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兒園大班語言課件 篇一
【活動目標】
1、了解《咔嚓》書里的主要內容,感受重復有節(jié)奏的語言特點,掌握前閱讀能力。
2、學習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的對應關系,能用指讀方式手眼協(xié)調的進行閱讀。
3、喜歡閱讀圖畫書,樂意模仿讀本中的句式進行創(chuàng)編活動。
4、培養(yǎng)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圖畫書PPT。
2、《咔嚓》圖畫書人手一本。
3、主要人物圖卡一套、大剪刀學具一把、白紙與各種防編圖卡四套。
【活動過程】
1、出示大剪刀,引出活動主題。
提問:這是什么?看到大剪刀你會想到什么?剪刀剪東西的聲音是怎樣的?
指導要點:鼓勵幼兒大膽回答問題。
2、幼兒自主閱讀,初步感知故事的主要內容。
提問:這本書里有誰?講了什么事情?
指導要點:引導幼兒學會逐頁翻書,并培養(yǎng)正確的閱讀姿勢。
3、師幼共同閱讀,掌握正確的畫面與書面語言信息。
分段提問:你喜歡哪一頁?為什么?
指導要點:分段閱讀加深幼兒對圖畫書的理解,引導幼兒掌握閱讀的重要內容,感受重復有節(jié)奏的語言特點。
4、集體再次閱讀,引導幼兒完整掌握圖畫書內容。
指導要點:學習完整感知圖畫書中的畫面與書面語言信息。
5、幼兒分組,仿編圖畫書。
指導要點:鼓勵幼兒大膽地根據(jù)圖畫書中的句式進行仿編。
活動延伸:
1、將幼兒制作的"小圖書"投放在科學區(qū),鼓勵幼兒課間繼續(xù)大膽仿編,激發(fā)幼兒的講述渴望。
2、在語言區(qū)提供圖片材料,鼓勵幼兒利用各種圖片根據(jù)一定的句式大膽仿編,自主嘗試制作圖畫書,分享與同伴合作創(chuàng)編圖書的樂趣。
2.幼兒園大班語言課件 篇二
活動目標:
1.能根據(jù)故事前半部分提供的線索及各種動物的特征,編出多種合理的情節(jié)來結束故事。
2.安靜鉆心地傾聽他人講述,用較完整連貫的語言講述故事。
3.懂得在危急的時候,不僅需要他人的幫助,更重要的是要設法自救,才能獲得平安。
4.理解故事內容,大膽講述簡單的事情。
5.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大班29號掛圖
活動流程:
簡短談話---提問---幼兒討論、講述(小組、個別、兩兩)
活動過程:
1.提出故事題目,進行簡短的談話,激發(fā)幼兒續(xù)編故事的興趣。
故事小老鼠旅游,講的是小老鼠和朋友們一起去旅游,在路上突然發(fā)生了危急的事,怎么辦呢?請小朋友聽老師故事的前半段,然后動腦筋想辦法把故事編完。
2.教師講述故事的前半段,突出詞語:機靈。
講述后提問:朋友們是怎樣幫助小老鼠的?小老鼠自己有辦法救自己嗎?用什么辦法?
3.幼兒小組討論,幫助歸納出各種合理情節(jié)結果。
4.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續(xù)編的部分。
5.幼兒兩兩結伴講述故事后半段。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特別高,因為這是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只是個別孩子對這方面的知識欠缺,但是在活動中,他們能充分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來參與活動,我個人認為,這節(jié)課還是成功的。
3.幼兒園大班語言課件 篇三
活動目標:
1、知道印章是我國特有的物品,了解印章的功能。
2、理解故事,體會故事的詼諧。
3、引導幼兒懂得印章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審美經驗。
4、印章藝術具有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
活動準備:
師生共同搜集的各種印章(姓名、單位印章和玩具印章)、鉛畫紙、《愛蓋章的國王》課件
活動重點:
知道印章是我國特有的'物品。
活動難點:
了解印章在我們生活中的功能。
活動過程:
一、重現(xiàn)經驗
敲印各自帶來的印章。
印章用什么做的,上面寫著什么,什么時候會用它?
小結:印章是我們中國特有的簽名方式,既美麗又方便。
二、體會故事的詼諧
1、從故事名字想到了什么?猜一猜,國王可能什么時候蓋章?
愛蓋章國王身上會發(fā)生什么事。
2、觀察思考
國王都在哪些地方蓋章了?
