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寶寶必聽的成語故事 篇一
反復推敲唐朝有個詩人叫賈島。有一天,他騎著毛驢外出,在路上一面走,一面作詩,其中有兩句是:“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
賈島反復地吟誦這兩句詩,還用手做著推敲的姿勢,是“推門”好呢,還是“敲門”好呢?他一時定不下來。
這時候,文學家韓愈經(jīng)過這里。按當時規(guī)定,官員來了,行人都要讓路?墒琴Z島仍然在低著頭吟詩,不覺一頭撞到了韓愈的儀仗隊里。
公差馬上把賈島從驢背上拽下來,推到韓愈眼前。賈島只好把作詩的事講了。韓愈聽后不僅沒有責備賈島,反而笑著對賈島說:“還是‘敲’字好啊!”
這個故事后來形成了一個詞語,叫“推敲”。意思是在文字上再三琢磨修改!胺磸屯魄谩本褪欠磸妥聊,一再修改。
和“推敲”相近的還有“斟酌”這個詞,和“字斟句酌”的成語。
2.寶寶必聽的成語故事 篇二
生吞活剝唐朝時,有個縣的武官叫張懷慶。他為了追求名利,常常弄虛作假,把別人的作品,改頭換面當做自己的“創(chuàng)作”。當時詩人王昌齡、名士郭正一聲望都很高,張懷慶便常常抄襲他們的作品。
大臣李義府寫了一首“鏤月為歌扇,裁云作舞衣”的五言詩。意思是要把天上的明月雕刻成歌舞時用的扇子,把空中的彩云剪裁成跳舞時穿的衣裳,想象奇特。張懷慶一看,便抄了下來,并在每句詩的開頭加上兩個字,湊成了一首“生情鏤月為歌扇,出性裁云作舞衣”的七言詩。經(jīng)他這么一“創(chuàng)作”,詩句都不通了,誰也不知道寫的是什么意思。
張懷慶這首詩一傳出,人們就議論紛紛,有人根據(jù)他常常抄王昌齡、郭正一作品的行為,還給他編了順口溜,嘲笑他是“活剝王昌齡,生吞郭正一”!盎顒兺醪g,生吞郭正一”這句話,經(jīng)過簡化成了成語“生吞活剝”,使用上也發(fā)生了變化,F(xiàn)在用來比喻一些人不經(jīng)過思考,不經(jīng)過消化,就生硬地照抄照搬別人的經(jīng)驗、方法。
3.寶寶必聽的成語故事 篇三
半途而廢 東漢時,樂羊子外出求學。過了一年,他因為想家就回來了。他的妻子一見到丈夫就用刀割斷織機上的絹帛。樂羊子覺得十分奇怪,他妻子說:“書沒有讀完就停下來,如同割斷織絲一樣!睒费蜃由钍苷饎,又重新回去讀書。七年后,完成了學業(yè)才回到家中。
4.寶寶必聽的成語故事 篇四
胸有成竹 宋朝有個的畫家叫文與可,特別擅長畫竹子,他畫的竹子栩栩如生。為了畫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種了許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細觀察竹子的形態(tài)和變化。所以每次要畫竹子時,他的胸中就已經(jīng)有了十分生動、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5.寶寶必聽的成語故事 篇五
鑿壁借光漢朝時,有個少年時叫匡衡,非常勤奮好學。由于家里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干許多活,掙錢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锖庑耐催@浪費的時間,內(nèi)心非常痛苦。他的鄰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锖庥幸惶旃钠鹩職,對鄰居說:“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鄰居一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么書呢!”匡衡聽后非常氣憤,不過他更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書讀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墻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借著這微弱的光線,如饑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
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xù)看多一些書的愿望更加迫切了。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一天,匡衡卷著鋪蓋出現(xiàn)在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里白干活不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后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6.寶寶必聽的成語故事 篇六
毛遂自薦春秋時,秦軍在長平一線,大勝趙軍。秦軍主將白起,領(lǐng)兵乘勝追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
大敵當前,趙國形勢萬分危急。平原君趙勝,奉趙王之命,去楚國求兵解圍。平原君把門客召集起來,想挑選20個文武全才一起去。他挑了又挑,選了又選,最后還缺一個人。這時,門客毛遂自我推薦,說:“我算一個吧!”平原君見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強同意了。
到了楚國,楚王只接見平原君一個人。兩人坐在殿上,從早晨談到中午,還沒有結(jié)果。毛遂大步跨上臺階,遠遠地大聲叫起來:“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簡單而又明白,為何議而不決?”楚王非常惱火,問平原君:“此人是誰?”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門客!”楚王喝道:“趕快下!我和你主人說話,你來干嗎?”毛遂見楚王發(fā)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幾個臺階。他手按寶劍,說:“如今十步之內(nèi),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見毛遂那么勇敢,沒有再呵斥他,就聽毛遂講話。毛遂就把出捕援趙有利楚國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話,說得楚王心悅誠服,答應馬上出兵。不幾天,楚、魏等國聯(lián)合出兵援趙。秦軍撤退了。平原君回趙后,待毛遂為上賓。他很感嘆地說:“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趙國!
