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粉嫩metart人体欣赏,99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高三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精選16篇)

時間:2025-05-06 11:40:00   來源:無憂考網(wǎng)     [字體: ]
【#高三# #高三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精選16篇)#】親愛的高三學子們,高考的號角已然吹響,語文這座學科堡壘正等待你們以智慧與努力攻克。在這后的沖刺階段,繁雜的知識點猶如迷霧,讓人難辨方向。為此,®無憂考網(wǎng)精心整理了16篇高三語文核心知識點總結(jié),助你在有限的時間里高效復(fù)習,精準把握考試要點,在高考戰(zhàn)場上自信揮毫,書寫屬于自己的輝煌篇章!

1.高三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 篇一

  寫作手法22個知識點

  1.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2.表現(xiàn)手法:彖征、對比、烘托、設(shè)置懸念、前后呼應(yīng)、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lián)想、想象、襯托(正襯、反襯)

  3.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引用、設(shè)問、反問、反復(fù)、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4.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

  5.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6.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cè)面描寫

  7.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外貌

  8.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9.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jié)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jié)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10.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11.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jié)描寫

  12.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13.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shù)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14.小說情節(jié)四部分: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

  15.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具體環(huán)境

  16.環(huán)境描寫分為: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

  17.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jù)、論證

  18.論據(jù)分類為:事實論據(jù)、道理論據(jù)

  19.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20.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jù)、論證)

  21.議論文的文章的結(jié)構(gòu):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遞進式

  22.破折號用法:提示、注釋、總結(jié)、遞進、話題轉(zhuǎn)換、插說

2.高三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 篇二

  1.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

  2.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jù)、論證

  3.比喻三要素:本體、喻體、喻詞

  4.記敘文六要素(五W+H):何時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因why、何過how、何果what

  5.律詩四條件:八句四聯(lián)(首頷頸尾)、偶尾同韻、中聯(lián)對偶、平聲合調(diào)

  6.五種表達方式:敘述、議論、抒情、說明、描寫

  7.六種說明文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shù)字、打比方、作比較、分類別、下定義

  8.三種說明文說明結(jié)構(gòu):總分總結(jié)構(gòu)、總分結(jié)構(gòu)、分總結(jié)構(gòu)

  9.三大說明文說明順序:按時間順序、按空間順序、按邏輯順序

  10.兩種基本議論文結(jié)構(gòu):

  A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B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jié)觀點

  11.六種議論文論證方法:舉例法、對比法、喻證法、歸謬法

  12.八種主要修辭方法: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反問、反復(fù)、設(shè)問、對偶

  13.四種人物描寫方法: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簡記為:外語動心)

  14.七種短語類型:并列短語、偏正短語、主謂短語、動賓短語、動補短語、介賓短語、的字短語

  15.六種句子成分:主語、謂語、賓語、補語、定語、狀語

3.高三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 篇三

  1.《孟子》作為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之一,集中地體現(xiàn)了孟子的思想。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期魯國人,被尊稱為“亞圣”。孟軻是繼孔子之后先秦儒家學派的又一代表人物。

  2.《老子》反映的是道家的思想。春秋時期老子在《周易》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闡明“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而“道法自然”。因此老子主張一切順其自然,“無為而治”。戰(zhàn)國時期的莊周是繼老子之后的又一重要的道家學者,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

  3.《尚書》是我國早的歷史文集,是研究商周時代社會政治的原始資料。

  4.《春秋》開啟了私人著史的先例,它是我國第一部編年史,因其言辭隱晦、表達簡約,許多學者為其著文詮釋,其中的為《春秋》三傳:《左氏傳》、《公羊傳》、《谷梁傳》。

  5.春秋筆法也叫“春秋書法”或“微言大義”,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歷史敘述方式和技巧。它以合乎禮法作為標準,是非分明而又簡約,含蓄地表明對歷史人物與事件的道德評判,以達到征實和勸懲的目的。