小結:國王太愛蓋章了,到處都是國王的印章。
3、看看說說
為什么大家看到國王會頭疼?
小結:國王的印章又丑又難看,怪不得大伙都來抵抗了。
4、想一想
國王該怎么辦,既能不停地蓋章,又能受到大家歡迎?
國王的印章有哪些用處?
5、完整欣賞
印章還能用在哪些地方?
活動延伸:
1、與同伴設計印章畫。
2、按自己想象制作各種印章,為大家做賀卡。
4.幼兒園大班語言課件 篇四
活動目標:
1、對談話感興趣,并能積極參與,能用連貫的語言講述自己在即在旅游中的所見所聞和感受。
2、學會注意傾聽同伴的談話,能迅速理解別人講述的內容,想同伴學習講述經驗。
3、在談話中萌發(fā)愛護環(huán)境、愛祖國的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幼兒自己準備旅游的照片、紀念品或土特產。
2、教師準備一些景點的圖片和視頻。
3、布置一個旅游品展覽區(qū),展示幼兒帶來的旅游紀念品。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積極參與談話,能用連貫的語言講述自己在旅游中的所見所聞和感受
2、難點:幼兒獨立講述自己在旅游時的所見所聞,能有調理的講述。
活動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話題,激發(fā)幼兒的談話興趣師:今天,我們一起動手布置了一個展覽會,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展覽品吧!(照片、紀念品、土特產、幼兒的旅游繪畫、《11只貓做苦工》的地圖插頁等)師:在假期里。小朋友的爸爸媽媽都帶你們去了很多地方旅游,我們一起來講講關于旅游的故事吧!
2、鼓勵幼兒圍繞話題自由交談
。1)讓幼兒在小組內自由結伴交談,注意傾聽同伴的講述。
。2)教師要求幼兒圍繞話題講述自己在旅游中的感想。
注意:給每個幼兒充分表達的機會;讓幼兒豐富在集體和小組的不同情境中的談話經驗。
3、教師引導幼兒逐步拓展談話范圍(在集體中交流旅游時的所見所聞和感受)提問:
。1)旅游時有看到了什么?你都經歷哪些有趣的事情?
(2)哪些事情是第經歷的?
(3)哪些事讓你印象深刻?
(4)你今天帶來了什么紀念品和土特產?
注意: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逐步提出問題,層層深入引導幼兒發(fā)表自己的感想。不僅幫組幼兒圍繞話題談話,而且能夠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更好的傾聽、對話等,提高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
4、讓幼兒回家給父母或其他家人講述在幼兒園發(fā)生的有趣的事情。
5、思考旅游時需要帶哪些東西。
5.幼兒園大班語言課件 篇五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故事主要內容,并能用響亮的聲音、較完整的語言講話,并有禮貌講話的意識。
2、培養(yǎng)幼兒的傾聽習慣,知道不能隨意打斷別人的談話,發(fā)展他們的想象力。
3、培養(yǎng)幼兒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現(xiàn)力。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動準備:
1、與故事相關的圖畫、頭飾、道具等。
2、本班幼兒排好的情景表演。
3、布置好的情景場地。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吸引幼兒。
出示狐貍。"你們喜歡狐貍嗎?為什么?""今天這只狐貍跟以往的不一樣,到底是哪里不一樣呢?我們來聽故事《光說不做的狐貍》就知道了。"
2、幼兒欣賞故事,熟悉理解故事。
。1)幼兒欣賞故事,說說故事中的狐貍是怎么樣的。(引導幼兒說出它說話不算話,只知道說卻不做。并說說自己有沒有光說不做的時候。)
(2)幼兒觀看情景表演,初步理解故事。
。3)先后出示三幅圖畫,幫幼兒回憶故事中角色的對話、動作。進一步熟悉理解故事。
3、幼兒自選頭飾表演,體驗故事中角色的情感。
看了他們的表演,你們想不想也來玩一玩呀?
