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指導三年級小學生有效閱讀
小學生的閱讀,并不僅僅是為了理解讀物的思想內(nèi)容,吸取知識體味情感、欣賞語言等等。更重要的是學會閱讀,掌握閱讀方法,目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熱點也就集中在學法的指導上。。1)初讀。
通過全文,了解全文大意,利用工具書,結(jié)合上、下文自學字詞,這樣讓學生從整體上初步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同時也對文章的語言、結(jié)構(gòu)、寫作目的有一個大致了解,為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打下了基礎(chǔ)。
。2)精讀。
按自然段邊讀邊想。弄清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的關(guān)系,進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讀懂內(nèi)容,理清思路,通繞全文。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疑難,深入思考,解惑釋疑。同時對課文的重點段落和美詞佳句仔細揣摩,體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文章的表現(xiàn)形式和寫作技巧,吸取文章的精華,進一步對全文加深理解。
。3)悟讀。
學生的閱讀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或文章的表面感受上,并不能做到“真知”讀。學生要理解體會出這些思想內(nèi)容,只賃故事內(nèi)容是不會捕捉到的,是要透過語言文字,進行深入思考,從中悟出作者真正的目的。
。4)熟讀。
學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礎(chǔ)上要多讀,達到熟能成誦,消化,使課文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尤其對那些詞句優(yōu)美、文質(zhì)兼優(yōu)的課文或段落,應(yīng)讓沉重熟讀成誦。以便在便在自己的寫作中也恰如其分地套用仿寫。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是語文教學中的千年古訓,也是我們現(xiàn)代人開展讀書活動所遵循的原則。
2.如何指導三年級小學生有效閱讀
首先、幫助孩子學會積累從課外讀物中吸取營養(yǎng),學會積累。語文學習的基本途徑是積累與訓練。常言道:“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的道理就是如此!安环e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加涅就認為“學習的過程是逐漸積累的過程!币虼耍议L要創(chuàng)造一切條件,幫助孩子們多讀書,讀好書,激發(fā)其讀書興趣,積累盡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語言材料,積淀盡可能多的語感經(jīng)驗。在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時,在積累詞句時,有些學生可能辨別不出那些是該積的好詞佳句,這時就應(yīng)該教給孩子積累的方法,選讀幾篇短文,告訴他們那些詞用得好,好在哪里,提高他們的鑒賞力。其次、尊重自主閱讀權(quán),激發(fā)閱讀積極性。家長們要準確把握選擇的尺度,指導孩子根據(jù)自己的實際,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低年級孩子年齡小,還不具備獨自一人讀書的能力,所以我們提倡的是親子共讀,由父母陪同一起,目的是引領(lǐng)孩子進入書的世界。進入三年級,隨著年齡的增長,可以獨自欣賞圖書。不過他們還缺乏選擇合適書籍的能力,就需要家長進行適當?shù)耐扑]。我們應(yīng)推薦適合孩子閱讀的圖書。小學生讀課外書,與一般成年人的喜好不同。我們在為孩子們選擇課外讀物時,應(yīng)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以孩子的興趣為中心,因為愛,所以愛,只有這樣才能找到課外閱讀的源頭活水?菰镏,誰也不想領(lǐng)教,嚼蠟之味,誰也不肯品嘗。我們不能指望一個天真活潑的孩子去背誦老學究的“之乎者也”。
再次、家長盡可能地引導孩子選擇經(jīng)典名著去讀。名著是人類知識的精華,孩子通過閱讀名著,能夠吸收人類精華的知識和思想,能夠在短的時間內(nèi)獲得大的收益。但是,7-13歲的孩子,由于理解力和思維水平有限,讀起一些名著來有點困難,家長不妨向孩子推薦一些適合孩子閱讀水平的名著。此外,隨著我國圖書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出現(xiàn)了一些圖文并茂的兒童版名著,如果父母不知如何選擇適合孩子閱讀的經(jīng)典名著,這些圖文并茂的兒童版本不失為佳選擇。
后一點、在閱讀過程中,對于一些精彩片斷中的好詞佳句,可讓孩子進行圈圈點點,完成讀書筆記。筆記中“本書主要人物”、“我學到的詞匯”、“我喜歡的段落”、“本書值得討論的要點”、“我配的插圖”、“我為本書設(shè)計的廣告語”等欄目使孩子在積累的同時,不知不覺中養(yǎng)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再通過讀書筆記的互相點評、借鑒學習,既培養(yǎng)了孩子的積累運用能力。
3.如何指導三年級小學生有效閱讀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是閱讀教學的任務(wù)之一。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使小學生樂意閱讀、有效閱讀、享受閱讀。在指導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我注意從以下幾方面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習慣。1、訓練讀書用眼的習慣。減少眼動次數(shù),逐步擴大閱讀視野,縮短注視字詞時間,減少回視,這樣既提高閱讀的準確性,又能提高讀速,形成默讀習慣。
