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哄孩子睡覺的成語故事:室如懸磬
有一次,齊孝公出兵去征伐魯國,魯君想派人去說服齊國,制止齊國的侵略,但是不知道用什么言詞去說服他們,便去問展禽。展禽沉思了一會兒,就說:“我聽人說過,處在大國的地位,才可以教導(dǎo)小國;處在小國的地位,卻只能服侍大國。惟有這樣,才能消除戰(zhàn)爭。我從來都沒有聽過,單靠言詞就能平息亂事的。假如是個小國,還很自大的話,只會引起大國的惱怒,增加亂事,現(xiàn)在亂事已經(jīng)開始,不是靠言詞就能收到成效的!
展禽說完,就叫乙喜去犒勞齊軍,并且對他們說:“我們的君王沒有才干,不能好好的管理邊界上的事情,以至于勞駕你們,還連累你們的軍隊露宿在我們的邊境上,所以特別派我來犒勞你們所有的兵士!饼R侯說:“你們到現(xiàn)在才恐慌嗎?”乙喜說:“敝國現(xiàn)在有德高望重的人輔政,所以并不恐慌!饼R孝公說:“你們室如懸磬,田野里連青草都沒得生長,怎么會說不恐慌呢?”
磬,就是指空無所有的意思。室如懸磬,就是用來比喻窮得什么東西也沒有。它和“家徒四壁”都一樣,是用來形容極端的貧乏、困苦。
【篇二】哄孩子睡覺的成語故事:師出無名
楚懷王對起義軍的將領(lǐng)們有約在先,誰先進入咸陽,誰就當(dāng)秦王。項羽后進咸陽,卻自封西楚霸王,私自把先入咸陽的劉邦封為漢王,把他趕到了巴蜀之地。項羽懷恨楚懷王,秘密派人殺死了他。
項羽的這些舉動,引起了諸侯們的強烈不滿。漢王劉邦領(lǐng)兵到了洛陽,董公對劉邦說:“我聽說順德的人,會昌盛,逆德的人,會滅亡。沒有正當(dāng)理由,做大事就不能成功。項羽殺了君王,為天下人所怨。您何不借此機會,領(lǐng)兵討伐項羽,四海之內(nèi)都會仰慕你的德行。這樣,您就同從前的周武王討伐紂王一樣,興的是仁義之師!
劉邦馬上為義帝發(fā)喪,命令三軍全都穿上白衣,自己則袒露左臂,放聲大哭,接連公祭了三天。接著,劉邦又派使者給其他諸侯送信說:“天下共立義帝,我們作為臣子尊他為君,F(xiàn)在項羽殺害了義帝,實在是大逆不道。我要興仁義之師,和你們一起去討伐殺害義帝的人!庇谑浅䴘h之爭開始了。
【篇三】哄孩子睡覺的成語故事:死不旋踵
東漢桓帝的時候,宦官專權(quán)。他們橫行霸道,無惡不作,他們的親朋好友,也仗著他們的勢力,胡作非為。
野王縣(今河南沁陽)縣令張朔,是宦官張讓的兄弟,他依仗權(quán)勢,公開**,魚肉百姓,甚至殺害懷孕婦女,當(dāng)?shù)匕傩崭遗桓已浴?/p>
紀元165年,被稱為“天下模范”的李膺,做了司隸校尉。上任沒幾天,就有人向他告發(fā)罪大惡極的張朔,李膺當(dāng)即下令將張朔逮捕。不料,張朔聽到風(fēng)聲,連夜逃往哥哥張讓家中。
李膺知道后,親自帶領(lǐng)一批公人,前去搜查,竟然一無所獲。李膺毫不泄氣,命人仔細再搜一遍,終于在有夾道的墻壁中,抓獲了張朔。平時趾高氣揚的張讓,這時也不敢吭聲。
李膺擔(dān)心張讓會;,就抓緊時間審訊張朔,然后將其處決。張讓得知弟弟被殺,氣急敗壞地跑到漢桓帝那兒哭訴,漢桓帝立即召李膺進宮,責(zé)備他為何不請示就殺了張朔。李膺理直氣壯地回答:“我到任已有十天,只是擔(dān)心案件積壓,來不及處理。想不到辦案快了,反而有罪。”
李膺又說:“我得罪了宦官,兇多吉少。即使陛下把我處死,我也決不后退。(原文是:誠自知畔責(zé),死不旋踵)。只是請求陛下寬限五天,讓我把那些罪不可赦的人法辦了,到時候,即使把我下油鍋,也萬死不辭!
接著,李膺又列舉了張朔的種種罪行,連漢桓帝也無話可說,只得對張讓說:“你弟弟罪有應(yīng)得,怎么能怪李校尉呢?”
從此,李膺聲威大震,那些宦官再也不敢為所欲為了;傅酆芷婀,問他們:是何緣故?他們一邊叩頭一邊說:“我們是害怕李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