4、玩游戲"小動物種菜"。
。1)引起幼兒游戲的興趣。大象伯伯家有很大一片的菜地,是空空的。他想請小動物幫幫他,讓他的地里種上各種各樣的瓜果蔬菜。你們覺得可以種什么呢?(幼兒說說)
(2)交代游戲玩法:說完自己想種什么后,去拿一樣工具一些種子到菜地里去種。先用鏟子翻翻地,再澆水,后撒種子。幾名幼兒與教師一起扮狐貍。秋天到了,小動物去收獲果實,用禮貌的語言請客人吃自己的東西。
5、活動結束,收拾場地。
6.幼兒園大班語言課件 篇六
活動目標:
1、認識"小心觸電"、"禁止煙火"、"綠色食品"、"施工重地"等安全標志,清楚、連貫地講述其含義。
2、擴展認識社會事物的興趣,有安全意識,能遵守社會規(guī)范。
3、培養(yǎng)幼兒清楚、完整、連貫的獨白語言能力。
活動準備:
1、將"小心觸電"、"禁止煙火"等安全標志貼到硬紙板上,制成一個大轉盤。
2、畫有高壓電線、加油站、蔬菜站、水果店、倉庫、施工區(qū)的大掛圖。
3、與大掛圖內容相關的各種標志若干。
4、常見的安全標志若干。
活動過程:
1、感知理解講述對象教師用兒歌引出活動內容,"開心大轉盤,一搖它就轉,轉轉轉,大家仔細看。"
2、運用已有的經驗講述。
。1)教師將轉盤的指針指向"小心觸電"的標志。
"你知道這個標志的名字嗎?""它告訴人們什么?""經常在什么地方看到它?""為什么會有這個標志?"
。2)請一名幼兒將指針指向"禁止煙火"的標志。
"標識上有什么?""這條紅色的斜線表示什么?""你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看到過它?""它告訴人們什么?"
。3)再請一名幼兒將指針指向"綠色食品"的標志。
"你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見過這個標志?""它的名字叫什么?""它告訴我們有這種標志的食品在種植和加工過程中,不噴農藥,不加添加劑,是對我們的身體無害無污染的食品。"
。4)教師轉動大轉盤,指針指向"施工重地",引導幼兒觀察這個標志的特點。
"你們在哪些地方見過這個標志?""它告訴我們什么?"
3、引進新的講述經驗。
出示大掛圖,請幼兒根據(jù)畫面的內容,在合適的區(qū)域貼上"小心觸電""禁止煙火"等安全標志。并向其他幼兒講述這樣做的原因。
4、鞏固和遷移新的講述經驗請幼兒為班級或幼兒園、家庭設計一個安全標志,并講述其含義。
7.幼兒園大班語言課件 篇七
活動目標:
1、理解散文詩內容,激發(fā)欣賞散文詩的興趣,感受作品優(yōu)美的意境。
2、能參照原文進行聯(lián)想,仿編。用動作繪畫的方式表達自己對詩歌的感受。
3、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4、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fā)展求異思維。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投影。
活動過程:
1、通過談話,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秋天到了,一片片的樹葉從樹枝上飄落下來。樹葉都飄到哪兒去了呢?
2、幼兒完整的欣賞教師朗誦的配樂散文詩,初步理解作品的內容。
。1)文詩的題目叫什么?
。2)落葉都飄到哪里去了?
3、教師出示圖片,有感情的朗誦配樂詩,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并學習短句。
。1)樹葉落在地上,誰爬過來了,它把樹葉當成了什么?
(2)樹葉落在溝里,誰爬過來了,它把樹葉當成了什么?
。3)樹葉落在河里,誰爬過來了,它把樹葉當成了什么?
。4)樹葉落在院子里,誰看見了,它是怎么說的?
4、幼兒分角色邊欣賞散文詩邊表演。
5、啟發(fā)幼兒進行聯(lián)想、仿編。
樹葉還會落在哪里呢?誰會看見,它會把樹葉當成什么?
