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jīng)典民間故事傳說 篇一
嫦娥與丈夫后羿來到人間以后,一直擔(dān)心做了凡人會死,就希望后羿到昆侖山上求取回能長生不老的仙藥。為了幫助嫦娥實(shí)現(xiàn)這個愿望,后羿歷經(jīng)千難萬險終于來到了昆侖山。在昆侖山頂,西王母送給后羿一顆用不死果煉制的仙藥,并告訴他:他們夫妻如果共同吃了這顆仙藥就可以長生不老;但如果其中一個人獨(dú)自吃掉,這個人就會升/天成仙。聽了西王母的告,后羿就帶著這顆仙藥回家了;氐郊依,他把西王母的話如實(shí)轉(zhuǎn)告給了嫦娥。嫦娥聽后心里非常高興,但是她在臉上并沒有表現(xiàn)出來。
由于嫦娥非常想再回到天上做女神,所以自從后羿把仙藥帶回家那天起,她就一直暗自盤算著怎樣獨(dú)吞仙藥。
這天夜里,后羿由于勞累了一天,早早地睡覺了。嫦娥等丈夫熟睡之后,偷偷下床,取出仙藥,迫不及待地把它吞進(jìn)了肚子里。不一會兒,嫦娥覺得整個身體都變輕了,緊接著她感覺身體慢慢飄離地面,向天上飛去。但是嫦娥又特別擔(dān)心神仙們會嘲笑她背信棄義,只好飛到了月亮上。到了月宮,嫦娥才發(fā)現(xiàn)月宮里只有被罰入月宮砍桂樹的吳剛和一只玉兔。嫦娥這才思念起與后羿的幸福生活,但她再也不能見到后羿了,只好在月宮里對著桂樹暗自落淚。再說后羿,當(dāng)他一覺醒來,得知嫦娥偷吃仙藥獨(dú)自成仙的消息后氣得捶胸頓足、暴跳如雷。悲恨交加的后羿仰望著夜空呼喚著嫦娥的名字,希望嫦娥能回心轉(zhuǎn)意,再回到他身邊。就在這時,后羿驚喜地發(fā)現(xiàn),今晚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里面有一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一切都明白了。
2.經(jīng)典民間故事傳說 篇二
傳說,古時候有個魯木匠,他手藝高超,一輩子積攢下三百兩銀子。他有三個兒子,魯木匠一心想讓兒子們繼承他的手藝。有一次,他買了三匹快馬,分給三個兒子,然后要大兒子和二兒子到終南山找木匠神仙學(xué)藝。大兒子和二兒子騎著馬走了。三年后,他們又兩手空空地回來了。原來,他們在外面混了三年,什么也沒有學(xué)到。魯木匠一氣之下把他倆趕出了家門。他對三兒子魯班說:“孩子,我一生的希望就寄托在你的身上了!”小魯班騎上快馬,告別了親友。他翻過了一座又一座大山,跨過了一條又一條大河,歷盡千辛萬苦,終于來到終南山下,見到了木匠神仙。神仙問他:“一門手藝,有人三個月就學(xué)好了,有人三年才學(xué)好,這是為什么?”
魯班答道:“三個月只是學(xué)個皮毛,三年才能學(xué)到真本領(lǐng)。”神仙點(diǎn)點(diǎn)頭,拿出一把缺了口的斧頭和兩把又禿又彎的鑿子,讓魯班磨。魯班磨了七天七夜,終于磨好了。神仙看到磨好的斧頭和鑿子,高興地說:“孩子,你不怕困難,又心靈手巧,我要把全部手藝都傳給你!”魯班藝成出師后,手藝精湛無比,后人都尊稱他為木匠祖師。
3.經(jīng)典民間故事傳說 篇三
孟家住的地方離墳場很近,經(jīng)常有送葬的人群從他們家門前經(jīng)過。這不,小孟軻聽見屋外一陣陣的樂曲聲和一聲聲的啼哭聲,忍不住又跑出去看了。在他眼里,送葬仿佛是做游戲,或者是演戲,吹吹打打,哭哭啼啼,非常熱鬧。他的母親憂慮地看著他的背影,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家搬離這個地方。過了一段時間,他們搬到了集市。這里雖然不再有機(jī)會旁觀葬禮,但是,新鮮好玩兒的事物多了。市井上各種各樣的叫賣聲、打鐵聲、殺豬聲…不斷地傳入小孟軻耳朵里。他的手中捧著《論語》,可是一顆心早就飛到了外面。一次,趁母親沒看見,他一溜煙地跑到街上玩兒去了。
等到天黑了,他才想起回家。他的母親嚴(yán)肅地看著他,說:“孩子,我們將再次搬家!
“為什么啊?我覺得住在這里很好!
“孩子,你父親死得早,他希望你認(rèn)真讀書,做個像孔子一樣的
人。這個地方太吵了,你不能靜下心來念書。所以,我們還是搬走的好。”
孟軻看著母親,點(diǎn)了點(diǎn)頭。
不久,他們搬到城東,就住在學(xué)宮對面。這里每天書聲瑯瑯,學(xué)習(xí)氛圍非常濃。自從搬到這里,孟軻用功多了。
這天,他的母親發(fā)現(xiàn)孟軻正跪在地上磕頭朝拜“你又在玩什么把戲?”母親有點(diǎn)生氣。
“母親,我在演習(xí)周禮呢。”
“誰教你的?”
“我看學(xué)宮里的老師在教學(xué)生這樣做,我在這里照著做呢。”
孟軻的母親欣慰地笑了,她終于為兒子找到了一個讀書學(xué)習(xí)的好地方。后來,孟軻也沒有辜負(fù)母親的辛勤培養(yǎng),終于成為一位有名的思想家。
4.經(jīng)典民間故事傳說 篇四
老子是道家的始祖,他年輕時曾經(jīng)降過妖。你知道這件事嗎?原來老子有個妹妹,叫做春水。春水是個十分美麗的姑娘。有一天,春水正在房里刺繡,忽然窗外飛來十只純白可愛的小鳥兒,
嘰喳喳地叫著。春水見了好高興,便忍不住走出房門逗弄它們玩兒。
說也奇怪,從此以后,小鳥便天天來找春水,而且對她特別親熱,不斷地在她耳邊吱吱叫著,好像總在重復(fù)著一句話:“嫁給我吧!”春水越來越感到好玩兒,忍不住開玩笑說:“好!”想不到,怪事發(fā)生了。
第二天,十個穿白色衣服的少年來春水家上門提親了。老子不解地問:“你們究竟是誰?我并不認(rèn)識你們啊,怎能隨便把妹妹許配給你們!而且我只有一個妹妹,如何能嫁給你們十個人呢?”
“是令妹自己答應(yīng)的,你不允許也不行!”蠻橫的少年便將春水強(qiáng)行拉走了。臨走時,老子偷偷囑咐春水,要她一路上撒下花種做記號,自己好去救她。春水含淚點(diǎn)了點(diǎn)頭。
過了幾天,種子發(fā)芽了。老子便循著花苗去找妹妹。走過許多村莊,老子發(fā)現(xiàn)人煙越來越稀少,心里也越來越緊張。最后,老子終于在一個荒郊野外的山洞里找到了春水。
春水整日擔(dān)驚受怕,在山洞里度日如年,見到哥哥,忍不住掉下淚來。
原來那十位少年是住在這山洞里的十個妖怪,名叫十郎子。因?yàn)榛沓尚▲B兒出去尋找食物時看見了美貌的春水,他們才想辦法把她弄到山洞里來的。
春水說:“他們有一根厲害的短棒,只要拿著它對人大喊‘跺’,那人就立刻倒地而死!薄班溃∵@么厲害,拿來讓我看看!”老子說。春水便從酒缸旁拿出一根棒子。老子仔細(xì)地看了半天,說:“好,我回去做一根來調(diào)包!痹挷耪f完,十郎子就回來了。春水忙叫哥哥藏到酒缸里。
十郎子一進(jìn)來便問:“有生人的味道,是誰?”春水知道瞞不住,只好把老子叫出來,說:“他是我哥哥,特地來看我的…”“哼!膽大包天!竟敢擅自跑來,看在你/妹妹的分上,今天姑且饒你一命,下回再敢來,看我不‘跺’死你,還不快滾!”
