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2020年高考作文押題及范文:文明參觀博物館倡議書#】高考作文能體現(xiàn)考生對語言文學的掌握和運用,體現(xiàn)考生的邏輯思維、體系架構(gòu)。因此優(yōu)秀的作文不僅能讓判卷老師眼前一亮,還能讓自己得高分,下面®無憂考網(wǎng)和您一起來看一下2020年高考作文押題及范文吧!
【篇一】2020年高考作文押題及范文:文明參觀博物館倡議書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在物質(zhì)生活漸次豐盈的當下,對高品質(zhì)生活對精神家園厚度的向往與追求,正在成為一種新的社會風尚。在公眾欣賞水平、文化需求不斷提升的今天,“博物館熱”的出現(xiàn)很難說不是一種必然。尤其是假期,帶著孩子去博物館開拓視野、增長見識,成為不少家長暑假安排的熱門選擇。但是,人群的喧鬧聲,嬉戲追趕的孩子,躺在兩個座位上的游客,將一只腿放到座位上摳腳的參觀者,腳踩欄桿地臺打電話的游客……在重慶三峽博物館的游客意見簿上,有多名游客都表示了對于“不文明參觀行為”的不滿,“感覺像在逛農(nóng)貿(mào)市場”“參觀時總會被他人的說話聲打斷思緒”。這引起了人們的深思。
請結(jié)合材料內(nèi)容,寫一封倡議書(統(tǒng)一用“復(fù)興中學一學生”的名義)體現(xiàn)你的認識與思考,并提出希望與建議。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詳解】
此題通過材料考查學生的分析、整合、寫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學生整體感知材料,從材料中提煉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學生根據(jù)主旨,自選角度進行寫作,切不可偏題。對于名言警句、詩句、歌詞等材料,審題時要善于全面準確,提煉觀點的原則有兩個,一是要做到準確,并力求新穎,離材料中心近的是佳觀點;二是力爭所選觀點要有話可說、有例可證、有理可議。
【審題】
—、立意要求:
“讓游客有尊嚴的享受游覽的過程”,離不開旅游文明的建構(gòu)。避免“像在逛農(nóng)貿(mào)市場”,既需要博物館優(yōu)化管理和服務(wù),也需要公眾提升文明素養(yǎng),塑造“有所為有所不為”的規(guī)則與邊界意識。
從消費者的角度看,旅游作為一種將消費者的需求、理念、情感和文化勾連起來的經(jīng)濟活動,是對消費者生活方式和消費文化的外在呈現(xiàn)。和一般旅游景點不同,博物館需要參觀者多一些對歷史的敬畏、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與認同。
從博物館的角度看,要增強服務(wù)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應(yīng)當細化觀眾的參觀訴求,通過預(yù)約制度、區(qū)分專業(yè)團體場合社會大眾場來提供精細化服務(wù);應(yīng)當靈活設(shè)計開放時間來對接需求,抑或設(shè)置一個復(fù)制品專場讓小朋友有機會現(xiàn)場體驗。這樣方能讓高漲的精神文化訴求找到出口,讓公眾更加體面、優(yōu)雅的欣賞文物、走進文化。
可以從博物館的角度立意,也可以從消費者的角度立意,也可以雙管齊下從以上兩個方面立意。
二、文體要求:
倡議書是為倡議、發(fā)起某項活動而寫號召性的公開提議性的專用書信,是由某一組織或社團擬定、就某事向社會提出建議或提議社會成員共同去做某事的書面文章。它作為日常應(yīng)用寫作中的一種常用文體,一般由標題、稱呼、正文、結(jié)尾、落款五部分組成。
。1)標題:一般由文種名單獨組成,直接寫“倡議書”三個字;也可以有創(chuàng)意內(nèi)容和文種名共同組成,如“把遺體交給醫(yī)學界利用的倡議書”
。2)稱呼:可依據(jù)倡議的對象而選用適當?shù)姆Q呼。如“廣大的青少年朋友們:”“廣大的婦女同胞們:”等。有的倡議書也可不用稱呼,而在正文中指出。
(3)正文:說明寫倡議書的背景原因和目的;寫明倡議的具體內(nèi)容和要求。
