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端午節(jié)周記600字左右 篇一
端午節(jié)的早晨,我被窗外的鳥鳴聲喚醒,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粽葉香。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我穿上了節(jié)日的新衣,和家人一起準備去觀看龍舟賽。我們來到河邊,那里已經(jīng)聚集了許多人。河面上,龍舟隊伍早已準備就緒,船上的隊員們身著鮮艷的隊服,手持槳板,整裝待發(fā)。隨著一聲鑼鼓,比賽開始了。龍舟如離弦之箭,飛快地劃過水面,激起層層浪花。觀眾的歡呼聲、鼓聲和船槳拍打水面的聲音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生動的節(jié)日畫面。
觀看完激動人心的龍舟賽,我們回到家中,準備享用豐盛的端午午餐。桌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粽子,有甜的、咸的、肉的、素的,每一種都有獨特的風味。我最喜歡的是媽媽親手包的咸蛋黃肉粽,糯米軟糯,蛋黃油潤,肉香四溢,每一口都是滿滿的幸福感。
午餐后,我們一家人圍坐在客廳,爺爺給我們講述了端午節(jié)的由來和屈原的故事。屈原是古代楚國的一位忠誠的大臣,因憂國憂民而投江自盡。人們?yōu)榱思o念他,便在每年的這一天舉行龍舟賽,包粽子,以此來表達對他的懷念和敬仰。
晚上,我們一家人一起到公園散步。公園里掛滿了彩燈,人們三五成群,有的在放風箏,有的在猜燈謎,有的在欣賞夜景。孩子們的笑聲和人們的交談聲,構成了一幅溫馨和諧的畫面。
端午節(jié)的這一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龍舟賽的激烈、粽子的美味、屈原的故事,以及家人的團聚,都讓我對端午節(jié)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這是一個紀念先賢、弘揚文化、傳承精神的節(jié)日,也是一個家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的日子。
2.端午節(jié)周記600字左右 篇二
又到了飄滿棕子香味的端午節(jié)了,讓我想起了我們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的習俗。我五歲那年,在湖南老家過了一個端午節(jié)。那天上午,爸爸領著我去看劃龍舟比賽。還沒有到江邊,遠遠地就聽到了鑼鼓喧天,十分熱鬧。走近一看,江邊插著許多彩旗,此時岸上人山人海,五條龍舟在江里一字排開,劃船手摩拳擦掌在準備著。正式比賽開始了,只聽一聲炮響,五條龍舟像五支離弦的箭一樣向前駛去,你追我趕,爭先恐后。加油聲、鑼鼓聲、歡呼聲……異常熱鬧。
這時天空下起了綿綿細雨,但就是人們一點也不在乎,完全沉浸在這歡樂的海洋里。在人們的歡呼聲中,有一艘龍舟劃到了終點,笑聲、歡呼聲更響亮了。
我看見岸上看熱鬧的人往江里扔粽子和雞蛋,我十分奇怪地問:“爸爸,此時他們在做什么,為什么要把好端端的粽子扔進水里呢?”爸爸說:“賽龍舟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到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此時以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紀念他。借劃龍舟趕走江中之魚,同時丟粽子等食物喂給魚吃,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我愛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我們家鄉(xiāng)的愛國詩人屈原值得我們永遠懷念。
3.端午節(jié)周記600字左右 篇三
五月五,是端午,端午節(jié)又叫端陽節(jié)、重五節(jié),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端午節(jié)有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葉、洗艾澡等習俗。每年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都會煮上一鍋熱氣騰騰的粽子,粽子的口味很多,有蛋黃餡、紅豆餡、紅棗餡、肉餡……想想都會讓垂涎欲滴。每到端午,外婆都會很早開始忙碌,她會把糯米和粽葉洗凈備用。首先取一張粽葉裹成一個漏斗狀,這個形狀像我喜歡吃的冰淇淋,也像一個小喇叭。接著將糯米裝進漏斗狀的粽葉里,并用手往里壓緊,外婆說這樣煮粽子的時候不容易破。緊接著將漏斗頂端的粽葉折下來蓋住糯米,最后用線綁緊,就這樣一個可愛的粽子就包好了。包好的粽子需要放進鍋里煮一兩個小時,煮粽子時,粽葉的清香會飄滿整個屋子。煮熟的粽子像一個個白娃娃,將粽子粘上白糖,吃起來美味極了。
除了吃粽子,在我的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還有洗艾澡和滾雞蛋的習俗。清晨人們都會上山采艾草和其他藥草,到處都是“碧艾香蒲處處忙”的景象,將采來的藥草熬成水并在里面放入雞蛋,藥草水用來給小孩洗澡,用藥草水煮熟的雞蛋在小孩身上來回滾動,寓意驅除病災,希望小孩能平平安安、健康成長。
我喜歡端午節(jié),更喜歡粽香艾香滿堂飄的味道!