  6.《壇經(jīng)》是佛教漢人高僧所著被尊為“經(jīng)”的著作,它記錄的是唐朝禪宗慧能得法及傳播教化的事跡,由其弟子法海集錄。

  7.《求諫》選自《貞觀政要》,這是一部記載李世民政績及君臣論政的歷史著作,全書40篇,合為八卷,由唐代史學家吳兢所著。

  8.《明夷待訪錄》是中國明清之際哲學家黃宗羲的啟蒙思想名著,明夷得名于《周易》,該書尖銳地抨擊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主張“以天下為主,君為客”。與顧炎武、王夫之并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亦有“中國思想啟蒙之父”之譽。

4.高三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 篇四

  1.經(jīng):四書五經(jīng)——《詩》、《書》、《禮》、《易》和《春秋》合稱為“五經(jīng)”,《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合稱為“四書”!洞髮W》和《中庸》本來是《禮記》中兩篇。到宋朝時有“十三經(jīng)”的說法,它包括《周易》《尚書》《詩經(jīng)》《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傳》《谷梁傳》《論語》《孝經(jīng)》《孟子》《爾雅》。

  2.史:“二十四史”是指自從《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直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紀傳體史書,這些史書通常被視為“正史”。在正史之外,司馬光主編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唐代劉知幾所著的我國第一部史學理論專著《史通》等也有很大影響。

  3.子:囊括了經(jīng)史之外的專門著作,如《老子》、《莊子》、《墨子》、《韓非子》等。類別包括儒家、兵家、法家、農(nóng)家、醫(yī)家、天文算法、術(shù)數(shù)、藝術(shù)、譜錄、雜家、類書、小說家、釋家、道家等14類。

  4.集:收錄個人作品的稱為“別集”,如白居易的《白氏長慶集》、歐陽修的《歐陽文忠公文集》。收錄眾人作品的則稱為“總集”。我國現(xiàn)存早的詩文總集是梁朝蕭統(tǒng)編的《文選》!度莆摹、《全唐詩》也是比較的總集。

  5.六藝:即《詩》、《書》、《禮》、《易》、《樂》和《春秋》。由于《樂經(jīng)》不傳,于是又變?yōu)椤段褰?jīng)》。

  6.《四庫全書》是中國歷規(guī)模大的叢書,編纂開始于清代乾隆年間,歷時15年,全書分為經(jīng)、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

  7.《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語錄的儒家經(jīng)典著作。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鬃訌娬{(diào)“禮”和“仁”的學說。

5.高三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 篇五

  文體常識:序、表、駢文

  序,一般寫在書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記·太史公自序》),列于書后的稱為“跋”或“后序”。這類文章,按不同的內(nèi)容分別屬于說明文或議論文,說明編寫目的、簡介編寫體例和內(nèi)容的,屬于說明文。對作者作品進行評論或?qū)栴}進行闡發(fā)的屬于議論文。如《蘭亭集序》、《滕王閣序》、《伶官傳序》等。古代另有一種序是惜別贈言的文字,叫作“贈序”,內(nèi)容多是對于所贈親友的贊許、推重或勉勵之辭,是臨別贈言性質(zhì)的文體。如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即是作者寫給同鄉(xiāng)晚輩的贈序。還有一種是寫在詩歌前面的序,叫“詩序”,多交代所詠故事的有關(guān)內(nèi)容或作詩的緣起。如漢樂府《孔雀東南飛》、白居易的《琵琶行》、姜夔的《揚州慢》等,前面都有一段序。

  表,古代臣下呈給帝王的一種文書,如《出師表》、《陳情表》等。劉勰在《文心雕龍·章表》里說:“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zhí)異!