。4)結(jié)尾:要表示決心和希望或者寫出某種建議。一般不寫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話。
。5)落款:在右下方寫明倡議者單位、集體或個人的名稱或姓名,署上發(fā)倡議的日期。
【立意】
請不要打破歷史的沉寂;讓游客有尊嚴地享受游覽的過程,離不開旅游文明的建構(gòu);對在外旅游的人們來說,文明禮貌的參觀游覽行為,合理得當?shù)呐e止是基本也是重要的品德;博物館需要參觀者多一些對歷史的敬畏、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與認同;歷史是沉寂的,文化是有聲的,博物館里珍藏著太多人類文明的結(jié)晶,需要我們寧心靜氣地去傾聽和感受,管理好自己的一言一行。
【結(jié)構(gòu)】
緊扣材料中心擬定題目《文明參觀博物館倡議書》,首段聯(lián)系材料引出觀點。第二段是博物館的作用,“博物館不僅是保存民族文化遺產(chǎn)、了解歷史文化的神圣殿堂,也是傳遞文明記憶、呈現(xiàn)文明魅力的全息視窗”。第三、四段分析原因,青少年自身原因,成年人原因。第五、六段是解決的辦法,“首先家長和老師要提前做好相關(guān)知識的輔導(dǎo)”“同時,對博物館來說”,做到這些,“只有這樣,才能讓博物館歸于寧靜,讓文物保持應(yīng)有的莊嚴感”。
【佳作賞析】:文明參觀博物館倡議書
眼下,不少博物館已成為游客出行計劃中的重要一站,尤其很多家長和孩子,更將博物館作為到一座城市旅游必去的打卡地。正值暑期,重慶三峽博物館就吸引了眾多前來參觀和了解歷史文化的各地游客。但是不文明行為時有發(fā)生,殊不知,參觀博物館文明是參觀的“底色”。
博物館不僅是保存民族文化遺產(chǎn)、了解歷史文化的神圣殿堂,也是傳遞文明記憶、呈現(xiàn)文明魅力的全息視窗。博物館無論大小,都要求前來參觀的游客進館后保持安靜、做到文明,這不僅是為了不影響他人,更重要的是,面對先人留下的文明成果,需要保持足夠的尊崇與敬畏。
盡管博物館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比如在各個顯眼的地方張貼有文明標語、在館內(nèi)每個展廳內(nèi)安排有文明勸導(dǎo)秩序員、保潔員,但不文明現(xiàn)象仍然未能斷絕。來參觀博物館的游客中,青少年人數(shù)占到總?cè)藬?shù)的一半以上,喧嘩吵鬧的聲音很大。以至于身處博物館之內(nèi),感覺與游覽諸如洪崖洞、磁器口等網(wǎng)紅景點并沒有太大不同。博物館之所以變成孩子們嬉戲打鬧的場所——“感覺像在逛農(nóng)貿(mào)市場”,問題不在孩子而在于家長引導(dǎo)不夠、教育不力。
同樣值得反思的還有成年人的不良示范。無論是參觀博物館還是外出旅游,我們總會看到這樣一些不文明行為,如隨處扔垃圾,上廁所不沖水,排隊等候跨越黃線;在車船、飛機、餐廳、賓館、景點等公共場所高聲接打電話、扎堆吵鬧……一個不經(jīng)意的不文明行為可能不會對本人造成什么影響,但一定會或多或少影響到其他人的旅行體驗。特別是在博物館這類富含教育意義的場所,我們的言行舉止不僅可能影響其他人的參觀體驗,更會成為青少年模仿的對象。
參觀博物館文明是底色,不能“像逛農(nóng)貿(mào)市場”。首先家長和老師要提前做好相關(guān)知識的輔導(dǎo),讓孩子們充分認識到“博物館里珍藏著太多人類文明的結(jié)晶,需要我們寧心靜氣地去傾聽和感受”,進而對那些歷史和文物產(chǎn)生敬畏之心,自覺約束自己的言行。當然,家長和老師更要為孩子們做好文明參觀的表率,并在參觀的過程中,不斷對孩子的失范行為進行批評和糾偏。
同時,對博物館來說,一方面要深入做好宣傳工作,突出博物館莊嚴的一面,而不是簡單的文明提醒;另一方面有必要增加一些懲罰性措施,如設(shè)置“黑名單”,將不文明參觀者納入信用懲戒,借助網(wǎng)絡(luò)曝光等等。只有這樣,才能讓博物館歸于寧靜,讓文物保持應(yīng)有的莊嚴感。
【篇二】2020年高考作文押題及范文:恬靜執(zhí)著品自高
閱讀下面的文字,請按要求作文
一位年輕人在岸邊釣魚,坐在他旁邊的一位老人也在守望著一根長長的魚竿。
一段時間過去了,奇怪的是,老人不時釣到銀光閃閃的鱖魚,可是年輕人的浮標卻沒有動靜。年輕人迷惑不解地問老人:“我們釣魚的地方相同,您也沒有用什么特別的魚餌,為什么您能釣到這么多魚,而我卻毫無收獲呢?”
