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小學語文簡短文言文:司馬光
宋代:佚名
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譯文
司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個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沒,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馬光拿石頭砸開了缸,水從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聰明的孩子,名字叫做司馬光。有一天,司馬光和自己的小伙伴在院子里玩捉迷藏,有人躲在樹后面,有人躲在草叢中,有人躲在假山后面。
這時,意外發(fā)生了,躲在假山后的小朋友不小心掉進了假山下面的一口大水缸里,大水缸里裝滿了水,如果不及時將孩子救出來,恐怕就要溺水身亡了。
小伙伴們都嚇傻了,有些孩子嚇得邊哭邊喊,有的孩子趕緊往家里跑想要向家人求助。只有司馬光非常冷靜地思考了一番,在附近找到一塊大石頭,直接向著水缸砸去。只聽“嘩啦”一聲,水缸直接砸出一個大窟窿,水缸里的水全部都流出來了,掉進水缸里的孩子也得救了。
司馬光的故事也是流傳至今,一直被后人贊揚。這則故事告訴小朋友們,遇事要沉著冷靜,著急是沒用的,應當通過仔細思考后想出最為合理的解決方案。
【篇二】小學語文簡短文言文:守株待兔
先秦:韓非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譯文
宋國有個種地的農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樹樁。一天,一只跑得飛快的野兔撞在了樹樁上,折斷了脖子死了。于是,他便放下他的農具日日夜夜守在樹樁子旁邊,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國人恥笑。
守株待兔的故事
春秋時代有位宋國的農夫,他每天早上很早就到田里工作,一直到太陽下山才收拾農具準備回家。
有一天,農夫正在田里辛苦的工作,突然卻遠遠跑來一只兔子。這只兔子跑得又急又快,一個不小心,兔子撞上稻田旁邊的大樹,這一撞,撞斷了兔子的頸部,兔子當場倒地死亡。
一旁的農夫看到之后,急忙跑上前將死了的兔子一手抓起,然后很開心的收拾農具準備回家把這只兔子煮來吃。農夫心想,天底下既然有這么好的事,自己又何必每天辛苦的耕田?
從此以后,他整天守在大樹旁,希望能再等到不小心撞死的兔子?墒窃S多天過去了,他都沒等到撞死在大樹下的兔子,反而因為他不處理農田的事,因此田里長滿了雜草,一天比一天更荒蕪。
【篇三】小學語文簡短文言文:精衛(wèi)填海
先秦:佚名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譯文
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東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沒有回來,因此化為精衛(wèi)鳥。經(jīng)常叼著西山上的樹枝和石塊,用來填塞東海。
精衛(wèi)填海的故事
在170萬年前,傳說太陽神炎帝有個叫女娃女兒,聰明伶俐,活潑可愛,美麗非凡,炎帝十分喜歡她。有一天,女娃想到大海上玩,想去看日出,可是炎帝不但管太陽,還管五谷和藥材,有很多事情要做,每天一大早,他就要到東海去指揮太陽升起,一直到太陽落山才回家。沒有時間陪女娃到大海上玩。
女娃是個懂事的好孩子,知道爸爸每天工作很辛苦,她就自己玩。她常常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在田野上跑來跑去,曬著太陽,欣賞著周圍的花花草草。她感到很自豪,因為大地的光明和溫暖是她爸爸帶來的。但是每當看到霞光萬道、光芒四射的一輪紅日從海面上跳出來的時候,她更想想到大海上去,到東海邊上去看日出。
看日出的愿望一天天強烈起來,終于有一天女娃,等爸爸出門后,自己駕著小船悄悄地跟著爸爸去大海上,可是這時候大海上突然興起狂風惡浪,不一會大浪吞沒了女娃,沉入了東海再也沒有回來。
女娃不甘心就這樣死去,她的魂靈變化做了一只小鳥,名叫“精衛(wèi)”。精衛(wèi)長著花腦袋、白嘴殼、紅腳爪,大小有點象烏鴉,住在北方的發(fā)鳩山。她痛恨無情的大海毀滅了自己,又想到大?赡軙虥]更多年輕的生命,因此不斷地從西山銜來一條條小樹枝、一顆顆小石頭,丟進海里,想要把大海填平。她無休止地往來飛翔與西山和東海之間。
那咆哮的大海嘲笑她:“小鳥兒,就憑你,干上千萬年,也別想將我填平!”
