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觀察日記怎么寫?
問:四年級觀察日記怎么寫?答:觀察日記,即觀察記錄,就是把日常生活中的某一側面,通過有目的的,細致的觀察,把它記下來?梢詫懥闼榈钠瑪,不必講究文章結構;也可以寫得比較完整,類似一篇記敘文。經常寫觀察日記,可以提高觀察能力,養(yǎng)成觀察習慣,還可以積累寫作素材,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這種日記適宜我們小學生記。
要寫好觀察日記,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觀察目的要明確。觀察,有多種多樣的目的,或為了積累寫作素材;或為了進行科學實驗;或為了弄清楚某種“奧秘”……只有目的明確,觀察才有方向,才有重點。就是觀察同一對象,由于目的的不同,方法和角度就不同,結果也就不一樣。
。2)觀察要全面細致。全面,就是要對事情發(fā)展的全過程,事物構成的各部分,以及事物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觀察清楚;細致,就是要求觀察深入、徹底,抓俗語事物的特點,規(guī)律和本質。
。3)觀察要持之以恒。觀察事物難于完成,需要反復進行。這就要同學們有恒心。
。4)觀察日記的語言要準確。觀察日記有很強的科學性。因此要求使用語言要準確,不能用“大概、差不多”這類似是而非的詞語。
四年級黃豆芽觀察日記
大家都知道黃豆芽很好吃,清爽,可口,讓你吃了之后贊不絕口,所以我想觀察黃豆發(fā)芽。首先,我們挑選了40粒顆粒飽滿,沒有損傷,沒有蟲咬的“健壯”的黃豆。
接著,我們拿了一個透明的小瓶子,然后把這些“健壯”的黃豆放在小瓶子里,裝了些自來水,老師告訴我們,不能裝純凈水,因為純凈水沒有養(yǎng)分,黃豆就發(fā)不了芽了。
過了30分鐘,黃豆光滑的表面開使起皺,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波浪,又像老爺爺額頭的皺紋。
第二天,黃豆皺巴巴的表面變得光滑透亮,而且比以前那些“健壯”的小黃豆大了一倍!全班同學都大吃一驚。我一看瓶底,昨天剛加的水竟然一夜之間水全沒了,黃豆把水都吸干了!黃豆發(fā)出一種淡淡的清香的味道,像甜酒的香味和甜味,非常誘人。
第三天,黃豆的胚芽鼓起來了,皮比以前更薄了,幼芽似乎要破皮而出了,甜味比以前更濃郁了,同學對觀察黃豆發(fā)芽越來越感興趣了!
到了第四天早晨,我來觀察黃豆,同學們都說幼芽冒出來了,幼芽冒出來了,幼芽的頭尖尖的,像條小蝌蚪。黃豆的香味也漸漸消失了。
第五天,黃豆芽的莖白白的……
到了后來,黃豆芽長得很慢了,幾乎沒有長了,老師告訴我們全班同學一個信息:原來我們養(yǎng)了一群“營養(yǎng)不良”的黃豆芽,因為我們忘記施肥了。
四年級胖大海觀察日記
今天上午,我們上了一節(jié)非常有趣的觀察課。一上課,老師就神秘地拿出一個信封,并讓大家猜里面裝的是什么?有的同學說是茶葉,有的同學說是豆子。老師又把那個信封發(fā)下來讓我們摸。我摸著里面是一個硬邦邦的,上面還有很多皺褶的橢圓形的小球球。同學們都說它是桃核。
老師說可以拿出來了。我們便迫不及待地拿出來看。這個東西兩頭尖尖的,中間鼓鼓的,它的顏色是棕色的,表面很粗糙,好像樹皮,還好像老爺爺額頭的皺紋。正當同學們認真觀察的時候,忽然有一位同學叫道:“原來是胖大海呀!”
老師讓我們把胖大海泡在水里,再觀察它的變化。我們把胖大海放在同學準備好的杯子里,倒上開水。剛注入水時,胖大海兩頭的`表皮就慢慢裂開了。過了一會兒,水的顏色變黃了,胖大海的體積明顯變大了。幾分鐘后杯子里的水更黃了,胖大海也變得好像一團棕色的棉花,F在的胖大海摸上去軟軟的。我把鼻子湊近杯口聞一聞,一股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我又端起杯子嘗了一口,味道并不好像我想象的那么甜,而是苦苦的,卻很爽口。我再捏起胖大海咬了一下,嚼起來感覺好像木耳。
“叮鈴鈴……”下課鈴響了,這節(jié)觀察課結束了。這節(jié)課不僅有趣,還讓我有了很多收獲。我真喜歡這樣的觀察課呀!