7.寶寶必聽的成語故事 篇七
汗馬之勞漢高祖劉邦起兵反秦,蕭何是他的可靠助手。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做了皇帝,蕭何便任相國。論/功行賞,蕭何第一,首先封為侯,食邑八千戶。
對這一封賞,有些功臣不服氣,便說:“我們拼死拼活,身經(jīng)百戰(zhàn),而蕭何未有汗馬之勞,連戰(zhàn)場都沒上過,只會耍筆桿,發(fā)議論,封賞為什么反在我們之上?”
劉邦則回答說:“你們都打過獵,打獵的時候,追殺野獸的是狗,而指示野獸的巢穴、去向,讓狗去追殺的,卻是人。你們只會追殺,不過是‘功狗’而已。而蕭何指揮沖殺,是‘功人’。并且,你們雖然勇敢,卻多數(shù)是單身跟隨我出戰(zhàn),而蕭何一家?guī)资谌硕紖⒓榆婈犠鲬?zhàn),這你們又怎么能比呢?”
這些人聽了劉邦的話,心里才服氣,不再發(fā)牢騷。
8.寶寶必聽的成語故事 篇八
言不由衷春秋時期,諸侯鄭國的實力強大,鄭莊公任周朝的卿士,執(zhí)掌朝廷大權(quán)。他憑借自己的勢力和地位,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當時任天子的周平王,是一個軟弱無能的人,他不得不依靠鄭莊公處理朝政,卻又對虢公忌父十分相信,想讓他代替鄭莊公處理朝政。
鄭莊公知道這件事后,對周平王特別不滿。周平王非常害怕,趕緊向鄭莊公解釋說,他沒有讓忌父取代鄭莊公的想法。為了取得鄭莊公的信任,他和鄭莊公互換人質(zhì),讓周太子狐到鄭國去作人質(zhì),而鄭公子忽則到周朝來做人質(zhì)。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去,他的孫子姬林繼位。稱周桓王。周桓王也想讓忌父代替鄭莊公當卿士掌管朝政。鄭莊公知道后大怒,派大夫祭足領(lǐng)兵馬,到周朝的溫地收割麥子,并全部運送到鄭國。
到了秋天,祭足又帶領(lǐng)兵馬到周朝成周,把那里的谷子全部割掉,運回鄭國。從此,兩國之間的關(guān)系愈加惡化,彼此間結(jié)下了仇恨。
9.寶寶必聽的成語故事 篇九
樂不思蜀典出《三國志·蜀書·后主傳》。
司馬昭宴請劉禪,故意安排蜀國的節(jié)目,在旁的人都為劉禪的亡國感到悲傷,而劉禪卻歡樂嬉笑,無動于衷。司馬昭看見這種情形就對賈充說:“想不到劉禪竟糊涂到了這種地步,即使諸葛亮活到這時,也不能輔佐,何況是姜維呢!”賈充說:“不是如此,殿下您又怎么能吞并他呢!
