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觀“天宮課堂”第三課有感日記
今天我在家觀看了天宮課堂第三課,神州十四號的宇航員們變成天空老師,給我們上了非常生動有趣的一課。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劉洋阿姨飄在太空中,用2米長的吸管輕松的喝到了芒果汁。陳冬叔叔演示扳手漂浮在空中自由翻轉(zhuǎn)和掉頭,多么神奇啊。 通過天宮課堂,我不僅學到了奇妙的科學知識,同時可感受了科學的力量。我們航天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航天站的建立,飛天夢的實現(xiàn),靠的是先進的航天技術(shù)。我將努力學習,為中國科技發(fā)展貢獻力量。
2.觀“天宮課堂”第三課有感日記
懷著激動的心情,迫不及待地收看《天宮課堂》第三課,果然不負期待、大有收獲!這一堂課,在全新的問天實驗艙段開展,主題是“播種太空”,首次展示了中國空間站植物研究項目的科學實驗操作,各種高科技器材讓我大開眼界,讓我感受到了中國空間站作為太空實驗室強大的科研能力!3位航天員向我們介紹和展示了他們在軌工作、生活的場景,演示了微重力環(huán)境下的毛細效應(yīng)、水球變“懶”等實驗,平常在地面很尋常的動作到了太空微重力環(huán)境下,竟然變得大不一樣,令我瞠目結(jié)舌!比如我們所周知的毛細現(xiàn)象,到了太空中,由于失去重力的作用,只剩下表面的張力,我們可以看到,水在張力的作用下,在玻璃管內(nèi)運動,終充滿整個管子。這可以讓我們充分理解物體所受的作用力對其產(chǎn)生的影響,實在是太神奇了!這堂課關(guān)于水的實驗可真不少,水球、喝水都變得饒有趣味,我的心吶,早就飛向了中國空間站!我平時喜歡做實驗,看到航天員在實驗艙操作,手心里不禁捏了一把汗,多希望自己也能踏入太空,加入他們的行列,親自操作實驗器材,感受太空實驗的魅力!航天員們進行了多種多樣的生物種植,從設(shè)法把植物養(yǎng)活,到開花、結(jié)果、繁衍等實驗。我剛剛學過“控制變量法”,就在《天宮課堂》中看到了相關(guān)的知識,知道人為增減環(huán)境要素能夠?qū)κ挛锏陌l(fā)展產(chǎn)生重要作用。也在想,如果我在太空種植一株植物,是會種白菜還是油麥菜?也不知道我喜歡的海洋生物在太空會不會生存、怎樣生長……當我們的腳步邁向更遠的太空,生物種植與生長就成了重要的命題,這些,都是我今后要努力研究和探索的呀!
天地同心,揚我國威。航天事業(yè)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國家高科技發(fā)展水平的標志。遠在蒼穹之上,卻可以完美實現(xiàn)天地連線,而且畫面流暢、聲音清晰,這是多么強大的科技!而這一切的實現(xiàn),都基于奇妙的科學知識!
連線九天,妙趣無邊。我們看到敬業(yè)的宇航員,雖然太空環(huán)境盡可能舒適化、人性化,但對他們的身體還是具有極大的挑戰(zhàn),他們精神矍鑠,默契配合,將好的精神面貌呈現(xiàn)給全世界!這就是偉大的中國航天精神!為航天員點贊!
仰望蒼穹,植夢天宮。這節(jié)課的主題是“播種太空“,我也在太空播種下了一個小小的航天夢。偉大事業(yè)都始于夢想。夢想是激發(fā)活力的源泉。”《天宮課堂》,點燃了我們心中的科技夢想。仰望天宮,也是為了更好地腳踏實地。迢迢星漢,夢想悠遠。越來越強大的中國,探索太空的步伐永無止境,華夏少年,追逐夢想的腳步也從來不會停歇!只要敢于追夢、勇于追夢,就定能迎來夢想發(fā)光的時刻!
