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肖成語故事 篇一
膽小如鼠膽子小得像老鼠那樣,形容膽子小,不自信的人;總是怕事情落在自己頭上,怕惹麻煩或是不好的事情要自己承擔。
成語典故:
南北朝時,有一個十分膽小的人,名叫元慶和,他本來是北魏時期的官員,擔任刺史一職。一天,他的手下找到他:“大人,敵人已經(jīng)攻到城下了,我們是不是要跟他們決一死戰(zhàn)?”而他雙手發(fā)抖的說道:“不,不...,傳令下去,讓所有的將士放下兵器,準備投降...“雖手下極力勸阻,可他好像心意已定,出城投降。從此,他所掌管的區(qū)域全部劃入了梁朝的版圖。梁武帝得知此事倍感詫異:”元慶和竟然投降,就封他為魏王吧!“
幾年后北魏分成了東魏和西魏,又一次元慶和奉了梁武帝的命令,帶領(lǐng)梁朝的將士去攻打東魏的項城。他的士兵報告道:”報告王爺,大軍已經(jīng)到達項城了,聽聞東魏的大軍沒多久也會到達那里。”元慶和謹慎地說道:“你知道東魏的大軍多少人嗎?”士兵信心滿滿地說:“大約有三萬人!”元慶和如晴空霹靂一般,被徹底驚到了。神色慌張地說道:“快,快傳令下去,馬上撤退!笔勘鴤儾磺樵傅陌凑账闹家庹兆隽恕A何涞鄣弥,大怒,立刻傳元慶和,罵道:“豈有此理!你這樣就退兵!膽子簡直小得像老鼠一樣!看來,你不適合替朕打天下,朕要把你貶農(nóng)村養(yǎng)豬去!”成語也就由此而來了。
2.生肖成語故事 篇二
庖丁解牛【本義】:庖。簭N師的名字;解:剖開、分割。
【寓意】:比喻經(jīng)過反復(fù)實踐,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做事得心應(yīng)手,運用自如。
【出處】:先秦·莊周《莊子·養(yǎng)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成語故事】:梁惠王看到庖丁正在分割一頭牛,但見他手起刀落,既快又好,連聲夸獎他的好技術(shù)。庖丁答道:“我之所以能干得這樣好,是因為我已熟悉了牛的全部生理結(jié)構(gòu)。開始,我眼中看到的,都是一頭一頭全牛;現(xiàn)在,我看到的卻沒有一頭全牛了。哪里是關(guān)節(jié)?哪里有經(jīng)絡(luò)?從哪里下刀?需要用多大的力?全都心中有數(shù)。不過,如果碰到錯綜復(fù)雜的結(jié)構(gòu),我還是不敢怠慢,下刀很輕,聚精會神,小心翼翼的!绷夯萃跽f:“好呀!我從庖丁這番話里,學(xué)到了人生的大道理!
3.生肖成語故事 篇三
三人成虎三人成虎是指三個人謊報城市里有老虎,聽的人就信以為真。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作事實。
成語典故:
龐蔥要陪太子到邯鄲去做人質(zhì),龐蔥對魏王說:“現(xiàn)在,如果有一個人說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魏王說:“不相信。”龐蔥說:“如果是兩個人說呢?”魏王說:“那我就要疑惑了。”龐蔥又說:“如果增加到三個人呢,大王相信嗎?”魏王說:“我相信了。”龐蔥說:“大街上不會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個人說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鄲離大梁,比我們到街市遠得多,而毀謗我的人超過了三個。希望您能明察秋毫!蔽和跽f:“我心里有數(shù),你去吧!”于是龐蔥告辭而去,而毀謗他的話很快傳到魏王那里。后來太子結(jié)束了人質(zhì)的生活,龐蔥果真再也沒有見到魏王。
4.生肖成語故事 篇四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望不經(jīng)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F(xiàn)也比喻不主動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守狹隘經(jīng)驗,不知變通,死守教條。
成語典故:
相傳在戰(zhàn)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nóng)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zāi)荒,可就要忍饑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奇跡終于發(fā)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跡的出現(xiàn)。
5.生肖成語故事 篇五
畫龍點睛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后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guān)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zhì),使內(nèi)容生動有力。
成語典故:
傳說古時候有個畫家叫張僧繇,他畫龍畫得特別好。
有一次,他在金陵(現(xiàn)在南京)安樂寺的墻壁上畫了四條巨龍,那龍畫得活靈活現(xiàn),非常逼真,只是都沒有眼睛。人們問張僧繇:“為什么不把眼睛畫出來?”他說:“眼睛可不能輕易畫呀!一畫了,龍就會騰空飛走的!”大家聽了,誰也不信,都認為他在說大話。后來,經(jīng)不起人們一再請求,張僧繇只好答應(yīng)把龍的眼睛畫出來。奇怪的事情果然發(fā)生了,他剛剛點出第二條龍的眼睛,突然刮起了大風(fēng),頃刻間電閃雷鳴。兩條巨龍轉(zhuǎn)動著光芒四射的眼睛沖天而起,騰空而去。圍觀的人,個個看得目瞪口呆,對張僧繇更佩服了。
6.生肖成語故事 篇六
牛鼎烹雞 故事:東漢末年,在陳留地方有位叫邊讓的人,很有名氣。大將軍何進便將他招來,命他作令史官。朝廷的議郎蔡邕聽說邊讓在何進那里,心想:“邊讓這個人才學(xué)不凡,應(yīng)該作更高一些的官!北阌H自到何進家里去,勸說他把邊讓推薦出去,讓他擔任再大些的官。 蔡邕說:“我看邊讓這個人,真是才能超群呀,他聰明賢智,心通性達,非禮不動,非法不言,實在是難得的奇才呵。俗語說,‘用煮牛的大鍋來煮一只小雞,水放多了,味道沒了,就不好吃了;水放少了,則煮不熟,更不能吃了!@說的是大器小用,所以是不相宜的。我現(xiàn)在憂慮的是,這個煮牛的大鍋沒有用來煮牛,希望將軍仔細考慮一下,給邊讓一個施展才能的機會!
