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 #高三歷史必修二復習知識點#】高三學生很快就會面臨繼續(xù)學業(yè)或事業(yè)的選擇。面對重要的人生選擇,是否考慮清楚了?這對于沒有社會經(jīng)驗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個困難的選擇。如何度過這重要又緊張的一年,我們可以從提高學習效率來著手!®無憂考網(wǎng)高三頻道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三歷史必修二復習知識點》,希望你努力學習,圓金色六月夢!
1.高三歷史必修二復習知識點
1.先秦:從夏朝到春秋,選官主要按爵位;戰(zhàn)國時期,商鞅變法等地主階級改革才重視按軍功授爵。(標準從爵位到軍功)
2.秦漢:西漢武帝時開始實行察舉制,分察舉(自下向上推薦)和皇帝征召(自上向下招聘)等,先重“孝廉”,德才皆備,到東漢時注重門第族望,世家大族形成。(標準從才能到門第)
3.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按照“中正”所評品級決定官員獎懲,反映了世家大族(士族地主)的壟斷地位。(標準為門第)
4.隋唐:隨著士族門閥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興起,產(chǎn)生了科舉制。隋文帝時分科考試,隋煬帝時設進士科,唐太宗時以進士明經(jīng)為主,武則天時設武舉和殿試,唐玄宗時任用XX主持考試?婆e制意義:打擊門閥勢力;擴大官吏來源;提高文化素質(zhì);加強中央集權(quán)。(積極作用為主)
5.宋元:北宋科舉制進一步發(fā)展,分鄉(xiāng)試、省試、殿試三級,實行糊名法,錄取名額大增;王安石變法改革科舉,不考詩賦,考經(jīng)義和時務策,設明法科,考試成績好的可直接授官。(特點:更嚴密;人數(shù)增;更實用)
2.高三歷史必修二復習知識點
歷代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秦漢:郡、縣;西漢中期后是州、郡、縣。
唐代:道、州、縣。
宋代:路、州、縣。
元代:
實行行省制(10個),形成:省、路、府、州、縣。
兩個單列行政區(qū)劃:“腹里”即中書省;宣政院(藏、青、川)。
評價:行省的設置便利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對于加強中央集權(quán),特別是調(diào)整好中央和地方的關(guān)系具有重要意義。
明代:承宣布使司、府、縣。
清代:省、道、府、縣。
3.高三歷史必修二復習知識點
中國古代的地理成就
、拧吨芤住芬粫紫忍岢隽说乩砻Q。
、茟(zhàn)國時期的《山海經(jīng)》反映了那個時期人們對中外地理的認識。
、俏鲿x裴秀繪制出《禹貢地域圖》,提出繪制地圖的6項原則,即制圖六體。這一理論一直沿用到明末。
、缺蔽旱睦韺W家酈道元作《水經(jīng)注》。是一部綜合性地理著作。
、擅鞔煜伎偷摹缎煜伎陀斡洝肥且徊康乩韺W巨著,書中對石灰?guī)r溶蝕地貌的觀察和記述,早于歐洲約2個世紀。
4.高三歷史必修二復習知識點
中央集權(quán)的發(fā)展
1.漢朝
漢初沿襲秦的郡縣制,同時分封諸侯,實行郡國并行制。
漢武帝頒布“推恩令”,王國越分越小,列侯歸郡管轄,加強了中央集權(quán)。
2.唐朝
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設置節(jié)度使。
安史之亂后形成藩鎮(zhèn)割據(jù)局面,嚴重削弱中央集權(quán)。
3.北宋
軍事:主要將領(lǐng)兵權(quán)收歸中央,抽調(diào)各地精兵強將,充實中央禁軍
行政:中央派文臣做地方長官,同時設通判負責監(jiān)督
財政:地方賦稅一小部分作為地方開支,其余全由中央掌控
4.元朝
河北、山西、山東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設路府州縣),邊遠民族地區(qū)由宣慰司管理,西藏由宣政院管理。行省長官擁有經(jīng)濟軍事大權(quán),但在行使時受中央節(jié)制。
行省制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鞏固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
5.高三歷史必修二復習知識點
從《詩經(jīng)》到唐詩
1、《詩經(jīng)》
(1)中國第—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2)《詩經(jīng)》經(jīng)孔子整理編定,奠定了中國古典文學現(xiàn)實主義的基礎,被后世奉為儒家經(jīng)典。
(3)屈原的抒情長詩《離騷》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義風格,是楚辭的代表作,楚辭因此又稱“騷體”。
2、唐詩
(1)唐詩繁榮的原因:
a.唐朝文明開放與繁榮的社會環(huán)境。
b.科舉考試中以詩賦為主促進了詩歌的繁榮。
(2)代表人物及作品:
a.初唐的詩人有王勃、陳子昂等。王勃的“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千古傳誦的名句。
b.盛唐詩人:
高適的“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參的“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都洋溢著豪邁的'氣概;孟浩然、王維的山水詩,景物如畫,意境幽深,孟浩然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王維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都富于詩情畫意。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詩是唐詩發(fā)展繁榮的豐碑。李白以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贏得“詩仙”的美譽;杜甫以現(xiàn)實主義的“詩史”,被譽為“詩圣”。
c.中唐的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創(chuàng)作了大量平實淺近,針砭時弊的諷喻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