4.端午節(jié)周記600字左右 篇四
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看著我的粽子發(fā)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么地方?”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系著掛起來的,怎么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后,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燙死了。
今年端午節(jié),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真好吃。
5.端午節(jié)周記600字左右 篇五
端午節(jié)那天,媽媽準備包一些粽子,叫我搭把手,我欣然答應了。我和媽媽早早地就起床了,手接著地到菜場上買包粽子的原料,媽媽精心挑選了一些粽葉,買了十斤糯米。我嚷著說要吃肉粽,媽媽笑呵呵地說:“好好好!小饞貓,給你做肉粽!”轉過身去買了二斤豬肉和一些紅棗赤豆。
回到家,媽媽叫我把粽葉先洗干凈,燒上水,然后把洗干凈的粽葉輕輕地放入水中煮熟,接著把煮熟的粽葉放到盛滿冷水的盆里浸泡一會。媽媽解釋:“這樣葉子不會發(fā)黃,碧綠碧綠的葉子包起粽子來可漂亮了!
粽葉準備好了,接下來該拌餡了。媽媽把肉切成小方塊,倒上若干醬油、雞精、鹽拌勻,腌制半小時,讓它入味。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把買來的糯米、紅棗、赤豆分別洗干凈,最后按照比例把紅棗、赤豆倒入糯米中。哇!白白的米,紅紅的紅棗和赤豆,好漂亮呀,像一鍋閃閃發(fā)光的珍珠瑪瑙。
開始包粽子。我搬來小板凳,坐在媽媽身邊,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在粽葉里抽出一張比較大的粽葉,打算包一個小粽子。我先把葉子裹成一個漏斗型,然后把拌好的“珍珠”放入“漏斗”,輕輕用手壓一下,三角粽的形狀出現(xiàn)了。我手忙腳亂地把葉子沿著三角粽的輪廓繞呀繞,可是粽葉好像不聽使喚,我用力過猛,葉子碎了,還好米沒有漏出業(yè)。我胡亂地往粽子上繞線。這哪里是粽子呀!簡直是個“傷兵”,我忍不住自己都笑了出來。
在媽媽的精心指導下,我終于包成了一個看起來順眼的小粽子。我一次一次地包,我一次一次地學。最終,我和媽媽一起包完了所有的米?粗业慕茏,我滿意地笑了。
晚上,我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里美美的。
6.端午節(jié)周記600字左右 篇六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更是充滿了民族特色,而端午節(jié)就是其中的一個。端午節(jié)又叫端陽節(jié),聽家鄉(xiāng)的人說,端午節(jié)還有個來歷呢。據(jù)說,古代有一個詩人叫屈原,十分熱愛自己的祖國。可是,當時的皇帝昏庸無能,使得國家四分五裂,百姓家破人亡。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國落得如此田地,于是他悲痛欲絕,投江而死。人們聽說屈原投江而死,連忙劃船到江里去打撈他的尸體,可是卻怎么也找不到,人們怕魚蝦會會把屈原的尸體吃掉,就把糯米撒到江中。這樣那些魚蝦就去爭食糯米,而不會去侵蝕屈原的尸體了。
這個故事傳下來后,人們每年都用包粽子與賽龍舟的方式來紀念這個偉大的愛國詩人。粽子是用糯米加上糖做成的,又香又甜,我可愛吃了。每年的端午節(jié),母親都會包非常多粽子讓我們吃,所以,我天天盼著端午節(jié)的到來。賽龍舟可好玩了!在平靜而遼闊的大江中,幾只船甚至十幾只在一起劃,船頭上都有一面小旗,船上有十幾個漿手,幾個打鼓的坐在船中央。號角一吹,鼓聲立即響徹天地間,漿手每人持一只短漿,隨著鼓聲劃動。兩岸觀賽的人也閑不住,不停地拍手叫好,還為船員加油打氣。鼓聲是有規(guī)律的,什么時候節(jié)奏應該緊迫,什么時候應該輕緩,鼓手都掌握得準確無誤。不管哪支隊伍贏了,其它的隊伍都會為他們祝賀,這是多么博大的胸襟哪!哪支隊伍贏了,就在哪只船頭上系上紅布條。這小小的紅布條表現(xiàn)出了這支隊伍的團結與集體榮譽感。每當看到勝出的隊伍的船上掛的紅布條,還有隊員們臉上的笑容時,我就會對母親說:“母親,我長大以后也要學劃船,像這些大人們一樣來賽龍舟,還要拿冠軍!”母親看到我自信的樣子,欣慰的笑著說:“好,母親支持你!蔽腋吲d得心都快要跳出來了,恨不得馬上長大,然后去參加龍舟比賽,拿到冠軍,讓眾人為我喝彩。
