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兒童睡前經(jīng)典童話故事文字版:杰米揚的魚湯
“我的好鄰居,好朋友!請,請,請吃呀!
“親愛的鄰居,我已經(jīng)吃得滿到喉嚨啦。”
“這沒關(guān)系,再來一小盆,告訴你:這的的確確是燒得最美味可口的魚湯!”
“我已經(jīng)吃過三盆啦!
“哎呀,你算它干什么,只要你喜歡就盡量吃,再說這也是為了健康:把它吃完!這是多好吃的湯呀!味道鮮美:它浮著一層濃厚的油仿佛琥珀一般。親愛的.朋友,讓我們喝一個痛快,請吃鳊魚,內(nèi)臟,還有鱘魚片。再吃一小匙,我的妻,快出來款待客人!”
鄰居杰米揚就這樣拚命請鄰居?ǔ院,不讓客人休息,不讓他有片刻停頓,可是?ㄔ缇统缘煤顾癖⒆右话懵湎,但是他又接過了一盆湯,他集中了最后的力量,把魚湯都喝光了。
“我就喜歡這樣的朋友!”
杰米揚叫道,“那種傲慢的性格我可不能忍受,好,再吃一盆吧,我的親愛的!
這時候我們的可憐的?,盡管喜歡吃魚湯,但是面對這種災(zāi)難,他也只好雙手抓起腰帶和帽子,神志不清地趕快回家——從此他的腳再也不上杰米揚家的門。
【篇二】兒童睡前經(jīng)典童話故事文字版:公雞與蚯蚓
公雞在菜地里刨土尋食,發(fā)現(xiàn)一只鉆出土面的蚯蚓,一下子將它壓在了爪子下。
“嘿,你這個害人蟲,專門傷害農(nóng)作物,今天總算被我抓住,看我一口把你吞了!惫u邊說邊張開了嘴。
“別別,可別誤會,我不是害蟲,”蚯蚓連忙為自已申辯:“真正的害蟲應(yīng)當(dāng)是螻蛄,是它咬斷農(nóng)作物的根,危害農(nóng)作物生長;恰恰相反,我有益于農(nóng)作物,是農(nóng)作物的朋友!
“嘿,一看就知道不是個好東西,”公雞冷笑著:“壞人的邏輯就是自己干了壞事還要嫁禍于人,你就是這樣!螻蛄是啥玩意兒我可不知道,但我確定你是壞人!
“你說錯了,我可從來沒干過壞事,不信你可去問別人,”蚯蚓繼續(xù)辯白:“我能疏松泥土,能增加土肥,我的的確確有功于人類呀!
“別狡辯了,看你把自己吹噓得可以,但你騙不了我,”公雞一下打斷蚯蚓的辯白:“你為什么總是躲在黑暗的地里不敢露面呢?這就說明你總在暗處干見不得人的事情,你再申辯也是徒勞,我這就把你吃掉,這也是為農(nóng)作物除害!
公雞再也不說什么,一張口就把蚯蚓給吞下去了。
——如果不明辨是非,不分青紅皂白,一味只憑自己的主觀臆想辦事,那么,就是辦錯事了還可能自以為正確,公雞的表現(xiàn)就是一個例子。
【篇三】兒童睡前經(jīng)典童話故事文字版:駝背翁捕蟬
孔子帶領(lǐng)學(xué)生去楚國采風(fēng)。他們一行從樹林中走出來,看見一位駝背翁正在捕蟬。他拿著竹竿粘捕樹上的蟬就像在地上拾取東西一樣自如。
“老先生捕蟬的技術(shù)真高超!笨鬃庸Ь吹貙衔瘫硎痉Q贊后問:“您對捕蟬想必是有什么妙法吧?”
“方法肯定是有的,我練捕蟬五、六個月后,在竿上壘放兩粒粘丸而不掉下,蟬便很少有逃脫的。如壘三粒粘丸仍不落地,蟬十有八九會捕住;如能將五粒粘九壘在竹竿上,捕蟬就會像在地上拾東西一樣簡單容易了!辈断s翁說到此處捋捋胡須,嚴(yán)肅地對孔子的學(xué)生們傳授經(jīng)驗。他說:“捕蟬首先要學(xué)練站功和臂力。捕蟬時身體定在那里,要像豎立的樹樁那樣紋絲不動;竹竿從胳膊上伸出去,要像控制樹枝一樣不顫抖。另外,注意力高度集中,無論天大地廣,萬物繁多,在我心里只有蟬的翅膀,我專心致志,神情專一。精神到了這番境界,捕起蟬來,那還能不手到擒拿,得心應(yīng)手么?”
大家聽完駝背老人捕蟬的經(jīng)驗之談,無不感慨萬分?鬃訉ι磉叺牡茏由钣懈杏|地議論說:“神情專注,專心致志,才能出神入化、得心應(yīng)手。捕蟬老翁講的可是做人辦事的大道理啊!”
駝背翁捕蟬的故事向我們昭示了一個真理:學(xué)好任何本領(lǐng)都需苦練扎實基本功,專心致志,日積月累,才能取得真功。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鯤鵬與蓬雀
傳說古代在很遠(yuǎn)很遠(yuǎn)的北方,大地以草木為毛發(fā),而那個地方氣候異常的寒冷,草木不生,于是人們把那個地方叫“窮發(fā)”。
在那個草木不生的地方,有一片大海,是大自然造就的一片遼闊的水域。在這片水域中,生活著一條碩大無比的魚,這條魚的身體有幾千里寬,而它的身體有多長呢,誰也說不清楚,這條大魚的名字就叫做鯤。有一天,這條大魚變作了一只鳥,也同樣是大得不可思議。這只鳥的脊背有泰山那樣高大,雙翅一展,就像是掛在天空的云彩遮住了半個天空,這只鳥名叫鵬。
這只大鵬鳥打算從北海飛到南海一游,它扇動起兩個巨大的翅膀,盤旋直沖天空而形成一股狂飚,大鵬鳥直飛到九萬里的高空,那是一個連云氣都達(dá)不到的地方。大鵬的脊背幾乎是緊靠著青天了,然后它再準(zhǔn)備朝南海的方向飛去。
有一群小蓬雀活動在一片灌木叢中,整天聚集在蓬刺矮樹間跳來跳去、嘰嘰喳喳,倒也自得其樂十分滿足。當(dāng)它們聽說了大鵬鳥上飛高空九萬里的事情后,十分驚訝與困惑,它們?nèi)氯碌溃骸昂喼笔前l(fā)了瘋了,發(fā)了瘋了。它干嘛要飛那么高呢?它到底想干什么呢?”其中一只蓬雀以一種批評家的口氣說:“我跳躍著向上一飛,也不過幾丈高就落下來,我在灌木叢中飛來飛去,悠然自得,我這就是世界上的飛翔了,那只奇怪的大鵬干嘛要飛那么高呢?飛那高有什么意義呢?”
看來,這些胸?zé)o大志的蓬雀不但不能理解壯志凌云的鯤鵬,反而還譏笑它,這真是小和大的鴻溝,愚蠢和智慧的區(qū)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