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關(guān)于《塵埃落定》讀后感
阿來是一位出生在嘉絨的藏族漢.。西藏,一個美麗而神秘的地方:深沉高潔的沃土,古老熱情的民族,原始自然的生活方式以及奇異的宗教信仰——這一切,都為藏文化增添了一種特有的幻麗與芬芳。自小就在故土耳濡目染的阿來,自然對藏民的習俗和文化懷有深深的依戀。因此,他選擇了康巴土司家族的興衰作為小說的題材,借以描繪藏地的風土人情,闡述自己對其歷史及人文的認知與思索?此篇毺,實則必然。
初讀《塵埃落定》時,最先吸引我的,也正是這股濃郁的高原氣息。自翻開卷首的那一刻起,美得令人心悸的雪域畫卷便一路鋪展綿延——從陽光落在雪山上的清澈光輝到野草與青稞的交織色彩,從堡壘般森嚴的土司寨城到夾雜著權(quán)力和火藥的飛雪塵埃,還有穿行其中的健壯的男人以及淳樸的女人。它們在一起,共同成為了感官和氛圍的基奠,不僅扎根于小說的靈魂,更融入了作者的意緒與激情,讀來怎不令人注目忘情呢?
書中的傻子因為傻(其實是真聰明),所以在一開始并沒有與哥哥爭奪繼承權(quán),沒有想要過女人,沒有任何強烈的欲望追求,他甚至連名字都沒有。書中,他一直以“傻子”的名字出現(xiàn),父母都叫他“傻子”,哥哥也時常拍著他的肩膀,叫他“傻子”,就連下人們也叫他“傻子少爺”;蛟S這個傻子什么都不在乎,所以也常常自稱“我是麥其家的傻兒子„„”但我并不認為他真傻。他只是計較的太少,不像任何人那樣處心積慮地算計,謀劃任何事,不追求任何東西,只求活得開心和自在。他懂得寬容和體諒,懂得用愛包容恨。他傻,可卻用傻換得了在下人中的威望,得到了人們真心的親近。他的傻讓他活得沒有那么艱難辛苦,更加瀟灑自在,也讓他躲過了很多傷害和厄運。傻子也常常做一些聰明事,在別的土司都種罌粟的時候,讓老土司種上了糧食;修建倉庫來儲存多出的糧食,用糧食誘惑其他部落的人民;以及在邊鎮(zhèn)進行貿(mào)易,成為了遠遠富過他的父親的人。這一切,讓你覺得這個傻子似乎用很清醒的眼睛看著在這個舊制度下的世界,記得書在一開始就給我們提到了他的眼睛,說那是一雙異常敏銳而深邃的眼睛——它“什么都看得見,看見了今天,明天也都全看見了。”正是它,帶著我們穿越時空、大地和民族,讓我們目睹了康巴土司制度在崩潰前的最后幻象,見證一個時代轉(zhuǎn)入另一個時代的喧囂與動蕩。這個傻子也時常為這個沒落的角落輸送進新的血液,但卻沒有想過改變什么,其實他也無力改變什么,一切不過都是歷史的必然。
個人在歷史中的作用太渺小了,傻子深知這個道理,所以他過著自己瀟灑自在的日子,看著該來的一切來到,該走的一切自然而然的走掉。不強求,不挽留。所以在故事最后,土司山寨隨著解放軍的到來而倒塌的時候,他也靜靜地躺在床上,安然地等著仇人來殺他。既然該到了塵埃落定的時候了,那就靜靜地等它落定吧。
讀完書之后,突然覺得我們每個人,我自己,不過是一粒會思考的塵埃而已,我們早晚一天會落定的。那在這之前,是不是不必有那么多的爭奪,有那么多的計較,在漫漫的人生歷程中,那些算什么呢?生命已經(jīng)夠渺小脆弱了,還是在塵埃落定之前,讓自己快樂自在的飛舞吧!