回到家的老子通宵趕工,次日清晨便將假棒子做好了。他立刻又偷偷來到山洞,將真的棒子調(diào)包/過來。
“你有把握勝得了他們?哥哥,我好害怕!贝核畵(dān)心地說道。
老子安慰妹妹說:“別擔(dān)心,短棒已經(jīng)在我手里了,還怕什么呢?這些妖怪胡作非為,我會在他們施展其他魔法之前,將他們打/倒的!
過了不久,十郎子回來了,一見到老子立刻大吼道:“好小子,叫你別來,你還硬要來,你是活得不耐煩了!”說著立刻拿起假棒,想“跺”死老子。就在這時,老子已經(jīng)舉起真棒,連連喊“跺”,一眨眼工夫就死了五個妖怪。
另外五個妖怪見狀大驚,要施展其他魔法也已經(jīng)來不及了,只好慌忙地轉(zhuǎn)身飛奔,不敢停留。老子見狀急忙追趕。就這樣,妖怪措手不及,全部死在他的棒下了。
于是,老子帶著春水回了家,又過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
5.經(jīng)典民間故事傳說 篇五
有一天,終南山上的八位神仙騰云駕霧來到了東海邊上的蓬萊仙島。他們在蓬萊仙島上東望望,西轉(zhuǎn)轉(zhuǎn),玩兒得很開心。有一天,眾仙人站在丹崖頂上看海景。呂洞賓說:“哎呀,你們看前邊那一片黑糊糊的是什么?”漢鐘離說:“那不是一些海島嗎?咱們到海島上看看,好不好?”神仙們都表示愿意?墒牵_呎也坏酱,怎么辦呢?呂洞賓說:“咱們顯顯各自的本事吧!
于是,鐵拐李順著山崖扔下葫蘆,葫蘆一到海上,就鎮(zhèn)住了一層惡浪。接著他跳下山崖就說:“我先走了。”眾仙人一看,葫蘆已變成一只獨(dú)木舟,鐵拐李樂悠悠地坐在舟上,自在極了。漢鐘離著急了,他拍拍肚皮說:“看我的。”說著,抽出扇子,吹口仙氣,說聲“變”,扇子一下子變得有一丈多長,漢鐘離坐在扇子上,嘻嘻哈哈地追逐鐵拐李去了。緊接著,張果老投下了紙驢,何仙姑扔下了荷花,呂洞賓甩出了簫管,韓湘子放下了花籃,藍(lán)采和拿出了拍板,曹國舅擎起了玉板。八仙們來到海面,嬉鬧一陣,就開始各顯神通,向海島奔去。
仙人們正走著,藍(lán)采和突然落后了。他說:“你們先走,我試試我這塊拍板的神通到底有多大?”這時候,東海龍王正在宮里議事,只見水面上掠過一片白光,把水晶宮照得透亮。他覺得奇怪,忙派三太子到海面上看看是怎么回事。三太子帶了一群兵將在海上轉(zhuǎn)了一圈,只見藍(lán)采和腳下踩著一塊拍板,浮海正過。
三太子讓龍兵出動,把拍板同藍(lán)采和一起抓進(jìn)了龍宮。三太子把藍(lán)采和關(guān)押好,自己拿著拍板高高興興地見龍王去了。
再說眾仙登岸后,不見了藍(lán)采和,他們就在岸邊等。等了一陣,等得不耐煩了,可怎么也看不見藍(lán)采和的身影。還是鐵拐李腦子轉(zhuǎn)得快,他一想,說:“不好,一定是東海龍王把他扣住了,咱們還是到龍宮里去找找吧。”張果老攔住他說:“說的倒是,不過你喝醉了酒,可別酒后鬧/事。我看,你還是不去的好!眳味促e急了,先跑到海邊去找藍(lán)采和,找了半天也沒找到。他就站在岸邊大聲喊道:“海龍王你聽著,你把人還給我們,萬事俱休,要是不還,我們就放火把海水燒干。”
三太子聽見了呂洞賓的喊叫,可是他根本不把呂洞賓放在眼里。他指著呂洞賓的鼻子罵道:“休得狂言,你快給我滾回去,要不連你一塊ㄦ抓進(jìn)龍宮。”
呂洞賓大怒,拔出寶劍就向三太子刺去。三太子打不過他,鉆進(jìn)海里逃跑了。鐵拐李隨后把葫蘆投進(jìn)海水里,吹了一口仙氣。這下可好,葫蘆變成了火葫蘆,燒得海水直冒熱氣,像開了鍋似的。
龍王在龍宮里熱得躲也沒地方躲,藏又沒有地方藏,趕緊吩咐龍兵放人。鐵拐李見藍(lán)采和回來了,這才收了葫蘆,陪他一塊兒找眾仙人去了。
眾仙見藍(lán)采和回來了,都十分高興。藍(lán)采和卻說:“我回來有什么用,寶器拍板還在他們的手里,我自從登上仙境,逍遙自在,想不到今日受這等屈辱,眾位道友可要為我報仇,出這口氣啊!闭f著,藍(lán)采和號啕大哭起來,哭得天地變色。眾仙聽了很是氣憤,都說龍王欺人太甚,大家紛紛想討回拍板的辦法。
于是,何仙姑陪著呂洞賓來到海上。他們大聲呼喊了半天,驚動了巡海夜叉。夜叉急忙報信給了三太子。
呂洞賓見三太子帶領(lǐng)蝦兵蟹將殺氣騰騰地來了,抽出雙劍就迎戰(zhàn)。三太子不是呂洞賓的對手,只打了幾個回合,便敗下陣去,蝦兵蟹將也跟著四散逃命。三太子剛要逃回龍宮,何仙姑早把荷花變成了竹罩,扔到了空中,只見一個鋪天蓋地的竹罩一下子扣住了他們。呂洞賓大喝一聲:“畜生,你往哪里逃!”手起劍落,海水一片血紅,三太子被活活扎死在竹罩里,蝦兵蟹將們也被扣了進(jìn)去。
龍王聽說三太子被殺大吃一驚,忙令二太子出戰(zhàn)。二太子也打不過呂洞賓,手臂還被呂洞賓砍斷了,忙大叫一聲扎進(jìn)海里,水族兵也紛紛逃回了龍宮。龍王看見二太子斷臂逃回來,龍兵又死傷大半,便親自調(diào)動海內(nèi)十萬水族,又派兵去南/海告急,征戰(zhàn)八仙,以報兩個太子之仇。
漢鐘離一看龍王來者不善,率先沖了出來。
二人戰(zhàn)了五十多個回合,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還是不分勝負(fù)。水族兵將見龍王打不過漢鐘離,都圍來助戰(zhàn)。張果老一看漢鐘離要吃虧,就搖起了令旗,八仙們四處出兵,殺聲、喊聲從四面八方傳來。龍王漸漸招架不住了,落荒而逃。