  駢文,也稱“駢體文”、“駢儷文”或“駢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稱“四六文”。全篇以雙句(儷句、偶句)為主,對仗工整,在聲韻上,則講究運用平仄,韻律和諧;修辭上注重藻飾和用典。南北朝是駢體文的全盛時期。

6.高三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 篇六

  1.初唐四杰是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滕王閣序》作者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他在南下探親時,路過南昌滕王閣,在席間賦詩并寫下此篇序。是一篇駢體文。

  2.莊子(公元前369——前286)名周,戰(zhàn)國時宋國蒙人,道家學派代表人物,存《莊子》一書由莊子和他的門人及后學寫成,全書現(xiàn)存33篇,又名《南華經(jīng)》。莊子的文章富于想象,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劉熙載《藝概·文概》評其“意出塵外,怪生筆端!濒斞赶壬凇稘h文學史綱要》中亦評論《莊子》一書“其文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薄肚f子》的文章體制已脫離語錄體形式,標志著先秦散文已經(jīng)發(fā)展到成熟的階段,代表了先秦散文的高成就。

  3.《陳情表》選自《文選》。李密,一名虔,字令伯,西晉(時代)文學家!豆盼挠^止》評價:至性之言,自爾悲惻動人。

  4.《咬文嚼字》作者朱光潛,安徽桐城人,F(xiàn)當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家。他的《西方美學史》是中國第一部系統(tǒng)論述西方美學歷史的著作。主要作品還有《談美書簡》等

  5.《談中國詩》的作者是現(xiàn)代學者、作家錢鐘書。他的學術(shù)著作有《談藝錄》《管錐編》《宋詩選注》,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小說《圍城》非常,書評家夏志清先生認為該小說是“中國近代文學中有趣、用心經(jīng)營的小說,可能是偉大的一部”。錢鐘書還被美贊為“文化昆侖”。

  6.《中國建筑的特征》作者梁思成,建筑學家,曾主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shè)計。著有《中國建筑史》等。

  7.《宇宙的未來》作者霍金被譽為當代的愛因斯坦,是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在大爆炸、黑洞等宇宙學理論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他的科普著作《時間簡史》極大地增進了人們對宇宙的認識。

7.高三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 篇七

  1.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南宋偉大的愛國詞人,與蘇軾同為豪放派代表,有詞集《稼軒長短句》。

  2.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北宋末、南宋初期女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著有《漱玉詞》。一生經(jīng)歷可以宋室南遷為界,分作前后兩個時期。

  3.詞,詩歌的一種。又稱長短句、曲子詞、詩余。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詞早起源于民間,后來,文人依照樂譜聲律節(jié)拍而寫新詞,叫做“填詞”或“依聲”。按長短規(guī)模分,詞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內(nèi))、中調(diào)(59至90字)和長調(diào)(91字以上,長的詞達240字)。按創(chuàng)作風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約和豪放。

  4.《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稄埡鈧鳌愤x自范曄的《后漢書》,前四史指《史記》、《漢書》、《三國志》、《后漢書》。

  5.蒙田,歐洲文藝復(fù)興時期法國思想家、散文家,著有《隨筆集》。帕斯卡爾,17世紀法國數(shù)學家、物理學家、思想家,他的名言是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

  6.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

  元末明初小說家施耐庵,據(jù)民間流傳宋江起義的故事寫成《水滸傳》,該書是中國歷第一部用白話語言寫成的章回小說,它描寫了以宋江為首的農(nóng)民起義發(fā)生、發(fā)展和失敗的全過程,刻畫了眾多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封建社會階級矛盾,歌頌了農(nóng)民的起義斗爭。

8.高三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 篇八

  1.賈誼(前200─前168),西漢時期洛陽人,政論家,文學家。世稱賈生、賈太傅、賈長沙。代表作品:政論散文《過秦論》、《陳政事疏》、《論積貯疏》等,辭賦以《吊屈原賦》、《鵩鳥賦》》!哆^秦論》選自《新書》!哆^秦論》原有上中下三篇,課文選的是上篇。

  2.韓愈,字退之,中唐文學家、哲學家。世稱韓吏部,又稱韓昌黎,又因死后謚“文”,故稱韓文公。著有《昌黎先生集》四十卷。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dǎo)者,宋代文學家蘇軾曾譽他“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為百世師”。后世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說”是古文中的一種文體,屬議論文范圍,一般為陳述自己對某種事物的見解,可以先敘后議,也可夾敘夾議。“師說”即解說關(guān)于“從師”的道理。

