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 #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日記(精選15篇)#】清明至,故鄉(xiāng)的風里滿是春天的氣息,也夾雜著淡淡的思念。在家鄉(xiāng),清明不僅是一個節(jié)氣,更是承載著諸多傳統(tǒng)與情感的重要節(jié)日。它牽系著游子的心,勾起心底溫暖的回憶。我走進家鄉(xiāng)的清明,見證那些熟悉的習俗,感受著濃濃的鄉(xiāng)情。以下是由®無憂考網(wǎng)為大家整理的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日記(精選15篇),歡迎大家閱讀。
1.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日記 篇一
每年四月的清明節(jié),我都會跟隨爸爸媽媽去鎮(zhèn)江鄉(xiāng)下掃墓。在回鄉(xiāng)的路上,透過車窗,我就會看到漫山遍野全是金燦燦的油菜花和綠油油的麥田,辛勤的蜜蜂在花叢中采蜜。走在鄉(xiāng)間的田埂上,可以看到許多的野菜,有薺菜、馬蘭頭,還有路邊的枸杞頭,有時我和媽媽也會采摘一些野菜。我還認識了好多種類的蔬菜,有蠶豆、蔥、蒜、萵苣、香菜……每次回鄉(xiāng)下,我都覺得像是上了一堂生動的自然課。一路上這樣感受著春天的氣息,很快,我們就到了墓地。我們家鄉(xiāng)的掃墓風俗是這樣的,先要除去墳頭上的雜草,再挖一大塊新土給祖墳換上新帽,下面壓上剪好的墳前紙。
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我使出全身的力氣搬了一塊土,才走了幾步路,就摔了一跤,還好我雙手緊緊捧住墳帽!搬完后墳帽后,我的小手都發(fā)麻了。然后大人們將準備好的水果、糕點、香、蠟燭擺在墳前,點燃紙錢,依次叩頭。我也學著大人的樣子,在墳前叩了三個頭,祈禱去世的親人保佑我們平平安安。雖然這些親人已離我們遠去,但我會和爸爸媽媽一起,每年來給他們掃墓,因為媽爸爸說過:“我們要永遠記住我們的根在哪里!
2.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日記 篇二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當我想起唐代大詩的這句詩歌時就想到好像清明節(jié)快要到了,清明的腳步已經(jīng)不遠了。
清明節(jié)到了,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很多親人都回到了家鄉(xiāng)去拜見我們已經(jīng)去世的親人。經(jīng)過兩個多小時的顛簸,我們終于到了安葬先輩的山腳下。我們拿好了割草的鐮刀和鋤地的鋤頭,懷著沉重和枯燥的心情一步一步地向山上爬去。到了山上,我和和哥哥爬到山上去割那些野草。割完草之后,我拿出寶糕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個躬,拜了幾拜。給先輩們請了安。對他們行完了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后,就拿出一段長長的鞭炮鞭炮“劈劈啪啪”的響了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后來我又默默的在墳墓前許愿“希望先輩們能保佑我學習快些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學業(yè)有成”。
清明節(jié),不愧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tǒng)節(jié)日啊,是那么的有意義。
3.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日記 篇三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不知從何時起,清明節(jié)已經(jīng)離我們與我們越來越近了。清明節(jié)又俗稱踏青節(jié),在清明節(jié)那一天,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到墓地去悼念已逝的親人。也可以出外踏青游玩。并舉辦一系列體育活動。