這時,鐵拐李放出葫蘆里的大火,不一會工夫就把海水燒干了。龍王只好帶領(lǐng)妻兒往南/海逃去,八仙這才收兵罷休。南/海龍王聽說了八仙大戰(zhàn)東海龍王的事情后嚇了一跳,他急忙把東海龍王接到殿上。聽完東海龍王的哭訴,南/海龍王坐不住了,說:“太子奪了八仙的拍板也不值得他們殺/人害命,八仙真是欺人太甚!大哥,你別愁,待小弟為你報仇,奪回龍宮!蹦/海龍王當(dāng)場寫了幾封急信,告知西海龍王、北海龍王,明日五更,聽到連珠炮響,一齊放水助戰(zhàn),水灌八仙。
八仙奪了龍宮以后非常開心。他們在龍宮四處游覽,這里奇珍異寶遍地都是。他們轉(zhuǎn)到后宮,看到拍板好端端地放在那里。藍(lán)采和忙收起拍板,高興得不得了。
說話間,天已經(jīng)黑了。眾仙決定,今晚在這里住一宿,明天再過海也不遲。
四更天時,張果老醒來,聽見外邊傳來一陣“嘩嘩”的響聲,趕快叫醒眾仙。鐵拐李耳朵長,他仔細(xì)聽了聽外邊的動靜,說:“這地方地勢低洼,龍王要是用水灌,我們可就全被熬了魚湯了。”
漢鐘離聽鐵拐李說得有道理,就叫呂洞賓出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呂洞賓剛出去,只聽見一聲炮響,喊殺聲傳來,四面八方的海水像山一樣蓋了過來。沒過多久,大水就淹了龍宮,八仙都泡在水里了。
曹國舅從身上抽出避水腰帶,水就自動讓出一條路來。眾仙一看,急忙擠在曹國舅身旁,驚慌失措地向岸上逃去。
四海龍王水淹龍宮后,坐在水面上等了半天,見一點(diǎn)兒動靜也沒有,以為八仙全都被淹死了,龍王便命令收兵。
八仙逃回岸上,憋了一肚子氣。呂洞賓跳起來說:“他龍王能用水淹我們,我們就推倒泰山填東海!即使壓不死龍王,他也無法再調(diào)兵和我們斗了,我們不就取勝了嗎?”
眾仙一聽,都認(rèn)為此法高明。于是,八個人一齊上了泰山。只聽“轟隆”一聲巨響,泰山被推進(jìn)了東海。不久,煙霧散開,一大片海變成了平地。再說龍宮當(dāng)時的情形。那個時候,四海龍王正在飲酒作樂,只聽見一陣天地裂的響聲之后,突然沙石亂飛。南/海龍王大叫道:“壞了,八仙又來打我們了。”話音剛落,就看見一座大山倒在海里。四海龍王的兵馬全部被壓死了,只有四海龍王和十幾個親信逃了出來。東海龍王回頭一看氣憤不已。東海已被填為平地,龍兵們同四海龍王只好逃向南/海。
自此以后,“八仙過海,各顯其能”這句話就流傳下來了。
6.經(jīng)典民間故事傳說 篇六
楚國自從被秦國打敗以后,一直受秦國欺負(fù),于是楚懷王就想重新和齊國聯(lián)合。秦昭王即位以后,很客氣地給楚懷王寫信,請他到武關(guān)(今陜西丹鳳縣東南)相會,兩國當(dāng)面訂立盟約。楚懷王接到秦昭王的信,思前想后,惴惴不安。不去呢,怕得罪秦國;去呢,又怕出危險。他就跟大臣們商量。大夫屈原對楚懷王說:“大王,秦國向來殘/暴,如同豺狼一樣,咱們受秦國的欺負(fù)也不止一次了。這次,秦昭王邀大王前去,肯定居心不良。如果大王去,準(zhǔn)入他們的圈套!笨墒浅淹醯男鹤幼犹m卻一個勁兒勸楚懷王去,說:“咱們以前把秦國當(dāng)作敵人,結(jié)果死了好多人,又丟了土地。如今秦國愿意跟咱們和好,怎么能拒絕人家呢!背淹趼犘帕俗犹m的話,就到秦國去了。果然不出屈原所料,楚懷王/剛踏進(jìn)秦國的武關(guān),立刻被秦國預(yù)先埋伏下的人馬截斷了后路。在會見時,秦昭王逼迫楚懷王把黔中的土地割讓給秦國,楚懷王沒答應(yīng)。秦昭王就把楚懷王押到咸陽(今陜西咸陽市東北)軟禁起來,要楚國大臣拿土地來贖才放他。
楚國的大臣們聽到國君被押,便把太子立為新的國君,拒絕割讓土地。這個國君就是楚頃襄王。子蘭當(dāng)了楚國的令尹。
楚懷王在秦國被押了一年多,吃盡苦頭。他冒險逃出咸陽,卻又被秦國派兵捉了回去。他連氣帶病,沒有多久就死在了秦國。
楚國人因?yàn)槌淹跏芮貒圬?fù)死在外頭,心里很不平,大夫屈原更是氣憤。他勸楚頃襄王搜羅人才,遠(yuǎn)離小人,鼓勵將士,操練兵馬,為國家和楚懷王報仇雪恥。
可是他的這種勸告不但不頂事,反倒招來了令尹子蘭和靳尚等人的仇視。他們天天在楚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
他們對楚頃襄王說:“大王沒聽說屈原數(shù)落您嗎?他老跟人家說:‘大王忘了秦國的仇恨,就是不孝;大臣們不主張抗秦,就是不忠。楚國出了這種不孝不忠的君臣,哪能不亡國呢?’大王,您想想這叫什么話!”
楚頃襄王聽了大怒,下令革了屈原的職,并將他放逐到湘南去。
屈原懷抱救國救民的理想,反倒被*臣排擠出去,簡直氣憤至極。他到了湘南以后,經(jīng)常在汨羅江(今湖南省東北部)一帶,一邊走,一邊唱著悲憤的歌。
附近的莊稼人知道他是一個愛國的大臣,都很同情他。有一個經(jīng)常在汨羅江上打漁的漁夫,很佩服屈原的為人,但就是不理解他那一副愁悶的樣子。
有一天,屈原在江邊遇見了漁夫。漁夫?qū)ηf:“您不是楚國的大夫嗎?怎么會弄到這等地步呢?”
屈原說:“許多人都是骯臟的,只有我是個干凈的人;許多人都喝醉了,只有我還醒著,所以我被趕到這兒來了!
漁夫不以為然地說:“既然您覺得別人都是骯臟的,您就不該自命清高;既然別人喝醉了,那么您何必獨(dú)自清醒呢!”
屈原反駁說:“我聽人說過,剛洗過頭的總要把帽子撣撣,剛洗過澡的人總是喜歡撣撣衣服上的灰塵。我寧愿跳進(jìn)江心,葬身在魚肚子里,也不能讓自己干凈的身子跳到污泥里去,染得一身臟!