3.觀“天宮課堂”第三課有感日記
2022年10月12日,是個周三,又是一個難忘的日子,下午四點,我們的釘釘網(wǎng)課變成了全校聯(lián)播,上的是一節(jié)天外來課——“天宮課堂”第三課?吹梦覠嵫序v,我也想像航天員一樣,成為祖國需要的人才。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作為“太空教師”,為我們介紹了問天實驗艙、做了毛細效應(yīng)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調(diào)頭的扳手,介紹了植物生長研究項目,還互動回答了同學們的問題。永遠要有備胎。問天實驗艙的生活功能與天和核心艙無異,劉洋老師說了一句,如果天和核心艙有什么問題,問天實驗艙可以完全接管代替它繼續(xù)完成任務(wù)。作為學生的我們也一樣,不打無準備的仗,還要有應(yīng)對一切意外的方案,我想到了我們的網(wǎng)課,提前充好電,萬一有停電,就用手機繼續(xù)上課;提前多兌點流量,萬一停電wifi出了問題,用流量也可以堅持一天,這就是我們的“備胎”。
知識就是力量?萍际堑谝簧a(chǎn)力。無論是失重環(huán)境下液體顯著的毛細現(xiàn)象,還是微重力環(huán)境下,液體與液固混合體在相同沖擊作用下的振動表現(xiàn),都讓我感到科學的神奇。上一節(jié)課的“太空教師”王亞萍被采訪難的事是什么時,她說是“學習”,作為北大博士的她都說出這樣的話!作為中學生,鍛煉好身體還遠遠不夠,必須刻苦學習,積累知識,成為創(chuàng)新型研究型人才,才可能接過前輩的班,有機會投入到報效祖國的建設(shè)中去。良好的心態(tài)和流暢的表達,是一個人綜合素質(zhì)的表現(xiàn)。劉洋老師展示了在微重力環(huán)境下,使用超長吸管喝水的有趣實驗,陳冬老師為大家展示了微重力環(huán)境下的扳手旋轉(zhuǎn)翻轉(zhuǎn)的實驗、演示了生命生態(tài)實驗柜中樣本采集的操作。她們從始至終面帶微笑,語速適中,表達清晰,互動時簡明扼要,即使是提前做過些準備,能有這么好的臨場效果,也是心態(tài)極好訓練有素的體現(xiàn)。
作為中學生,我也要像他們一樣,培養(yǎng)自己樂觀頑強沉著冷靜的品質(zhì),練好口才,將來在任何一個崗位上不僅能把事做好,還要把過程講好!如果有幸做老師,就更需要這些交流的能力了!這是一節(jié)真正的天宮課堂,讓我想到嫦娥玉兔、桂樹和吳剛的傳說,那些對天宮充滿好奇幻想和憧憬的祖先們,今天,中華已如你們所愿:你們的后代已奔赴星辰大海,中國人的足跡已邁入茫茫太空。請你們放心請祖國放心,不久的將來,建設(shè)航天強國海洋強國美麗中國,有我有我們!
4.觀“天宮課堂”第三課有感日記
10月12日下午15時45分,“天宮課堂”第三課開講,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航天員老師面向廣大青少年進行了太空授課。他們傳授給我們很多科學知識,帶我們參觀了他們的太空家園,原來遙不可及的太空能變得觸手可及!航天員老師們首先向我們展示介紹問天實驗艙的基本情況以及科學手套箱、生命生態(tài)實驗柜、生物技術(shù)實驗柜和變重力實驗柜等設(shè)施設(shè)備。真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逼浯危教靻T老師們向我們展示了毛細效應(yīng)實驗和水球變“懶”實驗。原本劇烈晃動的水球加了一顆空心的鋼珠后,再受到?jīng)_擊后就不會變得那么劇烈晃動了,真是神奇極了!
