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jīng)典小故事 篇一
春秋戰(zhàn)國時代,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出征打戰(zhàn)。父親已做了將軍,兒子還只是馬前卒。又一陣號角吹響,戰(zhàn)鼓雷鳴了,父親莊嚴地托起一個箭囊,其中插著一只箭。父親鄭重對兒子說:“這是家襲寶箭,配帶身邊,力量無窮,但千萬不可抽出來!蹦鞘且粋極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鑲著幽幽泛光的銅邊兒,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認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兒子喜上眉梢,貪婪地推想箭桿、箭頭的模樣,耳旁仿佛嗖嗖地箭聲掠過,敵方的主帥應聲折馬而斃.果然,配帶寶箭的兒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當鳴金收兵的號角吹響時,兒子再也禁不住得勝的豪氣,完全背棄了父親的叮囑,強烈的沖動驅(qū)趕著他呼一聲就拔出寶箭,試圖看個究竟。驟然間他驚呆了。一只斷箭,箭囊里裝著一只折斷的箭。我一直刳著只斷箭打仗呢!兒子嚇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頃刻間失去支柱的房子,轟然意志坍塌了。
結(jié)果不言自明,兒子慘死于亂軍之中。
拂開蒙蒙的硝煙,父親揀起那柄斷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遠也做不成將軍。”
把勝敗寄托在一只寶箭上,多么愚蠢,而當一個人把生命的核心與把柄交給別人,又多么危險!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兒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單位身上……
2.經(jīng)典小故事 篇二
在討論會上,一位的演說家沒講一句開場白,手里卻高舉著一張20美元的鈔票。面對會議室里的200個人,他問:“誰要這20美元?”一只只手舉了起來。他接著說:“我打算把這20美元送給你們中的一位,但在這之前,請準許我做一件事。”他說著將鈔票揉成一團,然后問:“誰還要?”仍有人舉起手來。他又說:“那么,假如我這樣做又會怎么樣呢?”他把鈔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腳,并且用腳碾它。爾后他拾起鈔票,鈔票已變得又臟又皺!艾F(xiàn)在誰還要?”還是有人舉起手來。
“朋友們,你們已經(jīng)上了一堂很有意義的課。無論我如何對待那張鈔票,你們還是想要它,因為它并沒貶值,它依舊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們會無數(shù)次被自己的決定或碰到的逆境擊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們覺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無論發(fā)生什么,或?qū)⒁l(fā)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們永遠不會喪失價值。在他看來,骯臟或潔凈,衣著齊整或不齊整,你們依然是無價之寶!
3.經(jīng)典小故事 篇三
珍妮是個總愛低著頭的小女孩,她一直覺得自己長得不夠漂亮。有一天,她到飾物店去買了只綠色蝴蝶結(jié),店主不斷贊美她戴上蝴蝶結(jié)挺漂亮,珍妮雖不信,但是挺高興,不由昂起了頭,急于讓大家看看,出門與人撞了一下都沒在意。珍妮走進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師,“珍妮,你昂起頭來真美!”老師愛撫地拍拍她的肩說。 那一天,她得到了許多人的贊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結(jié)的功勞,可往鏡前一照,頭上根本就沒有蝴蝶結(jié),一定是出飾物店時與人一碰弄丟了。自信原本就是一種美麗,而很多人卻因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樂。
4.經(jīng)典小故事 篇四
司馬光是北宋知名的政治家、史學家。他從小就聰明好學,機智勇敢。司馬光小時候經(jīng)常和小伙伴一起在后院玩耍,后院有一座假山,假山下有一口常年裝滿水的大水缸。
司馬光七歲那年,有,他和小伙伴們像往常一樣,在后院玩捉迷藏。有個小伙伴跑到假山上藏起來,可是一不小心,他腳一滑,“撲通”一聲掉進了大水缸里。那口大水缸非常深,小孩子掉進缸里肯定會被淹死的。
其他的孩子看見伙伴掉進缸里,嚇壞了,有的孩子嚇得大聲哭喊,有的孩子立刻跑到外面去找大人幫忙。
這時候,只有司馬光非常鎮(zhèn)定,他從地上抱起了一塊大石頭,用力朝大水缸砸去。大水缸“砰”的一聲被砸破了,水缸里的水迅速流了出來,而掉進水缸的小伙伴也隨之得救了。
司馬光一下子出了名,他砸缸救人的故事也流傳至今。
司馬光的故事告訴我們,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時,一定要冷靜,這樣才能想到解決辦法。
5.經(jīng)典小故事 篇五
一個賣瓷碗的老人挑著扁擔在路上走著,突然一個瓷碗掉到地上摔碎了,但是老人頭也不回繼續(xù)向前走。路人看到很奇怪,便問:“為什么你的碗摔碎了你卻不看一下呢?”老人答到:“我再怎么回頭看,碗都是碎的!
失去的東西就要學著去接受,學著放下,畢竟很多事并不會因為你的悲傷,結(jié)果就會被改變。
6.經(jīng)典小故事 篇六
老師問:“有個人要燒壺開水,生火到一半時發(fā)現(xiàn)柴不夠,他該怎么辦?”有的同學說趕快去找,有的說去借、去買。
老師說:“為什么不把壺里的水倒掉一些呢?”。同學頓悟……
世事總不能萬般如意,有舍才有得。
7.經(jīng)典小故事 篇七
有人問農(nóng)夫:“種了麥子了嗎?”農(nóng)夫:“沒,我擔心天不下雨!