由于屈原不愿意隨波逐流地活著,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橫下一條心,抱著一塊大石頭,跳到汨羅江里自/殺了。
附近的莊稼人得到這個信,都劃著小船去救屈原?墒且黄粞蟠笏挠星挠白。大伙ㄦ在汨羅江上撈了半天,也沒有找到屈原的尸體。
漁夫很難過。他對著江面,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以免江中的魚兒吃掉屈原的尸體,也借此悼念屈原。
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當(dāng)?shù)氐陌傩障肫疬@是屈原投江一周年的日子,就又劃著船用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里去祭祀他。后來,他們又把盛著米飯的竹筒子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
這種紀(jì)念屈原的活動漸漸成為一種風(fēng)俗。人們把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稱為“端午節(jié)”。
7.經(jīng)典民間故事傳說 篇七
秦朝時候,有個美麗善良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務(wù),突然發(fā)現(xiàn)葡萄架下藏了一個人,嚇了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見那個人連連擺手,懇求道:“別喊別喊,救救我吧!我叫萬喜良,是來逃難的。”原來這時秦始皇為了修筑長城,正到處抓人做勞工,已經(jīng)餓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
孟姜女把萬喜良救了下來,見他知書達(dá)理、眉清目秀,便對他產(chǎn)生了愛慕之情,而萬喜良也喜歡上了孟姜女。他倆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準(zhǔn)備結(jié)為夫婦。
成親那天,孟家張燈結(jié)彩、賓客滿堂,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漸漸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
忽然只見雞飛狗叫,隨后闖進(jìn)來一隊惡狠狠的官兵。他們不容分說,用鐵鏈將新郎一鎖,硬把萬喜良抓到長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被攪和了,孟姜女悲憤交加,日夜思念丈夫。她想:我與其坐在家里干著急,還不如自己到長城去找他。對!就這么辦!孟姜女立刻收拾行裝上路了。
一路上,不知經(jīng)歷了多少風(fēng)霜雨雪,走過多少險山惡水,但孟姜女沒有喊過一聲苦,沒有掉過一滴淚。終于,憑著頑強(qiáng)的毅力,憑著對丈夫深深的愛,她到達(dá)了長城。這時的長城已經(jīng)是由一個個工地組成的一道很長很長的城墻了。孟姜女一個工地一個工地地找過去,卻始終不見丈夫的蹤影。最后,她鼓起勇氣,向一隊正要上工的勞工詢問:“你們這兒有個叫萬喜良的人嗎?”勞工說:“有這么個人,新來的!”孟姜女一聽,甭提多開心了!她連忙再問:“他在哪兒呢?”勞工說:“已經(jīng)死了,尸首都已經(jīng)填了城腳了!”
聽到這個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靂一般,孟姜女只覺得眼前一黑,一陣心酸,大哭起來。她哭了整整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連天地都被她感動了。天越來越陰沉,風(fēng)越來越猛烈,只聽“嘩啦”一聲,一段長城被哭倒了,露出來的正是萬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淚滴在了萬喜良血肉模糊的臉上。她終于見到了自己心愛的丈夫,但萬喜良再也看不到妻子了。
8.經(jīng)典民間故事傳說 篇八
傳說秦始皇有個女兒,因?yàn)槟樕祥L滿了麻子,大家都叫她麻姑。麻姑雖相貌不好看,但聰明伶俐、心地善良。當(dāng)年秦始皇修筑長城時,為了加快工程進(jìn)度,派了大批士兵做監(jiān)工,只要看見誰干得慢,就用皮鞭拼命抽打。一天,他命令女兒麻姑到工地去宣讀他的圣旨,讓苦工們?nèi)熘怀砸活D飯。
麻姑領(lǐng)旨出發(fā),來到工地上一看,餓死、累死、被打死的苦工成千上萬。她心里有說不出的難受,于是把圣旨中的“三天吃一頓飯”讀成了“一天吃三頓飯”。
秦始皇知道后非常生氣,派人把麻姑找來,問道:“是你擅自篡改圣旨的嗎?”麻姑回答說:“孩兒不敢!鼻厥蓟视謫枺骸澳菫槭裁础斐砸活D飯’變成了‘一天吃三頓飯’?”麻姑說:“也許是孩兒一時眼花,看錯了!
秦始皇喝問道:“你故意讀錯圣旨,卻還要抵賴,該當(dāng)何罪?”麻姑從容不迫地回答道:“當(dāng)被砍頭。不過孩兒以為,讀錯了圣旨反倒對父王有益。父王修筑長城,為的是抵御外患,保國安民?墒歉竿醢殉汕先f的強(qiáng)壯勞力都征來,使得百姓不能按時耕田,田地荒蕪,沒有收成。再說,由于修筑長城的繁重勞役,餓死、累死的人不計其數(shù),許多父母失去兒子,妻子失去丈夫,兒女失去父親,這豈不讓百姓唾罵父王?父王也會因此失去民心。如果這樣,父王還怎樣保社稷、安萬民?”
秦始皇聽到這里,惱羞成怒地說:“你敢罵本王?你這個不忠不孝的女兒,留你何用!來人啊,將麻姑推出去斬首!”
就這樣,麻姑被斬首了。當(dāng)麻姑被殺的消息傳到修長城的工地上時,苦工們無不痛哭流涕。人們的哭聲沖上九霄,讓蒼天也為之感動,不禁下起雨來。
麻姑被殺這天正好是農(nóng)歷七月十五,所以人們就把這天定為“麻姑節(jié)”。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要祭祀麻姑。后來,人們也把這天作為祭奠故去親人的日子。
9.經(jīng)典民間故事傳說 篇九
三國鼎立的時候,蜀國丞相諸葛亮率軍北伐魏國,魏國派大將司馬懿領(lǐng)兵迎戰(zhàn),兩軍在天水關(guān)對峙。這時候,諸葛亮的軍營里接連發(fā)生了幾起偷盜糧食的案件。諸葛亮很生氣,下令關(guān)閉城門,親自帶兵搜查。
當(dāng)他領(lǐng)兵來到一家酒館時,只見酒館店門大開,幾個伙計像往常一樣不慌不忙地掃地、擦桌子。諸葛亮一看,覺得這里不可能藏有軍糧,就沒仔細(xì)搜查。誰知,等諸葛亮抓到盜賊后一審問才知,被盜的糧食就藏在那家酒館里。
諸葛亮很吃驚,沒有想到自己竟被小小的盜賊輕而易舉地騙了。
當(dāng)時,兩國之間的戰(zhàn)爭還在繼續(xù),司馬懿率領(lǐng)大軍占領(lǐng)街亭,向諸葛亮的駐地?fù)鋪。而此時,諸葛亮的精兵強(qiáng)將都在外地,來不及趕來支援,留在城里的只有一些老弱殘兵,根本無力抵抗,形勢十分危急!怎么辦呢?諸葛亮猛然想起盜糧賊使用的計謀。他立刻下令:只派幾個老兵在城門ロ若無其事地灑水、掃地。諸葛亮本人則從容自若地坐在城樓上彈琴、飲酒,唱起了空城計。
司馬懿率二十萬大軍來到城下,看到這種情形,一下子愣住了。他左思右想,猜不透諸葛亮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又害怕有埋伏,不敢貿(mào)然攻城,最后不得不退兵了事。
10.經(jīng)典民間故事傳說 篇十
傳說黃帝以后,先后出了三個很有名的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分別是堯、舜、禹。他們原來都是部落的首領(lǐng),后來被推選為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lǐng)。那時候做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的,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領(lǐng)一起商量。堯年紀(jì)大了,想找一個繼承他職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領(lǐng)來商議。堯說出他的打算后,有個名叫放齊的人說:“你的兒子丹朱是個開明的人,繼承你的職位很合適!
堯嚴(yán)肅地說:“不行,他的品行不好,很愛跟人爭吵。”另一個叫歡兜的說:“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錯。”堯搖搖頭說:“共工能說會道,表面恭謹(jǐn),心里是另一套。用這樣的人,我不放心!
