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級# #初三歷史期末上冊重點#】提高學習效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長期的探索和積累。前人的經驗是可以借鑒的,但必須充分結合自己的特點。影響學習效率的因素,有學習之內的,但更多的因素在學習之外。首先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合理利用時間,另外還要注意"專心、用心、恒心"等基本素質的培養(yǎng),對于自身的優(yōu)勢、缺陷等更要有深刻的認識。本篇文章是®無憂考網為您整理的《初三歷史期末上冊重點》,供大家借鑒。
1.初三歷史期末上冊重點 篇一
1、古代埃及建立在尼羅河流域,埃及人創(chuàng)造的是象形文字。建筑杰作是金字塔。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統(tǒng)一兩河流域。漢謨拉比法典是歷已知的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它的性質是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古代西亞兩河流域人創(chuàng)造的楔形文字。
2、歐洲文明的發(fā)源地是古代希臘。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古希臘最重要的民主成果。公元前6世紀羅馬共和國建立。公元前2世紀,羅馬共和國成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元首制,建立了羅馬帝國。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地跨亞、歐、非三洲。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395年羅馬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分。476年,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廢除,西羅馬帝國滅亡。西歐的奴隸制也隨著西羅馬帝國的滅亡而崩潰。
3、646年,大和參照唐朝的封建改革內政,實行中央集權史稱大化改新。它標志著日本封建社會的開端。
4、古代印度人發(fā)明了0到9的記數符號,后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稱阿拉伯數字。
5、佛教產生的時間是公元前6世紀,地點印度,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在位時得到發(fā)展。_產生的時間:1世紀,地點:巴勒斯坦,創(chuàng)始人耶穌,歐洲的封建主是教會,后來_分為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政教,以羅馬為中心的天主教。
6、7世紀穆罕默德創(chuàng)立伊斯蘭教,他號召人們信仰真主安拉,地點麥加(或者阿拉伯半島),622年,穆罕默德在麥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國家。
7、古希臘的文學作品是《伊索寓言》、《荷馬史詩》,阿拉伯的文學名著是《天方夜譚》。
8、843年,查理曼的3個孫子在凡爾登締結條約,三分帝國。此條約奠定了法蘭西、意大利和德意志基礎,它們加上英吉利王國,成為西歐的主要封建國家。
9、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先驅是但丁,他的作品是《神曲》,達·芬奇的作品有《蒙娜麗莎》和《最后的晚餐》。
2.初三歷史期末上冊重點 篇二
經濟大危機
資本主義的相對穩(wěn)定時期:1924——1929年。
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時期:①時間:29——33年;②導火線: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票暴跌。③國家:美國開始,席卷資本主義世界。④特點:涉及的范圍廣,持續(xù)時間長,破壞性特別大。
羅斯福新政:①時間:33年;②目的: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以消除經濟危機。③中心措施:對工業(yè)的調整,實行了《國家工業(yè)復興法》。
④作用:新政取得了顯著成效,美國經濟緩慢地恢復過來,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與發(fā)展;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與管理得到加強;美國聯(lián)邦政府的權力明顯增強。新政在美國和世界資本主義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3.初三歷史期末上冊重點 篇三
1、歐洲文藝復興
、贂r間:14——16世紀,興起:意大利,指導思想:人文主義思想(以人為本,肯定人性,肯定現(xiàn)世生活)。實質:(反封建、反神學的)資產階級文化。
、诖砣宋锛白髌
但丁:文藝復興的先驅,意大利詩人,作品《神曲》。
達芬奇:意大利畫家,作品《蒙娜麗莎》。
、垡饬x:促進人們思想的解放,孕育西歐近現(xiàn)代資產階級文化,為資產階級革命準備思想條件。
2、新航路的開辟
(1)組織者:葡萄牙、西班牙。
(2)航海家及其成就
、俑鐐惒(1492年):航線——橫渡大西洋,達到古巴、海地,自以為到印度,命名當地人為印第安人。成就——發(fā)現(xiàn)美洲新大陸。
②達伽馬(1497年):航線——非洲西海岸、好望角、印度洋、印度。成就——第一個找到直通東方國家的新航路。
、埯溦軅(1519年開始):航線——大西洋、麥哲倫海峽、太平洋、東南亞、印度洋、好望角、歐洲。成就——實現(xiàn)第一次環(huán)球航行,證實地圓學說。
(3)意義
①溝通四大洲,把世界連接成一個整體。②擴大各地經濟文化交流。
、鄞龠M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④引發(fā)西歐殖民掠奪的狂潮。