6、朗誦自己仿編的新詩。
8.幼兒園大班語言課件 篇八
活動目標:
1.能仔細觀察圖片內容和排序圖片,展開合理的想象,編出不同的情節(jié)。
2.能用完整、連貫的語言大膽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并愿意與同伴分享交流。
活動準備:
語言棋:棋譜、水彩筆、骰子、箱子、卡片、記錄表。
拼出來的故事:拼圖、記錄表。
排圖講述:故事小圖片。
我認識的字:幼兒故事大王、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智慧樹上智慧果,智慧樹下你和我,智慧樹前做游戲,歡樂多又多。今天我們一起來做游戲,比比誰在游戲中能干。
二、智慧樹下做游戲。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來做智慧游戲。
游戲一:語言棋。
先擲骰子,面上是數(shù)字幾,棋子就走幾個格子,當棋子正好停在有圖案的格子上時,就必須要從有圖片的箱子里摸卡片,并看著卡片講出內容。講好后并在表格上紀錄下來。
游戲二:拼出來的故事。
把散亂的圖片拼成一副完整的圖案,并用自己的話講述圖片內容。
游戲三:排圖講述。
按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將不同情景的圖片進行排列,并完整、連貫地講述。
游戲四:我認識的字。
自己翻書閱讀內容,找出認識的字用筆圈出來,并在紀錄上記錄認識多少字,并念給小朋友聽。
三、游戲要求。
教師交代游戲規(guī)則與要求。
語言棋:人數(shù)2至4人,確定好人數(shù)后在表格上寫上自己的學號。根據(jù)講述內容用五角星和圓圈記錄表示。
拼出來的故事:完成幾號拼圖就在表格中記錄相應的拼圖號,并記錄圖片講述情況。
排圖講述:兩人合作,將自己排好的圖片大膽的.完整講述跟對方聽。
我認識的字:每人拿一本書,把認識的字圈出來并記錄。
四、幼兒游戲。
教師巡回觀察指導幼兒。
五、講評。
1.語言棋:你和誰玩了,玩的怎么樣?
2.拼出來的故事:你拼了哪幾幅圖?圖上講了件什么事?
3.排圖講述:你怎么排的?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4.我認識的字:找了哪幾頁?認識了多少字?
5.你還想玩哪個游戲?下次把東西放到語言區(qū)里我們再去玩。
9.幼兒園大班語言課件 篇九
一、活動目標
1、對實物,圖片的觀察比較,使幼兒初步理解反義詞的含義。
2、發(fā)展幼兒思維敏捷性和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興趣。
3、學會正確運用反義詞
二、活動準備
1、實物:娃娃,書,糖,藥
2、多媒體課件
三、活動過程
1、通過實物引導幼兒理解反義詞的含義
。1)出示寶貝盒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了一個寶貝盒,里面住著很多對好朋友,老師請一個小朋友來摸寶貝。
(2)請幼兒觀察比較老師和小助手有什么不同。引導幼兒說出高矮,長短。
師:像高矮,長短這樣意思相反的詞叫做反義詞。
2、教師與幼兒以摸寶貝的方式,利用實物,各種器官,理解什么是反義詞。
如娃娃,引導幼兒說出大小
如書,引導幼兒說出厚薄
如聽拍手速度,引導幼兒說出快慢
3、請幼兒說說自己還知道什么反義詞。
4、利用幻燈片圖片,玩游戲“找相反好朋友”。并讓幼兒用反義詞正確表達。
5、師幼互動游戲“和我說的做的不一樣”,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
6、帶小朋友出去找反義詞。
師:總結:小朋友們,只要我們有一顆善于發(fā)現(xiàn)的心,我們就能在生活中找到很多反義詞,那現(xiàn)在老師帶你們出去找反義詞,看哪個小朋友找到的反義詞多。
10.幼兒園大班語言課件 篇十
活動目標
1.不怕困難,有客服困難的勇氣。
2.學習續(xù)編故事。
3.能在同伴面前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運南瓜》的圖片一幅。
2.磁帶、錄音機等。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圖
提問:這是什么地方?小兔在干什么?(學習詞語:茂盛、發(fā)愁)誰來了,它們在說什么?
二、引導幼兒觀察圖
提問:畫面上有誰?它們在說什么?小白兔看見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交代任務:這兩幅圖說的是小白兔和南瓜的故事,故事的開頭我們知道了,小白兔的大南瓜該怎樣運回家呢?請你們仔細想一想,把這個故事的結尾部分畫出來。
四、讓幼兒把自己的想法畫在紙上,作為第三幅圖。(要求畫出的小兔運南瓜的形象是甜滋滋的,小兔走路的姿勢是歡快的。)畫好后獨自練習講述。教師巡回觀察指導,了解幼兒構思。
五、選擇畫面清晰、情節(jié)設計比較合理新奇的作品讓作畫人向全體幼兒講述。
六、啟發(fā)幼兒給故事取名字。
七、教師完整講述《運南瓜》的故事。(也可請能力強的幼兒講述一遍。)
八、引導幼兒討論:從小白兔運南瓜的故事中我們懂得了一個什么道理?
延伸活動
幼兒回家后可將《運南瓜》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11.幼兒園大班語言課件 篇十一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知道天空是無邊無際的。
2.產生探索天空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掛圖第13號。
2.戶外活動時觀察過天空,對天空高得無邊、大得無際有感性認識。
活動過程:
一、產生懸念激發(fā)興趣。
1.藍藍的天空中,飛來了一群小鳥它們想知道天空有多大,有多高,想去量量天空。
2.教師問:“小朋友們,那你們猜猜小鳥怎樣量天空呀!”
