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高三年級化學下冊知識點
微粒半徑的比較
1.判斷的依據(jù)
、匐娮訉訑(shù):相同條件下,電子層越多,半徑越大。
、诤穗姾蓴(shù):相同條件下,核電荷數(shù)越多,半徑越小。
、圩钔鈱与娮訑(shù):相同條件下,最外層電子數(shù)越多,半徑越大。
2.具體規(guī)律:
、偻芷谠氐脑影霃诫S核電荷數(shù)的增大而減小(稀有氣體除外),如:Na>Mg>Al>Si>P>S>Cl.
、谕髯逶氐脑影霃诫S核電荷數(shù)的增大而增大。如:Li
、弁髯逶氐碾x子半徑隨核電荷數(shù)的增大而增大。如:F--
、茈娮訉咏Y(jié)構(gòu)相同的離子半徑隨核電荷數(shù)的增大而減小。如:F->Na+>Mg2+>Al3+
、萃辉夭煌瑑r態(tài)的微粒半徑,價態(tài)越高離子半徑越小。如Fe>Fe2+>Fe3+
【篇二】高三年級化學下冊知識點
1、N2非常穩(wěn)定的原因:N2鍵能很大,非常穩(wěn)定,N2經(jīng)?梢宰霰Wo氣。
2、NO、NO2與環(huán)境污染:(1)有毒(2)造成酸雨(3)光化學煙霧(4)破壞O3層
3、NH3的實驗制法:
(1)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2)單一的桉鹽(NH4HCO3)分解
(3)濃氨水滴入到固體氫氧化鈉中、濃氨水滴入到固體氧化鈣中、
濃氨水滴入到固體堿石灰中。
4、NH4+的檢驗:取少量待測液,加入濃的氫氧化鈉溶液,加熱。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用潤濕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若試紙變藍,則含有NH4+。
5、用濃氨水和固體氧化鈣或固體燒堿混合可以制得氨氣的原因。
答:固體燒堿與濃氨水混合,固體氫氧化鈉吸水并放熱,溫度高NH3的溶解度減低,且氫氧化鈉電離產(chǎn)生大量的氫氧根離子,使NH3+H2ONH3·H2ONH4++OH—逆移動,有利于NH3的產(chǎn)生。
6、單獨的硝酸根離子沒有氧化性,但是(H+、NO3—)氧化性很強。
7、不穩(wěn)定性:4HNO3=4NO2↑+O2↑+2H2O(見光或受熱分解)濃硝酸應該放在棕色試劑瓶中)
8、NO2紅棕色,Br2也是紅棕色,但是不能用潤濕的淀粉碘化鉀試紙鑒別。因為它們都可以使它變藍。
可以用水或硝酸銀溶液鑒別。
9、2NO2N2O4N2O4無色,該正反應放熱。降低溫度顏色變淺。
10、KMnO4做氧化劑一般還原產(chǎn)物為Mn2+。Mn2+往往對反應有催化作用。
11、元素的非金屬性強可以推斷出的結(jié)論:(1)氣態(tài)氫化物穩(wěn)定。(2)氣態(tài)氫化物還原性弱。(3)單質(zhì)的氧化性強。(4)價氧化物水化物酸性越強。(注意與氫化物的酸性沒有關(guān)系)如(酸性)HNO3>H3PO4
【篇三】高三年級化學下冊知識點
(1)、氯酸鉀熱分解(二氧化錳催化)
(2)、高錳酸鉀熱分解
(3)、過氧化氫分解(二氧化錳催化)
(4)、電解水
(5)、氧化汞熱分解
(6)、濃硝酸分解
(7)、次氯酸分解(光)
(8)、氟與水置換反應
(9)、過氧化鈉與水反應
(10)、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
(11)、光合作用
以上1~3適合實驗室制取氧氣,但一般所謂“實驗室制取氧氣”是指1、2兩種方法。工業(yè)用氧氣主要來自分離液態(tài)空氣。
有氧氣生成的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水在直流電的作用下分2H2O=通電=2H2↑+O2↑
加熱氯酸鉀(有少量的二氧化錳):2KClO3=MnO2△=2KCl+3O2↑
加熱高錳酸鉀:2KMnO4=△=K2MnO4+MnO2+O2↑
實驗室用雙氧水制氧氣:2H2O2=MnO2=2H2O+O2↑
加熱氧化汞:2HgO=△=2Hg+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