我的家鄉(xiāng)是潛江,在清明節(jié)那天,街道上沒有多少人,在某些地方可以看見,門前有擺放白色以及其他顏色的花圈以表示對死者的紀念,在一些大樹下也可以看見已經(jīng)燃放了的香。
清明這一天,我早早的起了床,跟著爸爸媽媽來到了墓園。我懷著一顆對姥爺無比思念的心,走到了存放姥爺骨灰盒的柜子前,慢慢打開柜子,一張黑白照片印入眼簾。照片上的姥爺安詳?shù)?笑著,仿佛所有的一切都沒有發(fā)生過。他似乎還存在于這個世界上。我的心猛然一緊。沉默了一會兒。我輕聲的對著姥爺?shù)南嗥f:“姥爺,請您保佑我們?nèi)医】灯桨,保佑我考上大學!闭f完我跪了下去,對姥爺?shù)南嗥牧巳齻響頭。爸爸媽媽給姥爺請過安之后,就和我來到了燒紙錢的地方。我拿起一大把紙錢默默地往火堆里丟去,漫天都是飛舞的紙絮,落在我的頭上,衣服上,前方滾滾而來的熱浪也讓人受不了,可我還是堅持把紙錢燒完,好讓姥爺在地下不用擔心錢的問題。
燒完紙錢,爸爸媽媽便拿出鞭炮開始燃放,隨著“噼里啪啦”的鞭炮聲,我和媽媽走出了墓園迷途中還看到幾個人在自己的親人的墳前上墳。
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它用掃墓,燒錢等一些活動表達了對親人對祖先的一種深深的懷念。
4.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日記 篇四
我的家鄉(xiāng)是在江蘇海門的一個小鄉(xiāng)村,它地處長江邊,氣候四季宜人。家鄉(xiāng)人一直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習俗,都重視過節(jié),而且每個節(jié)都有不同的講究和過法,但,清明節(jié)是留給我印象深的節(jié)日,因為清明,總是帶著些許淡淡的悲涼和絲絲憶念的味道。
今年的清明節(jié)照樣是在海門鄉(xiāng)下度過的。但它又和以往有所不同,更令我記憶猶新。清明節(jié)一大早,我和媽媽就來到了鄉(xiāng)下親婆家,爸爸因為遠在南美洲圭亞那進行援外醫(yī)療,沒有與我們同行。相比較往年去墓地掃墓不同的是這次我們首先在鄉(xiāng)下家中進行了祭祀活動。因為今年是第為剛?cè)ナ赖挠H公祭祀。
在我的記憶中,親公是個比較嚴肅、不茍言笑的人,他脾氣很火爆,喜歡和親婆吵架,而且每次吵得都特別兇。但他對我說話從來都是輕聲細語,和藹可親。每次我一去鄉(xiāng)下,他總是放下手上的`農(nóng)活,把手洗了不知道多少遍后,輕輕地把我抱起來,親了又親,在空中拋了又拋,直到聽到我“咯咯……”大聲的笑聲,他才松手放我下來。然后帶我到他的屋里,從他藏著的“百寶箱”中拿出各種各樣好吃的東西來,什么花生呀,桂圓呀,香蕉呀,蘋果呀等等。
看著我吃了個飽,他就高興地帶我到鄉(xiāng)下各處去玩,領(lǐng)我看小羊歡快地吃草,小雞艱難地下蛋,小鴨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嬉……每到一戶農(nóng)家玩耍,他都驕傲地介紹說:“這是我孫子!”“小寶,來磕個頭!”親婆的喊聲打斷了我的回憶,我連忙拿出媽媽事先給親公買的紙衣服、紙手機、紙燒酒等,這些都是親公的愛,把它們放在香爐中,隨后看著一縷縷青煙緩緩升起,點點火光在閃爍,我仿佛又看到了親公……后我對著親公的照片恭敬地磕了三個頭。
祭祀親公小屋旁邊的就是一條小河,小河的水清清的,河里一條條歡快的魚兒就是親公生前喂養(yǎng)的,如今它們都已經(jīng)長大了。我撿起一塊石頭,往河里扔,河水馬上濺起一朵美麗的水花,仿佛是親公的笑臉,他好像在笑著說:“小寶,你又長高了,好好學習呀!边@時我的眼睛有些濕潤了。
5.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日記 篇五
在我記憶的銀河里有許許多多的趣事,如水煎雞蛋、繡花針釣魚、種無根樹、吃x糧餅干……然而,令我難忘是那次“拔苗助長”。
那是我五歲的一天,我去外婆家玩。才玩一會,就見媽媽和外婆匆匆代怖想去地方。我奇怪地問媽媽:“媽媽,你們要去哪兒呀?”媽媽說:“我們要到下面的菜地去收萊!拔乙宦,馬上跟著去。來到了菜地,嘿,媽媽怎么在拔草呢?哦,原來是在拔大蘿卜啊。呵呵,“媽媽,我也要拔大蘿卜!