那人又問:“那你種棉花沒?”
農(nóng)夫:“沒,我擔心蟲子吃了棉花!
那人再問:“那你種了什么?”
農(nóng)夫:“什么也沒種,我要確保安全!
顧慮太多,思慮太多,就會導致束手束腳,一事無成。不如放開自己,大膽去嘗試。
8.經(jīng)典小故事 篇八
毛竹用了4年時間,僅僅長了3厘米,但從第5年開始,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瘋狂地生長,僅用6周,就長到了15米。其實,在前面的4年,毛竹將根在土壤里累計延伸了數(shù)百平方米。
做人做事亦是如此,不要擔心付出得不到回報,因為這些付出都是為了扎根,等到時機成熟,你會登上別人遙不可及的巔峰。
9.經(jīng)典小故事 篇九
一滴墨汁落在一杯清水里,這杯水立即變色,不能喝了;一滴墨汁融在大海里,大海依然是蔚藍色的大海;
為什么?因為兩者的肚量不一樣。
不熟的麥穗直刺刺地向上挺著,成熟的麥穗低垂著頭;
為什么?因為兩者的份量不一樣。
寬容別人,就是肚量;謙卑自己,就是份量;合起來,就是一個人的質(zhì)量。
10.經(jīng)典小故事 篇十
有一支淘金的隊伍在沙漠中行走,大家都步履沉重,痛苦不堪,只有一個人快樂地走著。別人問:“你為何如此愜意?”
他笑著說:“因為我?guī)У臇|西少。”
原來快樂很簡單,擁有少一點就行了。
11.經(jīng)典小故事 篇十一
一把堅實的大鎖掛在大門上,一根鐵桿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無法將它撬開。鑰匙來了,他瘦小的身子鉆進鎖孔,只輕輕一轉(zhuǎn),大鎖就"啪"的一聲打開了。
鐵桿奇怪地問:“為什么我費了那么大力氣也打不開,而你卻輕而易舉地就把它打開了呢?”
鑰匙說:“因為我了解他的心!
每個人的心,都像上了鎖的大門,任你再粗的鐵棒也撬不開。唯有關(guān)懷,才能把自己變成一只細膩的鑰匙,進入別人的心中,了解別人。
12.經(jīng)典小故事 篇十二
一只小豬、一只綿羊和一頭乳牛,被關(guān)在同一個畜欄里。有,牧人捉住小豬,它大聲號叫,猛烈地抗拒。綿羊和乳牛討厭它的號叫,便說:牧人常捉我們,我們并不大呼小叫。小豬聽了回答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呢!
立場不同、所處環(huán)境不同的人,很難了解對方的感受;因此對別人的失意、挫折、傷痛,不要幸災樂禍,而要有寬容心!
13.經(jīng)典小故事 篇十三
有一個孩子跑到山上,無意間對著山谷喊了一聲:“喂……”聲音剛落,從四面八方傳來了陣陣“喂……”的回聲。大山答應了。孩子很驚訝,又喊了一聲:“你是誰?”大山也回音:“你是誰?”孩子喊:“為什么不告訴我?”大山也說:“為什么不告訴我?”孩子忍不住生氣了,喊道:“我恨你。”他哪里知道這一喊不得了,整個世界傳來的聲音都是:“我恨你,我恨你……”
孩子哭著跑回家,告訴了媽媽,媽媽對孩子說:“孩子,你回去對著大山喊‘我愛你',試試看結(jié)果會怎樣,好嗎?”
孩子又跑到山上。
果然這次孩子被包圍在“我—愛—你,我—愛—你......”的聲音中,孩子笑了,群山笑了。
有時候,我們總是在抱怨別人的態(tài)度太冷漠、情緒太不好,卻不知你自己是對方好的鏡子。如遇到這樣類似的情況,不妨問問自己做了什么。想讓別人愛你,你得先去愛別人。
14.經(jīng)典小故事 篇十四
有個老人在河邊釣魚,一個小孩走過去看他釣魚,老人技巧純熟,所以沒多久就釣上了滿簍的魚,老人見小孩很可愛,要把整簍的魚送給他,小孩搖搖頭,老人驚異地問道:“你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釣竿!崩先藛枺骸澳阋灨妥鍪裁?”小孩說:“這簍魚沒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釣竿,我就可以自己釣,一輩子也吃不完!我想你一定會說:好聰明的小孩。錯了,他如果只要釣竿,那他一條魚也吃不到。因為,他不懂釣魚的技巧,光有魚竿是沒用的,因為釣魚重要的不在“釣竿”,而在“釣技”。
有太多人認為自己擁有了人生道上的釣竿,再也無懼于路上的風雨,如此,難免會跌倒于泥濘地上。就如小孩看老人,以為只要有釣竿就有吃不完的魚,像職員看老板,以為只要坐在辦公室,就有滾滾而來的財富。
15.經(jīng)典小故事 篇十五
兩只老虎,一只在籠子里,一只在荒野中。兩只老虎認為自己所處環(huán)境不好,互相羨慕對方。它們決定交換身份,開始時十分快樂。但不久,兩只老虎都死了:一只饑餓而死,一只憂郁而死。有時,人們對自己的幸福熟視無睹,總是把眼睛看向別人的幸福。其實,你所擁有的正是別人所欣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