3.幼兒互相討論
4.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
5.老師總結:你們幫小鳥想了這么多量天空的方法,那小鳥們究竟是怎么量的呢?
二、欣賞詩歌
1.老師繪聲繪色的,第一段要帶神秘的口吻,引發(fā)幼兒的遐想。
2.小鳥怎樣去量天空?
3.老師提問:天空究竟有多高,有多寬?小鳥為啥量不出來?
三、肢體游戲
1.小鳥是怎樣量天空的?我們再來聽聽詩歌。
2.幼兒用動作表現(xiàn)小鳥量天空的情景。如:跳一跳、蹦一蹦;飛到東,飛到西,手臂張開比劃等。
四、量天空
你們想變成小鳥去量一量天空嗎?那我們一起到戶外去量一量吧!
12.幼兒園大班語言課件 篇十二
活動目標:
1、欣賞散文,感知理解樹葉和變化的小鳥之間的關系。
2、通過閱讀圖片和標記,嘗試為圖片排序,并講述圖片和標記所表達的中心內容。
3、參與歌唱表演《大樹媽媽》,感知大樹和小鳥之間的親情。
活動準備:
1、圖片。
2、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欣賞散文,鼓勵幼兒大膽的在集體面前講述自己看到樹葉的變化。
1、師:有一棵很老很老的樹,它快要死了。有一天,很多小鳥飛來,停在老樹的身上唱歌,樹葉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2、觀看幼兒用書上圖片,講述故事內容,使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師:畫面上有一棵怎樣的樹?誰來了?小鳥停在老樹上干什么?樹葉怎么了?飛到哪兒?樹葉變成了什么?鳥兒都飛向哪兒?老樹變得怎樣了?
二、幼兒觀看圖片,教師講述故事。
采用留空地方法,鼓勵幼兒參與講述。
三、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和標記,閱讀樹葉變成樹葉鳥餓線索標記圖。
師(指圖片“→”標記):樹葉飛呀飛,飛過綠色的湖,飛著飛著,樹葉變成了綠色的鳥。(啟發(fā)幼兒在黑板上選擇圖片,放在相應的“→”標記后面,并講述“樹葉飛呀飛,飛過XX,飛著飛著,樹葉變成了X色的鳥。)(帶領幼兒完整閱讀黑板上的圖片標記)
四、幼兒人手一冊幼兒用書。
師生共同閱讀講述故事。
五、音樂活動《大樹媽媽》。
師:小鳥喜歡大樹媽媽,給大樹媽媽唱歌,大樹媽媽也非常喜歡小鳥,它也給小鳥唱歌,下面我們扮演小鳥飛到大樹媽媽身邊和大樹媽媽一起游戲好嗎?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用繪畫的形式仿編故事內容,表現(xiàn)落葉、背景以及彩色的小鳥,并用童話中的句型講述:樹葉飛呀飛,飛過XX,飛著飛著,樹葉變成了X色的鳥。
13.幼兒園大班語言課件 篇十三
活動目標:
1、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體驗交流的樂趣。
3、了解傘的用途、使用方法,拓展幼兒對傘的想象和體驗。
活動準備:
1、將各種各樣的傘布置在活動室內。
2、下雨的音效;課件。
活動過程:
1、創(chuàng)設談話情境。
引導幼兒傾聽下雨的聲音,談一談下雨了怎么辦。
2、感知傘的多樣性。
。1)你們都見過什么樣的傘?
引導幼兒談談生活經驗中傘的大小、顏色、功能、用途。
(2)請幼兒觀察活動室內的傘,并找一把喜歡的傘撐開,和朋友談論:你是怎樣把傘撐開的?你想用傘干什么?
(3)幼兒自由交談。
3、通過課件拓展幼兒的話題。
(1)邊觀看課件邊談論:還有哪些新奇的傘?你喜歡哪一把傘?為什么?鼓勵幼兒大膽談話。
。2)教師簡單小結:傘很漂亮,有很多顏色和圖案,還有很多可愛的造型傘、折疊傘、自動傘。傘可以遮陽、蔽雨、擋風。
。3)拓展幼兒對傘的想象:如果森林里小動物們也有一把傘,那會是什么樣的傘呢?
