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作文# #六年級下冊家鄉(xiāng)風俗的作文(精選20篇)#】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們的家鄉(xiāng)又有哪些特別的風俗習慣呢?以下是由®無憂考網(wǎng)為大家整理的六年級下冊家鄉(xiāng)風俗的作文(精選20篇),歡迎大家閱讀。
1.六年級下冊家鄉(xiāng)風俗的作文 篇一
古代有一個愛國大詩人,名叫屈原。因受*人挑撥,被皇上驅(qū)逐。但他仍然愛自己的國家。后投江自盡。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屈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但是隨著歲月的流逝,許多地方的節(jié)日特色已經(jīng)不復存在了。可是閩南一帶卻還有著濃濃的民風民俗。
上午,大家都會去割艾草。割來的艾草都被掛在門前屋后。整條街都是綠茫茫的一片,仿佛有千萬條綠色的絲巾迎風飛舞。這艾草寓意驅(qū)蚊除蟲,驅(qū)災避邪。
艾草驅(qū)邪的民俗流傳至今,而十二點的光陰更讓人難以忘懷。
正午十二點。家家戶戶都端著盆子,到河邊取水。用晶瑩剔透的水來沖洗腳或臉,洗走自己身上的晦氣。之后,人們還會聚集在河邊跪拜祭祀。不僅是跪拜,在貢臺上還供著不少供品,有雞鴨魚肉、美酒果蔬等。當然,更少不了重要的棕子。后,將其中6個棕子投下河去喂魚蝦。祭祀便完畢了。其余的貢品便可以自己帶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氣,帶來好運。
午后,端午的又一個節(jié)目到了——采蓮。由一個打扮不堪入眼的醉漢為導,抬一尊木雕龍頭。龍頭雕刻的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嚴。身后跟著鑼鼓隊、花童等。這個隊伍要進入每家每戶舞旗拂塵。主人則要行待客之禮,送一些糖果餅干給他們。隊伍十幾米長,上百人組成。鞭炮聲持續(xù)不斷,鑼鼓聲響徹云霄。氣勢真是不同凡響!
在端午,小孩子高興的莫過于得到一件禮物——香包。它的色彩多以紅黃紫為主,表面細繡著一些美麗的圖案。據(jù)大人們說,香包里還有許多好東西。喻吉祥如意,帶有長輩們對孩子的美好祝愿。
閩南的端午總是那么別具特色,那么令人難以忘懷!
2.六年級下冊家鄉(xiāng)風俗的作文 篇二
“正月十五鬧元宵”。漢明帝永平年間,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的擴大逐漸在中國擴展開來。南北朝時期,元宵張燈漸漸成為了中華民族獨有的風俗。而元宵節(jié)拉兔子燈,則是因為兔子燈里的兔子代表著月亮上的玉兔。正月十五既是元宵佳節(jié)又是月圓之時,兔子燈表達了人們對團圓的美好期盼。
拉兔子燈也是許多上海人兒時有味道的元宵記憶。夜晚,孩子們成群結隊地在弄堂里拉兔子燈。鋼絲彎出的兔子架,白宣紙貼出的兔子毛,木輪滾出的兔子腳。
去年元宵,為了追尋那一絲記憶中的上海味道,媽媽買來了制作兔子燈的材料包,過一個上海味兒的元宵。我取出材料包中大小不一的鋼絲圓環(huán),將兩個大的橢圓交叉,在交點處用黏土固定,把兩個稍小的圓環(huán)粘在橢圓環(huán)的前后兩端,就做好了兔子燈的身體。在身體的一端,把兩個圓環(huán)呈30度角固定在一起,頂端岸上一對長長的橢圓形耳朵。兩個小的鋼圈交叉固定后粘在身體的另一端。然后再將帶有蠟燭的底座安在兔子底部。后將整個兔子架上糊上白色宣紙條,貼上紅紅的眼睛,揣上繩子,一只可愛的兔子燈就完成了。
我和媽媽把兔子燈拉倒花園里,點上蠟燭。皓月當空,草坪上,無論是手工兔子燈,還是流水線生產(chǎn)的兔子燈,都閃爍著屬于自己的光芒。萬家燈火將夜晚照亮,我仿佛來到了一個充滿童趣的世界。
那個夜晚,草坪上一個個歡樂的身影,成了我美好的元宵記憶。
3.六年級下冊家鄉(xiāng)風俗的作文 篇三
上巳節(jié)俗稱三月三,在很多地區(qū)都已經(jīng)不過這個節(jié)日了,只有在南方才能隱隱約約看到它的影子。在很久以前,上巳節(jié)的時候,人們會結伴去水邊沐浴,還會去郊外春游,這三月三之所以叫上巳,是因為這天是三月上旬的第一個巳日。據(jù)說上巳節(jié)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jié)日,相傳三月三是軒轅黃帝的誕辰,中原地區(qū)自古有“二月二,龍?zhí)ь^,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而且這一天還得吃薺菜煮蛋,這味菜營養(yǎng)價值極高,美味可口。在疫情間我也總算是再回味了這薺菜煮蛋的味道。
三月三那天早上,媽媽正在用碗泡著四個雞蛋,見我來了,趕忙招呼我:“可可,你幫我把那個芹菜的腦葉給摘掉,等下要吃薺菜煮蛋!