這次討論沒有結(jié)果,堯繼續(xù)物色他的繼承人。
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領(lǐng)找來商量,要大家推薦。大家一致推薦舜。堯點(diǎn)點(diǎn)頭說:“我也聽說這個人挺好。你們能不能把他的事跡詳細(xì)說說?”大家便說起了舜的情況。
舜的父親是個糊涂透頂?shù)娜,人們叫他瞽叟(就是瞎老頭兒的意思)。舜的生母很早就過世了,后母很壞。后母生的孩子名叫象,十分傲慢,瞽叟卻很寵他。舜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里,卻待他的父母、弟弟都很好。所以,大家認(rèn)為舜是個德行好的人。
堯聽了很高興,決定先考察一下舜。他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還替舜筑了糧倉,分給他很多牛羊。舜的后母和弟弟見了,又是羨慕,又是妒忌,便和瞽叟一起用計,幾次三番想暗害舜。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補(bǔ)糧倉的頂。當(dāng)舜用梯子爬上倉頂?shù)臅r候,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來,想把舜燒死。舜在倉頂上一見起火,想找梯子,可梯子已經(jīng)不知去向了。幸好舜隨身帶著兩頂遮陽用的笠帽。他雙手拿著笠帽,像鳥張開翅膀一樣跳了下來。笠帽隨風(fēng)飄蕩,舜輕輕地落在地上,一點(diǎn)兒也沒受傷。
瞽叟和象并不甘心,他們又叫舜去淘井。舜下到井里后,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塊塊土石丟下去,把井填平,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沒想到舜下井后,在井邊掘了一個孔道,鉆了出來,又安全地回家了。象不知道舜早已脫險,得意揚(yáng)揚(yáng)地回到家,跟瞽叟說:“這一回哥哥準(zhǔn)死了,這個妙計是我想出來的。現(xiàn)在我們可以把哥哥的財產(chǎn)分一分了!
說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知道,他一進(jìn)屋子,看見舜正坐在床邊彈琴呢。象心里暗暗吃驚,很不好意思地說:“哎,我多么想念你呀!”舜也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說:“你來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幫助我來料理呢!
以后,舜還是像過去一樣和和氣氣地對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堯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考察,認(rèn)為舜的確是個品德好又能干的人,就把首領(lǐng)的位子讓給了舜。這種讓位,歷稱作“禪讓”。其實(shí),在氏族公社時期,部落首領(lǐng)老了,用選舉的辦法推選新的首領(lǐng)。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兒。舜接位后,又勤勞,又簡樸,跟老百姓一樣勞動,得到大家的信任和愛戴。
過了幾年,堯去世了,舜想把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的位子讓給堯的兒子丹朱,可是大家都不贊成,舜才正式當(dāng)上了首領(lǐng)。
11.經(jīng)典民間故事傳說 篇十一
遠(yuǎn)古的時候,在氏族社會后期,逐漸形成了黃帝部落、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三個大部落。黃帝族和炎帝族最早居住在西北的陜西一帶。后來,黃帝族定居在現(xiàn)在的河北涿鹿附近。傳說黃帝是個很有本領(lǐng)的人,他發(fā)明了車、船,制造了一種叫“弩”的用機(jī)械力量射箭的弓。他還叫倉頡創(chuàng)造了文字。他的妻子嫘祖發(fā)明了養(yǎng)蠶抽絲織帛技術(shù)。
炎帝族最后來到山東地區(qū)。蚩尤族的活動范圍,主要在現(xiàn)在的山東、河南一帶。傳說炎帝族和蚩尤族為了爭奪黃河流域的肥沃土地,發(fā)生過一次戰(zhàn)爭,炎帝族被打敗了。他們向黃帝族求援,炎黃兩族聯(lián)合起來,打敗了蚩尤族。于是,蚩尤族的一部分與炎黃兩族合并,留在了北方;另一部分向南遷移到湖北、湖南一帶,與當(dāng)?shù)氐牟柯湎嘟Y(jié)合。后人認(rèn)為這就是苗族的祖先。
這三大部落互相征戰(zhàn)、互相融合,共同開墾這片廣闊的土地,繁衍生息,代代相傳。炎帝、黃帝部落結(jié)成聯(lián)盟后,經(jīng)過長期發(fā)展,形成了日后的華夏族。
12.經(jīng)典民間故事傳說 篇十二
武昌靠近長江的地方有一座蛇山,山上有一座尖頂飛檐、金碧輝煌的黃鶴樓。要問這黃鶴樓的來歷,那還得從呂洞賓跨鶴飛天說起哩!相傳,呂洞賓游玩了四川的峨眉山后,一時心血來潮,打算去東海尋仙訪友。于是他身背寶劍,沿著長江順流而下。這一天,呂洞賓來到了武昌城。這里的秀麗景色把他迷住了,他興沖沖地登上了蛇山,站在山頂上舉目一望,嗬,只見對岸的那座山好像是一只臥著的大龜,正伸著頭吮吸江水,自己腳下的這座山,則像一條長蛇昂首注視著大龜?shù)膭屿o。呂洞賓心想:要是在這蛇頭上再修一座高樓,站在上面觀看四周遠(yuǎn)近的美景不是更妙嗎?可這山又高,坡又陡,誰能在這上面修樓呢?有了,還是請幾位仙友來商量商量吧。
他將寶劍往天空畫了一個圈,何仙姑就駕著一朵彩云來了。他連忙把自己的想法向她說了。何仙姑一聽就笑了:“你讓我用針描個龍繡個鳳還差不多,要說修樓,你還是請別人吧!”呂洞賓又請來了鐵拐李。鐵拐李一聽哈哈大笑:“你要是頭發(fā)昏,我這里有靈丹妙藥。要修樓,你另請高明吧!”呂洞賓又請來了張果老。張果老搖著頭說:“我只會倒騎著毛驢看唱本!闭f罷,也走了。呂洞賓想,這下完了,連八仙都不行,哪里還有能工巧匠呢?
正在這時,空中傳來一陣奇怪的鳥叫聲,呂洞賓連忙抬頭一看,只見魯班師傅正騎著一只木鳶朝著他呵呵地笑呢。呂洞賓急忙迎上去,把自己的想法又說了一遍。魯班師傅走下木鳶,看了看山的高度,又打量了一下地勢,隨手從山坡上撿來幾根樹枝,在地上架了拆,拆了架,想了一會兒說:“咱們明天早上再商議吧!
第二天早上,雞剛叫過頭遍,呂洞賓就急急忙忙地爬上蛇山,只見一座飛檐雕棟的高樓已經(jīng)聳立在山頂上了。他登上層,大聲呼喊著魯班的名字,可連魯班的影子都沒有看到,只看見魯班留下的一只木鶴。這木鶴身上披著黃色的羽毛,正用一對又大又黑的眼睛望著他。呂洞賓非常高興,一會兒摸摸樓上的欄桿,一會兒看看樓下的江水,又取出一只簫對著波浪滾滾的江水吹起了曲子。他一邊吹/簫,一邊又看看木鶴,這木鶴竟隨著音樂翩翩起舞呢!