4、游戲:快樂的太陽傘。結束活動。
14.幼兒園大班語言課件 篇十四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進一步了解鳥與人類的關系。
2、大膽猜測故事內容,較完整表達出鳥與人類的關系。
3、萌發(fā)對大自然的關注之情。
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了解鳥與人類的關系。
活動難點:
了解鳥與人類的關系。
活動準備:
掛圖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活動。
提問:你們知道鳥與我們人類有什么關系嗎?
師:小朋友講了那么多鳥與我們人類的關系,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個關于鳥的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聽聽吧。
二、分段學習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講述故事第一段提問:
。1)老爺爺希望家門口有什么?他做了什么?種了幾棵樹?為什么?
。2)老爺爺年紀大了,只種了九棵樹就種不動了,他該怎么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呢?
2、看圖猜測故事內容提問:
(1)你看到了什么?老爺爺為什么要做鳥窩?
(2)有幾只小鳥飛來了?你覺得小鳥能幫老爺爺實現(xiàn)愿望嗎?為什么?
3、看圖驗證結果。
提問:老爺爺?shù)脑竿麑崿F(xiàn)了嗎?你認為是怎么實現(xiàn)的?
4、教師講述故事第二段到后。
提問:老爺爺?shù)脑竿窃趺磳崿F(xiàn)的?小鳥是怎樣幫助老爺爺實現(xiàn)愿望的?
三、看圖完整欣賞故事。
提問:如果一開始老爺爺沒有做鳥窩,小鳥會來嗎?
小樹苗是怎么長大的?
老爺爺為什么能實現(xiàn)愿望?
你能為故事取個題目嗎?
四、與幼兒交流。
提問:鳥對人類有什么好處?
小結:小鳥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它們能幫助人類傳播種子,綠化環(huán)境,凈化空氣。
五、幼兒自由看書嘗試講述故事。
15.幼兒園大班語言課件 篇十五
活動目的:
1、能安靜地聽別人說話。
2、能注意聽別人對自己說話并作出回應。
活動準備:
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1、點名。
引#課件# #幼兒園大班語言課件(精選20篇)#:今天老師來點名,看看哪些小朋友來了。
教師點名,故意說錯兩三個幼兒的姓名,看看幼兒的反應。
提問:剛才我念錯了幾個小朋友的名字,是哪幾個小朋友?你是怎么發(fā)現(xiàn)的?
2、游戲說說老師說的話。
玩法:將幼兒排成幾個縱隊,教師輕聲對每組的第一個幼兒說一句簡短的話,要求第一個幼兒輕聲傳給第二個幼兒,一直傳到后,由后一個幼兒說出來。看看哪個隊說得正確。
3、你說我聽。
引導幼兒兩三個一起自由交談,注意提醒幼兒要安靜地傾聽別人說話,當別人說話時眼睛要注視著說話的人,不能隨便插嘴或打斷別人的話。
4、我說你做。
教師布置一些任務給幼兒,如把紅色玩具放到玩具筐里、把黃色玩具小狗拿給xx等,引導幼兒傾聽并完成任務。
說說做做。幼兒自由組合,由一個幼兒提出任務,其他幼兒聽到后完成任務。
16.幼兒園大班語言課件 篇十六
活動目標:
1、能大膽地與講述圖片內容,體會作品所蘊含的趣味性。
2、根據(jù)順序仔細觀察畫面角色動態(tài)、表情,發(fā)揮想象的空間。
3、在理解圖片中小老鼠拿蛋、鉆進大象鼻子、被甩到草地上的基礎上,學習新的講述經驗。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對話框卡片
活動過程:
1、師出示多幅圖,引導幼兒觀察并初步學習講述圖片內容。
。1)師引導幼兒觀察理解多幅圖片中小老鼠拿蛋、鉆進大象鼻子、被甩到草地上的內容,并初步學習講述。
。2)師小結圖片的內容,并進行簡單地講述
2、引導幼兒在對話框卡片的'幫助下,豐富講述內容。
。1)出示小老鼠說的話的卡片"咦,我怎么飛起來了!",提問:是誰說的,你為什么知道是小老鼠說的?
。2)出示空白卡片,引導幼兒猜猜是誰說的?發(fā)揮想象:你覺得大象會說什么話?