我一邊說一邊動手,媽媽一聽,馬上阻止我說:“女兒,蘿卜可不能亂拔啊!有些還沒長大呢,你看,要拔這些成熟的!眿寢屢贿呎f一邊示范,一下子拔出了一個大蘿卜。我指了指那些小蘿卜問:“媽媽,那這些小蘿卜怎么辦。俊眿寢屨f:“外婆經(jīng)常會來這施肥、澆水,等它們長大了再拔啊。”
“那外婆豈不是很辛苦?”我說,媽媽一聽,笑了:“那當然的`,不辛苦怎么會有收獲?”我想:“那樣外婆也太累了,不如我?guī)蛶退,讓蘿卜快點長高。于是,媽媽在拔大蘿卜的時候,我把那些小蘿卜輕輕的往上拔高一點,我想:“這樣,蘿卜就能快點長了!蔽倚闹邪迪,但我的杰作沒讓媽媽、外婆知道,我要給她們一個驚喜。
過個幾天,外婆打電話給媽媽,說菜園里的蘿卜都死了,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在旁邊聽見了“啊”了一聲,媽媽問我怎么了,我說出了我的“杰作”,媽媽聽了哭笑不得,連說我是一個“傻孩子!
現(xiàn)在我想起來自己還忍不住傻笑呢。
6.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日記 篇六
今天,我和媽媽和奶奶一起去神龍公園踏春。
我們下了車,走過小路,走過飯館,就來到了樹林。幽靜的森林里因高大的樹而感到舒服,因花美花香而感到美麗,因小草而感到生機勃勃,樹撐開了傘,為人們送去清涼。
我們又繼續(xù)沿著小徑,來到了一個小草坪,許多人正在玩耍、做操、踢球,風呼呼的'吹著,小草被吹得彎下腰。
我們上了橋,站在上面看著這美麗的景色,好像我已沉浸有之中了,我看得出神,美麗的小湖水平如鏡,小魚歡快的游著,它們搖搖尾巴,湖面上就晾起波紋,我真想玩一玩水啊。但又生怕破壞這美麗的畫卷。
我們沿著湖邊的堤壩,看著湖面上的小船,旁邊唱著鳥叫,風吹著我的臉,真舒服。我心里想:要是一年四季都是這樣,那該多好啊。
多么美麗的春天。為了保護、愛護它,就要讓我們一起行動,保護環(huán)境,從我做起。
7.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日記 篇七
這個清明節(jié),我真忙。
第一件事,偷雞蛋,我和媽媽偷偷摸摸的走進雞舍,一摸雞窩一個雞蛋,熱乎乎的',媽媽打算拿來做炒飯,結(jié)果被我掉包計換了一個。
第二件事,我和媽媽、爸爸、大姨、大姨丈等人在樓頂天臺燒烤。開始,我烤了兩個雞翅分給了爸爸、媽媽,他們吃了練練贊不絕口。我還烤了:牛肉丸、玉米、火腿。大家都吃得很開心!
第三件事,我和爸爸、媽媽去拜山。山上的路全是泥巴,因為下了幾天雨,路很滑,把我摔得嘴啃泥。拜的時候,我吟了《清明時節(jié)》這首詩。下山的時候,我也摔得全身是泥巴。我想:真是上山容易下山難!
第四件事,我和媽媽一起做糯米糍,我印出來的糯米糍又好看又好吃,還香噴噴的,我都想去偷吃了。
這個清明節(jié),真好玩!