翱翔在高空的精衛(wèi)堅決地回答:“雖然我力氣小,只要我不停止去做,終有一天,我會將你填平!”
“你為什么這樣的恨我呢?”“你奪取了我年輕的生命,將來還會有許多年輕無辜的生命要被你無情地奪去!”
“傻鳥,那么你就繼續(xù)填吧,是不會成功的!”大海哈哈的大笑了起來。
精衛(wèi)在高空悲嘯:“我會的,我會一直填下去,總有一天我會把你填成平地!”
后來精衛(wèi)與海燕結婚,繁衍后代,他們生下的孩子,雌的就像精衛(wèi),雄的就像海燕。精衛(wèi)鳥一刻不停地從西山銜來石子和樹枝,往東海扔。即使遇到狂風暴雨,它也在風雨中穿行。有時候,它離水面太近了,海上的惡浪又一次把它吞沒,可是,它仍然不罷休,還有新的精衛(wèi)鳥繼續(xù)來填海。精衛(wèi)填海的事感動了天神。水神共工很佩服精衛(wèi)的精神,于是就降下洪水,把高原上的泥沙沖進大海,幫助精衛(wèi)填海,這樣海水都攪黃了。人們把東海北部發(fā)黃的海域叫做“黃海”。
大海這時候覺得自己真有可能被填平,于是趕緊采取措施,把那些泥沙用潮汐推向岸邊,泥沙在岸邊沉淀下來,就形成了海涂。海涂厚了、大了,人們就把它匡圍起來,改造成良田。
人們永遠忘不了這片土地是精衛(wèi)填海而來的,就教育自己的子子孫孫,世世代代都要愛鳥、護鳥,學習精衛(wèi)精神,矢志不渝地朝著既定的目標去奮力拼搏。
【篇四】小學語文簡短文言文:囊螢夜讀
唐代:佚名
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shù)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譯文
晉朝人車胤謹慎勤勞而不知疲倦,知識廣博,學問精通。他家境貧寒,不能經(jīng)常得到燈油。夏天的夜晚,車胤就用白絹做成透光的袋子,裝幾十只螢火蟲照著書本,夜以繼日地學習著。
囊螢夜讀故事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余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時間背誦詩文。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于他勤學苦練,后來終于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篇五】小學語文簡短文言文:鐵杵成針
宋代:祝穆
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碧赘衅湟,還卒業(yè)。
譯文
磨針溪是在象耳山腳下。世世代代相傳李白在山中讀書的時候,沒有完成好自己的學業(yè),就放棄學習離開了。他路過一條小溪,遇見一位老婦人在磨鐵棒,于是問她在干什么,老婦人說:“我想把它磨成針!崩畎妆凰木窀袆,就回去完成學業(yè)。那老婦人自稱姓武,F(xiàn)在那溪邊還有一塊武氏巖。
鐵杵成針的故事
故事講的是李白小的時候很聰明,貪玩、不好學。一天,他趁人沒注意,丟下書本,溜出去玩。他四處閑逛,走啊走啊,不知不覺,來到一條小溪邊,有位白發(fā)蒼蒼的老婆婆正在溪邊吃力的磨著鐵杵。李白覺的很奇怪,上前問到:“老婆婆您在干什么?”老婆婆說:“我要把鐵杵磨成繡花針!崩畎壮粤艘惑@問:“這個鐵杵幾年才能磨完?”老婆婆說“只要功夫深,鐵杵就能磨成繡花針。”李白聽了從此刻苦學習、仔細觀察,成了中國一位大詩人。
《鐵杵成針》的故事告訴我們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認真去做都能成功。
【篇六】小學語文簡短文言文:自相矛盾/矛與盾
先秦:韓非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被蛟唬骸耙宰又葑又埽稳?”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譯文
有一個楚國人,既賣盾又賣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說:“我的盾堅固無比,沒有什么東西能夠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鋒利極了,任何堅固的東西都穿得透!庇腥藛査骸叭绻媚拿棠亩,結果會怎么樣呢?”那人張口結舌,一句話也回答不上來。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與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時存在于這個世界上。
【篇七】小學語文簡短文言文:學弈
先秦:佚名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譯文
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導兩個人下棋,其中一人專心致志的學習,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的教導,卻一心以為有大雁(或是天鵝)要飛來,想要拉弓箭將它射下來。雖然他們二人一起學習下棋,但后者的棋藝不如前者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比別人差嗎?說:不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