【篇二】關(guān)于《塵埃落定》讀后感
我喜歡的兩句話:距離——是并不彼此了解的人在一起時必須的。是的,上天叫我看見,叫我聽見,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為了這個目的,才叫我看起來像個傻子。
讀這本書時間是2018年2月12日,因為過年回家沒什么事情做,所以想找本書來讀,本來打算讀張愛玲的《半生緣》,老嬸知道我要看書,給我一本《塵埃落定》,但看著書名沒什么感覺,不過上面寫著矛盾文學獎。憑著這個噱頭我決定先讀讀這本書。
書的開始很平凡,是以家族土司十三歲的傻二兒子角度的視角來陳述。開始的時候是家族頂尖地位上的一個被看做是傻子的生活,緊接著便黃色的段子多些。往后便是傻子自己出去建立一個屬于的自己的領(lǐng)地,并且做的有聲有色,創(chuàng)造出他的父親還有那個聰明的哥哥也沒有創(chuàng)造的天地。擁有世間少有的美貌卻不忠誠的妻子。在與各種土司之間打交道。在抗日戰(zhàn)爭和內(nèi)戰(zhàn)時期藏族人的興旺和塵埃落定。
讓我深思的一個問題就是:到底什么樣的標準可以判斷出一個人是不是傻子。是很多人說是就是嗎?就像真理一樣,并不是多數(shù)人認為或是說不是就不是了。只是普通人不能理解傻子的想法吧。
就像別人說主人公是傻子,最后跟著他的小廝也說了句把他當做傻子的話:“你要是連這個也怕,以后我就不和你玩了”,傻子想:他以為他不想和我玩和想和我玩是他自己決定的。傻子說:你不是陪我玩,而是在侍奉我!以自己是傻子的身份狠狠的諷刺了那些看不起人的正常和那些聰明人。也告訴了自己,一個傻子都認為:一個沒有任何儀式就上到他的床上的茸貢土司美若天仙的女兒,沒有必要向她低頭和屈服。
在面對外敵時,自己的親人是重要放不下的,在權(quán)利和利益面前無論是哥哥還是父親還是母親都是自私。所以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所以面對別人時,你應該知道自己應該怎么做了吧!在相對權(quán)利下說些好聽的話大多數(shù)情況下要比你對著來或是堅定是對的立場要好的多,對自己對對方都是好的。自己就是那個傻子,反應比較持盾,但卻沒有大智慧能支持自己來得到別人的尊重。順著自己的心意,自己過得舒服,但是不要影響和傷害到別人。
永遠都要一視同仁,不要帶有色眼鏡去看人。不要因為別人看法影響自己的想法看法。
沒有什么事情是一個人死了之后都不塵埃落定的,而且你不知道什么時候會死去。
我覺得人懂的道理很多,說起來可能會更多,但是實現(xiàn)的卻是很少的不是嗎?從今天開始每天或是兩天或是三天或是一個規(guī)定的時間來在自己身上實現(xiàn)一個道理,久而久之算是自己的修行吧。
現(xiàn)在我要實現(xiàn)一個道理:距離——是并不彼此了解的人在一起時必須的,省的傷到自己。
【篇三】關(guān)于《塵埃落定》讀后感
好久以前就看完阿來的《塵埃落定》了,斷斷續(xù)續(xù)有過不少感觸,今天把這些零零碎碎的感觸用文字總結(jié)起來,也算是讓那些感觸“塵埃落定”吧。
塵埃無論飛得多遠,終究會落下。遙遠的青藏高原,神秘的血域之巔,文明與蠻荒共存。亙久的土司制度,強大的麥其家族,一個傻瓜少爺,一段蒼涼的夢境,訴說著一段塵緣歷史。著筆于歷史,小說帶有很濃重的歷史味道。在書中的土司時代,人與人之間,主子與下人的關(guān)系非常明顯。土司占有著自己土地上的一切,人與財富。有自己的行刑人,有自己出口就是法律的權(quán)力。