我聽完媽媽的話,感覺我正頂著一串問號。薺菜是什么?我們?yōu)槭裁匆运j菜煮蛋?不是平時吃煮蛋都是吃紅棗煮蛋的嗎?今天是個什么日子啊?
我沒再多想,幫媽媽摘完菜,又洗了洗,便看見媽媽把薺菜放到鍋子里去煮,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水也越來越調(diào)皮,調(diào)皮的都冒泡了。可憐的薺菜也變得黃黃的,原先的綠皮膚都套在水身上了,鍋中飄出一種濃濃的薺菜味,飄走了的那是薺菜的魂魄。
折騰了好一會兒,湯汁同沒了殼的雞蛋泡在一起,再加上那紅彤彤的棗兒,那樣子,看起來十分和諧,好可愛的樣子。
等早餐端上桌,都快上課了,看來是沒法好好享用了,接著我就是一頓猛吃,真是有一股好新穎的味道,后來上完課,問了媽媽,我才知道,原來這是我們家鄉(xiāng)的風俗。
“三月三,薺菜勝過靈丹。”這薺菜據(jù)說還能治頭痛,不知道我這頭痛的毛病是否能治好呢?現(xiàn)在大家都快把這上巳節(jié)給忘了,真希望這個節(jié)日能永遠的傳承下去!
4.六年級下冊家鄉(xiāng)風俗的作文 篇四
自古至今,一直流傳著一個古老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兇惡之際也會吞食村民,鬧得人心惶惶,偶然的機會,人們發(fā)現(xiàn)它似乎害怕紅色,人們喜出望外,于是到了大年初一——年獸出沒之時,家家戶戶點起紅燈,穿起紅衣,守歲,后來也漸漸有了放鞭炮的習俗,這便是春節(jié)的來源。
說到春節(jié)的習俗,其中讓我開心的便是春節(jié)時包的餃子,一個個小巧玲瓏。但要吃到餃子,自然得自己做了,我不是做餃子的行家,我媽媽可精通十八般菜肴,每當她(包出)一個個令人饞涎欲滴的餃子時,我都忍不住直流口水,哥哥搟面的技術恐怕算的上是“江湖第一人”,左手(拿)面,右手拿搟面杖,就這么搟了幾下,一個又圓又大的餃子皮便已做好了,我也嘗試過搟面,可惜(搟)出來的面餅沒形狀,又厚又重,可說是千姿百態(tài)啊。
接著便是下餃子了,想著煮完了餃子就可以品嘗那美味可口的餃子,我的眼睛恐怕也要變成餃子了。下餃子也是需要“武功”的,我功力尚淺,無法無法做到似爸爸那般爐火純青,也在不斷進步,爸爸?湮液苡刑熨x。
下完了餃子,到了我擅長的領域了,那便是品餃子,我可說是餃子美食家,對餃子的好壞一吃便知,媽媽包的餃子格外好吃,先把餃子加成兩半,餃子剛出鍋會燙,為了不燙傷口腔,我通常吹一吹再吃,只覺那餃子的又鮮有香,只吃的我魂飛天外,如癡如醉。品完餃子,便開始大快朵頤,吃的好不痛快,恐怕一頓也得吃了有20個朝上了,才肯罷休。
我家鄉(xiāng)的習俗實在太多了,但令我歡喜的便是吃餃子了,在吃過成千上萬外面別人包的餃子后,我還是覺得只有家的味道才是真正好吃的。
5.六年級下冊家鄉(xiāng)風俗的作文 篇五
松毛,鋪在地上,再把各種好吃的飯菜放在松毛上,大家盤腿圍坐在一起吃團圓飯。因為松毛是青色的,“青松”跟“輕松”同音,因此松毛的寓意就是一年四季都“輕松”,還有清潔平安,除舊迎新的意思。一頓美味的年夜飯后,“松毛餐桌”就成了我們小孩歡快的“游樂場”,我們在上面打滾,做游戲,玩得可嗨了。
我們老家還有一個特色的習俗就是“除夕祭祖”,俗稱“上墳”。在大年初二的時候,我們都要去山上祭拜那些已經(jīng)不在世的親人,帶上飯菜、糖果、水果、茶酒等物品,把這些貢品敬獻在墓前。我們都跪在墓前,帶著一份莊重與緬懷,跟著長輩們說:“請不在的親人過年了,福佑安康,親戚平安,一切順利,萬事如意。”這樣的儀式教會我們小孩子:做人不能忘本,每逢佳節(jié)都要懷念親人,銘記先祖。我們在這個世界過年,也要祝福我們的先祖在另一個世界里過年。
這就是我們家鄉(xiāng)比較特色的春節(jié)習俗,是不是很有意思呢?親愛的朋友,你的家鄉(xiāng)有哪些有趣的春節(jié)習俗?趕快告訴我吧!