(3)把空白卡片應用到其他張圖片:圖片上還有誰沒有說過話?提醒幼兒說時注意語氣、表情動作等。
3、出示"奇怪"的卡片,引導幼兒應用到圖片中進行講述。
。1)小老鼠發(fā)現(xiàn)一個蛋變成了一只小雞,它會覺得這件事情怎么樣?(很奇怪)師出示字卡"奇怪",小老鼠會怎么說?
。2)你覺得這個"奇怪"還可以放在哪幅圖上?然后你要把這件奇怪的事情講給我們大家聽,不能光擺,想好了再舉手,誰會?
4、根據(jù)故事內容,請幼兒和同伴一起,能用比較完整地話講述這個故事。
17.幼兒園大班語言課件 篇十七
活動目標:
1、學會根據(jù)畫面的實物,初步認讀漢字“床、樹、桌、椅、林、森”等。
2、探索并認識常見的“木”字旁的字,知道“木”字偏旁的漢字與“木”有關。
3、積極參與用身體變漢字的活動,產生對識字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木頭一塊、字卡、圖片、。
2、含有“木”字旁的操作卡片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1、(出示木頭)這是什么?你們知道“木”字應該怎么寫呢?(出示字卡)這就是木字,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2、小結:我們知道“扌”旁和手的動作有關,“口”字旁和口有關。那么“木”字旁和什么有關系呢?
二、認識漢字“樹”、“林”、“森”。
1、師:我為你們準備了好多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圖上有什么?
分別引導幼兒認識“樹”、“林”、“森”,并和一起認一認,讀一讀。
2、我們一起來找一找,著三個字中有什么一樣的.地方?(都有木字)3、小結:樹字里面有一個“木”字,林字里面有兩個“木”字,森字里面有三個“木”字,原來“木”還會藏在別的字里面。
三、通過游戲,感受“木”字旁。
1、師:我還為你們準備了很多圖片,你們想看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圖上有什么?再猜猜旁邊的漢字應該怎么讀?
2、和逐一認識圖片和字卡。
3、這些字有什么一樣的地方嗎?哪里是一樣的呢?
4、為什么這些字都有“木”字呢?這些“木”字在字的什么地方?
5、小結。
6、幼兒操作:找一找這些字中哪些字里面有“木”字,用筆把它圈出來,然后和你的好朋友說說“木”在字的什么地方?。
四、拓展經驗,認識有關帶木字旁的字。
1、你還見過哪些木制品?還有哪些字會有“木”字旁呢?
2、教師根據(jù)嬰幼兒的講述及時地在黑板上寫出漢字。
3、我們一起來說說、念一念這些漢字。
五、游戲活動1、可以用身體表現(xiàn)出漢字來,你想試試嗎?
2、帶領分別用身體表現(xiàn)“樹”、“林”、“森”。
3、游戲重復2~3次。
活動延伸:
在語言區(qū)投入“木”字旁的操作卡,引導再去找找“木”字旁的字。
18.幼兒園大班語言課件 篇十八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了解"邊界"的含義,引起幼兒閱讀《邊界》興趣。
2、引導幼兒進一步了解一些動物的邊界,自由理解圖畫內容。
活動準備:
1、事先布置好游戲場景(呼啦圈當鼠洞,沙包當糧食),請3名幼兒當貓,其余幼兒當老鼠。
2、大繪本、小繪本、動物圖卡。
活動過程:
一、游戲"貓抓老鼠",引出"邊界"。
1、幼兒玩"貓抓老鼠"的游戲。
2、幼兒討論講述游戲規(guī)則:小貓睡覺了,小老鼠出洞偷糧食,貓大叫,老鼠逃入洞中,小貓抓未逃進洞中的老鼠。
3、幼兒再次游戲。
4、教師提問:為什么小貓不去抓逃入洞中的老鼠。
5、幼兒自由回答,引出"邊界"。
6、教師小結:呼啦圈就好像是老鼠洞口是小老鼠家的邊界。
二、出示圖畫書,引導幼兒自主閱讀。
1、今天,老師為你們帶來了一本有趣的圖畫書,書中講述了各種各樣的邊界,小朋友想不想一起來閱讀?(想)
2、幼兒自主閱讀,教師適當與幼兒交流。
三、幼兒自主創(chuàng)編想象閱讀。
1、有一種動物迫不急待地想來告訴我們它的."邊界",出示狼的一家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2、出示圖二"一只狼向狼一家打招呼圖片",引導幼兒閱讀。提示:"為什么狼的朋友要站在那么遠來打招呼?"引出狼"邊界"。模仿狼打招呼的動作。邊出示圖一背景,邊操作小圖卡,引導幼兒仔細閱讀,討論狼是怎樣劃"邊界"的。