然而,這畢竟是末代的土司,外來勢力非常明顯。罌粟的引進,正是麥其土司發(fā)達的關(guān)鍵。而這關(guān)鍵人物卻是黃特派員,國民政府的省特派員。黃的想法是扶助一個土司,這個幸運人就是麥其土司。通過黃特派員我軍事支持,麥其土司得到了現(xiàn)代軍火,也得到了現(xiàn)代軍隊,因而在與其他土司的戰(zhàn)爭中,輕易取勝。這個黃特派員的到來,理由卻是過于簡單,作為土司的麥其,因為要報一個小仇,一個家奴的背叛。黃與麥其的結(jié)合,雖然理由簡單,卻很符合實際。土司要成就成土司的權(quán)威,卻又沒有必要的實力。歷史是大、最有力的推動者。末落的土司制度,無論曾經(jīng)在這片土地上如何飛揚,終將落定于歷史的凈地上。風起云涌,塵起塵落。正因為有一個高潮,也就必然有低潮的來臨。解放軍的腳步響起的時候,麥其家也就到了消亡的時候。局部來交待整體,整個西藏也就隨之解放。當麥其土司的傻瓜少爺,最后死于仇人刀下。當身體變冷、當血變黑的時候,所有這個世界就從少爺?shù)囊暯窍В瑝m埃最終落下。土司制度連同土司的官寨轟然飛上天空,揚起漫天的塵埃,然后徐徐落下。那伴隨著的一切野蠻,生活在土司陰霾下的塵俗人物,也像那漫天的塵埃一樣徐徐落定,大地重歸于安靜、平和。小說的主人公,麥其家的二少爺,是個傻子!傻子,傻子卻最終做了許多當時公認的聰明人都做不出的事!傻子有福,不用像自認為聰明人的人們那樣擔驚受怕;不用一輩子活在自己的計謀和別人的陰謀里;他不用被人時時提防。因為在別人眼里,他不過是個傻子,他不對任何人構(gòu)成威脅。所以他犯錯,別人不會責怪,因為傻子是傻子,傻子的行為是該被原諒的;所以他無意做了聰明事,別人卻又會懷疑:他是真的傻,還是大智若愚的高深的智者
傻子向來都是冷眼旁觀的過著,對不合理的不聞不問,沒有爭取,這些掩護了他,可似乎“不爭”是他最厲害的武器,他的不爭卻中得到命運眷顧……傻子是忠厚的,仁慈的,智慧的,真正與世無爭而又因為身為“存在”而無法真正出世的,雖然他是不自信的,懦弱的,但他沒有仇人,他得到的是敬仰與忠誠的跟隨,他又似乎有些超然物外了。那一頁已經(jīng)翻過去了,除了凝固的白字黑字在讀者眼前流動有聲,它是再不能復返的了。塵埃落定,而我掩卷微笑著,是因為我還沉浸在靈魂輪回后重述的刻骨銘心的全部記憶中吧。
無論正在遭遇著怎樣的時代或者生活,都不要放棄,因為時間會給你交代,真理會見證新生,一切都會塵埃落定。
【篇四】關(guān)于《塵埃落定》讀后感
我之所以會打開阿來的《塵埃落定》這本書,大部分原因是因為室友推薦的時候,說這本書有一些愛情的片段,這激發(fā)了我的獵奇心,所以我就開始了這本書的閱讀!秹m埃落定》這本書可以說是我近期看得最細致的一本書了,雖然是出于獵奇,可我確確實實是被阿來的文學功底征服。
小說中有幾對性關(guān)系的描寫,但是細細深思,每一段關(guān)系的背后,都折射著傳統(tǒng)的性文化。麥琪土司和他的二太太的性愛,是表現(xiàn)傳統(tǒng)愛情結(jié)合并帶來的繁衍子息。麥琪土司和央宗的性愛,是表現(xiàn)當權(quán)之人對于別人的女人的覬覦與征服,畢竟有這么一句古話“妻不如妾”。麥琪土司與其他各類土司制度之下的性愛,是權(quán)利之下男人對性的貪婪與沉迷,也就是俗話說的好色歡*。小說的主人公“我”重點有三段性愛:“我”與桑吉卓瑪?shù)男,是性愛的啟蒙。卓瑪就像是漢族貴族富家子弟的性啟蒙對象一般的存在!拔摇迸c馬夫的女兒塔娜的性,是啟蒙之后真正去感受性對于權(quán)利人的象征性!拔摇迸c土司的女兒塔娜的性,是真真學著性里的愛情。而“我”的哥哥與“我”的妻子的性,是亂倫,是表現(xiàn)了川藏的落后。以上種種,所有的性還表現(xiàn)著女性地位在男女關(guān)系之中,不過是下者。在小說的最后,除了“我”以外的所有土司都染上了性帶來的梅毒,但這些土司并不知道梅毒是什么。這讓人感覺特別的荒唐可笑,上位者利用自己的權(quán)利去欺凌霸女,卻不知道性愛泛濫會帶來種種弊病,可見他們的思想蒙昧和無知。所以他們在感染梅毒之后,生命的衰微也伴隨著土司制度的滅亡。
