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寫的萬圣節(jié)日記500字(1)
星期六,天氣晴朗,太陽照著大地,我和好朋友白梓力一起去參加中華小記者慶祝萬圣節(jié)的活動。
剛開始,我們在唐延路的華潤萬家門口集合,拿完號牌就開始了活動,老師告訴我們:萬圣節(jié)來源于一個有趣的故事。從前,在美國有一個小男孩叫“杰克”,他特別調(diào)皮搗蛋,老是干壞事。他死了,天堂的人都不要他,于是他來到了地獄,但是,他還在地獄里搗蛋,地獄的人都不要他,他的靈魂就回到了地球,所以每年的10月31日他都會挨家挨戶的要吃的,因為他受到天神的詛咒,變得很丑,人們怕他搗蛋,就會給他很多吃的。從此以后,西方國家把這一天叫做“萬圣節(jié)”。聽完這個故事,我心里特別想見見這個可惡的怪物,故事就講到這,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我的小活動吧。
首先大家按號排小組,我是57號,在第三組,我們這一組的小朋友先去一家店一家店的要糖果,我們還學會了一個口號叫:不給糖果就搗蛋。這是杰克曾經(jīng)說過的。
今天可是大豐收,要到這么多的糖果,還有其它零食,好多糖我都沒吃過呢!
要完糖,我們又重返活動地點,開始了新的項目:做南瓜燈。剛開始,我們每人都領(lǐng)了一個小南瓜,然后畫它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最后一部最難,也最危險,必須大人幫忙,就是雕刻南瓜燈。剛開始我刻不好,還把手扎了一下,我沒有管,看了一眼,就繼續(xù)刻了。
刻完南瓜,我用紙擦了擦,又看了看,它的面孔特別可怕,看了就好像見到了鬼。接著我們開始做餅干,先給每個人發(fā)一包和好的面,然后就開始做。第一步:先把面搟平,還要薄。第二步:把模型壓在搟好的面上。就這樣,一下做了九個,形狀不一樣,豐富多彩,看著就流口水,我忍了忍,把餅干交給了烤餅干的阿姨。
做完餅干,今天的活動項目結(jié)束了,我們紛紛擠到舞臺前開始領(lǐng)獎,一等獎得到的是傘,可惜沒有我。二等獎得到的是玩具鴨子,還是沒有我。最后其它沒有得獎的同學包括我都是一般的獎品,有:“鵝卵石橡皮,一封信和自己的照片,還有自己千辛萬苦做的南瓜燈和香噴噴餅干。領(lǐng)完餅干和獎品,我們集合在一起,總結(jié)了一下有趣的活動,就解散了,我和媽媽還有好朋友一起說說笑笑,開開心心的回家了。
今天真是一個美好的一天,我提前祝各位同學、各位老師和親愛的家長們?nèi)f圣節(jié)快樂!
小學生寫的萬圣節(jié)日記500字(2)
萬圣節(jié)期間,許多公共場所乃至居家院落,都會布置上很多裝璜,諸如各式鬼怪呀、南瓜燈呀、還有黑貓以及巫婆的掃帚之類;孩子們會穿上每年不一樣的萬圣節(jié)服裝,拎著羅卜燈的提簍去挨家挨戶地討糖。這就是關(guān)于萬圣節(jié)的傳說和習俗。
如果你知道,萬圣節(jié)的由來是因為天主教會試圖以一個讓異教徒感念天主教圣人的節(jié)日來取代異教的“縮溫節(jié)”,你可能會感到驚訝?s溫節(jié)是一年中很特別的日子,英國人和愛爾蘭人在這個時候悼念他們死去的親友。
這些人相信,死去的靈魂會在這一天來到人世間,因此每年10月31日他們?nèi)计痼艋,舉辦盛宴以求好運。因為想讓異教徒慶祝他們的“諸圣日”(也就是天主教圣人日),天主教會把諸圣日改到11月1日,縮溫節(jié)的第二天。然而,異教徒除了在諸圣日對天主教圣人表示尊敬之外,仍繼續(xù)在10月31日慶祝縮溫節(jié)。
后來敬畏鬼神的宗教意味逐漸轉(zhuǎn)薄,慢慢開始有小孩穿上鬼和精靈的衣服,出去嚇鄰居trickortreat(不給糖,就搗蛋),要大人請吃糖果的趣味習俗。