6.六年級下冊家鄉(xiāng)風俗的作文 篇六
粽子又稱“角黍”“角粽”。粽子起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它,可是我的家鄉(xiāng)---江蘇特色文化小吃,在端午節(jié)時尤為盛行。
在江蘇地區(qū),粽子可是名副其實的特色文化小吃,也是端午節(jié)時必有的風俗,除了剛出生,只會吱吱吖吖的小嬰兒,其余男女老少提到粽子都不陌生。都會"口水直流三千尺",誰不是嘴里立刻就生出一種糯糯甜甜的感覺呢?
對于我的爺爺奶奶都是江蘇本地的人,對于這個端午節(jié)吃粽子習俗,我是從小聽到大,也體驗到大,并不陌生。
可以說粽子是端午節(jié)家家必吃的食品,也是祖祖代代傳下來的風俗。粽子用糯米制成,形狀大小各異,有三角形、圓錐形、斧頭行⋯⋯中間加入餡料。我們家鄉(xiāng)習慣于做斧頭型的,因為斧頭型的寓意“代代富”是一種美好的祝福。
兒時的端午節(jié)美好的,就是一家人一起包粽子,吃粽子。團團圓圓,好不熱鬧。奶奶會教全家人包粽子,先買來粽葉、糯米和餡料。奶奶先把糯米洗干凈,仿佛笑開了一朵花,邊洗還邊唱“淘米的姑娘淘大米”,把一切憂愁都拋到腦后。隨后,奶奶把一切材料擺到桌子上,我家的桌子變成了包粽子的戰(zhàn)場。奶奶拿起三片粽葉,卷成一個圓錐形,緊接著,奶奶舀進幾勺糯米,在把準備好的餡料放在糯米上,后用粽葉把粽子給包裹起來,好似一個穿綠衣的小娃娃。不過包粽子這工程還沒完,奶奶緊接著抽出一根繩子,飛快地繞了幾圈,一,只漂亮的粽子就完成了。
看了奶奶這么輕松就完成了,我也忍不住躍躍欲試。我拿起三片粽葉,卷成一個圓錐形,不久就完成了,我暗暗竊喜?僧斘曳湃肱疵讜r,粽葉就散開了。接下來的事情讓我手忙腳亂。但經(jīng)過我的百般努力下,手與衣服上都弄得濕漉漉的,一個"四不像"的粽子也完成了。
我們一邊包粽子,一邊講粽子的由來,好不熱鬧!歡聲笑語回蕩在充滿了粽葉味屋子里⋯⋯吃著自己包的粽子,香在嘴里,甜在心里……
7.六年級下冊家鄉(xiāng)風俗的作文 篇七
我的家鄉(xiāng)在浙江富陽的一個小村莊里,這里雖然沒有城市那么繁華,但是,卻有著城市沒有的風味,有著獨特的民風民俗。圓譜圓祠堂便是我們的大事兒一件。
從開始造祠堂的那一天起,便要放鞭炮慶祝開工。造完了祠堂,那更是熱鬧。第一天早晨,禮數(shù)繁多。先是宰豬宰羊,把豬和羊分別綁在兩張凳子上,再用紅色的紅菱把它們的頭綁住,端端正正地放在祠堂的左右兩邊,像兩個守門神一般。更是有人用轎子抬著村里年長的老人,后面跟著許多樂手,圍繞著村子走一圈。所到之處,就有許多人圍觀,不知有多熱鬧。等這些全部結束后,又得放鞭炮。中午,祠堂周圍大擺宴席,邀請每家每戶必須有一個人去吃午飯。這一天,鑼鼓喧天,鞭炮不絕,到處都擺滿了小攤小位。這也是我們小孩子喜歡的,趁著這幾天,買一些好吃好玩的,約上小伙伴們一起去玩,父母們也都不會責罵。
夜幕降臨,祠堂的大戲臺上,先表演的是我們村里的阿姨們精心排練的節(jié)目——鑼鼓。結束后,便是戲班子上臺表演,咿咿呀呀,吹拉彈唱,是老爺爺和老奶奶喜歡的節(jié)目。他們總是早早地搬來椅子,選好合適的位置,就算看上一天一夜也都不會感到乏味。盡管祠堂很大,但還是會被堵得水泄不通。我們孩子就喜歡在祠堂跑來跑去玩游戲。
這些僅僅是第一日的場景。一般來說,這樣的盛事至少要持續(xù)三天,并且連續(xù)三年。這幾天,熱情好客的村民們總會叫來親朋好友,一起吃飯。多的人家,可能要叫上三十幾桌呢,真是熱鬧非凡。造祠堂的錢都是村民們自愿捐獻的,多的達80萬元,少的也有二三百元。只要捐獻超過2000元的人家,都會獲得一本古色古香的族譜。
造祠堂圓譜不僅僅是一種民風民俗,更是象征著一個姓氏的繁榮與傳承!
8.六年級下冊家鄉(xiāng)風俗的作文 篇八
老家的人們都愛唱戲,更愛聽戲。每逢村子里有了什么喜事,必定先請個豫劇班子,在家門口搭個戲臺,這么唱下去。一般持續(xù)三天左右,這三天里,可忙壞了人們:一大早兒就急急忙忙去下地,收工后回家拿個小板凳,若是在夏天再拿一把蒲扇,飛也似地趕去看戲,只怕耽誤了劇情。
看戲時,人們把整個戲臺“包圍”得水泄不通,里三層外三層的,就像蠶吐出的絲,裹得緊緊的。若是你來晚了,那就站在外面豎著耳朵聽吧,這人群是任憑你怎么擠也擠不進去的。
