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小學三年級語文《皮巧根橋》原文
上學路上,同學們愛講一些英雄故事。皮巧根總是不聲不響地聽著,他是個言語不多的孩子。像所有同學一樣,皮巧根也喜歡跳過急水河,抄近路上學。這是一條小河,兩岸陡峭,要跳過去很不容易。去年有一個男孩,沒能跳到河對岸,撲通一下掉進了河里。有兩個小姑娘踩著剛結的冰過河,也落到了刺骨的河水里。大人們都不許孩子抄近路上學了,但誰愿意去走遠路呢!
皮巧根想在小河上搭一座橋。
這天放學回家,他在河邊看見一株被大風刮倒的白柳。他趕忙跑回家,磨快了斧子,來到白柳樹旁。
這是一棵粗大的樹,他砍到第三天,才砍下一段結實的樹干。樹干圓圓的,樹皮滑滑的,走上去還是會有危險。皮巧根就留下幾根樹枝兒,給過橋的人當扶手。
皮巧根請來爺爺幫忙,他倆用繩子拴住樹干一頭,站在對岸的高坡上,拉呀,拉呀,把樹干搭在小河中間,一座又安全又方便的木橋架起來了。從此以后,孩子和大人來來往往都走這條道了。大家說:“有了這皮巧根橋,方便多了!
后來,白柳樹漸漸朽爛,說不定哪天會讓人踩斷。村民們找來好的木材,造起了一座新橋。這座橋的名字還是叫皮巧根橋。
不多久,新修的公路要通過這里,一座大橋架起來了,橋面又寬又平,兩邊有漂亮的鐵欄桿。這樣的橋總得給個響亮的名兒吧?可人們還叫它的老名字——皮巧根橋。
【篇二】小學三年級語文《皮巧根橋》教案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理解皮巧根用“愛心”為人們架起了一座安全方便的橋。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為什么大家一直叫這麻橋為“皮巧根橋”。
教學方法
以讀代講,引導點撥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小澤征爾的判斷》,下面請同學做導學案上的溫故互查。
1、教師談話啟發(fā)。同學們見過什么橋?(生答:見過木制的小橋、堅固的石橋、混凝土橋、立交橋……)
2、今天學的這篇課文也是與橋有關的,課題是《皮巧根橋》。(板書課題)這是一座什么橋呢?人們?yōu)槭裁窗阉小捌で筛鶚颉蹦兀?/p>
二、閱讀感悟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畫出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多讀幾遍,注意讀準字音。
2、解決導學案上設問導讀。
三、自學檢測(解決導學案“自學檢測”)
四、合作交流
細讀課文,四人小組合作,解決課件“閱讀提示”提出的問題。
1、剛才我們初讀了課文,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是我們進一步讀理解課文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是進一步閱讀理解課文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要根據課后的“閱讀提示”提出的問題,去閱讀,去交流解決,深刻地感悟課文。請同學們讀一讀“閱讀提示”,看看“閱讀提示”給同學們提出了哪些學習任務。(看課件)
。1)皮巧根皮巧根為什么要架橋?
(2)是怎樣架橋的?
。3)為什么人們有了新橋,還是那樣喜歡叫“皮巧根橋”?
2、學生交流。(圍繞“閱讀提示”默讀課文,自主學習。)
五、展示點撥
。1)皮巧根為什么要架橋?(生答:因為上學路遠,跳過急水河比較近,可是要跳過急水河還有人掉進河里,發(fā)生危險,在河上架橋會很方便。)
、僦该x一讀課文第1至第8自然段。
②讀了這些自然段的內容,你體會到了什么?(生答:課文中寫第一個孩子想做救火英雄,第二個孩子想做打魚英雄,第三個孩子想第一個飛到月球上去,他們都有好的想法,但都是空想,有些不切實際。)
。2)皮巧根是怎么做的?你畫了些什么句子。
、僦该麑W生,讀一讀自己畫出來的句子。
學生讀句子,教師課件出示:
A、他讓爺爺幫他把斧子磨快,然后就動手砍柳樹。
B、現在得把柳樹枝全砍掉。
C、大樹正好架在了河的兩岸上。
D、皮巧根拿定主意在木頭兩邊加上欄桿。
、诮處煾鶕䦟W生讀出的句子,概括板書:磨斧子——砍柳樹——樹架在河岸上——砍樹枝——加欄桿。
、壑笇в懈星榈乩首x,邊讀邊想象在造橋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3)為什么后來有了新橋,人們還是尋樣喜歡叫“皮巧根橋?”
、賹W生讀14—15自然段
、谥该麉R報(為了表示對皮巧根的無限感激。)
六、總結全文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想?(生答:我感受到了皮巧根是一個富有愛心的孩子,他用愛心為人們架起了一座安全方便的橋,受到人們的愛戴與敬仰,他真了不起,我應該向他學習。)
七、鞏固練習(做導學案上的鞏固練習)
八、拓展延伸,鼓勵練筆
在生活中,像這樣有愛心的人還有很多,你能以“愛心”為題,通過一件事來體現人物的良好品質——愛心嗎?(做導學案上拓展延伸)
【篇三】小學三年級語文《皮巧根橋》教學反思
《皮巧根橋》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寫了皮巧根在爺爺的幫助下,砍倒一棵大柳樹,在一條小河上架起一座木橋,為過河的人們提供了便利,受到人們的愛戴和敬仰的事情。這篇課文淺顯易懂,文章結構簡單,語言樸實,字里行問蘊含著真誠的“愛心”。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不作講解分析,只是作點撥引導,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閱讀,在充分讀的基礎上進行討論交流,理解感悟,受到教育和啟發(fā):為人獻出自己的愛心。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性不在于學生接受了多少現成的知識,而在于學生是怎樣地獲取知識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以讀促思、讀中感悟、自主學習、理解語言文字,并領悟到其中所蘊含的道理,這是教學的基本目的。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以幾個問題串起課文,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理解課文、體會課文思想。我們班的學生足夠聰明,幾個問題不但完全沒有難住他們,而且激發(fā)了他們閱讀、思考的興趣與積極性。這樣,經過孩子們自己的閱讀與思考,他們真切的感受到了課文中主人公皮巧根的優(yōu)秀品質,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同時,又掌握了好的有實效的學習方法,真是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