根據(jù)這個傳說,后來愛爾蘭人就用菜頭來制作他們所謂的“杰克燈籠”。但是當移民們到了美國之后,發(fā)現(xiàn)新大陸的南瓜比菜頭普遍,于是改為用南瓜雕刻成各種鬼臉,然后在裡面擺蠟燭了,這就是“南瓜燈”的由來。
小學生寫的萬圣節(jié)日記500字(3)
還記得在美國過萬圣節(jié)有趣的情景。在這之前,我只知道萬圣節(jié)時,小孩可以打扮成不同的樣子,在晚上敲門要糖果,可是我完全不曉得該敲誰家的門。萬圣節(jié)夜晚,我終于發(fā)現(xiàn)只要房子門前燈是亮著的,或者是門口放著南瓜等萬圣節(jié)裝飾品,就代表很歡迎小孩來要糖果。
當天一群群各式各樣裝扮的孩子穿梭在黑暗的街道上,呈現(xiàn)出歡樂又詭異的氣氛。平;ゲ煌鶃淼泥従,到了萬圣節(jié)的時候都會敞開大門,準備一大碗糖果來分送給小孩,有些房屋被裝飾成陰森森的鬼屋,房屋的主人則打扮成鬼魔鬼樣,出奇不意的先嚇唬來要糖果的小孩。
在這幾天萬圣節(jié)總是朋友之間最熱門的話題。據(jù)說萬圣節(jié)最早是愛爾蘭的喀爾特族Celtic人的節(jié)日,傳說中,每年到了10月31日這一天,游魂會出沒來尋找替死鬼。為了不讓這些游魂得逞,到了晚上人們都會打扮成鬼魂,在村莊各地熱熱鬧鬧的*,希望嚇走那些孤魂野鬼。十九世紀初期,愛爾蘭移民將萬圣節(jié)的傳統(tǒng)帶到美國,但是到了現(xiàn)在,萬圣節(jié)晚上,大家奇裝異服地上街狂歡,誰還擔心鬼魂附身的事。
同樣是鬼節(jié),中國慶祝中元節(jié)的方式就嚴肅了些,大多是拜拜、燒紙錢,而歐美則是像舉辦嘉年華會似的慶祝萬圣節(jié),我想這兩種方法的差別應該是中元節(jié)大多只有大人在參與,很多小孩可能也沒什么特別的感覺,而萬圣節(jié)可以扮鬼來嚇人,對小孩來說比較好玩,由自己扮鬼來嚇人,感覺上原本很可怕的鬼也變得沒那么恐怖了呢!
小學生寫的萬圣節(jié)日記500字(4)
到了每年的十月十一日這天,這天的意義不言自明。十月十日,是讓大人和小孩們的瘋狂起來的節(jié)日;是大、小“鬼”們“重見天日”的日子;是惡靈們出現(xiàn)的日子!萬圣節(jié)就是我們的狂歡節(jié)!讓我們一起度過這一個萬圣夜吧!
在這一天,我和同學在我家中制作“面具”,有的做了南瓜頭;有的做了貓面具;有的做了蜘蛛面具;有的做了幽靈面具。這些面具數(shù)不勝數(shù),我們也搭配好了相對應的服裝。哇,化妝完后展示時,宛若一個個*、神秘的妖精降臨人間!做完后,我欣喜若狂,拉著朋友就往外跑,我們在路上七嘴八舌地討論著晚上的“鬼”出動活動,有的說要去小姨家“嚇人”;有的說要去表姐家“嚇人”……不過,經(jīng)過我的再三考慮,還是選擇了去小姨家“拜訪”,我狡黠的想:畢竟還是大人的糖會多一些嘛!
來到了“第一站”——小姨家。我們躡手躡腳的來到小姨家門前,我們唧唧喳喳的議論著到底誰來敲門,“哎”我想“她們也太膽小了吧”最后還是得我親自出馬,我重重地扣著門板,發(fā)出“噔噔噔”的聲響,小姨邊走邊說:“誰呀,大晚上的?”我們連忙發(fā)出“不給糖就搗蛋”的聲音,“哦,我說是誰呢,原來是你們這群搗蛋鬼啊!”小姨這才恍然大悟。我無語的想:幸好小姨還存有一點智商,不然我們可就要在外面被冷死了。小姨面容一轉(zhuǎn),變成了親切的表情,說“來,我給糖,你們可別搗蛋哦!”“好”我們乖巧的回答。我們離開小姨家后,便迫不及待的數(shù)著自己的戰(zhàn)果,我的糖果有:黏牙的玉米軟糖、可口的瑞士糖、黑白相間的牛奶糖!
我們都各自說了說自己的戰(zhàn)果,都開心得不得了,接著,我們各自分道揚鑣,我嘻嘻的想:我們真的是開心過頭了,連句再見都沒說,不過,這也是情有可原嘛!
好開心的“狂歡節(jié)”,沒有仍何顧慮,就這樣開心的度過了這個夜晚。今年的萬圣節(jié)真的真的好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