豫劇中也不乏大腕,例如常香玉、馬金鳳等,她們可是諸多戲迷心目中的偶像呢!
姥姥喜歡聽常香玉的戲曲,她的聲音變幻無窮,有時如大海的濤聲般渾厚,有時又如小溪的流水聲般恬美,有時候喜氣洋洋的,有時候又使人感到無比的憂傷。
出門在外的游子聽到這熟悉的鄉(xiāng)音是都會禁不住潸然淚下,想起幼時依偎在母親的懷中,聽她哼唱著豫劇才能入睡。
如今,姥姥去了北京,但她說并不會留太長時間。我很驚奇,問:“難道北京不好嗎?”姥姥搖搖頭,說:“這里沒有使我魂牽夢縈的豫劇!”
9.六年級下冊家鄉(xiāng)風俗的作文 篇九
黎明的曙光揭開了夜幕,吐出了燦爛的晨光。這是一個嶄新的開端。湛藍的天空,潔白的云朵,小鳥歡快的歌唱,花兒伴著小鳥的歌翩翩起舞……大家都沉醉在新年的喜慶氣氛之中。我揉揉惺忪的雙眼,回想起昨天歡騰的除夕。
除夕早上,我們一幫孩子耐不住寂寞,也按捺不住喜悅,挨家挨戶地串門,跟小伙伴們在樓下瘋玩,玩著捉迷藏,踢毽子,有時還會看別人貼對聯(lián)……直到大人們下樓叫我們回家時,我們才嬉笑著往家跑。
這天沒有作業(yè),可以說一整天都在休息。天剛擦亮,我們就會掛燈籠、放鞭炮。說起放鞭炮,還有個有趣的傳說。鞭炮也叫爆竹,《神異經(jīng)》里說:“西方深山中有人焉,其長尺余,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熱,名曰山魈。以竹著火掛熚,而山魈驚憚!边@是爆竹起源早的記載,說明當初人們是為了驅(qū)嚇危害自己的山魈才發(fā)明了爆竹。因為山魈怕火光和響聲,所以每當除夕,人們便用爆竹將山魈嚇跑。這樣年復一年,雖然人們并不知道所謂的山魈是否真的存在,但放爆竹還是成為了歡慶新春的年俗。
我們家也不例外,一過年就買了各種各樣的鞭炮,終于在大年三十晚上派上了用場。夜的黑幕拉開,將夕陽的霞光吞噬,這便是熱鬧的開始。一時間,大家都走出家門,十分熱鬧。大街小巷中,我們小孩子的爆竹都是柔和的,一晃就會閃出點星星光,兩三根握在手中,像用銀河的繁星織出的彩緞。大人們放的炮是迅猛的,火爆的。將炮捻子點燃,在震天的響聲中,炮飛上天空,在夜空中綻放出一朵朵彩色的花……我們這些小孩子也被吸引了過去。
雖然那絢爛只是曇花一現(xiàn),卻照進了我們的心里,以至于每每想起,都回味無窮。
10.六年級下冊家鄉(xiāng)風俗的作文 篇十
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我的老家十堰也有許多傳統(tǒng)風俗,我感興趣的是除夕守歲。
大年三十,全家圍在一起吃過團年飯后,就開始守歲了。我們先在房門上貼上倒著的'“福”字,再換上新衣服到院子里發(fā)花炮,這是我開心的時候,五彩繽紛的花炮把天空裝扮得格外美麗,我想:“年”早就被嚇得永遠也不敢出來了。然后,我們?nèi)覈谝黄疬吜奶爝叧粤闶尺吙创汗?jié)聯(lián)歡晚會,這一晚我可以放開肚子吃零食媽媽也不會說我,也不會催我去睡覺?斓绞c,聽到外面“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響起,我跟爸爸就到院子里點燃一長串紅紅的鞭炮。后,回到屋里,媽媽已經(jīng)煮好了胖乎乎的餃子,這時,新年的鐘聲敲響了,我們迎來了新的一年。
除夕的“!弊郑Φ幕ㄅ,除夕的餃子……都是那么有趣,我愛老家有趣的風俗習慣。
11.六年級下冊家鄉(xiāng)風俗的作文 篇十一
我的家鄉(xiāng)在山東菏澤,那是個美麗的地方!
菏澤是牡丹之鄉(xiāng),牡丹是我國的國花。牡丹有好多品種,好多顏色,據(jù)我所知,牡丹有綠的、紅色、粉色、白色……常見的.是黃色,各色牡丹爭相開放,爭奇斗艷,十分美麗。
我的家鄉(xiāng)是個民風淳樸的地方,這里的人淳樸善良,說到風俗,出名的要數(shù)老鼠嫁女:在菏澤,老鼠嫁女是正月七日的晚上。在這天夜里,家家戶戶不點燈,全家人坐在炕頭上,一聲不響,只是抹黑吃著用面粉做成的“老鼠爪爪”“蝎子尾巴”和炒大豆。不點燈,不出聲的意思是為了給老鼠嫁女提供方便,生怕驚擾了娶親喜事。吃“老鼠爪爪”表示人們期望老鼠的爪子發(fā)癢,好早些起來行動;吃“蝎子尾巴”即是為了老鼠嫁女出洞時不會受到蝎子傷害;吃炒大豆發(fā)出嘎蹦的脆響,似乎是給老鼠娶親放鞭炮。還有:石頭生日、龍?zhí)ь^、斗雞……