性給人帶來了生命,是新生,而性也給人帶來了無妄之災,是滅亡!秹m埃落定》之中,土司制度就是在土司制度中的當權(quán)人享受性中走向了滅亡,在這種愚昧封建中走向了滅亡。圓形堡壘筑起了每一個土司所占有的領(lǐng)土,同時這堡壘筑起的還是古寨與外界的溝通聯(lián)系。古寨中的人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下,沒有時間感,失去了對自己、對古寨未來命運、對世界的正確認識。最讓我有感觸的是小說中“我”的哥哥在北邊修筑的房子還在古寨里官寨的翻版,哥哥被認為是聰明人卻也看不到在歷史的推動下時代的腳步是往前發(fā)展的,是包容開放的,而不是一味地固步自封!拔摇币粋傻子卻是推掉了所有的土墻,建立起了市場。市場這樣一個開放包含的存在,帶來了大量的金銀的同時,也讓“我”嘗到了權(quán)利的味道。在我看來,雖然市場的建立并不是為了推動進步,但是我看到了這個愚昧的封閉的世界在于一個全新的世界在融合,在相互包容。
滅亡的不僅僅是土司制度,還有土司制度之下的行刑人。爾依的存在,我覺得是最有力證明等級存在的證據(jù)。爾依聽從土司的命令對那些犯人行刑,可見土司是權(quán)利的巔峰,是不用殺人的劊子手。在那個時代沒有法制,沒有規(guī)范,有的只是主人和奴隸,還有在變成奴隸路上的自由人。森嚴的等級制度也隨著土司的滅亡,將走向滅亡。
歷史推動著官寨的發(fā)展,見證著歷史的傳統(tǒng)的文明走向沒落,走向另一個開始。
【篇五】關(guān)于《塵埃落定》讀后感
《塵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來的一部長篇小說,首次出版于1998年。2000年,《塵埃落定》獲第xx屆茅盾文學獎。
《塵埃落定》是一部著重于人性思考的小說,也是一部關(guān)于整個人類社會的寓言,是一部很優(yōu)秀的長篇小說。作品通過似傻非傻的“我”的獨特視角,述說了麥其土司由興而衰的故事,同時又借此為載體,闡釋了人類的多面性和世事的無常性。萬事萬物或許都是有輪回性的,一切最終都將幻化成塵埃,在歷史的進程中飄浮落定。
“就是以一個傻子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也不是完美無缺的。這個世界上任何東西都是這樣,你不要它,它就好好地在那里,保持著它的完整,它的純粹,一旦到了手中,你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全部得到!痹诖蠖鄶(shù)人眼里,土司制度不是完美,然而在傻子看來,土司制度也是不完美的!斑@是非常時期,一個傻子就能決定許多聰明人的命運。”就像文章里寫到的,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傻子往往有更高的眼界,能決定許多聰明人的命運。在這個新時期,社會必然是前進的,土司制度也是不符合時代發(fā)展的要求,也必然是退出歷史發(fā)展的。然而在土司家族中的大兒子,除了二兒子傻子,大多數(shù)人被認為是聰明的,然后這些聰明人卻看不到歷史的發(fā)展趨勢,還堅信著土司制度還能繼續(xù)生存,他們還能像原來那樣生活。但結(jié)果,我們是知道的,土司制度在歷史的推動下必然是退出歷史發(fā)展的舞臺的。