  3.巴爾扎克,法國19世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他創(chuàng)作的《人間喜劇》共91部小說,包括長篇、中篇、短篇小說和隨筆等,如長篇小說《歐也妮·葛朗臺》(1833)、《高老頭》(1834),該巨著寫了兩千四百多個人物,充分展示了19世紀上半葉法國社會生活,是人類文學罕見的文學豐碑,被稱為法國社會的百科全書。恩格斯稱該著作“提供了一部法國‘社會’,特別是巴黎‘上流社會’的卓越的現(xiàn)實主義歷史”。

  4.關(guān)漢卿,號己齋叟,金末元初人,元代戲曲家。本色派代表,其代表作有《竇娥冤》(全名《感天動地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拜月亭》。

  5.元曲四大家及各自代表作分別是關(guān)漢卿的《竇娥冤》、白樸的《墻頭馬上》《梧桐雨》、馬致遠的《漢宮秋》和鄭光祖的《倩女幽魂》。文采派的代表作家是王實甫,他的代表作品是《西廂記》。另外,紀君祥的《趙氏孤兒》是中國在西方影響深廣的一部元雜劇。

9.高三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 篇九

  1.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市)人。官至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拾遺、杜工部,盛唐時期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有《杜工部集》傳/世。杜甫一生寫詩1400多首,以古體、律詩見長,詩風沉郁頓挫,由于生活在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因而其詩被譽為詩史,被后世尊稱為詩圣。代表作有“三吏”、“三別”等,三吏為《石壕吏》、《潼關(guān)吏》、《新安吏》;三別為《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2.白居易(772-846),中唐現(xiàn)實主義詩人,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他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dǎo)者。寫下了《新樂府》、《秦中吟》為代表的“諷喻詩”,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統(tǒng)治階級的腐朽和罪惡。白居易與元稹并稱“元白”。

  3.李商隱,唐代詩人。字玉山,號玉溪生。他的詩作,也有揭露現(xiàn)實黑暗的,但為數(shù)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詩歌的藝術(shù)上,特別是他的近體律絕,其作品大多具有朦朧晦澀的藝術(shù)特色。他一生大約創(chuàng)作了六百多首詩,有《李義山詩集》。他與杜牧合稱為小李杜。

  4.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期鄒(今山東鄒縣)人。曾受業(yè)于孔子的孫子子思,是繼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學大師,被后世尊為亞圣,是我國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孟子以“平治天下”為己任,游說諸侯,反對霸道,提倡以“仁義”為中心的“仁政”、“王道”!睹献印肥侨寮医(jīng)典著作之一,主要記載了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以及哲學倫/理、教育思想等。全書共7篇。

  5.荀子(約公元前313~公元前238),戰(zhàn)國時思想家、文學家。名況,當時人們尊稱他為荀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荀子是先秦儒家學派的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為儒家中對立的兩派。在人性問題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論,主張性惡論,認為后天環(huán)境可以改善人的惡的本性,所以他主張“明禮義而化之”重視教育的作用,強調(diào)教育功能的重要,有積極意義。

10.高三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 篇十

  1.《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法國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家雨果,他是法國文學偉大的作家之一!栋屠枋ツ冈骸肥撬牡谝徊块L篇小說。

  2.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說家。名霑,字夢阮,雪芹是其號,又號芹圃、芹溪。紅樓夢是我國古代偉大的長篇小說,也是世界文學經(jīng)典巨著之一。現(xiàn)通行的續(xù)作是由高鶚續(xù)全的一百二十回《紅樓夢》。書中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愛情悲劇為主線,著重描寫榮、寧兩府由盛到衰的過程,全面地描寫了封建社會末世的人性世態(tài)及種種無法調(diào)和的矛盾。

  3.《祝!肥囚斞傅男≌f代表作之一,它是魯迅第二個小說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小說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舊中國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魯迅的三部小說集分別為:《吶喊》、《彷徨》、《故事新編》。小說《狂人日記》是中國第一篇白話文小說,收錄于魯迅的小說集《吶喊》中。