他騎到了木鶴身上,木鶴立即騰空而起,沖出了樓宇,繞著這座高樓飛了三圈,一聲鶴唳,它就鉆進(jìn)白云里去了。后來,人們就給這座樓起了個名字,叫“黃鶴樓”。
13.經(jīng)典民間故事傳說 篇十三
古老的蘇州城有一個標(biāo)志性建筑,那就是虎丘山上的“虎丘塔”。這座古塔八面七層,用磚建造而成,有上千年的歷史。虎丘塔是一座斜塔,這其中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
傳說太湖邊上有一座名叫官山的小山,官山南面有個上濱村。這里土地肥沃,風(fēng)景秀麗,村民們一直過著平靜的生活。
五代十國時期,豪強(qiáng)們擁兵自重,不斷發(fā)動戰(zhàn)爭,搶奪土地和人口。自此,老百姓沒有了往日的安寧,苦不堪言。稍微有些權(quán)勢的人都想當(dāng)皇帝,他們?yōu)榱藬U(kuò)大自己的領(lǐng)土,就讓老百姓離開家替他們打仗。所以,老百姓都很痛恨那些想當(dāng)皇帝的人。
有一天,上濱村明明晴空萬里,突然天色一變,頓時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狂風(fēng)怒吼,不一會兒便下起了傾盆大雨,好像天就要塌下來似的。
風(fēng)雨交加中,人們聽見一聲巨響。當(dāng)風(fēng)雨平息之后,村里人走出家門,看見村邊矗立著一座寶塔。寶塔遮擋了射進(jìn)村口的陽光,也堵住了通往村外的道路。
村民們議論紛紛,不知天降寶塔是福還是禍。其中有個人平日里愛做皇帝夢,他趁機(jī)對村民們說:“寶塔鎮(zhèn)龍地,要出好皇帝,這是吉祥的征兆。】磥,我們村要出皇帝了!
村民們聽了議論紛紛,連聲說:“不好,不好,這是禍?zhǔn)!出皇帝,大家又要遭殃了!弊詈,村民們決定將寶塔砸掉!捌茐牧她埖,皇帝就不會出現(xiàn)了!”那人阻止道。可村民們根本不聽。
于是,上濱村男女老少一齊出動,紛紛從家里拿出鋤頭、鐵鍬等農(nóng)具,用力地向?qū)毸胰。由于人多,寶塔的塔頂、檐角很快就被砸掉了,寶塔上到處是洞,一副破破爛爛的樣子,塔身也變得歪歪斜斜的。
寶塔似乎有靈性,忽然拔地而起,騰空飛上天空。它漫無目的地在空中飄蕩,誰也不知它飄了多久,飄了多遠(yuǎn)。
有一天,孫悟空駕著筋斗云在半空中閑逛,還邊行邊吃仙桃,喝美酒。忽然,他看見一座寶塔在空中飄啊飄,便好奇地用金箍棒一打,再用手接住。他想,還是帶回花果山慢慢欣賞吧!
孫悟空繼續(xù)前行,走到蘇州上空時,看見地面上有一座小小的山峰,景色宜人。他情不自禁地停下來低頭細(xì)看,越看越喜歡,最后高興地抓耳撓腮,拍手叫好,寶塔便滑落了下來,一下子落在了虎丘山的山頂上。因?yàn)槭菑母呖罩新湎,沒有專門撥正,所以寶塔有點(diǎn)傾斜。
孫悟空還沒吃完的半個仙桃,也失手落下來,正好掉在虎丘山的半山腰,變成了半個石桃。他夾在腋下的那瓶美酒也跌落下來,在山上砸開了“鐵華巖”,美酒變成了泉水。泉水甘甜可口,被譽(yù)為“天下第三泉”。
有了寶塔,虎丘山的風(fēng)景更加聞名了,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前去尋訪當(dāng)年的遺跡。而山頂上的寶塔經(jīng)歷了一千多年的風(fēng)霜雨雪,早已千瘡百孔,傾斜得更厲害了。
14.經(jīng)典民間故事傳說 篇十四
從前,某地有座二郎神廟,來往燃香求保佑的人不少。一天,二郎神正和來逛的孫猴子閑聊,天神突然來宣讀玉帝的圣旨,召二郎神上天議事。孫猴子說:“我沒事,等你回來再走,這里有什么事我先替你辦辦,不能辦的事等你回來再說。”二郎神答應(yīng)一聲就走了。沒過多大會兒,來了幾個人,他們擺上供果,禱告說:“二郎神,地里的莊稼旱得快死了,求您老人家下場大雨。收成好了,給您唱三臺戲!睅讉人許完愿、燒完香就走了。
孫猴子邊吃供果邊想:好辦。剛要傳雷公、電母去行雨,又有一群人進(jìn)廟,擺上供果禱告說:“二郎神,俺這些船裝的都是糧食,限期到京。請您老人家刮幾天南風(fēng),讓船行快些,別誤了期限,回來后一定在京城捎些好點(diǎn)心給您上供。”這群人許過愿也走了。孫猴子想:二郎神在這兒還真受用,每天都有人送吃送喝的。
孫猴子剛想傳風(fēng)婆刮風(fēng),外面又來了兩群人,擺上供果。一群人說:“二郎神,我們的黃姜剛收,求您老人家這兩天別下雨,讓太陽毒毒的,把姜曬干。等賣了錢,給您老人家披紅掛彩。”另一群人說:“俺們是果子行的,滿樹都掛了果子,已經(jīng)快熟了,求您老人家可別刮風(fēng)。等果子收了,一定給您老人家再塑全身像!
這下可把孫猴子難住了,有的要下雨,有的不叫下;有的要刮風(fēng),有的不叫刮,真是難出了一頭大疙瘩。正想不出辦法,二郎神回來了,孫猴子把那些人求告的事都告訴了二郎神。
二郎神說:“好辦!夜間下雨,白天曬姜,風(fēng)從河路走,別上果子行!睂O猴子聽了,望了望二郎神,不由得笑了。
15.經(jīng)典民間故事傳說 篇十五
甲、乙、丙三人結(jié)伴去游山玩水,其中,甲對看地形頗有心得。他們來到一個景色清幽的地方,便停下腳步來靜靜欣賞。過了一會兒,甲指著對面一座山說:“這座山的氣象不同凡響,凹處必然藏有一口裝滿元/寶的箱子。我們爬完這座山后,去把它找出來平分,好不好呢?”
乙高興地答應(yīng)了。但丙卻動了貪念,想要一人獨(dú)占。他不露聲色,表面上也同意了,便跟著大家一起繼續(xù)爬山。
甲和乙邊走邊觀賞風(fēng)景,很是快樂,丙卻在心底盤算著壞主意。突然,丙假裝很痛苦地叫道:“哎喲!我的頭好痛啊!大概老/毛病又犯了,我還是先回去,你們繼續(xù)爬吧!”說完就要走。甲和乙信以為真,關(guān)心地說:“我們不爬山了,回家,好一路照顧你!
丙連忙說:“不,不!我自己回去就可以了!奔缀鸵铱幢绱藞猿,也只好答應(yīng)了。
甲和乙見丙離去后,兩人便繼續(xù)往上爬,一路上談?wù)勑πΓ⒉挥X得累。大約半天的時間,他們就游遍這座風(fēng)景優(yōu)美的山了。
丙離開后,急忙往甲所說的山坳奔去。不久,丙就到了那個山坳里,找著了一口大箱子,急忙用樹枝把它打開,誰知里面裝的竟似一箱清水。
他用手一摸,果然是清水,氣得他一腳將寶箱踢翻,便下山去了。
甲、乙兩人爬完了山,也來到這山坳,找了一會兒,只見一個空箱子及撒了滿地的元/寶,很是驚訝。
甲說:“這箱元/寶散落了一地,必然是有人來過了。”
乙疑惑地說:“怎么可能?他看到這些元/寶,為何不拿走呢?”