“當這個世界上出現(xiàn)了新的東西時,過去的一些規(guī)則就要改變了。可是大多數(shù)人都看不到這一點。我真替這些人惋惜!甭斆魅丝偸歉杏X自己很聰明,他們把自己所認為的事就是正確的。但往往忽視了歷史發(fā)展的潮流,當聰明人總是相信自己能掌控自己的方向,迎接他們的結(jié)局必然是失敗的。當麥其土司分別派聰明的大兒子和傻子二兒子去南北邊界時,聰明的大兒子守著自己的聰明,而最終失敗了,沒有達到麥其土司的期望。而二兒子以“傻子”的視野,看到了時代的發(fā)展,所以在北方邊界上建設(shè)起了了貿(mào)易,使得邊界逐漸發(fā)展起來,貿(mào)易溝通越來越頻繁,人們之間的交往也越來越密切,在這里,各個土司家族可以摒棄前嫌,加入貿(mào)易,發(fā)展自己的經(jīng)濟和家族。這是一種共贏的方式,在這其中,的贏家便是這傻瓜兒子。這個傻瓜兒子看清了歷史的發(fā)展。
“看看吧,這些自以為聰明,自以為漂亮,自以為有頭有臉的人要體面而不要忠誠。”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這些現(xiàn)象也還是會不斷出現(xiàn),很多所謂的“聰明人”都講究體面,而把忠誠放在在了后面,甚至是把它丟棄掉。但結(jié)果真正的聰明人或是別人眼中的“傻子”才是智者,他們看到的未來的景象才是更靠譜或真實,他們也才更明白在我們的人生中,什么是首位的,什么是次要的。在麥其土司家,傻瓜兒子的想法在別人看來確實是傻的,但他其實內(nèi)心是知道什么是正確的,只是周圍的人沉迷于當時,所以并不能理解傻瓜少爺?shù)乃觥W詈,大家看到了傻瓜少爺(shù)囊幌盗凶鳛榛蛘咧皇撬牟煌谄渌易宓娜说南敕ǘ龀龅淖鳛椋沟么蠹覍λ淖兞艘环∠。傻瓜兒子在大家眼中是傻的,但他有些在土司家族里所沒有的忠誠,因為他的忠誠,他收獲了自己的好朋友,收獲了自己的好知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而那些自作聰明的最后什么也沒得到,土司制度也隨之滅亡,這些對土司制度所依賴的人也隨著歷史發(fā)展而逐漸像塵埃落地一樣最終消失。
“歷史就是從昨天知道今天和明天的學問。”傻瓜少爺在當時土司家族里的格格不入,其實正是由于他對歷史的認知很清,他知道在麥其土司家族的一切總有一天會消失。人們會有一個新的環(huán)境生存,在哪里,人們是沒有等級區(qū)分的,那會是一個新社會。傻瓜少爺把那個游說各個土司家族失敗的人當做了自己的朋友,還讓他陪在了自己身邊,那個人是從中原來的,他的思想注定也是不同于傻瓜少爺所居住的土司家族的思想,傻瓜少爺對于歷史的發(fā)展的認知——土司制度不會存在很久,那位中原人也成為了記錄土司家族興衰的史官,正是他的記錄,使得歷史記錄下了新篇章。他們都明白學問到底是什么,所以他們注重了歷史,注重把這些歷史記錄下來,因為這些都是一些學問。在傻瓜少爺?shù)哪X海里,他知道一切都會最終像塵埃落地一樣,不管是土司家族,土司制度,土司家族下的各種人群,都會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而消失掉。