緊接著,航天員老師們又向我們展示了太空趣味飲水,展示在微重力環(huán)境下,使用超長吸管喝水的有趣現(xiàn)象;會調(diào)頭的扳手,展示微重力環(huán)境下的扳手旋轉(zhuǎn)翻轉(zhuǎn)的現(xiàn)象以及植物生長研究。后又進行了有趣的學生問答。這一切對于我來說,無不彰顯著太空的奧秘。但更讓我深有體會的,則是中國科技力量的強大。
想想當年,中國還只是一塊侵略者眼中的“肥肉”,任人宰割,隨時都有亡國滅種的危機。但中國人民矢志不渝,砥礪前行,在又的災(zāi)難之中,為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中國人民在一場又一場戰(zhàn)爭中奪回國家尊嚴,實現(xiàn)了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飛躍!
“看似尋常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币粋國家、一個民族,在精神上有怎樣的海拔,就能攀登到怎樣的高度。雖然我們不能同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一樣把足跡留在浩瀚蒼穹,但我們可以在新的長征路上,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未來在祖國建設(shè)的各行各業(yè)甘做“孺子!、勇做“拓荒牛”、常做“老黃牛”,牢記初心,不辱使命,始終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的闖勁和“風雨無阻向前進”的韌勁,不斷開創(chuàng)新的歷史偉業(yè)、標注新的精神海拔高度!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毕嘈旁谖磥,我們必將能創(chuàng)造更多的航天奇跡,在浩瀚宇宙中留下更多精彩的中國印記!
5.觀“天宮課堂”第三課有感日記
“造物不自以為功,歸之太空”。推開云霾,穿過那脈動氣層,遨游太空,遨游于那無盡星簾,探索著,那源頭無限。
不覺已迎來了第三次的天宮課堂,全體師生雖然無法相聚一堂,但我們也通過線上形式觀看了久違的天宮課堂。每個人的心中都懷揣著興奮與激動……
本次課堂與上次大差不差,仍舊使用“天地對話”進行授課。神州十四號的飛行承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為全國的人民開展了一節(jié)生成有趣的“物理兼生物實驗課”。航天員們向我們大家介紹了問天實驗室;講述了毛細效應(yīng)實驗;介紹了植物生長研究項目;還做了許多趣味難忘的小實驗,如水球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以及會調(diào)頭的扳手……后還與同學開展了天地互動環(huán)節(jié)——四個省份的中小學生在與航天員們的精彩互動中,提出了許多深奧或有趣的問題,如:
未來還有什么動植物“住”進生命生態(tài)柜?為何在微重力環(huán)境下植物的根能植入土壤?植物在太空生長周期與地面有區(qū)別嗎?太空植物接受的光照是自然光還是燈光?機械鐘和電子鐘在太空能使用嗎?空間站顛簸嗎?可以看到其他航天器嗎?在宇宙中看地球有幾種顏色?怎樣成為一名航天員?這些問題有幼稚,有成熟,但它們都寄予了全國中小學生,甚至廣大人民對太空的向往好奇。航天員們也對其作出了或詼諧、或嚴肅的回答。在互動環(huán)節(jié)結(jié)束后,航天員們也都十分欣慰與自豪。他們欣慰祖國的花朵們的蓬勃朝氣,欣慰祖國花朵對夢想的追逐不棄;他們自豪國家的繁榮昌盛,自豪有國家人民的關(guān)注與贊譽。
今日,我們通過天宮課堂揭開了問天實驗艙神秘的面紗,也通過對控制變量法和模式植物的學習都有了更好的認識,除此之外,航天員老師還通過一些太空物理實驗向我們展示了太空微重力的神奇,我們也通過航天員和科學家配合完成的樣本采集任務(wù)體會了“天地通一合作”的魅力。未來,更多的科學實驗即將在太空開展,讓我十分期待。造船為建站,建站為應(yīng)用。相信隨著更多空間站的建起,必將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生命的本質(zhì),探索宇宙的未知。
今年是載人航天工程立項30周年,30載,歲月荏苒,幾代航天人開拓創(chuàng)新,未來,中國人探索的步伐將邁向更深更遠的宇宙,星辰大海,必將留下更多屬于我們的印記。載人航天的未來,需要我們青少年,科學探索的事業(yè)也更需要我們。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