老人微笑著說:“你要我講真話,我就告訴你。你的毛病在于思想浮躁,情緒不穩(wěn)定,動不動就煩亂不安。我釣魚的時候,常常達到了渾然忘我的境界,只是靜靜地守候,不像你時不時地動動魚竿,嘆息一兩聲。這邊的魚根本感覺不到我的存在,所以,它們咬我的魚餌,而你的舉動和心態(tài)只會把魚嚇走,當然就釣不到魚了!
讀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樣的哲理感悟?請結(jié)合自己的思想經(jīng)歷,結(jié)合社會生活,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注意不要脫離材料的內(nèi)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寫作提示] 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試題。仔細閱讀所給材料,從整體上感知、揣摩,特別要抓住垂釣老人富含哲理的話。從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人生啟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美好的心態(tài),否則易于煩亂躁動,終將一事無成。
【佳作賞析】:恬靜執(zhí)著品自高
恬靜的心態(tài),執(zhí)著的信念,終會提升你的人生品位。
——題記
碧水微波,鱖魚歡躍。一樣魚竿,兩樣收獲。年輕的垂釣者仰天長嘆,垂釣無功,那是因為他心態(tài)浮躁;沉穩(wěn)的垂釣老人則甩魚入簍,怡然自得,那是因為他心態(tài)美好、寧靜。
鮮明的對比,告訴我們一個哲理:無論是江邊垂釣,還是其他世間事,都需要有一個美好的心態(tài)。然而,掩卷而思,借問茫茫天宇,借問蕓蕓眾生,什么是美好的心態(tài)?
什么是美好的心態(tài)?垂釣老人把一尾鱖魚裝進魚簍,他輕輕地告訴我,美好的心態(tài)是這樣的:一條大魚游過來了,“撲哧”一聲咬去了甜甜的魚餌,然后掙開魚釣,逃走了。但是不急不躁的人兒,仍然穩(wěn)坐在岸邊的青石上,恬靜沉穩(wěn)地守望著他長長的魚竿,耐心地等待著下一條魚。垂釣人的心態(tài)是平和的,像天上悠悠的白云,像林中和諧的鳥鳴,像夕陽映照下綠茵茵的草地。擁有了這
樣的心態(tài),擁有了這份沉靜和閑適,才會有豐碩的收獲,才會有鱖魚的接踵而來,歡歌跳躍。
這是垂釣老人的心態(tài)告白。
什么是美好的心態(tài)?語文老師告訴我,美好的心態(tài)應(yīng)該是這樣的:恬淡而不乏執(zhí)著,閑適而蘊涵著追求。美好的心態(tài),是乍暖還寒時候“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恬靜淡雅;是王維筆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詩情畫意;是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愉悅,超凡脫俗;亦是“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的神清氣爽,昂揚奮發(fā);是王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壯闊明凈,躊躇滿志;亦是莘莘學子沉靜剛毅的燈下研讀,從容鎮(zhèn)定的臨場應(yīng)答。有了這樣的美好心態(tài),詩人才得以成就他們壯麗的篇章,英雄才得以成就他們的功名偉業(yè),學子才得以實現(xiàn)他們的宏圖大志。
美好的心態(tài)應(yīng)該是這樣的:恬淡而不消沉,閑適而思進取。這也是語文老師的諄諄告誡。
什么是美好的心態(tài)?一位老將軍告訴我,美好的心態(tài)應(yīng)該是這樣的:從容而又執(zhí)著,鎮(zhèn)定而又睿智。美好的心態(tài),是諸葛孔明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沉穩(wěn)睿智,是危難時刻處變不驚巧施空城計的琴聲不亂。一位剛剛從奧運賽場凱旋的體育健兒告訴我,美好的心態(tài)就是面對競爭強手時的坦然自若,就是坎坎坷坷之后永不言敗、繼續(xù)拼搏的微笑。
美好的心態(tài)就應(yīng)該是這樣的:從容而又執(zhí)著,鎮(zhèn)定而又睿智。正因為這樣,諸葛孔明才敢憑借空城,從容面對司馬懿15萬大軍,我國的體育健兒才得以在奧運賽場贏得金牌,高唱國歌。