甲回答說:“古書上說‘無緣相見不相識’。沒有福分的人,只看到一箱清水,是看不到元/寶的!闭f著,兩人將元/寶一個個放回箱子里,一同抬下山去,并將這一百五十兩銀子分成三份,拿一份給丙送去,順便看看他的身體好了沒有。
當(dāng)他們到了丙家,遞錢給他時,丙先是感到驚訝,等問明了情況,又暗自竊喜還可以分到一份。可是,他那只摸過水的手,卻開始酸痛起來,最后竟?jié)了,弄得他很難受,到處找醫(yī)生治療,很久才好起來。他算了算醫(yī)藥費(fèi),正好是五十兩銀子,真是報應(yīng)!
丙受了這次教訓(xùn),覺得很慚愧,從此,他改過自新了。
16.經(jīng)典民間故事傳說 篇十六
從前有位皇帝,他有個既聰明又機(jī)智的宰相。這個皇帝頗為自負(fù),他總認(rèn)為自己是天底下最聰明的人,因此,常常找各種問題,想考倒宰相。有一天,皇帝和眾官員一同乘船到外地去。行至中途,皇帝靈機(jī)一動,想出一個問題來,他召來宰相問:“愛卿,我問你,你說,忠臣和*臣如何分別?”
“啟稟陛下,忠臣就是無論陛下吩咐他做什么,他都唯命是從,而且即使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但*臣未必如此,若事情不利于他,他便百般推托!
皇帝聽了這話,心想,這下子他可無法自圓其說了,便又說道:“朕如果叫你去死,你真的會去死嗎?你倒說說看!
宰相答道:“啟稟萬歲,臣曾經(jīng)試著跳水去死,但在臣落入水中時,各處魚蝦奉屈原公之命托住了臣的腳,并且屈原公還對臣說,他當(dāng)初是因?yàn)榉塘艘晃换杈沟米约河兄静荒苌,還遭受冤枉,才不得不投江而死的。今天,臣服侍的是賢君,怎能投江而死呢?臣沉不下去,只好不死了!
皇帝聽了,雖然明知他在撒謊,卻又不得不佩服他的機(jī)智,便大大地夸獎了他一番,心中更覺得這個臣子得來不易。
此后,皇帝對他更是倍加信任,處理任何重要的事,都不忘與他商量,再也沒有想方設(shè)法為難他了。而宰相也十分佩服皇帝的雅量。
17.經(jīng)典民間故事傳說 篇十七
從前,在遙遠(yuǎn)的西域,有一位國王有兩個兒子,大王子長得氣宇軒昂、劍眉星目,小王子溫文爾雅、相貌堂堂。大小兩位王子都非常英勇,而且武藝高強(qiáng),帶兵作戰(zhàn)從不曾失敗過,深得國王的歡心。國王年紀(jì)漸漸大了,便想到傳位的問題。他自己非常賢明,深得民心,因此希望能傳位給一位賢能的王子。兩個王子他都同樣疼愛,可又不能同時將王位傳給兩個人。他和最親信的大臣商量,但也想不出的辦法。
國王想了好久,最后,終于想到一個辦法。他交給兩個兒子每人一把寶劍,說:“你們拿著它,各去做一番大事,誰做得好,我就把王位傳給誰!
兩位王子辭別了父親便出發(fā)了。大王子自負(fù)又有野心,心想:“只要讓全國百姓知道我的英勇無敵,便是最了不起的大事了,父王一定會非常滿意,并把王位傳給我的!
于是,大王子每到一個地方,便舉行比武,結(jié)果勝利的都是大王子。人人都對他豎起大拇指,爭相奉承他。大王子得意極了,威風(fēng)凜凜地回到京城,準(zhǔn)備接替王位。
二王子是位善良而有正義感的人,接受了寶劍后,便想一定要拿它來做一些有意義的事,這樣才對得起父王。
二王子帶著寶劍,一路上除暴安良,幫助百姓解決各種問題,救濟(jì)貧困者,以愛心來對待每一個人,百姓對他莫不心存感激。
二王子就這樣走遍各地,而后,回到了王宮。大王子這時早已以王者自居,準(zhǔn)備接替王位了。
大王子和二王子一同來到父王面前。大王子胸有成竹地報告了自己的成果,心想父王必定會大大嘉獎自己一番。哪里知道,國王什么都沒說,只輕輕點(diǎn)了點(diǎn)頭,便吩咐二王子報告。
二王子平靜而謙虛地述說了自己一路上所做的事。國王聽了,臉上逐漸露出笑容。兩個王子相比較之下,他心里已做好了決定:大王子驕傲好戰(zhàn),必將導(dǎo)致日后的失敗;只有仁慈寬厚的二王子,才是理想的繼承人。
不久,登基的日子到了,二王子在百姓的期待中登上王位,舉國歡騰。而曾經(jīng)趾高氣揚(yáng)的大王子,經(jīng)過這次打擊之后,傲氣也收斂了不少。
從此以后,二王子以他的冷靜睿智、慈悲為懷處理國政,大王子的驍勇善戰(zhàn)也替國家立了汗馬功勞。于是,這個國家更加欣欣向榮,百姓也過著富足的生活。
18.經(jīng)典民間故事傳說 篇十八
從前,在余姚黃湖這個地方,有一個叫茅開的人。茅開做人很不好,總喜歡捉弄人,而且常做得很過火。有一回,茅開乘船到外地去,和同船的一位乘客閑聊起來。那人問道:“先生府上哪里?”“我是余姚人。”那人一聽,便說:“哦!有位叫茅開的人,你曉得嗎?”
茅開想聽聽他究竟想講些什么,就說:“我不知道。”那人便說:“那位先生,聽說做人差勁得很!”
那人著實(shí)不客氣地批評了茅開一頓。茅開聽他罵了自己半天,心里頗不是滋味,卻也只好默不作聲,只是在一旁隨便地敷衍兩句。
到了晚上,該休息了,茅開因?yàn)闆]帶鋪蓋,只好和那人商量,和他同睡一張床。那人倒也十分慷慨,馬上就答應(yīng)了。于是兩人便入睡了。
睡到了半夜,茅開醒來,不由得想起白天閑聊的事,越想越不舒服,頗不甘心。他心里想:若不整整他,豈不是太便宜他了?于是茅開起身拿筆,寫了張紙條偷偷藏在被窩兒里,自己禁不住偷笑了好一會兒。
次日清晨,船到了埠頭。那人卷起鋪蓋,拿了便要離去。茅開連忙拉:“這鋪蓋是我的呀!你怎能帶走呢?”
那人詫異地說:“咦,你這人怎么這樣呢?太過分了,鋪蓋借給你,你卻反過來說是你的!”
兩人拉扯半天,怎么也搞不明白,便告到衙門里去了。
縣官問明了原委,沉思片刻,便說:“你們各自有何證據(jù)?”
那人搖了搖頭,茅開卻說開了:“我有,這是我外婆特地為我出門縫制的,里面還有字條呢!字條上寫著:“這被是外青里白,送給我外孫出門用的,以此為證!
糊涂縣官便將鋪蓋判給了茅開。那人百口莫辯,急得直跺腳,茅開卻笑嘻嘻地拿了便走。不多時,那人也怒容滿面地跟出來了。正要抓住茅開理論時,茅開便笑著說:“朋友,我不過是跟你開玩笑罷了,這鋪蓋你拿去吧!”