我的家鄉(xiāng)是個美麗的地方,有空你也來看一看吧!
12.六年級下冊家鄉(xiāng)風俗的作文 篇十二
每個地方的春節(jié)都不一樣,都有很多的風俗,我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別有一番特色。
春節(jié),就是每年的第一天,我們都叫它大年初一,大年初一這天有開門爆竹這一說。既在新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爆竹聲除舊迎新放爆竹能創(chuàng)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jié)日的一種娛樂活動,能夠讓人感覺到歡愉和吉利。
大年初一的時候,我們大人小孩都要出去拜年。在舊時的'習俗里,是要磕頭才能收到紅包,現(xiàn)在只要去拜年,就能看到大人抽出一個“紅包”我們小孩收到后,別提心里有多高興了。
臘月二十八家家戶戶都要貼福字,貼春聯(lián),以滿是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愿望。將它了里的里里外外裝點一新。從這一天家家都要蒸臘肉,臘魚……
到了元宵節(jié)的時候,家家都會吃湯圓意思是希望家家團圓。我覺得家鄉(xiāng)的這些習俗蘊含了一個亙古不變的含義:那就是期望辛苦了一年的人們能開開心心的好好體息一下。
13.六年級下冊家鄉(xiāng)風俗的作文 篇十三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人屠蘇。總把新桃換舊符。
描繪了我國人民歡度春節(jié)盛大的喜慶情景。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志、喜慶心情的流露。經(jīng)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發(fā)大利。不過,據(jù)舊習認為,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后。傳說,要想發(fā)大財者,炮仗要響到后才算心誠。
我的故鄉(xiāng)浙江和全國許多地方一樣,過年時都有一樣的風俗。如:
守歲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jù)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吃年夜飯
孩子們在玩耍放爆竹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里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家家戶戶傳出的砧板聲,大街小巷傳出的爆竹聲,小店鋪子傳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盤聲和抑揚頓挫的報帳聲,再夾雜著處處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
除了這些以外,我的家鄉(xiāng)還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舉其中一個來說吧。
照田蠶
也叫“燒田蠶”、“燒田財”,是流行于江南一帶的民間祈年習俗。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將綁縛火炬的長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來占卜新年,火焰旺則預兆來年豐收。
14.六年級下冊家鄉(xiāng)風俗的作文 篇十四
“老頭子!快過來看看我掛的歪不歪……”“好嘞~”我從門外走進來,“奶奶,隔老遠我就聽到了,您小聲點!”“來,大晨再看看歪不歪……”“嗯……西邊那個……”我應聲給奶奶指點起來。
大家一定好奇我們在干什么吧?其實,我們是在——掛軸子!
