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上冊化學科目重點知識點 篇一
化學結構
1、半徑
①周期表中原子半徑從左下方到右上方減小(稀有氣體除外)。
②離子半徑從上到下增大,同周期從左到右金屬離子及非金屬離子均減小,但非金屬離子半徑大于金屬離子半徑。
、垭娮訉咏Y構相同的離子,質子數越大,半徑越小。
2、化合價
、僖话憬饘僭責o負價,但存在金屬形成的陰離子。
、诜墙饘僭爻齇、F外均有正價。且正價與最低負價絕對值之和為8。
、圩儍r金屬一般是鐵,變價非金屬一般是C、Cl、S、N、O。
、苋我晃镔|各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能根據化合價正確書寫化學式(分子式),并能根據化學式判斷化合價。
3、分子結構表示方法
、偈欠袷8電子穩(wěn)定結構,主要看非金屬元素形成的共價鍵數目對不對。鹵素單鍵、氧族雙鍵、氮族叁鍵、碳族四鍵。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能形成8電子穩(wěn)定結構。
、谡莆找韵路肿拥目臻g結構: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鍵的極性與分子的極性
①掌握化學鍵、離子鍵、共價鍵、極性共價鍵、非極性共價鍵、分子間作用力、氫鍵的概念。
②掌握四種晶體與化學鍵、范德華力的關系。
③掌握分子極性與共價鍵的極性關系。
、軆蓚不同原子組成的分子一定是極性分子。
、莩R姷姆菢O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多數非金屬單質。
2.高一上冊化學科目重點知識點 篇二
物質的量濃度概念的理解
(1)溶質是用物質的量表示而不是質量表示;體積表示溶液的體積,而不表示溶劑的體積,并且體積單位為L。
(2)帶結晶水的物質溶于水后,溶質是不含結晶水的化合物,溶劑中的水包括結晶水。
(3)從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中取出任意體積的溶液,物質的量濃度不變,但隨溶液體積的變化溶質的物質的量不同。
(4)氣體溶于一定體積的水中,溶液的體積不等于溶劑的體積而應根據溶液密度和溶液質量求算。
(5)若濃溶液稀釋或濃度差別較大的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的總體積比原來的體積之和小。
3.高一上冊化學科目重點知識點 篇三
原電池正負極的判斷方法:
、僖罁姵貎蓸O的材料:
較活潑的金屬作負極(K、Ca、Na太活潑,不能作電極);
較不活潑金屬或可導電非金屬(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極。
、诟鶕娏鞣较蚧螂娮恿飨颍(外電路)的電流由正極流向負極;電子則由負極經外電路流向原電池的正極。
、鄹鶕䞍入娐冯x子的遷移方向:陽離子流向原電池正極,陰離子流向原電池負極。
、芨鶕姵刂械姆磻愋停
負極:失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現象通常是電極本身消耗,質量減小。
正極:得電子,發(fā)生還原反應,現象是常伴隨金屬的析出或H2的放出。
3.高一上冊化學科目重點知識點 篇三
1.阿伏加德羅常數NA
阿伏加德羅常數是一個物理量,單位是mol1,而不是純數。
不能誤認為NA就是6.02×1023。
例如:1molO2中約含有個6.02×10氧分子
242molC中約含有1.204×10個碳原子
231molH2SO4中約含有6.02×10硫酸分子
23+23-1.5molNaOH中約含有9.03×10個Na和9.03×10個OH;
23nmol某微粒集合體中所含微粒數約為n×6.02×10。
由以上舉例可以得知:物質的量、阿伏伽德羅常數以及微粒數之間存在什么樣的關系式?由以上內容可以看出,物質的量與微粒數之間存在正比例關系。如果用n表示物質的量,NA表示阿伏伽德羅常數,N表示微粒數,三者之間的關系是:N=n·NA,由此可以推知n=N/NANA=N/n
2.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配制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向容量瓶中注入液體時,應沿玻璃棒注入,以防液體濺至瓶外。
(2)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質,溶液注入容量瓶前要恢復到室溫。
(3)容量瓶上只有一個刻度線,讀數時要使視線、容量瓶刻度線與溶液凹液面的最低點相切。
(4)如果加水定容時超過刻度線或轉移液體時溶液灑到容量瓶外,均應重新配制。
(5)定容后再蓋上容量瓶塞搖勻后出現液面低于刻度線,不能再加蒸餾水。
(6)稱量NaOH等易潮解和強腐蝕性的藥品,不能放在紙上稱量,應放在小燒杯里稱量。若稀釋濃H2SO4,需在燒杯中加少量蒸餾水再緩緩加入濃H2SO4,并用玻璃棒攪拌。
5.高一上冊化學科目重點知識點 篇五
常見的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
常見的放熱反應:
、偎械娜紵c緩慢氧化。
、谒釅A中和反應。
③金屬與酸、水反應制氫氣。
、艽蠖鄶祷戏磻(特殊:C+CO22CO是吸熱反應)。
常見的吸熱反應:
、僖訡、H2、CO為還原劑的氧化還原反應如:C(s)+H2O(g)=CO(g)+H2(g)。
、阡@鹽和堿的反應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鄞蠖鄶捣纸夥磻鏚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6.高一上冊化學科目重點知識點 篇六
一、物質燃燒時的影響因素:
、傺鯕獾臐舛炔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氣充足時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時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氣的濃度不同,現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氣中燃燒是淡藍色火焰,在純氧中是藍色火焰。