  4.海明威,美國現(xiàn)代作家,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老人與!贰ⅰ短栒粘I稹、《永別了,武器》和《喪鐘為誰而鳴》。勇氣是海明威作品的中心主題。

  5.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杰出的詩人,也是我國文學繼屈原之后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素有“詩仙”之稱。他善于從民間文學吸取營養(yǎng),想象豐富奇特,風格豪放飄逸,色調(diào)瑰瑋絢麗,語言清新自然。他和杜甫齊名,人稱“李杜”。杜甫曾說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他的詩歌現(xiàn)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

11.高三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 篇十一

  1.陸蠡(1908--1942)現(xiàn)代散文家、翻譯家。著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綠記》等,譯著有《羅亭》、《魯濱孫飄流記》等。

  2.《詩經(jīng)》是我國早的詩歌總集,相傳為孔子編定。原本只稱為“詩”,儒家列為經(jīng)典之一,故稱《詩經(jīng)》。編成于公元前六世紀,共305篇,故又稱作“詩三百”!对娊(jīng)》從內(nèi)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大類。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500年間的社會生活!对娊(jīng)》開創(chuàng)了我國現(xiàn)實主義的文學創(chuàng)作道路。《詩經(jīng)》以四言詩為主,間有雜言。普遍采用“賦”、“比”、“興”的藝術(shù)手法!霸娊(jīng)六義”:“風”、“雅”、“頌”“賦”、“比”、“興”!对娊(jīng)》在章法結(jié)構(gòu)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采薇》即是一例。在語言上多采用雙聲疊韻連綿詞、疊字來狀物、擬聲、窮貌。

  3.屈原,名平,字原,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冻o》收集了屈原、宋玉、賈誼等人的詩賦,由西漢劉向編輯。這些作品運用楚地的詩歌形式、方言聲韻、描寫楚地的風土人情,地方色彩濃厚,故曰《楚辭》,也稱“楚辭體”或“騷體”!峨x騷》是《楚辭》的代表作,是我國長的抒情詩。

  4.《孔雀東南飛》選自南朝陳徐陵編《玉臺新詠》,原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這是我國古代長的一首敘事詩,它與北朝民歌《木蘭辭》并稱“樂府雙璧”。

  “樂府”,原是西漢的一個官署的名稱,職責是采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詩歌,后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包括文人樂府和樂府民歌兩部分)。其特點是繼承了《詩經(jīng)》的寫實傳統(tǒng),敘事成分增加,在形式上突破了四言體和騷體,形成了在我國詩壇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雜言詩和五言詩。

  5.《涉江采芙蓉》選自南朝梁蕭統(tǒng)《文選》!豆旁娛攀住肥菛|漢末年文人五言詩的選集,早見于《文選》。

12.高三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 篇十二

  1.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是我國現(xiàn)代的小說家、散文家!都摇肥切挛膶W第一部暢銷小說。主要作品為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中篇小說《寒夜》《憩園》等!缎」钒堋愤x自《隨想錄》。

  2.《記梁任公先生的演講》作者梁實秋。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中國近代維新派領(lǐng)袖、學者。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

  3.《包身工》作者夏衍,浙江杭縣人,現(xiàn)代劇作家。主要作品有劇本《賽金花》、《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細菌》。

  4.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墩撜Z》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從記錄的稱呼和口氣上看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根據(jù)自己的記憶或耳聞的傳說寫下來的。全書共二十篇,內(nèi)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墩撜Z》是有關(guān)儒家思想的重要的經(jīng)典著作。

  5.《大衛(wèi)·科波菲爾》作者查爾斯·狄更斯,是享譽世界的英國小說家,一生共創(chuàng)作十四部半長篇小說和大量其他作品,是可以與莎士比亞比肩的英語作家。《大衛(wèi)·科波菲爾》是一部“半自傳體”的小說。