掛軸子,是我們平度過年的重要風俗,也是我很喜歡的風俗之一。軸子,一般分為“家堂軸子”和“財神軸子”這兩種,它們兩并列懸掛在奶奶家的堂屋正屋里,家堂軸子掛在西側(cè),財神軸子掛在東邊。如果一個家族中有人亡故,就會在家堂軸子上寫上他的名字。這其中,就有我爺爺?shù)拿帧?/p>
我爺爺走的早,奶奶是二婚,雖然這個爺爺對我們很好,但沒有血緣關系,終究有點“生疏”。但每過年回家,看到爺爺?shù)拿,我都會覺得爺爺也在和我們過年,晚上我經(jīng)常會去小院內(nèi)看星星,數(shù)星星,總是不厭其煩,因為我一直覺得爺爺化為星星,在天上看著我們,一眨一眨,一閃一閃,他應該是亮的那顆。
所以每次掛軸子晚上,我一定會去看星星,由于對掛軸子的喜愛,我還向奶奶打聽過掛軸子的由來。年三十,就要把軸子請出來,擺正迎門口處,讓人一進門就能看到。把軸子請出來之前,供臺上一定要擺上很多好吃的,什么雞、魚、糖、干果、酒……統(tǒng)統(tǒng)擺上,等到晚上春節(jié),老爺爺們就會來吃,等他們吃完走后,我們再吃,據(jù)奶奶說,這樣一年里就會喜事滿滿,招財進寶,心想事成……
記得有一年,我吃了供奉的一只雞的雞腿,這一年的朋友比往年還多!
這就是我們的過年習俗之一——掛軸子!也是我喜歡的風俗之一!
15.六年級下冊家鄉(xiāng)風俗的作文 篇十五
我的家鄉(xiāng)在江西,那里山美水也美,好的要數(shù)江西的風俗了。
“二十三祭灶關,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蒸鏝頭,二十七殺肥雞,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炸和鹵,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江西的風俗都是按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進行,F(xiàn)在我給大家介紹一些風俗。
臘月二十六的時候,我和奶奶一起蒸饅頭、包餃子,奶奶將面粉揉好,翻來覆去地做出許多不同形狀的饅頭,有蘑菇形、青菜形、玉米形、堅果形……我也輕輕地揉了起來,像搓湯圓一樣揉,不一會兒,我揉出了各種各樣形狀的饅頭,有刺鲀型、鯊魚型、螃蟹型、龍蝦型、鱟型、海星型……我又和奶奶開始包起餃子來,先把皮平坦地放在手掌心上,用筷子把肉餡兒放在雪白的餃子皮中間,餃皮對邊按在一起,再按起許多好看的花邊,花邊編密了,像一把把梳子,然后把它們放進火爐里烤熟。過了一會兒,一股彌漫的香味悄悄地飄了過來,我不禁地說:“好香!”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心里像樂得開花一樣。
大年三十的時候,我們一起團團圓圓的吃年夜飯,年夜飯的菜真豐富啊!有九江魚塊、酒糟魚、九江小龍蝦……年夜飯吃完了,我們小孩子們?nèi)シ艧熁,煙花有許多品種,我選擇了旋轉(zhuǎn)品種的,我把煙花放在小竹竿上,煙花點燃起來特別漂亮,而且又五彩繽紛的。然后,我們又圍在一起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聊天、倒數(shù)……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正月十五的時候,公園里的花燈美麗極了!威武的“長龍”披著五彩的鱗甲,好似即將翱翔出擊的勇士;兇猛的“鯊魚”鼓著兩只兇錳的大眼,風一吹,它開始擺動著身體,好像要問我們拿食物吃;美麗的“風凰”在夜色中慢慢地繽開五彩繽紛的翅膀,如同地在跟我們招手,也像一位害羞的少女……
你的家鄉(xiāng)的風俗是怎么樣的,來告訴我,好嗎?