8.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日記 篇八
當清明節(jié)到來時,許多學生會去他們的家鄉(xiāng)掃墓。當然,很多同學可以自己選擇。清明節(jié)是中國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每年清明節(jié),人們都會一路回到家鄉(xiāng)掃墓。烈士紀念公園里擠滿了學生、老師、叔叔阿姨,默默地哀悼烈士。
清明節(jié)我們?nèi)V州玩,公路上到處堵車。從深圳到廣州要三個小時,因為我大姑在。之后我們在那里休息了一下,然后去東站逛街!買吃的等等。
第二天,剛剛下了一場大雨,所有計劃去很多地方的旅行都被取消了。我阿姨帶我們?nèi)チ藖喼薮蟮馁徫镏行馁Z政購物廣場,那里有一個巨大的海洋世界,以前從未見過的鯊魚,巨大的鯊魚在我們面前游來游去,高的.一層是操場,很有趣。電子游戲數(shù)不勝數(shù)。那是非?鞓返囊惶。
那天晚上我們回來了。我們到家時已經(jīng)十二點多了。我們洗了個好澡就睡覺了,整個清明節(jié)都是這樣過的。
9.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日記 篇九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牧描寫清明的詩。
每年的春分后的15天是清明節(jié),也是中國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又稱“鬼節(jié)”。
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其中有一個人叫介子推。有,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了封常,唯獨忘了介子推。重耳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叫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尚封官?墒遣钊巳チ撕脦滋,介子推卻不來。
重耳只好親自去,可他的家門緊閉,介子推不愿見他。早已躲進了綿山,他便找人去綿山,還是沒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讓介子推自己走出來!贝蠡馃巳烊梗蠡鹣绾,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原來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柳樹已經(jīng)死了。祭掃后,重耳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節(jié)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jié)。
10.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日記 篇十
清明節(jié)是我們中華民族一項傳統(tǒng)節(jié)日。主要的習俗就是掃墓。上個周末我有幸與爸爸回到家鄉(xiāng)陸河體驗了我們家鄉(xiāng)的清明習俗。
清明節(jié)這個節(jié)日在我們家鄉(xiāng)陸河同樣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前一天晚上,我們就要把用來祭拜祖先的祭品準備好。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就上山前往祖先的祖墓。此刻的祖墓遍布雜草灰塵,我們需要打掃干凈;之后是奉上先前準備好的祭品,雞鴨魚肉、瓜果干貨:還要在墓的兩旁上方掛草紙條,據(jù)說掛這種草紙條是給先人做請陰間人喝酒用的'喜帖,也有一種說法是“圈地”,凡是有掛到草紙的地方,就是這位先人的地方,掛草紙也是我們小孩子喜歡做的事情之一,手里拿著五顏六色的草紙,在周圍隨意的掛上去,別有樂趣;接著要點上香火與蠟燭,由一名長者帶領(lǐng)大家祭拜;這時候也要開始燒草紙、陰幣等物品,以及燃放爆竹,不過在這大山叢林之中燃燒爆竹紙幣我是不太贊同的,這不僅污染環(huán)境,還有極大的可能會引發(fā)山火,非常危險;這時候就已經(jīng)接近掃墓的尾聲了,大家再收拾下祭品,就三三兩兩地回去了,這一天的中飯和晚飯都是早上的祭品。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的清明祭拜方式不再是傳統(tǒng)的燒紙炮等等,而是選擇省時省力的鮮花祭奠、網(wǎng)上祭奠,這樣不僅省時省力,還環(huán)保時尚。我希望人們既不要忘記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也能將祭拜的方式變得更加環(huán)保!
11.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日記 篇十一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痹谇迕鞴(jié)這天,不論誰,都要上墳祭祖。今天就是清明節(jié)了,我們也不例外。
今天,我和爸爸、姐姐、姑姑來到墳里祭拜爺爺,我們拿了鞭炮、x寶、黃紙等一些祭奠用的東西來到爺爺?shù)膲炃。首先,爸爸在爺爺(shù)膲炃坝霉髯赢嬃艘粋圈,然后開始燒紙錢,我和姐姐在爺爺?shù)膲炆蠅杭堝X,爸爸和姑姑一邊燒著紙錢,嘴里說著:“爸。我來給您送錢啦!”