  6.朱自清,字佩弦,中國現(xiàn)代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zhàn)士、愛國知識分子。他的散文中藝術(shù)成就較高的是收入《背影》、《你我》諸集里的《背影》、《荷塘月色》、《溫州和蹤跡》之二的《綠》等抒情散文。朱自清的散文不僅以描寫見長,并且還在描寫中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他的爐火純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1948年8月拒絕接受美國的救濟糧,因貧病在北平逝世。毛澤東稱他“表現(xiàn)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13.高三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 篇十三

  1.戴望舒,浙江杭縣(今余杭)人,中國現(xiàn)代派詩人。《雨巷》是其成名之作,并由此獲“雨巷詩人”的稱號。

  2.《再別康橋》作者徐志摩,浙江海寧人,現(xiàn)代詩人、散文家,是新月派主要詩人。

  3.《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艾青,浙江金華人,現(xiàn)代詩人。

  4.《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依孔子修定的魯史《春秋》編次,主要記載了東周前期240多年間各國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國先秦歷史很有價值的文獻,也是優(yōu)秀的散文著作。

  5.《戰(zhàn)國策》是西漢劉向根據(jù)史料編定的,共33篇,屬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載戰(zhàn)國時代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斗爭及有關(guān)的謀議或辭說。

  6.《史記》,西漢司馬遷著,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原名《太史公書》,共一百三十篇,分為“八書”、“十表”、“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它記載了黃帝到漢武帝時長達三千年的歷史,其人物傳記開我國史傳文學的先河!妒酚洝肥枪糯⑽牡囊蛔S碑,給后人以無盡的啟示和深遠的影響,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與司司馬光并稱為“史界兩司馬”,與班固并稱“班馬”。司馬遷另有《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jīng)過和著書的抱負,其堅毅之品質(zhì)為歷代傳頌。

  7.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笔撬簧恼鎸崒懻。1918年第以“魯迅”為筆名發(fā)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包括《狂人日記》《阿Q正傳》《藥》《孔乙己》等)、《彷徨》(包括《祝福》《傷逝》等)、《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藤野先生》《范愛農(nóng)》等)和散文詩集《野草》;《墳》《華蓋集》《華蓋集續(xù)編》《二心集》等多部雜文集!队浤顒⒑驼渚愤x自《華蓋集續(xù)編》。

14.高三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 篇十四

  常見文言句式主要有以下四種:

  (1)判斷句

  現(xiàn)代漢語一般用“是’’聯(lián)系判斷句中的兩部分,文言文則不用這種形式來表示判斷。一般地說,它有以下七種形式:

 、僭谥髡Z后面用語氣詞‘‘者’’表示提頓,在謂語后面用語氣詞“也”煞尾來幫助判斷,形成“……者……也”的格式,如: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②只在謂語后面用語氣詞“也”幫助判斷形成“……,……也”的格式,如:夫戰(zhàn),勇氣也。

 、壑辉谥髡Z后面用語氣詞“者”,表示提頓,謂語后不用“也”字,形成“……者,……的格式,如:天下者,高祖天下。

 、苤髡Z后既沒有“者”也沒有“也”字來幫助判斷,是一個名詞性的短語,如:劉備,天下梟雄。

  ⑤表示否定的判斷句是在謂語之前用一否定副詞“非”,用來否定整個謂語,如:人

  非圣賢,孰能無惑?

 、拊谥^語前用“乃”、“即”、“則”、“必”、“皆”、“悉”等副詞來加強肯定語氣,表示判斷,如: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哂谩盀椤狈旁谥髡Z與謂語之間表示判斷,如:在藥則未為良時。

 。2)被動句

  所謂“被動句”是就句子中主語和謂語之間的關(guān)系而言的。主語和謂語動詞之間有兩種關(guān)系,一種是謂語動詞的主動者,或稱施事者;另一種主語是謂語動詞的被動者,或稱受事者。常見的被動句式主要有以下表示方法:

 、僭谥^語動詞之后,用介詞“于”引進動為行為的主動者,前面的主語具有被動性,“于”相當于“被”,如:而君幸于趙王。

  ②在謂語動詞之前,用介詞“為”引進動作行為的主動者,主語具有被動性質(zhì),“為”相當于“被”,如:吾屬今為之虜矣。

 、墼谥^語動詞前用助詞“見”,構(gòu)成“見+動詞”的格式,或“見……于……”的格式表示被動,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見笑于人。

 、懿挥萌魏伪硎颈粍拥臉酥,意念上表示被動的句子,如:子貢辯智而魯削。

  (3)賓語前置

  現(xiàn)代漢語的一般語序為動詞在前,賓語在后,古漢語則有賓語前置現(xiàn)象。常見的賓語前置現(xiàn)象主要有以下四種:

 、僭谝蓡柧渲,疑問代詞做賓語,賓詞前置,如:大王來何操?