16.六年級下冊家鄉(xiāng)風俗的作文 篇十六
不知不覺春節(jié)來了,每一個地方都有它的春節(jié)風俗。我們東北的風俗就由我來介紹一下吧。
在春節(jié)的時候,我們東北不會忘記的一件事就是在家里和面包餃子,這時候,家里人會想出許多的辦法來讓家里人幸福,好運。比如說有些人會把一個紅棗放進餃子皮讓人嚼一嚼就嚼到了好運。還有一些人把一個杏子放進了餃子皮讓人咬一咬就咬到了幸福。
對了,東北還有一些人玩一種東西來慶祝新年,那就是紅紅的鞭炮。吃完熱乎乎的餃子就會來放鞭炮,人們把鞭炮立在雪堆上點燃了就馬上跑去遠處看!芭!砰!砰!”鞭炮炸開一團火焰出了來,代表著紅紅火火。
這就是東北的風俗。
17.六年級下冊家鄉(xiāng)風俗的作文 篇十七
大家都知道,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tǒng)的元宵節(jié)。這一天,大家都要看花燈,猜燈謎,而我的家鄉(xiāng)—歙縣汪滿田的花燈可是別有特色喲!
說這里的花燈很有特色,因為它們大都是由竹架子骨在內(nèi),糊紙于外,加以形象逼真的繪畫與色彩點綴共同組成的各式各樣的魚兒;魹楹味际羌堲~兒呢?傳說由來以久,老人們說,古時火神總是來燒房子,人們損失了許多的財產(chǎn),為了驅(qū)趕火神,人們就把花燈都做成魚的形狀,并帶著如同真的大紙魚繞著村子轉(zhuǎn);鹕窨匆婔~,以為整個村子里有好多水,就不再敢來燒房子了。以后,人們就年年做魚,戲魚,以求平安。
每逢正月十五晚七點,花燈會便開始了。瞧!只見那天空中出現(xiàn)了許多煙花,有的金光閃閃,似一座金橋橫空而架;有的五彩斑斕,升上天空呼啦開出各色的花朵…,各種煙花爭奇斗艷,讓人目不暇接。接著,真正的主角上場了!一個個頭能裝下兩三個小孩的巨大紙魚游來了,它的身體里有幾十枝甚至上百枝紅蠟燭,把路面照得亮堂堂的。在魚隊前,一個漢子拿著一個火把引路,十幾個壯漢抬著一個“巨無霸”魚緩緩地走來!熬逕o霸”魚搖頭擺尾的,似乎在向人們問好,人們歡呼著揮手表示歡迎。緊隨其后又是幾條大魚兒,后頭跟著一條條可愛的小紙魚歡快地游著,不時地互相親昵著。小紙魚的主人可是我們孩子,花燈會上也隨之增加了幾分童趣。
魚隊的中間雜著敲著銅鑼,打著大鼓的大人,聲音震耳欲聾,使花燈會更顯熱鬧。幾個淘氣的小男孩跟著他們的爸爸和爺爺,舉著燃完的煙花剩下的桿兒做成的小小火把,走在魚隊的后面,來回跑著,樂著。魚隊走到另外的地方,又該煙花炮竹上場了,“叭”,這兒的炮竹響了,“轟”那邊放煙花了,真不知道該看哪兒了呢!
元宵燈會“紙魚兒”游,燈火通明喜樂洋洋!
18.六年級下冊家鄉(xiāng)風俗的作文 篇十八
今年,我們破例到鄉(xiāng)下奶奶家過年。
“開飯了!”奶奶大聲喊道,我從房間走了出來,這時,哥哥突然驚奇地說:“咦?外婆,您平時不是很節(jié)約嗎?今天怎么……”我這才注意到,從房間到大廳,從樓上到樓下,凡是安著燈的地方,都金碧輝煌.
我非常詫異地問:“奶奶,您這是唱哪出啊?”