3、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根本原因: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專 制統(tǒng)治阻礙資本主義發(fā)展。
(2)經過
①開始:1640年,查理一世重新召開議會。
②內戰(zhàn):1642年,資產階級領導人克倫威爾,領導新模范軍打敗王軍。
、鄹 潮:1649年,處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國。
、芮:克倫威爾實行軍事獨 裁,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復辟(查理二世)。
、萁Y束:1688年,光榮革命(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fā)動宮廷政變,__復辟王朝)。
(3)結果:英國議會頒布《權利法案》。
、贂r間:1689年;
、趦热:確立議會是權力機關;限制王權。
、垡饬x:建立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政權。
4、美國獨立戰(zhàn)爭
(1)根本原因: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阻礙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
(2)經過
、匍_始:1775年,列克星頓槍聲。
②建軍:1775年,第__屆大陸會議組建大陸軍,華盛頓為總司令。
、劢▏: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發(fā)表《獨立宣言》。
內容:闡述自由、平等的資產階級思想;譴責英國殖民統(tǒng)治的罪惡;宣告美國誕生和獨立。意義:標志美國的誕生。
、苻D折: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
、輨倮:1783年,英美簽訂《巴黎和約》,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3)制定1787年美國憲法,確立美國是聯(lián)邦國家,實行總統(tǒng)制。
(4)影響
、傩再|:既是民族解放戰(zhàn)爭又是資產階級革命。
②__英國殖民統(tǒng)治,獲得民族獨立,掃清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障礙。
(5)評價華盛頓
①華盛頓是的資產階級革命家,杰出的軍事統(tǒng)帥,被譽為美國國父。
②政績:擔任大陸軍總司令,領導大陸軍擊敗英國,為獨立戰(zhàn)爭的勝利做出貢獻;組織制定了1787年美國憲法;當選為美國第一、二任總統(tǒng),在任期間,建立和完善民主政治,建立合眾國銀行,發(fā)展民族工商業(yè),使新生的美國步入正軌。
4.初三歷史期末上冊重點 篇四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慕尼黑會議:①召開的時間:38年9月;②參加的國家及首腦:德、意、法、英。③英法的目的:希望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求得一世的和平。④內容:規(guī)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須在10天之內把蘇、臺、德。(這一內容被稱為慕尼黑陰謀);⑤慕尼黑會議是英法綏靖政策的頂峰。
綏靖政策:在面臨法西斯侵略威脅時,西方大國希望以犧牲弱小國家的利益來安撫侵略者,為自己求得一時的和平,達到禍水東引。這種政策被稱為綏靖政策。后果:它使法西斯國家得寸進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脹,也極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二戰(zhàn)的全面爆發(fā):時間:39年9月1日,標志:德國閃擊波蘭,英法對德宣戰(zhàn)。主要事件:德軍占領法國在內的西歐——英國遭到猛烈轟炸——丘吉爾上臺,主張強硬政策
二戰(zhàn)的擴大:①41年6月,德國對蘇聯(lián)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主要戰(zhàn)役: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②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在太平洋的海軍基地珍珠港(進一步擴大的標志)。
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
國際反法西斯聯(lián)盟的建立:①建立時間:42年1月;②背景:法西斯國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廣泛憤怒。美、英、蘇等國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法西斯,逐漸走向了聯(lián)合。③參加國家: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④會議召開地點:華盛頓。⑤建立的標志:《聯(lián)合國家宣言》的簽署。
雅爾塔會議:①時間:45年2月;②主要參加國:美(羅斯福),英(丘吉爾),蘇(斯大林)。③目的:協(xié)調反法西斯國家的行動,盡快打敗法西斯。④主要決議:打敗德國后對德國進行分區(qū)占領,徹底消滅德國法西斯主義。成立聯(lián)合國。蘇聯(lián)答應在德國投降三個月后參加對日作戰(zhàn)。
二戰(zhàn)的轉折點:斯大林格勒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42年7月——43年2月)。歐洲第二戰(zhàn)場的開辟:時間:44年6月6日。標志:美英盟軍在法國的諾曼底登陸。作用:使德軍陷入了蘇聯(lián)紅軍和美英盟軍東西夾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