  ②在否定句中,一般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三歲貫汝,莫我肯顧。

 、塾袝r為了強調(diào)、突出賓語,把賓語置于動詞之前,用助詞“是”、“之”等作為賓語前置的標志,如:唯余馬首是瞻。宋何罪之有?

 、苡袝r為了強調(diào)介詞的賓語,也可以把賓語置于介詞“以”之前,而不用助詞作前置的標志,如:夜以繼日。

  (4)成分省略

  古漢語和現(xiàn)代漢語一樣,句子中某些成分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可以省略,只是省略的情況比現(xiàn)代漢語更多,更復(fù)雜。從省略情況看,它大致六種:

  ①主語省略主要有主語承前省略、蒙后省略和對話省略三種形式,如:

  a.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蛇)黑質(zhì)而白章,(蛇)觸草木,(草木)皆死。(主語承前省略)

  b.沛公謂張良曰:“……(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主語蒙后省略)

  c.(孟子)日:“獨樂樂,與人樂樂,熟樂?”(王)曰:“不若與人!(主語對話省略)

  ②謂語省略在并列的句子里,如果一句用了某個動詞,另一句同樣的動詞就可以將其省略。常見省略謂語的句子有以下三種,如:

  a.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為樂)。(謂語承前省略)

  b.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追之),又請揚子之豎追之。(謂語蒙后省略)

  c.后公改(任)兩廣,太監(jiān)泣別,贈大珠四枚。(謂語動詞省略)

 、畚难晕馁e語省略主要有以下兩種情況,如:

  a.權(quán)起更衣,肅追(之)于宇下。(謂語賓語省略)

  b.成視之,龐然修偉,自增慚怍,不敢與(之)較。(介詞賓語省略)

 、芗嬲Z省略“使、命、令”等動詞作謂語時,它后面有一個主謂詞組做賓語,這個主謂詞組的主語有時省略,如: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歸趙。(兼語省略)

 、萁樵~省略介詞“于、以、自”等與后面的賓語組成介詞結(jié)構(gòu),在句子中作補語,有時省略,如:

  a.荊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勢耳。(介詞“于”省略)

  b.又試之(以)雞,果如成言。(介詞‘‘以’’省略)

 、蘖吭~省略古漢語量詞不發(fā)達。一般情況下,數(shù)詞直接與名詞或動詞連接。如:

  a.蟹六(條)跪而二(只)螯。

  b.寒署易節(jié),始一(次)反焉。

15.高三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 篇十五

  1.文言實詞

  常見的文言實詞,主要包括常見的通假字、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等。

  通假字是古人在書寫中用同音(或近音)代替的辦法寫成另一個字;古今異義詞是指在語言演變過程中,古今意義差別較大的詞;漢語是表義文字,文言文一般一字一詞,用語精練,多義性強,語境意義地位突出。正確理解詞語的語境意義,是文言文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2.文言虛詞

  文言虛詞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代詞以及兼詞等,其中常用的文言虛詞,2003年《考試說明》只限定了18個。

16.高三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 篇十六

  句式作用8種

  點題句:點明題目,引起下文

  中心句:點明中心,亮出主旨

  懸念句:設(shè)置懸念,引發(fā)興趣

  過渡句:承上啟卜,自然銜接

  照應(yīng)句:前厲照應(yīng),和諧統(tǒng)一

  烘托句:側(cè)面烘托,間接映襯

  鋪墊句:后文鋪墊,埋下伏筆

  修辭句:增強語言,突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