除了包粽子與賽龍舟,端午節(jié)時,還要在門的左右兩邊的墻縫中插艾蒿,午飯還要吃肉,飲雄黃酒也是端午節(jié)的一種習俗。
端午節(jié)十分有趣,彌漫著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充滿了民族特色。中國的其它節(jié)日也都非常有趣,透露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熱愛之情,充滿了民族特色與鄉(xiāng)土氣息,但我獨愛端午節(jié)。
7.端午節(jié)周記600字左右 篇七
端午節(jié)快到了,在端午節(jié)前一天下午,老師給我們舉行了一場活動,要我們帶粽子,還要我們帶做粽子的材料,結果我只帶了粽子,忘帶了材料,我來到學校,每個人都帶著粽子,但有些人沒帶,老師還重點強調要分享!分享!基本沒一個人愿意分享,最后還是有些人拿出來自己吃剩下的粽子給了別人,而我也只帶了一個粽子,那我自己吃了得了。活動開始了,老師給我們每人發(fā)了五條不同顏色的繩子,有的長,有的短,說要給我們編五彩繩,戴在手上,每種顏色的繩子,寓意的吉祥都不同,我拿到了繩子,我不知道要如何去做五彩繩,我就拿了五根同樣長短且顏色不同的繩子,把繩子的頭和尾打個結,再抓住兩端來個十次的360度旋轉,擰成了馬尾繩,我把馬尾五彩繩旋轉著戴在手上,再打個結,五彩繩就帶好了,到了后來我又覺得戴在手上不舒服,又摘下來了,最后也不知道去哪了?
到了第二個活動是自己制作粽子,我沒帶材料,我就拿著同桌的粽葉來包粽子,我先把粽葉弄成圓錐形,再把圓錐形的粽葉反過來,往里面倒了米飯,板栗,還有點肉末,東西都弄好了,但是不管怎么包都包不好?經(jīng)常露餡,最后食材全部灑了,我干脆不包了,真是太難了!
下一個活動就是吃粽子,我扭頭看向我的同桌,他已經(jīng)開始吃了,而且?guī)Я藘蓚粽子,一瞬間就被吃完了,我也開始拿著我的粽子吃,我不知道這是什么粽子,打開一看,哎呀媽呀!竟然是白粽子,而且還是紅豆沙餡的,這種甜粽子我最不喜歡吃了,而且還帶一點苦味,我扭頭看向一個前方的同學,他手里拿的也是甜粽子,他吃到一半就吐了,他實在吃不下去了,他只好把粽子給丟了,當我沒浪費,我還是硬著頭皮吃下去了,活動結束了,大家開始收拾垃圾,背上書包回家,我心里暗暗激動著,因為過完兒童節(jié),又可以過端午了,真是太棒了。
8.端午節(jié)周記600字左右 篇八
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很多,我今天向大家介紹的是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是中華民族最有意義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端”是開始,“午”是最熱的時段,端午節(jié)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間段開始的節(jié)日。這個時期,“五毒”最活躍,人們?yōu)榱巳コ拘,保持身體健康,每當端午節(jié)到來的時候,民間有很多習俗:吃粽子、扎五彩繩、賽龍舟、掛艾蒿、喝雄黃酒,因此這個節(jié)日又叫除病節(jié)。這些民俗都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
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當時秦國大舉進犯楚國,楚國士大夫屈原給楚王提出很多保家衛(wèi)國的建議,但楚王聽信讒言,不采納屈原的建議,還將屈原打入牢獄中。后來屈原被流放,流放期間,當他看到楚國的江山被秦軍占領時,他悲痛欲絕,投汨羅江而死。屈原的愛國精神深深的感動著老百姓,老百姓為了使魚蝦不吃屈原的尸體,就向江里投米團,當時屈原投江的那天正是端午節(jié),后來演變成人們吃粽子的習俗,以此來懷念屈原。
扎五彩繩是為了驅走疾病。傳說端午節(jié)時人們把五彩繩戴在手上,把疾病吸走,在端午節(jié)后的第一場雨就要把五彩繩扔掉。這些常識大家一定要記住喲。
