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 篇一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時漢連伐胡,數(shù)通使相窺觀。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余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dāng)。
天漢元年,且鞮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乃曰:“漢天子我丈人行也!北M歸漢使路充國等。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因厚賂單于,答其善意。
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莸饶际砍夂虬儆嗳司。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單于益驕,非漢所望也。
方欲發(fā)使送武等,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與昆邪王俱降漢,后隨浞野侯沒胡中,及衛(wèi)律所將降者,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會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私候勝曰:“聞漢天子甚怨衛(wèi)律,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吾母與弟在漢,幸蒙其賞賜!睆垊僭S之,以貨物與常。
后月余,單于出獵,獨(dú)閼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其一人夜亡告之。單于子弟發(fā)兵與戰(zhàn),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單于使衛(wèi)律治其事。張勝聞之,恐前語發(fā),以狀語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fù)國!”欲_,勝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張勝。單于怒,召諸貴人議,欲殺漢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謀單于,何以復(fù)加?宜皆降之。”單于使衛(wèi)律召武受辭。武謂惠等:“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引佩刀自刺。衛(wèi)律驚,自抱持武。馳召醫(yī),鑿地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氣絕,半日復(fù)息;莸瓤,輿歸營。單于壯其節(jié),朝夕遣人候問武,而收系張勝。
2.翻譯 篇二
蘇武字子卿,年輕時憑著父親的職位,兄弟三人都做了皇帝的侍從,并逐漸被提升為掌管皇帝鞍馬鷹犬射獵工具的官。當(dāng)時漢朝廷不斷討伐匈奴,多次互派使節(jié)彼此暗中偵察。匈奴扣留了漢使節(jié)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余批人。匈奴使節(jié)前來,漢朝庭也扣留他們以相抵。
公元前100年,且鞮剛剛立為單于,唯恐受到漢的襲擊,于是說:“漢皇帝,是我的長輩!比克瓦了漢廷使節(jié)路充國等人。漢武帝贊許他這種通曉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蘇武以中郎將的身份出使,持旄節(jié)護(hù)送扣留在漢的匈奴使者回國,順便送給單于很豐厚的禮物,以答謝他的好意。
蘇武同副中郎將張勝以及臨時委派的使臣屬官;莸,加上招募來的士卒、偵察人員百多人一同前往。到了匈奴那里,擺列財物贈給單于。單于越發(fā)傲慢,不是漢所期望的那樣。
單于正要派使者護(hù)送蘇武等人歸漢,適逢緱王與長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內(nèi)部謀反。緱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兒子,與昆邪王一起降漢,后來又跟隨浞野侯趙破奴重新陷胡地,在衛(wèi)律統(tǒng)率的那些投降者中,暗中共同策劃綁架單于的母親閼氏歸漢。正好碰上蘇武等人到匈奴。虞常在漢的時候,一向與副使張勝有交往,私下拜訪張勝,說:“聽說漢天子很怨恨衛(wèi)律,我虞常能為漢廷埋伏弩弓將他射死。我的母親與弟弟都在漢,希望受到漢廷的照顧。”張勝許諾了他,把財物送給了虞常。