不一會兒,我看到了爸爸的臉上淌著淚水,眼角濕濕的;姑姑的嘴角抽動著,眼眶紅紅的。爸爸嘴里邊說著對爺爺?shù)乃寄,邊磕起了頭。我想起爺爺生平是個大好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爺爺去世時好多人都在嘴里嘟囔著:“真可惜,真可惜!毕肫鹞液蜖敔斣谝黄鸬目鞓窌r光,不禁流下了眼淚。
我回憶起三年前,爺爺落入病魔的魔爪,有整整一年的時間,爺爺都躺在醫(yī)院里,窩在病床上。不能吃油膩的`東西,整天都吃白水煮青菜還記得后去醫(yī)院看爺爺,爺爺?shù)哪槑缀鯖]有血色,看著爺爺被推進搶救病房,我的心里好像壓著一塊千斤重的石頭,難受至極。
想到這里,我的眼淚像頓了線的珠子似的刷刷的流了下來,姑姑安慰我說:“沒事,都過去了!
小雨淅淅瀝瀝的下著,好像雨珠也表達著對先人的懷念。爺爺愿您在天堂一切安好!
12.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日記 篇十二
清明節(jié)是我國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我的家鄉(xiāng)在石獅,家鄉(xiāng)的人們很重視這個節(jié)日,每逢清明,即使遠在千里之外,也都會趕回家祭祖、掃墓。今年清明節(jié),伯父一家、姑媽一家照例分別從香港、北京趕了回來。我們一大家族開了三輛車前往陵園掃墓。
車窗外,高樓林立,車輛川流不息,伯父感慨地說:“石獅這幾年的發(fā)展真快,都有點大城市的模樣了!”姑姑接過話茬說:“是啊,家鄉(xiāng)的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變化確實大,但更喜人的是人們的觀念進步了,思想解放了。以前,嫁出去的女兒被視為外人,是不準回娘家掃墓的,現(xiàn)在掃墓就不分兒子、女兒了!”……
不知不覺,我們來到了陵園山腳下。哇!這里人山人海,更是車的海洋,花的世界,煙燭的天地!我們穿過喧鬧的.人群,來到了先祖的陵墓前。大家立刻忙開了,打掃、貼紙花、擺花籃、置祭品……待一切準備就緒,在大伯的帶頭下,我們點燃了手中的香,虔誠地跪拜祈福,后燒紙錢,掃墓也便結(jié)束了。
掃完墓,回到家,我們就要包春卷、吃春卷,這可是我喜歡的事了。包春卷可簡單了,大人都會事先準備好春卷皮以及豆芽、雞蛋、豬肉等各種熟食,只要拿出一張春卷皮,再往里面夾上喜歡的熟食,接著把皮連同里面的熟食一起卷裹起來,一個春卷就包好了。張開嘴巴咬一口,脆嫩潤口,可好吃了。聽姑婆說,臺灣的小朋友清明節(jié)也和我們一樣要吃春卷呢!
這就是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
13.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日記 篇十三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大家猜到了吧!今天可是清明節(jié)哦!我們家準備去祭拜去世的親人。一大早,全家就起床,把一切準備完畢就去上墳。一路上,天上細雨綿綿,就像一個個小淘氣,偷偷從云媽媽懷中躍出,來到人間。
泥路由軟又滑,只要稍不小心,就會滑倒。很快到了山頂,向四周望,到處是映山紅和大石塊,坐在大石塊上,呼吸一口空氣,躺下再看看天空,真是賞心悅目。我摘了幾株映山紅,又開始趕路。不一會兒,就到了墳墓前。這是我太公、太婆的墓,墓碑上還有我的名字呢!之后,爸爸打開塑料袋拿出經(jīng)票,點著火;鸩恢,這怎么回事呢?爸爸想了想,讓我們圍在一邊,哦!原來是風在作怪。
火著了,我說了自己的愿望,我的愿望是:我們?nèi)颐刻炜炜鞓窐。噓——別告訴別人,說了可就不靈了。大約弄了一個小時就回家了,在山腳,口渴了還喝了甘甜的井水。清明節(jié)真快樂。