2、訓練閱讀時用腦的習慣。文章大體分三種體裁: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而這三種文章各有不同的閱讀步驟,如:記敘文的閱讀步驟為:文章題目—文章體裁—主要人物—時間—地點—事件—中心思想。每次,拿到記敘文的閱讀材料時,邊讀、邊思、邊記這些要點,達到理解記憶。
3、訓練定時閱讀和閱讀的習慣。定時閱讀指每天某一時間內(nèi)閱讀,閱讀指每天限定一定的讀書時間。為了保證閱讀時間,我們開設(shè)大閱讀課。每周安排一節(jié)閱讀課,讓全班同學在一起進行閱讀,閱讀時有老師及時的點撥、引導,提高閱讀的效率。
4、訓練“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在指導閱讀上要求學生圈、點、畫、找、記。圈出不懂的地方,點出關(guān)鍵詞句,畫出好詞佳句,找出優(yōu)美的片段進行熟讀、背誦,養(yǎng)成“摘記”的習慣。使學生在閱讀中感受故事的情節(jié),豐富自己的詞匯,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能力,提高閱讀的綜合效益。
課外閱讀是小學生豐富生活經(jīng)驗,積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養(yǎng)的過程。教師要放棄急功近利的思想,端正對課外閱讀的認識,正確指導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開卷有益,只要學生讀,就一定會有收獲。
4.如何指導三年級小學生有效閱讀
一、善用閱讀期待,促使積極閱讀。學生的閱讀期待,很大程度上決定閱讀是否深入。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現(xiàn)象,學生預習課文比精讀課文更有興趣,課外閱讀比上語文課有興趣。閱讀期待的心理取向是重要原因。小學生喜歡情節(jié),喜歡形象,預習了課文,他們就知道了課文大概情節(jié),閱讀期待得到了滿足,這時,老師如果不能及時調(diào)整學生的閱讀期待,學生對進一步的學習就會失去興趣。課外閱讀比上語文課要精神,很大程度上也是這個原因。加上現(xiàn)在的課外讀物很多是快餐式的卡通式的,形象性強,情節(jié)性強,文字淺顯,很容易使學生獲得閱讀的愉悅,而語文課,要學的并不是這些內(nèi)容,閱讀要有思維的參與,閱讀能力才能提高,而思維是痛苦的,因此學生的閱讀興趣就大幅度地縮水。
二、保證讀書時間,強化自主閱讀。
為了讓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我們首先必須在時間上給予保證。要給學生充分的接觸課文、誦讀課文的時間,包括課前的預習以及課堂上的自由誦讀。
三、創(chuàng)設(shè)對話情境,引導平等交流。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遍喿x教學效率的高低,往往取決于對話過程的有效程度。真正的對話,能讓學生大限度地調(diào)動自身的經(jīng)驗儲備,靈活地、多角度地體悟文本,與作者、作品中的人物進行心靈交匯、情感交流,體察他們的境遇,感受他們的思想。在新課標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下,教師應(yīng)更多地充當向?qū),成為學生的同讀者,成為引路人,成為可親、可信的朋友。通過設(shè)計對話的情境,以一種敞開的方式去面對學生,以一種角色消解的方式走進學生,從而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要與學生“親密接觸”,甚至融入學生學習之中,與他們進行平等的心與心的對話,把準時機引入到學習的重難處,導入到深的學習層次,導讀出文章的精神、情感與境界,導問出抓住重難點的有價值的問題,導悟出詞句中的內(nèi)涵、情感等。
5.如何指導三年級小學生有效閱讀
1、選擇合適的書籍。課外閱讀是學生自主的、有選擇的獲取大量的信息的學習活動,在未經(jīng)指引的情況下,很多更入學的孩子只喜愛諸如《奧特曼》、《喜羊羊和灰太狼》等卡通圖書。他們看書都是有什么看什么,很少有目的選擇書目,因此不能盲目讓他們讀書。指導他們選擇合適的書,極其重要。一般來說低年級學生應(yīng)以拼音讀物為主。教師要幫助學生選擇內(nèi)容健康,符合兒童年齡特點,類型多樣的讀物,包括古詩、兒歌、童話、歷史故事、科普知識都要涉及。
初入學的孩子,可以讓他們閱讀一些圖文并茂的繪本,通過教師和家長講故事的形式讓學生借助圖猜一猜等方式讀懂內(nèi)容;學完拼音后,開始讓學生借助拼音逐步閱讀淺顯的注音讀物。
2、培養(yǎng)聽讀習慣。
早期閱讀中,兒童聽讀及其伴隨的思維、智利的發(fā)展,對閱讀過程中形音譯的結(jié)合,兒童的語言意識培養(yǎng)以及由口頭詞匯的過渡,從聽,到讀,到寫的自然過程是兒童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奧秘所在。低年級學生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應(yīng)從基本的聽、讀童書開始。
本著“有益、有趣”的原則結(jié)合農(nóng)村小學實際,對低年級學生要求不能過高,可以定位在學生接觸漢語拼音,文圖結(jié)合,了解故事情節(jié),讀后把故事講給別人聽,側(cè)重與口語交際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從聽入手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如選擇他們喜歡閱讀的童書用故事的形式或利用媒體一邊讓學生看插圖一邊聽老師講故事;也可以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與學生共讀一本書,在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交流保持學生對書本的濃厚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