一個多月后,單于外出打獵,只有閼氏和單于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余人將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把他們的計劃報告了閼氏及其子弟。單于子弟發(fā)兵與他們交戰(zhàn),緱王等都戰(zhàn)死;虞常被活捉。單于派衛(wèi)律審處這一案件。張勝聽到這個消息,擔(dān)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說的那些話被揭發(fā),便把事情經(jīng)過告訴了蘇武。蘇武說:“事情到了如此地步,這樣一定會牽連到我們。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對不起國家!”因此想_。張勝、;菀黄鹬浦沽怂。虞常果然供出了張勝。單于大怒,召集許多貴族前來商議,想殺掉漢使者。左伊秩訾說:“假如是謀殺單于,又用什么更嚴(yán)的刑法呢?應(yīng)當(dāng)都叫他們投降!眴斡谂尚l(wèi)律召喚蘇武來受審訊。蘇武對;菡f:“喪失氣節(jié)、玷辱使命,即使活著,還有什么臉面回到漢廷去呢!”說著拔出佩帶的刀自刎,衛(wèi)律大吃一驚,自己抱住、扶好蘇武,派人騎快馬去找醫(yī)生。醫(yī)生在地上挖一個坑,在坑中點(diǎn)燃微火,然后把蘇武臉朝下放在坑上,輕輕地敲打他的背部,讓淤血流出來。蘇武本來已經(jīng)斷了氣,這樣過了好半天才重新呼吸。;莸热丝奁密囎影烟K武拉回營帳。單于欽佩蘇武的節(jié)操,早晚派人探望、詢問蘇武,而把張勝逮捕監(jiān)禁起來。
3.注釋 篇三
父:指蘇武的父親蘇建,有功封平陵侯,做過代郡太守。
兄弟:指蘇武和他的兄蘇嘉,弟蘇賢。郎:官名,漢代專指職位較低皇帝侍從。漢制年俸二千石以上,可保舉其子弟為郎。
稍遷:逐漸提升。栘(yí)中廄(jiù):漢宮中有栘園,園中有馬廄(馬棚),故稱。監(jiān):此指管馬廄的官,掌鞍馬、鷹犬等。
通使:派遣使者往來。
郭吉:元封元年(前110年),漢武帝親統(tǒng)大軍十八萬到北地,派郭吉到匈奴,曉諭單于歸順,單于大怒,扣留了郭吉。路充國:元封四年(前107年),匈奴派遣使者至漢,病故。漢派路充國送喪到匈奴,單于以為是被漢殺死,扣留了路充國。事見《史記·匈奴列傳》《漢書·匈奴傳》。輩:批。
相當(dāng):相抵。
天漢元年:即公元前100年。天漢,漢武帝年號。
且(jū)鞮(dī)侯:單于嗣位前的封號。單(chán)于:匈奴首領(lǐng)的稱號。
中郎將:皇帝的侍衛(wèi)長。節(jié):使臣所持信物,以竹為桿,柄長八尺,栓上旄牛尾,共三層,故又稱“旄節(jié)”。
假吏:臨時委任的使臣屬官。斥候:軍中擔(dān)任警衛(wèi)的偵察人員。
緱王:匈奴的一個親王。長水:水名,在今陜西省藍(lán)田縣西北。虞常:長水人,后投降匈奴。
昆(hún)邪(yé)王:匈奴一個部落的王,其地在河西(今甘肅省西北部)。昆邪王于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降漢。
浞(zhuō)野侯:漢將趙破奴的封號。漢武帝太初二年(前103年)率二萬騎擊匈奴,兵敗而降,全軍淪沒。
衛(wèi)律:本為長水胡人,但長于漢,被協(xié)律都尉李延年薦為漢使出使匈奴;貪h后,正值延年因罪全家被捕,衛(wèi)律怕受牽連,又逃奔匈奴,被封為丁零王。
閼(yān)氏(zhī):匈奴王后封號。
左伊秩訾(zī):匈奴的王號,有“左”“右”之分。
受辭:受審訊。
輿:轎子。此用作動詞,猶“抬”。
相坐:連帶治罪。古代法律規(guī)定,凡犯謀反等大罪者,其親屬也要跟著治罪,叫做連坐,或相坐。
彌山:滿山。
膏:肥美滋潤,此用作動詞。
女(rǔ):即“汝”,下同。
乃幽武,置大窖中:又做“乃幽武置大窖中”旃(zhān):通“氈”,毛氈。
北海:當(dāng)時在匈奴北境,即今貝加爾湖。
羝(dī):公羊。乳:用作動詞,生育,指生小羊。公羊不可能生小羊,故此句是說蘇武永遠(yuǎn)沒有歸漢的希望。
去:通“弆”(jǔ),收藏。
於(wū)靬(jiān)王:且鞮單于之弟,為匈奴的一個親王。弋射:射獵。
武能網(wǎng)紡繳:此句“網(wǎng)”前應(yīng)有“結(jié)”字。繳,系在箭上的絲繩。
檠(jìn/qíng):矯正弓箭的工具。此作動詞,猶“矯正”。
服匿:盛酒酪的容器,類似今天的壇子。穹廬:圓頂大篷帳,猶今之蒙古包。
丁令:即丁靈,匈奴北邊的一個部族。
李陵:字少卿,西漢隴西成紀(jì)(今甘肅秦安)人,李廣之孫,武帝時曾為侍中。天漢二年(前99年)出征匈奴,兵敗投降,后病死匈奴。侍中:官名,皇帝的侍從。
長君:指蘇武的長兄蘇嘉。奉車:官名,即“奉車都尉”,皇帝出巡時,負(fù)責(zé)車馬的侍從官。
雍:漢代縣名,在今陜西鳳翔縣南。棫(yù)陽宮:秦時所建宮殿,在雍東北。
輦(niǎn):皇帝的坐車。除:宮殿的臺階。
孺卿:蘇武弟蘇賢的字。河?xùn)|:郡名,在今山西夏縣北。后土:地神。
宦騎:騎馬的宦官。黃門駙馬:宮中掌管車輦馬匹的官。
太夫人:指蘇武的母親。
陽陵:漢時有陽陵縣,在今陜西咸陽市東。