四年級蝸牛觀察日記
在科學課堂上,老師要我們觀察蝸牛。于是我回家后就到花園里去尋找。可是,我怎么也找不到這種小東西。后,在爺爺的幫助下,終于在一個潮濕的墻角里找到了兩只小蝸牛。本來在課堂上聽了老師講蝸牛,我就感到很新奇,F在看到了真的蝸牛,我要把它仔細地觀察一番。
它們的背上背著一個漂亮精致的“小房子”,柔軟的身體就藏在這個房子里。我把它們放在一個小盒子里開始觀察。
我發(fā)現蝸牛像沒有骨頭,身體柔軟,全身濕漉漉的。頭部有一對螺旋形的觸角,對外界刺激有敏感的反應。如果把它放在陽光下暴曬,它們很快就從用薄膜封閉著的“門洞”里出來了,這說明蝸牛非常害怕強光的直射。蝸牛爬過的地方會留下一道白色的痕跡,在陽光下閃爍。這說明它行走的時候需要潤滑。
可是,蝸牛的嘴在哪兒呢?我找來一個放大鏡仔細地看才發(fā)現一個很小的圓點,我想蝸牛一定吃得很慢。于是我做了一個實驗。我拿來一片菜葉放在盒子里,把蝸牛捉來讓它吃。我等了好長時間也沒有看到它吃菜葉,我就把盒子蓋嚴,去睡午覺了。當我醒來時,我吃驚地發(fā)現蝸牛把葉子快吃完了。但是我始終沒有看見它吃東西,我想它可能是在黑暗中吃吧。我再仔細一看,盒子里有很多黑色的小顆粒,放菜葉時并沒有這些東西,那一定就是蝸牛的排泄物了。我大概睡了三個小時,這說明蝸牛是在黑暗中吃東西,而且吃得很慢。
蝸牛真是一種神奇的小動物,特別是他那背在背上的保護著它的“小房子”,給人留下極其美好的感覺。
四年級大蒜觀察日記
今天老師給我們留下了一個課后作業(yè),讓我們觀察大蒜。我回家后先挑選了一個又大又圓的大蒜,摸了摸它,發(fā)現表面的皮有些粗糙,而且發(fā)現中間有一個坑坑洼洼的小坑。接著我聞了聞大蒜的味道,有一股酸酸的感覺。然后剝了表面的衣服,看了看它的樣子,是像圓溜溜的球一樣。后我拿著一個小碗倒水進去,準備開始實驗了。
第一天早上,看見它一點變化也沒有,我心想:是不是泡的時間有點短?再等等吧!到了晚上我又看了看,還是沒有一點變化,我想:明天它一定會長大的。
到了第二天早上,我迫不及待地又跑去看了看,還是沒有什么變化,心想:它不會是壞了吧?這時媽媽對我說:“你要有耐心就能看到它的變化!甭犃藡寢尩脑挘抑缓霉怨匀W校了。到了晚上,我發(fā)現大蒜終于長出了嫩芽,我開心極了!
過了幾天,大蒜的嫩芽長得又長又細,我興奮地說:“嫩芽終于長大了!
這件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要耐心觀察才能看得出來事物的變化。
四年級鴿子觀察日記
9月5日星期六晴暑假時,爺爺送我一只潔白的小鴿子,它有一張尖尖的紅嘴巴細細的小紅腳,特別好看。
自從這只小鴿子來到我們家,就一直被關在這個不足半平米的籠子里。從它的眼神中我看到它很郁悶。它每天都“咕咕”地叫,拍著翅膀想出來找伙伴玩。
9月6日星期日晴
我像往常一樣給小鴿子喂了小米,喝了礦泉水,還給它清潔了住所。在爸爸的幫助下,給小鴿子的腿系了一根繩,然后我和弟弟就牽著它去散步了。我發(fā)現出了籠子的小鴿子特別興奮。它不斷地張開翅膀飛來飛去,它飛起來的速度比我弟弟跑的還快,有好幾次差點掙脫繩子飛跑了。看到這只小鴿子和弟弟玩的這么快樂,我也感到很快樂。
9月7日星期一晴
今天我又牽著鴿子來到小區(qū)的草坪上,看著它自由自在地拍打著翅膀,飛的忽高忽低。我發(fā)現小鴿子的身子一搖一擺脖子一伸一縮,尾巴一翹一翹的。它一邊邁著優(yōu)雅的步伐,一邊用尖尖的嘴巴尋找草地上的東西吃。只見它抓起一根干草葉就吃得津津有味,還不時跟飄落的樹葉玩耍。我想,此刻的小鴿子肯定特別幸?鞓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