“凡是有東西腐爛的地方都會有新的東西生長。”在這里,作者似乎有意將土司們的身體隱喻為舊的制度,他們的靈魂一并隨著這不合時宜的土司制度開始腐爛。當他們無法傳宗接代,也就意味著延續(xù)了多年的土司制度將走向盡頭。土司的血緣承續(xù)性被外來的東西所打破。舊的東西一旦腐爛、衰亡,新的東西必將取而代之。更新和替代是歷史不可逆轉(zhuǎn)的趨勢,歷史就在不斷的更新替代中完成自己的前進。這種歷史的進步是人類不斷向上力量的一種體現(xiàn),而在每一種舊的制度被*、新的社會制度隨之建立的后面,都隱藏著人們對更美好生活的渴望,對自身價值得到體現(xiàn)的向往。
歷史的進步,從本質(zhì)上而言,是人類對理想不懈追求的一種外在表現(xiàn)。而任何一種進步的社會制度在本質(zhì)上都是符合人性的需求的。人們始終在追求自己的理想,并不斷地付諸行動。這或許就是《塵埃落定》的主旨:人如塵埃,始終在尋找自己的落定之處。
對于《塵埃落定》作者阿來曾這樣陳訴他的創(chuàng)作手法:“這本書取材于藏民族中嘉絨部族的歷史,與藏民族民間的集體記憶與表述方式之間有著必然的淵源!痹谶@部小說中,充斥著藏文化那種神秘的宗教色彩和神奇意味,在現(xiàn)實的陳訴中有著一種魔幻的感覺。
初聽到“塵埃落定”這四個字的時候,一下子就為意象的強大涵蓋力與信息容量及作者的睿智飄逸所折服。塵埃,喧喧囂囂、浮浮躁躁,往古來今,宇宙荒蒙有多少事多少物都不過是一簇歷史的塵埃,狂飛亂舞肆意張揚是展現(xiàn)生命的真意,即便是塵埃吧,也有自己飛揚的權(quán)利。飛揚便飛揚吧,這沒有什么,可是一切終究要有個歸宿,不管情愿與否,塵埃是要落定的,那么我們呢?
傻子,一個與現(xiàn)實生活格格不入的傻子,麥其土司的兒子,事實上證明是未來土司的繼承者,卻擁有著超強的超時代的感知力,能遠眺歷史感應時代的召喚。然而他只是一個與生活格格不入的傻子,他常常不知道自己是誰,自己身在何處自己做什么,每天早晨他都要用上述三個問題審問自己,所以他是傻子,生活的傻子。恰恰傻子主宰了歷史,多么強烈的反諷,多少先知先覺在自身所處的時代被視為傻子。
阿來曾說:“我作為一個藏族人更多是從藏族民間口耳傳承的神話、部族傳說、家族傳說、人物故事和寓言中汲取營養(yǎng)!卑碓凇秹m埃落定》中構(gòu)筑了一個廣闊的歷史時空,描繪了那個時代的藏族文化和土司的興亡。
阿來將傻子作為一個切入點,選取西藏作為小說的背景,在一種懷舊的歷史敘事中完成了傻子這一人物的“自我造型”。這一造型“由特定意義的文化系統(tǒng)支配,靠著管制從抽象潛能到具體歷史象征物的交流互變,創(chuàng)造出了特定時代的個人!蓖ㄟ^傻子這樣一個敘述者的選取,小說《塵埃落定》展示了歷史的偶然、荒謬與神秘;是對歷史必然性的*,是對人生、哲學的詮釋。人性的脆弱與非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歷史的走向。小說在這種“元歷史”的內(nèi)涵下體現(xiàn)出一種人文的思考與關(guān)懷,并從哲學上關(guān)注人類生存的歷史。
阿來的《塵埃落定》是對藏族土司史的一種另類解讀和言說,在這個過程中,阿來在作品中穿插了許多自己的思考,從而使這部《塵埃落定》實現(xiàn)了個人對歷史的闡釋。阿來對藏族土司制度的逝去有著冷靜的態(tài)度,但是,從個人情感而言,他多少對這一制度有著一份難以割舍的情懷。因而,阿來筆下的土司史就帶有著美化的成分,特別是在傻子的身上,作者寄予了理想化的品格,這就讓這部史詩般的作品帶有了非理性的成分,從而成為一種個人視角下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