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經(jīng)典七言絕句精選【篇一】
1、《望廬山瀑布(其二)》·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此詩新奇而又真切,從而振起全篇,使得整個形象變得更為豐富多彩,雄奇瑰麗,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給人以想象的余地,顯示出李白那種“萬里一瀉,末勢猶壯”的藝術(shù)風格。真美呀!“入乎其內(nèi),發(fā)乎其外。想落天外,形神兼?zhèn)。”這是古人對此詩的評價。
2、《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首送別詩有它特殊的情味。它不一樣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種少年剛腸的離別,也不一樣于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的離別。這首詩,表現(xiàn)的是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煙花三月下?lián)P州”此句意境優(yōu)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為“千古麗句”。
3、《早發(fā)白帝城》·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這首有名的七絕,不無夸張和奇想,寫得流麗飄逸,驚世駭俗,美輪美奐,自然天成,讀來是那樣悠揚、輕快,令人百誦不厭。全詩給人一種鋒棱挺拔、空靈飛動之感。然而只賞其氣勢之豪爽,筆姿之駿利,尚不能得其圜中。詩中快船快意,使人神遠,后人贊此篇謂:“驚風雨而泣鬼神矣”。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于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并至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4、《望天門山》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望天門山》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一首七言絕句。為開元十三年(725)李白赴江東途中行至天門山時所作,通過對天門山景象的描述,贊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作者樂觀豪邁的感情。
5、《贈汪倫》·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是唐代詩人李白于涇縣(今安徽皖南地區(qū))游歷時寫給當?shù)睾糜淹魝惖囊皇姿蛣e詩,該作品膾炙人口,是李白詩中流傳最廣的佳作之一。我國詩歌傳統(tǒng)主張含蓄蘊藉和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而此詩正好相反,但至真之情卻由性靈肺腑中流出,景真情切,遂成千古名篇。
李白經(jīng)典七言絕句精選【篇二】
1、《客中行》
唐·李白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
《客中行》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一反游子羈旅鄉(xiāng)愁的古詩文傳統(tǒng),抒寫了身雖為客,卻樂而不覺身在他鄉(xiāng)的樂觀情感,充分表現(xiàn)了李白豪放不羈的個性,并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盛唐時期的時代氣氛。
2、《春夜洛城聞笛》
唐·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春夜洛城聞笛》是唐代詩人李白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該詩抒發(fā)了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客居洛陽夜深人靜之時,被笛聲引起的思鄉(xiāng)之情。詩的前兩句描寫笛聲隨春風而傳遍洛陽城,后兩句寫因聞笛而思鄉(xiāng)。
3、《從軍行·百戰(zhàn)沙場碎鐵衣》
唐·李白
百戰(zhàn)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shù)重圍。
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lǐng)殘兵千騎歸。
《從軍行·百戰(zhàn)沙場碎鐵衣》是李白的作品,這首詩以短短四句,刻畫了一位無比英勇的將軍形象。首句寫將軍過去的戎馬生涯。伴隨他出征的鐵甲都已碎了,留下了累累的刀瘢箭痕,以見他征戰(zhàn)時間之長和所經(jīng)歷的戰(zhàn)斗之嚴酷。
4、《山中問答》
唐·李白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這是一首詩意淡遠的七言絕句。全詩雖然只有四句,但是有問、有答,有敘述、有描繪、有議論,其間轉(zhuǎn)接輕靈,活潑流利。用筆有虛有實,實處的描寫很形象,虛處的用筆一觸即止,虛實對比,蘊意幽邃。
5、《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發(fā)感憤、寄以慰藉的一首七絕。首句寫出了春光消逝時的蕭條景況,渲染了環(huán)境氣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對王昌齡"左遷"赴任路途險遠的描畫,顯出李白對詩友遠謫的關(guān)切與同情;三、四兩句寄情于景,對詩友進行由衷的勸勉和寬慰。全詩選擇了楊花、子規(guī)、明月、風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編織出一個朦朧的夢境,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王昌齡懷才不遇的惋惜與同情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