掛艾蒿是為了驅趕蚊蟲。天熱容易滋生蚊蟲,古代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逐漸認識到艾蒿能驅走蚊蟲,于是大家紛紛在自家掛滿艾蒿。現(xiàn)在驅趕蚊蟲雖然不再用艾蒿,但人們仍然以這個形式來傳承這個習俗。
端午節(jié)是有意義的節(jié)日,我們要傳承發(fā)揚光大。我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關于端午節(jié)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紹了,請大家自己去探索吧。
9.端午節(jié)周記600字左右 篇九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又要到了,大家都很開心,又可以吃到香甜美味的粽子,可以看到精彩絕倫的龍舟比賽了。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屈原的。我國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自刎后,人們害怕魚來吃屈原的尸體,就包了“粽子”扔進河里給魚吃。
從那時到現(xiàn)在,我們一直都未改變這樣的習俗。說到包粽子,這可絕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要洗凈粽葉,把粽葉包成像蛋筒的形狀,放入事先準備好的糯米,再封好口,最后用繩子捆緊。蒸過粽子后,會聞到一股噴香的味道,再拆開粽葉香味就更濃了。糯米吃到嘴里是綿軟的,使人很舒服。
這時候,一邊觀看龍舟比賽是極好不過的事情了。比賽拉開了帷幕,龍舟如同一條條不受控制的“野龍”,飛似的沖向終點。隊員們很興奮,飛快地劃動著船槳,但節(jié)奏很整齊,與鼓點密切地配合著。隊員們的臉上寫滿了勢奪第一的決心,都咬緊牙關,一刻也沒有放松。成績很快就出來了,勝利的隊伍在興高采烈地歡呼著,而不幸落敗的隊伍自然是有些沮喪。但是無論怎樣,這種勇于奮斗的體育精神是值得肯定與贊揚的!
端午節(jié)有很多特殊的意義,不僅僅是為了紀念屈原,更是先輩們希望我們將包粽子這項技藝傳承下來,希望我們擁有劃龍舟的體育精神!現(xiàn)在,很多人似乎都已淡忘怎樣包粽子和劃龍舟,但是這傳承的事是需要我們去做的,做得好與壞并不是重點,重點是你有沒有認真去做了。
或許幾百年后,人們看不到龍舟比賽也吃不到粽子了,但我們得記住中國曾有過這樣一個節(jié)日以及它弘揚的精神。
10.端午節(jié)周記600字左右 篇十
每年的農歷5月初5是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是我國漢族人民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在這一天有很多的喜慶活動:有端午食粽、賽龍舟、佩香囊……但在我的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這天主要是掛菖蒲和吃粽子。記得去年的端午節(jié)那天。早晨,我早早的就起床了,穿好衣服,就先奔向廚房,此時,奶奶已在廚房里打理好一切,開始包粽子了。我看見灶臺上綁著幾捆粽葉和掛繩,白白嫩嫩的糯米靜靜地躺在盛滿水的小木桶中,像一粒粒晶瑩的珍珠。灶臺上還放著幾個小蝶,里面盛著各種各樣的料:有豆沙、花生、紅棗、火腿肉!
我看著奶奶拿著粽葉,一眨眼的功夫,一個四個角的粽子就包好了。我覺得奶奶的手好神奇啊。所以,我也拿著粽葉迫不及待的學了起來。照著奶奶的樣子先拿著兩張粽葉折了一個像小漏斗一樣的兜,再放進一些糯米,在糯米中間挖了一個小洞塞進一顆紅棗肉,然后把另外一頭的粽葉裹上,捆上繩子。一個歪歪扭扭的粽子包好了,奶奶看我包得有模有樣的,高興地夸我真棒。雖然我知道包的不怎么樣,但我特別的高興。
不一會兒,一個個粽子就包好了。奶奶就把一串串粽子放進了熱騰騰的鍋里煮。很快,天慢慢的黑了下來,我們一家人圍著圓桌有說有笑地吃著熱騰騰又香又甜的粽子。我拿著自己包的粽子,美美的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心里頭別有一番滋味。
這真是一個最難忘的端午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