叔叔開口解釋道:“這啊,是在辟邪哩,相傳,古時候有個‘年獸’,常常來吃百姓,后來,人們知道它怕響、怕光,就放鞭炮,點燈籠。這個風俗啊,就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
“喔!”,我們恍然大悟。
吃飯時,我也發(fā)現(xiàn)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大人們專挑一種叫“芥菜”的東西吃,兩大盤芥菜一會兒就零星無幾,但卻很少去碰那盤美味的紅燒魚,等到那盤魚只剩一截魚尾的時候,卻被奶奶端進了廚房里。我正納悶呢,叔叔便向我們解釋道:“為什么我們都愛吃芥菜呢?因為,芥菜的‘芥’的諧音是‘戒’,如果把芥菜吃光了,那就代表你在一年中的毛病、缺點都戒光了。而那盤魚嘛,則是表示了‘年年有魚(余)’,意思是:一年之中辛辛苦苦锝來的勞動果實并沒有一下子用完,而有一些保存了下來,年年都如此,就積少成多了!
飯后,我想:這些風俗和習慣固然代表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向往,但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一種無端的浪費,所以,我希望大家能放棄以往的風俗,過一個快快樂樂的新年!
19.六年級下冊家鄉(xiāng)風俗的作文 篇十九
農(nóng)歷的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我今天選擇一個經(jīng)典的習俗來寫——端午包粽子!
一說到粽子,每個人肯定都不陌生,今年的端午節(jié),我打算自己學包粽子,媽媽也特別支持我的想法。
一大早,我跟著媽媽一起來到了超市采購所需食材。有許多東西需要買,有赤小豆、糯米、白砂糖、紅豆、綠豆、蜜棗、艾葉等。
回到家,我們放下大包小包的食材,洗洗手,我挽起袖子,準備開工。
媽媽告訴我,這粽子有很多種口味,問我要包哪種。嗯,我仔細想了又想,終決定,還是一如既往的蜜棗味吧。
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把艾葉卷成一個類似圓錐的形狀,往里邊加入白砂糖、赤小豆、蜜棗、還有重要的糯米。然后用幾條繩子封好口,一般我們家里還會準備很多種顏色的線以便對不同的.口味進行區(qū)分。這樣,一個個小粽子就做好了。
轉(zhuǎn)眼間來到了簡單的一步——那就是上鍋煮了,我?guī)蛬寢尠岩粋個包好的粽子放進沸水里煮十五分鐘,終于能休息了。
經(jīng)過漫長的等待,粽子終于出鍋了!煮好的粽子,滿屋飄香,剝開粽葉,里面紅棕色的粽肉在燈光的照耀下晶瑩剔透,散發(fā)著濃郁的糯米香。我不禁抓起一個粽子,狼吞虎咽地吃起來,味道簡直棒極了,我和媽媽都很開心。
包粽子非常有意思,大家也可以去嘗試一下!
20.六年級下冊家鄉(xiāng)風俗的作文 篇二十
“賣湯圓啦,快來看一看呀,圓又圓……”一年一度的元宵節(jié)到了。
天還沒黑透,我就吵著鬧著要吃元宵。“我要吃六個大的,六六大順嗎!”看著我調(diào)皮的樣子,媽媽摸了一下我的頭說:“那我要吃十個,十全十美嗎!眿寢尩脑捯舾,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起來……
吃完元宵,我們就向西大橋走去。放眼望去只見黑壓壓的一大片人,人山人海的,我們穿過人群,等待著放煙花。不一會兒,煙火騰空而起,幾個星光在空中炸開,變成了一朵朵美麗的菊花,有紅的、黃的、綠的、藍的、紫的……整個天空變得絢麗多彩,美麗極了。
煙花剛放完,舞龍就開始。
鏗鏘有力,熱鬧非凡的銅鼓聲響起,一條錦色長龍的身體就開始動了,在會場上翻騰起舞,帶動了會場的歡騰。舞龍人靈活的.操控著“龍”,讓它時而盤旋時而駕霧、活靈活現(xiàn),好像在悠閑地玩游戲。舞龍人隨著節(jié)奏讓“龍”做著高難度的動作。一拐,一撲,一跳,龍也翻騰著身子,在空中飛舞。不時從人群上掠過,變化無窮。在旁邊看的人們也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精彩的表演,還不時喝彩。我也看得入了迷,心想:這不就是“中國龍”嗎?頃刻,金龍騰空躍起,咬住龍珠,頭一擺,龍珠便向半空飛去,耍珠人一個漂亮的三連翻,又贏得陣陣喝彩,接住龍珠,迎面沖來的雙龍,揮動著龍珠,向遠方跑去,觀眾里爆發(fā)出雷鳴般的掌聲。
鬧元宵,要的就是好玩、熱鬧。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