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的五年級作文500字篇一
古人云:“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當我想起唐代大詩人的這句詩歌時,清明節(jié)已經來了。
又是一個清明節(jié),我和家人準備去掃墓。
清明節(jié)是這樣來的: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xù)續(xù)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shù)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zhí)政后對那些幫助他的人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最后想起來了便去找他。但是晉文公沒找到,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墒撬麄儧]出來,上山一找他們死了。所以他就把這天設為寒食節(jié),也叫清明節(jié)。
我和家人到了山上,看見了爺爺,姥姥,姥爺?shù)哪。我們全家肅然起敬,默哀了好長時間。沒過一會便開始燒錢,我想您們走的那么早,我還沒孝敬你們的。要是你們還在我一定好好孝敬你們。還對著他們許愿:“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學習快些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學業(yè)有成”。然后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了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把弟弟嚇的嗚嗚大哭起來。
走的時候我還默哀了好長時間并拜了一拜,才依依不舍的離去。清明節(jié)不愧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tǒng)節(jié)日啊,是那么的有意義。
清明節(jié)的五年級作文500字篇二
清明在遙遠的周代已經流行,歷代的詩人詞家都有關于清明盛況的描寫,自古以來,人們在清明節(jié)留下了很多習俗。
清明掃墓,追憶祖先,由來已久,相沿成習。掃墓,又叫墓祭,祭掃,上墳。清明掃墓是因為驚蟄、春分已過,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們想到了自己祖先的墳墓,有沒有狐兔穿穴打洞,會不會因雨季來臨而塌陷,所以到墳上一方面清除雜草,整修樹枝,給墳上添幾鍬土;另一方面準備一些祭品,燒幾張紙錢,給樹枝上掛些紙條,舉行個簡單的祭掃儀式,以表示對死者的懷念。
人們掃墓和踏青返家的路上,都愿采幾朵野花戴在頭上,順手折幾根柳條插在房前屋后。據(jù)說這種風俗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民祖師——神農氏。后來逐漸發(fā)展成為紀念和希望長壽的愿望。戴柳習俗被淘汰,插柳卻盛行起來,成為我國春季造林的植樹節(jié)。
清明前后還流傳著許多傳統(tǒng)的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拔河、蕩秋千、放風箏、把馬術、斗雞等活動,清明節(jié)的習俗豐富多彩,歷代的記載十分浩繁。詩人懷清明之作更是爭艷奪彩,不可勝記。我知道了,清明既是節(jié)氣,又是一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