3、依次出示河馬、狐貍、園丁鳥圖片,邊操作,邊將其放入適當背景圖中,引導幼兒進一步觀察它們家邊界是什么。模仿圖中一些有趣情節(jié)。引導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來小結。
四、結束活動。
剛才,我們了解了那么多動物的邊界,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知道更多的"邊界"?(想)
延伸活動:
和幼兒一起去尋找更多"邊界",結束第一課時活動。
19.幼兒園大班語言課件 篇十九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感受作品的趣味性,學會朗誦詩歌。
2、了解西瓜和黃瓜在生長過程中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3、豐富詞匯:瓜藤兒、又大又圓、又細又長。
重難點:
理解詩歌內容,學會朗誦詩歌。
活動準備:
1、胖奶奶和瘦爺爺?shù)氖峙几饕粋;磁帶及錄音機。
2、詩歌圖譜、ppt;筆、紙。
活動過程:
一、教師分別用左右手操縱胖奶奶和瘦爺爺?shù)氖峙,通過情景對話引題。
1、胖奶奶:嘿!我是胖奶奶。瘦爺爺:嘿!我是瘦爺爺。
胖奶奶:我喜歡種瓜。瘦爺爺:我也喜歡種瓜。
胖奶奶:我種的瓜又大又圓,味道甜又甜。瘦爺爺:我種的瓜又細又長,清口又松脆。
2、胖奶奶和瘦爺爺都夸自己種的瓜好,你們猜猜他們種的是什么瓜?
3、小朋友們猜了這么多,那詩歌里的胖奶奶和瘦爺爺?shù)降追N的是什么瓜呢?請聽詩歌《種瓜》。
二、欣賞配樂詩,幼兒初步了解詩歌內容。
1、教師朗誦詩歌一遍,幼兒傾聽。
2、請幼兒說說胖奶奶和瘦爺爺種的各是什么瓜。
3、西瓜和黃瓜也和小朋友一樣,都是一點點長大的,你們知道他們是怎么長大的嗎?
三、課件演示,了解西瓜和黃瓜的生長過程。
1、看ppt聽教師朗誦詩歌一遍。
2、提問:西瓜和黃瓜的'生長過程中有什么地方是一樣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樣的?
四、看圖譜學兒歌。
1、教師指著圖譜完整朗誦一遍詩歌。
2、幼兒跟著教師看著圖譜一起念詩歌。
3、豐富詞匯:瓜藤兒、又大又圓、又細又長。
(提問:小朋友們看,剛才胖奶奶和瘦爺爺種的瓜藤各往哪兒爬呀?長呀長呀,胖奶奶種的瓜和胖奶奶一樣,怎么樣?長呀長呀,瘦爺爺種的瓜和瘦爺爺一樣,怎么樣?)
4、分男女角色念。(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
五、拓展想象,鞏固理解詩歌內容。
1、胖奶奶和瘦爺爺明年還要種瓜,他們會種什么瓜呢?根據(jù)想象,編成詩歌并用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2、教師提操作要求。
3、幼兒邊聽音樂邊作畫。
20.幼兒園大班語言課件 篇二十
活動目標:
1.欣賞詩歌《長大了做什么》,理解詩歌內容,知道各種職業(yè)的人們生活的關系。
2.有長大后建設祖國、為人民服務的愿望。
3.根據(jù)詩歌句式,結合自己喜歡的職業(yè)嘗試創(chuàng)編一段詩歌。
活動準備:
1.發(fā)明家、工業(yè)農業(yè)技術員、清潔工、解放軍戰(zhàn)士工作的圖片各一張。
2.各種職業(yè)工作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以:"長大了你想做什么"為主題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長大了想做什么?
二、引導幼兒欣賞詩歌,幫助幼兒理解詩歌。
1.教師有表情地朗誦詩歌,幼兒欣賞。
師:小朋友長大了想當老師、解放軍等。今天,老師也帶來一首詩歌《長大了你想做什么》。
2.討論交流:
師:詩歌里說小朋友長大了做什么/當發(fā)明家要做什么?你知道哪些發(fā)明家?他們發(fā)明了什么?你想發(fā)明什么?當技術員要做什么?農業(yè)技術員可以培育什么新的品種?當清潔工、解放軍等拿什么工具?
三、幼兒學念詩歌。
師: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長大了你做什么》這首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