7.生肖成語故事 篇七
老馬識途出自《韓非子·說林上》:齊桓公應(yīng)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馬,部隊跟隨老馬找到了出路。比喻閱歷多的人富有經(jīng)驗,熟悉情況,能起到引導(dǎo)作用。
成語典故:
管仲和大夫隰朋隨齊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而歸時已是冬天,最后迷了路。管仲說:“老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庇谑欠砰_老馬,人跟隨著它們,終于找到了回去的路。走到山里沒有水,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蟻穴有一寸高的話,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會有水!庇谑峭诰蛏降,終于得到了水。憑借管仲的精明通達和隰朋的聰明才智,碰到他們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馬和螞蟻學(xué)習(xí);現(xiàn)在的人卻不承認自己愚昧、不知道學(xué)習(xí)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也是過錯嗎?
8.生肖成語故事 篇八
亡羊補牢比喻出了問題以后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xù)受損失。出自《戰(zhàn)國策·楚策》:“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成語典故:
戰(zhàn)國時期,有人養(yǎng)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發(fā)現(xiàn)少了一只羊,仔細一查,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鉆進來,把羊叼走了一只。鄰居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個人不肯接受勸告,回答說:“羊已經(jīng)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發(fā)現(xiàn)羊又少了一只。原來,狼又從窟窿中鉆進來,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沒有聽從鄰居的勸告,便趕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從此,狼再也不能鉆進羊圈叼羊了。
9.生肖成語故事 篇九
殺雞儆猴殺雞給猴子看。比喻用懲罰某個個體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
成語典故:
姜太公滅了商紂,周朝立基之后,要羅致一批人才為國家效力。在齊國有兩位賢人狂矞,華士。很為地方上人士推重。姜太公慕名,想請他出來做事,拜訪了三次,都吃閉門羹。姜太公忽然把他們殺了,周公旦想救也來不及,問姜太公:“狂矞,華士是兩位賢人,不求富貴顯達,自己拙井而飲,耕田而食,正所謂隱者無累于世,為什么把他殺了?”
姜太公說:“四海之內(nèi),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在天下大定之時,人人應(yīng)為國家出力。只有兩個立場,不是擁護就是反對,絕不容有猶豫或中立思想存在,以狂矞,華士這種不合作態(tài)度,如果人人學(xué)他樣,那還有什么可用之民。可納之餉呢?所以把他殺了,目的在于儆效尤!”
果然經(jīng)此一殺,想杯葛周朝的人都不敢自鳴清高,隱居下去了。
10.生肖成語故事 篇十
狗尾續(xù)貂貂尾不夠用了拿狗尾巴來頂替,指封官太濫。本為諷刺封爵太濫,后來用來比喻以用不好的東西續(xù)在好東西的后面,前后兩部分非常不相稱(多指文學(xué)作品),也用來比喻文章或辦事能力拙。
成語典故:
西晉咸寧三年(公元277年)八月,晉武帝司馬炎封司馬懿的第九子瑯琊王司馬倫為趙王,掌管臨漳軍事。趙王司馬倫到任后,濫封官爵,只要是王親宦戚、親信部屬,即便是奴卒廝役,亦封以爵位。因此,每次上朝,貂蟬盈座(古時大官的官帽上,有蟬形圖案的金鐺為裝飾,并插上貂尾,稱為“貂蟬冠”),殿上擠得滿滿的盡是“大官”。當時老百姓看不慣這股風(fēng)氣,編歌謠諷刺道:“貂不足,狗尾續(xù)!滨跷彩钦滟F的皮毛,因為司馬倫的濫封,大官太多,貂尾不夠用,只好用狗尾巴代替。腐朽的西晉王朝,只維持了五十二年就結(jié)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