、垩鯕獾臐舛炔煌,反應程度也不同。如:鐵能在純氧中燃燒,在空氣中不燃燒。
④物質的接觸面積不同,燃燒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燒與蜂窩煤的燃燒。
二、影響物質溶解的因素:
、贁嚢杌蛘袷。攪拌或振蕩可以加快物質溶解的速度。
②升溫。溫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質溶解的速度。
③溶劑。選用的溶劑不同物質的溶解性也不同。
三、元素周期表的規(guī)律:
①同一周期中的元素電子層數相同,從左至右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依次遞增。
、谕蛔逯械脑睾送怆娮訑迪嗤、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從上至下核電荷數、質子數、電子層數依次遞增。
7.高一上冊化學科目重點知識點 篇七
物質的分類
1、常見的物質分類法是樹狀分類法和交叉分類法。
2、混合物按分散系大小分為溶液、膠體和濁液三種,中間大小分散質直徑大小為1nm—100nm之間,這種分散系處于介穩(wěn)狀態(tài),膠粒帶電荷是該分散系較穩(wěn)定的主要原因。
3、濁液用靜置觀察法先鑒別出來,溶液和膠體用丁達爾現象鑒別。
當光束通過膠體時,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條光亮的通路,這是由于膠體粒子對光線散射形成的。
4、膠體粒子能通過濾紙,不能通過半透膜,所以用半透膜可以分離提純出膠體,這種方法叫做滲析。
5、在25ml沸水中滴加5—6滴FeCl3飽和溶液,煮沸至紅褐色,即制得Fe(OH)3膠體溶液。該膠體粒子帶正電荷,在電場力作用下向陰極移動,從而該極顏色變深,另一極顏色變淺,這種現象叫做電泳。
8.高一上冊化學科目重點知識點 篇八
幾種重要的陰離子的檢驗
(1)OH-能使無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_橙等指示劑分別變?yōu)榧t色、藍色、黃色。
(2)Cl-能與_銀反應,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_,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能與_銀反應,生成淡黃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_。
(4)I-能與_銀反應,生成黃色AgI沉淀,不溶于稀_;也能與氯水反應,生成I2,使淀粉溶液變藍。
(5)SO42-能與含Ba2+溶液反應,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_。
(6)SO32-濃溶液能與強酸反應,產生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SO2氣體,該氣體能使品紅溶液褪色。能與BaCl2溶液反應,生成白色BaSO3沉淀,該沉淀溶于鹽酸,生成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SO2氣體。
(7)S2-能與Pb(NO3)2溶液反應,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能與BaCl2溶液反應,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該沉淀溶于_(或鹽酸),生成無色無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CO2氣體。
(9)HCO3-取含HCO3-鹽溶液煮沸,放出無色無味CO2氣體,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或向HCO3-鹽酸溶液里加入稀MgSO4溶液,無現象,加熱煮沸,有白色沉淀MgCO3生成,同時放出CO2氣體。
(10)PO43-含磷酸根的中性溶液,能與AgNO3反應,生成黃色Ag3PO4沉淀,該沉淀溶于_。
(11)NO3-濃溶液或晶體中加入銅片、濃硫酸加熱,放出紅棕色氣體。
9.高一上冊化學科目重點知識點 篇九
Na2CO3和NaHCO3
、、與酸的反應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反應速率更快)
、、與堿的反應
Na2CO3+Ca(OH)2=CaCO3↓+2NaOH
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
NaHCO3+NaOH=Na2CO3+H2O
、、與鹽的反應
Na2CO3+CaCl2=2NaCl+CaCO3↓
Na2CO3+BaCl2=2NaCl+BaCO3↓
、、相互轉化
2NaHCO3△Na2CO3+H2O+CO2↑(加熱分解)
Na2CO3+H2O+CO2=2NaHCO3(向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
10.高一上冊化學科目重點知識點 篇十
物質的分類
金屬:Na、Mg、Al
單質
非金屬:S、O、N
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等
氧化物堿性氧化物:Na2O、CaO、Fe2O3
氧化物:Al2O3等
純鹽氧化物:CO、NO等
凈含氧酸:HNO3、H2SO4等
物按酸根分
無氧酸:HCl
強酸:HNO3、H2SO4、HCl
酸按強弱分
弱酸:H2CO3、HClO、CH3COOH
化一元酸:HCl、HNO3
合按電離出的H+數分二元酸:H2SO4、H2SO3
物多元酸:H3PO4
強堿:NaOH、Ba(OH)2
物按強弱分
質弱堿:NH3?H2O、Fe(OH)3
堿
一元堿:NaOH、
按電離出的HO-數分二元堿:Ba(OH)2
多元堿:Fe(OH)3
正鹽:Na2CO3
鹽酸式鹽:NaHCO3
堿式鹽:Cu2(OH)2CO3
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等
混懸濁液:泥水混合物等
合乳濁液:油水混合物
物膠體:Fe(OH)3膠體、淀粉溶液、煙、霧、有色玻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