分明是去歲的,年年依舊,思念依舊。特別是“試上”一詞,把作者不敢窺望凄涼之景的心情生動地勾畫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