那人非常生氣,接了鋪蓋,轉(zhuǎn)頭便走。那人走了沒幾步,茅開想想,這種人不能就這樣便宜了他,便又大叫:“大人啊!快出來呀!他又把我的鋪蓋搶走了,而且還打了我一頓呢!”縣官聞聲大怒說:“可惡!真是太藐視本官了!”又立即將那人抓回來,下令將他重打xx大板。
那可憐的人挨完了打,全身疼痛難忍,寸步難行,滿腹的委屈又無處辯白,便一瘸一拐地從衙門里走了出來。見到茅開悠哉游哉的樣子,他再也忍不下去了,責(zé)問道:“朋友,做人可不能這樣。雖然我確實(shí)說了許多批評你的話,但你也應(yīng)當(dāng)認(rèn)真地自我檢討一下,看我批評得對不對。你平日里愛捉弄人的行為,已經(jīng)使很多人對你不滿了,難道現(xiàn)在你還要再增加一個對你不滿的人嗎?更何況,之前我說的也只是轉(zhuǎn)述了其他人對你的評價而已。朋友,趕快收手吧。做人應(yīng)當(dāng)厚道一些,要學(xué)會虛心聽取別人的勸告。否則,終有一天你會吃下自己種下的惡果的!
茅開聽了猛然醒悟。之后,他再也不搞惡作劇了,漸漸成為了一個彬彬有禮的人。
19.經(jīng)典民間故事傳說 篇十九
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只有一個小和尚,他整天一個人忙里忙外,還要到山腳下挑水。但他很勤快,總是把水缸裝得滿滿的。有一天,廟里又來了一個大和尚。小和尚對大和尚說:“你到山下挑水去吧!”大和尚覺得自己比小和尚大,卻要受他支使,心里不服氣,很不高興地說:“我比你大,你怎么能讓我自己一個人挑水呢?還是咱倆一起抬吧!”就這樣,兩個和尚一起抬水吃。
又過了些日子,廟里又來了一個胖和尚。胖和尚好吃懶做,小和尚和大和尚對他都很有意見。胖和尚卻說:“有意見,你們也別做呀!”這下,廟里的事誰也不管了。下山打水時,三個和尚你推我、我推你,最后大家都不去。水缸底朝了天,三個和尚寧愿渴著,也沒有誰愿意去打水。
廟里的老鼠渴得受不了,晚上就跑到大殿里,偷喝油燈里的油。老鼠碰倒了油燈,引起了大火。三個和尚被大火驚醒,急急忙忙想去水缸里舀水滅火,可缸里一滴水也沒有。他們只好拿起桶,到山下挑水?墒牵h(yuǎn)水救不了近火,最后廟就被大火燒光了。
20.經(jīng)典民間故事傳說 篇二十
從前,有一個樵夫,每天一大早便上山砍柴,到了傍晚才下山,將砍的柴擔(dān)到市場上販賣。盡管他如此辛勞,卻仍收入微薄,只能勉強(qiáng)吃飽而已。有一天,他照常上山砍柴,不知不覺走進(jìn)了深山里,發(fā)現(xiàn)那里竟有棵高大粗壯的老榕樹,樹下還坐著一位陌生的中年人。
樵夫覺得很奇怪,便走上前去跟中年人攀談起來。哪里知道越談越授機(jī),兩人都覺得相見恨晚,便結(jié)拜為兄弟。
此后,每當(dāng)樵夫砍完了柴,便會到老榕樹下,和中年人聊聊天兒。這樣,不知不覺便過了半年。
有一天,中年人忽然告訴他:“不瞞你說,其實(shí)我就是你面前這棵大榕樹化身的樹仙,現(xiàn)在我倆既然成了兄弟,我這當(dāng)大哥的看你每天這么辛苦,理應(yīng)設(shè)法幫你改善生活。”中年人想了想,然后對樵夫說:“這樣吧,以后你砍完柴,便到這兒來,我會留一捆柴給你!
一切果然如中年人所說的那樣,樵夫的生活越來越好,最后,根本不需要自己去砍柴了。
有一天,兩人又見面了,中年人突然滿面愁容地對樵夫說:“不瞞你說,不久之后,我可能會遇到殺身之禍。這場災(zāi)禍,也只有你能救得了我!
“這話怎么說呢?”樵夫問。
中年人嘆口氣說:“事情的來龍去脈我也無法詳細(xì)地告訴你,將來你自然就會明白了。但是你千萬要記住,無論如何都不能告訴別人我們之間的事,更不能對別人說出我住的地方。如果有緣,我們還會再見面的!
樵夫立即答應(yīng)道:“放心好了,大哥,這事我絕不會說出去的。”
于是兩人又暢談了一會兒才道別。
過了一些日子,京城里忽然貼出了布告。原來是皇宮里的一根柱子腐壞了,皇上想換一根較好的木材。大臣們尋訪了各地,卻始終找不到合適的。因此皇上頒下圣旨,如果有人能獻(xiàn)上一根大小合適的柱子,就賞銀十萬兩。
消息傳到了樵夫耳中,樵夫立即想到了大榕樹。他雖也想到了自己曾經(jīng)答應(yīng)過的話,但終究財,一想到能得到十萬兩銀子,就笑得合不攏嘴。所以他只略一遲疑,便決定犧牲大榕樹。于是,他跑到衙門去報告:“小民知道。在深山里一有棵雄偉的大榕樹,一定很適合當(dāng)皇宮的柱子。”
差役呈報上去,很快地,負(fù)責(zé)砍樹的衛(wèi)士便來了。樵夫領(lǐng)著他們往山里去,心里不斷地想著那即將到手的十萬兩白花花的銀子。
他們來到大榕樹下,“啊,好大的一棵樹!”衛(wèi)士說著,舉起斧頭便砍。奇怪的事情發(fā)生了,被砍的地方,竟不斷有血流出來。
不一會兒,“嘩”的一聲,大榕樹便被砍倒了,更多的血從斷裂的地方流了出來。
砍下的大榕樹,經(jīng)過加工處理,不久便被抬到宮殿去了。一試,大小適中,皇上大為高興,馬上將銀子賜給了樵夫。
現(xiàn)在只剩下一個問題了,宮殿的柱子全是紅的,只有這根是白的。皇上立刻找來手藝高超的漆匠,下令將柱子漆成紅色的。
哪知,怪事又出現(xiàn)了。不管漆匠如何嘗試,就是無法將顏料涂上柱身,柱子永遠(yuǎn)都是白色的。可憐一個個無辜的漆匠,全被冠上失職的罪名,關(guān)到牢里去了。
一天夜里,皇上做了個奇怪的夢,他夢見白柱旁邊站了一位陌生的中年人,中年人手指柱子對他說:“如果想要柱子被漆成紅色,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將樵夫的血和紅色的顏料混合之后再漆。否則,是永遠(yuǎn)也辦不到的。而且若不漆成紅色的,皇宮將會倒塌!
第二天一大早,皇上便將樵夫捉來,隨便給他加上一個罪名,就推出去斬了。
而后,便命令漆匠把樵夫的血和紅顏料混合起來,果然一漆就漆上了,而且顏色鮮艷奪目,真是漂亮極了;数埿拇髳偂
于是,皇上將十萬兩銀子收回,賞給了那名涂加上漆的漆匠,也釋放了所有被關(guān)在監(jiān)牢里的漆匠,并且大擺筵席慶賀大柱子的落成,上下皆大歡喜。
樵夫因?yàn)樨澵敹撑蚜伺笥,不顧朋友之間的道義而惹來殺身之禍,這就是食言者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