14.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日記 篇十四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們這里過節(jié)總有自己的特色。
現(xiàn)在我就給大家說說我們這里過清明節(jié)吃的兩種特色食品—松皮子粑粑和茴香粑粑吧。臨近清明時,家家戶戶都去山上砍松枝,背回家里,用刀把粗糙的老松樹皮輕輕削去,再用手把里層新鮮的松樹皮剝下來,曬它個三五天。松樹皮曬干后,又將它放在罐子里,再放入適量的水和柴灰,把蓋子蓋上,用火將松樹皮煮熟,這時候松樹皮已經(jīng)變成紅色的了-煮松皮是做松皮子粑粑的一大主料。(聽外婆說,罐子里的灰要好,木匠師傅做木材時推出的刨花就不行,如果把刨花燒成的灰放到松樹皮里,既不能把松皮很快煮熟,也不能使松皮變紅,做成的粑粑也不會好吃。)松皮煮熟后,又將它從罐子里倒出來,進行清洗,直到?jīng)]有任何灰燼為止,然后把它舂細,待用。做松皮粑粑的另一大主料是糯米。將糯米提前泡一夜,第二天早上就去推磨,將糯米磨成粉,拿到家中將米面和舂細的松皮混合揉成一團面,混合時要加點水,這樣面粉和松皮才能融為一體,還要放適當?shù)柠},這樣煎出的粑粑才有鹽有味。松皮子粑粑的煎法和煎一般粑粑的方法一樣,揪出一團面,捏成一個個圓餅樣的小粑粑,油辣后放入鍋里,不一會兒,香甜美味的松皮子粑粑就煎熟了。
那清香的味道,很遠就能聞著,讓人垂涎欲滴,讓人越吃越愛吃。除了松皮子粑粑,我們這里有名的還有茴香粑粑。顧名思義,茴香粑粑便是以糯米面和切細的茴香為主料做成的.粑粑,茴香粑粑也很好吃,但我還是喜歡松皮子粑粑那清香宜人的味道。
我們這里過清明節(jié),其它習俗與別的地方大同小異,我就不說了,只是不知道看了我的文章,你是否想嘗嘗我們的松皮子粑粑和茴香粑粑呢?如果想吃,就來和我們過清明節(jié)吧。
15.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日記 篇十五
清明節(jié)是放假的。我們?nèi)页酥囎尤ムl(xiāng)下,為逝去的親人掃墓。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的天空該是灰蒙蒙飄著些雨絲的,正如大人們虔誠而肅穆的神情。而今年好像格外的清澈澄明,該是為著“灑脫天地間”的孩子出游踏青吧!
鄉(xiāng)村四月是沒遮沒擋的綠著。麥苗、蠶豆、野草……就像一群孩子撒開兩腿肆意奔跑著。溝渠邊,田壟間,哪怕背對著太陽的小河岸,只要有泥土的地方就或深或淺地綠著。這綠不知要蔓延到哪兒,一路穿行,總覺五臟六腑也變成綠的了。
綠中鋪開的是金燦燦的菜花。指甲大的'小花卻明亮得耀你的眼。一壟壟,一塊塊,一片片……它們肩并著肩,手挽著手聯(lián)袂演繹著四月的歌。不經(jīng)意中,我的衣服,臉頰已與這淡黃的花粉相映成趣了!
這次出行的主要任務(wù)該是掃墓了。我們每到一處先人的墳前,過程是差不多的。先是爺爺將象征著追思的紅紙剪成波浪狀,夾在小蘆柴棒里,插在墳前。然后燒紙,我們相繼磕頭。爺,我就想:多燒點吧,雖然我沒有見過你們,但你們是我的祖先,就應該讓你們生活得更富足!
后,爺說,這些紙灰墳墓里的祖先會收到,并在他們的世界當著錢用的。看著隨風翻飛的紙灰我們來到外公的墳前,一個我四歲時就離開我們的老人。清瘦的臉龐,微笑的眼神,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記憶里。外公看到我常常大聲地笑,生怕別人不知道他的外孫來了,喜歡將我高高地舉起,用硬硬的胡茬扎我?扇缃瘢夤谀睦锬?您的外孫已經(jīng)長大了,我燒的紙灰您真的能收到嗎?想著,想著,眼淚不覺流了出來,我認認真真,畢恭畢敬地磕了個頭……
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綠著,黃著,一如心底的哀思無邊地延伸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