女弟:妹妹。
保宮:本名“居室”,太初元年更名“保宮”,囚禁犯罪大臣及其眷屬之處。
春秋高:年老。春秋:指年齡。
位:指被封的爵位。列將:一般將軍的總稱。蘇武父子曾被任為右將軍、中郎將等。
通侯:漢爵位名,本名徹侯,因避武帝諱改。蘇武父蘇建曾封為平陵侯。
昭帝:武帝少子劉弗陵。昭帝即位次年改元始元。始元六年(前81年),與匈奴達(dá)成和議。
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陜西省西安市附近。漢朝皇帝游玩射獵的園林。
京師:京都,指長安。
4.通假字 篇四
且單于信女,使決人死生 女:通“汝”,你。
不顧恩義,畔主背親 畔:通“叛”,背叛。
與旃毛并咽之 旃:通“氈”,毛織品。
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無”,沒有。
信義安所見乎 見:通“現(xiàn)”,顯現(xiàn)。
孺卿從祠河?xùn)|后土 祠:通“祀”,祭祀。
法令亡常 亡:通“無”,沒有。
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 亡:通“無”,沒有。
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無”,沒有。
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 衿:通“襟”,衣襟。 決:通“訣”,訣別。
始以疆壯出 疆:通“強(qiáng)”,強(qiáng)壯。
5.古今異義 篇五
漢亦留之以相當(dāng) 古義:相抵償。 今義:副詞,表程度。
皆為陛下所成就 古義:提拔。 今義:業(yè)績。
位列將 古義:位;官位。 今義:位置、地位。
列:一般的,普通的。 今義:排列。
兄弟親近 古義:親近的侍臣。 今義:動詞,靠近。
我丈人行也。 古義:老人,長輩。 今義:岳父。
欲因此時降武。 古義:趁這時。 今義:相當(dāng)于所以。
獨(dú)有女弟二人 古義:妹妹。 今義:姐姐(妹妹)和弟弟。
且陛下春秋高 古義:年紀(jì)。 今義: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或指季節(jié)。
武等實(shí)在 古義:確實(shí)存在。 今義:誠實(shí)、老實(shí)。
6.名詞活用 篇六
(1)天雨雪 雨:名詞做動詞,下,
(2)羝乳乃得歸 乳:名詞做動詞,生子
(3)杖漢節(jié)牧羊 杖:名詞做動詞,拄著
(4)孺卿從祠河?xùn)|后土 祠:名詞做動詞,祭祀
(5)惠等哭,輿歸營 輿:名詞做動詞,抬。
(6)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詞做狀語,向上
7.倒置句 篇七
(1)送匈奴使留在漢者
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送留在者漢匈奴使”。
(2)為降虜于蠻夷
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于蠻夷為降虜”。
(3)何以女為見
賓語前置句和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見女為”
(4)子卿尚復(fù)誰為乎
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子卿尚復(fù)為誰乎”
(5)何以復(fù)加
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復(fù)加”
8.判斷句 篇八
(1)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漢所望也
(3)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9.判斷句 篇九
(1)見犯乃死,重負(fù)國
(2)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
(3)皆為陛下所成就
10.注音 篇十
、偕赃w至栘中廄( jiù )監(jiān);
、跀(shù)(shuò )通使相窺(kuī)觀;
③漢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
④既至匈奴,置幣遺( wèi )單于;
、莺箅S浞野侯沒( mò)胡中;
⑥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 yānzhī )歸漢;
⑦置煴(yūn)火,覆武其上; (附:此課本注音“yún”錯誤)
⑧擁眾數(shù)萬,馬畜( chù )彌山;
⑨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d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