欣賞蘇東坡“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氣概,欣賞岳鵬舉“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壯懷激烈,但我更欣賞垂釣老人的美好心態(tài),沉沉靜靜,執(zhí)著守望的風采。
兩根釣竿,一縷哲思。碧波蕩漾,心潮澎湃。浮塵莫嘆,沉靜執(zhí)著。擁有了這樣美好的心態(tài),我們就能漫觀天際云卷云舒的壯麗景色,我們就能像那位漁翁一樣,守望好人生垂釣的長竿,笑迎一尾尾肥美的鱖魚,飛入收獲的魚簍,濺起一串串美妙的人生之歌。
[點評] 本文主旨鮮明,文采濃郁,說理有力,引人入勝。文章主體行文的結(jié)構(gòu)技法尤其令人贊嘆。小作者把并列式結(jié)構(gòu)與對比式結(jié)構(gòu)技法結(jié)合在一起,既有宏觀的并列式,又有文段內(nèi)的對比式,使得議論闡述氣勢恢弘,主旨鮮明,讀來令人頗受啟發(fā)。
【篇三】2020年高考作文押題及范文:究極本色,方為至愛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一物在眼前,我們往往不會去留意它,真正想要欣賞,倒是見不著為好。事實上,近在眼前也許正是促使我們視若無睹的重要因素,因為我們總覺得一直能見到就足夠了,用不著再去琢磨。
——阿蘭·德波頓
請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談?wù)勀愕南敕ê透惺堋?/p>
【文題解析】
這段話出自阿蘭·德波頓的《擁抱逝水年華》。普魯斯特的皇皇巨著《追憶似水年華》是那種誰都覺得自己應(yīng)該去讀但對大部分人來說又屬望而生畏的書。在阿蘭·德波頓的這本結(jié)合了文學傳記和實用、勵志手冊的書里,他以嚴正詳實的專業(yè)學識為根基,用生花妙筆向我們娓娓道出《追憶似水年華》的真正妙處。
所選名言原指愛情,要做到對身邊的人與事保持一種欣賞的態(tài)度總是很難的。對于我們所有人而言,我們都是習慣的奴隸,對任何事物,總是容易一經(jīng)熟悉就不再當回事兒。難以永久的事多了,不獨愛情這一項。
【佳作賞析】:究極本色,方為至愛
三島由紀夫在《金閣寺》中寫道:“我確實感覺在遙遠的過去,在某個地方,我曾見過無比壯麗的晚霞。在我看來,那以后所見的晚霞都稍顯遜色!边@是他在金閣寺前看到一生中美的晚霞后,究極金閣寺之大美,深諳它有讓萬物黯然的力量。
豈止金閣寺,萬事萬物,當你究極本色,以心相待,視若珍寶,它才會顯示出它的美麗。沈從文先生老年筆耕不輟,潛心研究中國古代服飾之美,寫出《中國古代服飾研究》,讓千百年前的服飾重新展現(xiàn)在人們眼前,再細細品味古之韻味。正是有了沈先生的細細琢磨,才有了他和后來人對中國古代服飾的敬畏與珍惜,從而讓我們有更大的動力去究極古代服飾的美,讓其生生不息,永久傳承。海蓮·漢芙在《查令十字街84號》中對書表達了自己的見解:我喜歡扉頁上有題字,頁邊下滿注記的舊書,我愛極了和心有靈犀的前人冥冥共讀,時而戚戚于胸、時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覺。海蓮愛書,她讀遍一本書中的每一個字,究極書的本色,這能讓她更珍愛手中的書,以致一遍遍摩挲,用眼神輕柔地撫摸。正因為是至愛,才能究極本色,倍加珍惜。
人無癖不可與之交,以其無深情也。我深以為然。有所愛,即有深情,才能有心心念念之物,才會有倍加珍惜之物;蛟S是書、茶、酒,或許是棋、花、琴……有所珍惜,更意味著有所敬畏,這樣才能是一個健全的人;有可琢磨之物,意味著多一個快樂與慰藉的來源,這樣才能是一個積極的人。
“若逢新雪初霽,滿月當空,下面平鋪著皜影,上面流轉(zhuǎn)著亮銀,而你帶笑地向我步來,月色和雪色之間,你是第三種絕色!边@何嘗不是你對至愛感覺好的表達。
你要找到自己珍惜喜愛并會一直堅持下去的事物,切忌“餔其糟揚其波”。潮流的不一定是適合的。就像沈從文先生,若是先生當時跟隨潮流,去投入現(xiàn)代服飾的改革創(chuàng)新,又何以成就至此?心之所向,素履而往,如此足矣。其次,潛心琢磨不可謂不困難。沉沉浮浮的時代,靜下心來是一件不易卻值得的事情,你會在其中收獲前所未有的充實與滿足,就像仰望金閣寺的三島由紀夫,輕撫書籍的海蓮,描摹服飾曲線的沈從文……在那一刻,你就是你自己,你成為了自己。
有所至愛,揮開塵土去究極它的本色,終你會熱淚盈眶,倍加珍惜,回眸之后,身后花開了千樹。
【教師評點】
作者從《金閣寺》寫起,用金閣寺之美引出本文的觀點:喜愛的東西要經(jīng)過琢磨,才能更加珍惜。繼續(xù)闡述為什么要珍惜、怎樣珍惜,條理清晰,結(jié)構(gòu)嚴謹,打動人心。例子和引用,更為文章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