有一天,司馬昭問他說:"是否會思念蜀地?"劉禪回答說:“這里很快樂,不思念蜀國。”知道了這事,隨侍劉禪的郤正就指點他說:“如果司馬昭再問起時,你應哭泣著回說:‘先人的墳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焙髞硭抉R昭再次問他時,劉禪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話回答。司馬昭于是說:“為何像是郤正的語氣呢?”劉禪聽了大驚,睜眼望著司馬昭說:“您的話確實沒有錯!弊笥业娜硕夹α。
后人多認為劉禪樂而忘本,無故土之思,但也有人持異議,如《三國蜀后主劉禪新論》的作者羅開玉和謝輝認為,劉禪裝憨賣傻,不僅是養(yǎng)晦自保,更關(guān)系著一大批降臣的命運。這一表演與劉備“煮酒論英雄”的表現(xiàn)如出一轍而更精彩。
后用此典比喻在新環(huán)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huán)境中去。
10.寶寶必聽的成語故事 篇十
不翼而飛戰(zhàn)國時,有一年秦王派大將王稽攻打趙國的都城邯鄲,一連攻了十七個月,也攻不下城池。
王稽非常煩惱,有個名叫莊的人向王稽獻計說:“你如果犒賞部下,就可以鼓舞他們的斗志,邯鄲攻破是有希望的!
王稽不耐煩地說:“我是統(tǒng)帥,只知道服從國王的命令,別的事情管不了那么多!
莊并沒有被王稽的不耐煩而嚇退,他繼續(xù)說道:“你這樣講不太對。即使是父親給兒子下命令,有的可行,有的就不可行!铱茨阋晃睹纳掀巯拢殧鄬P,輕視士兵已經(jīng)很久了。我聽說,假如有三個人謊稱老虎來了,那么聽的人就會信以為真;如果有十個人合力彎一個木槌,就能把木槌弄彎;如果大家都口傳消息,要求你改變指揮方法,這消息沒有翅膀也會飛得很遠。這說明眾部下的力量是巨大的。因此,你還是賞賜一下你的將士們吧!”
可是,王稽還是聽不進莊的意見。
幾天之后秦軍果然發(fā)生叛亂,嚴重地影響了戰(zhàn)事的順利進行,秦王很是惱怒,就把王稽處死了。
不翼而飛這個成語較多形容東西突然不見了,看完今天的故事后大家知道它的另一層含義了嗎?它也可以比喻事情傳播得很迅速。
故事中的王稽不聽信士兵莊的建議,獎勵士兵們這個消息傳播的很快,幾天后秦軍發(fā)生叛亂,嚴重影響戰(zhàn)事的順利進行,最后秦王惱羞成怒處死了王稽。
這個成語教育小朋友們,要爭做一個好孩子,這樣佳名以飛快的速度傳播出去,大家都會喜歡并且尊重你的。
11.寶寶必聽的成語故事 篇十一
指鹿為馬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沙写蟪加卸嗌偃四苈犓麛[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于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準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只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鼻囟酪豢矗南耄哼@哪里是馬,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里一只鹿,你怎么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鼻囟烙挚戳丝茨侵宦梗瑢⑿艑⒁傻卣f:“馬的頭上怎么會長角呢?”趙高一轉(zhuǎn)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這個趙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只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只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后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說明書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里馬!”
事后,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12.寶寶必聽的成語故事 篇十二
偃旗息鼓《三國志·蜀志·趙云傳》中記載:在一次戰(zhàn)斗中,蜀將黃忠殺死了曹將夏侯淵,并奪取了戰(zhàn)略要地。曹操非常惱火,把米倉移到漢水旁的北山腳下,親率20萬大軍向陽平關(guān)大舉進攻。黃忠、張著商議趁夜燒劫魏軍糧草。臨行前趙云和他們約定了返回時間,過期不歸就帶兵出寨接應,正與曹操親自統(tǒng)率的部隊相遇。趙云同曹軍廝殺起來,把曹軍打得丟盔棄甲,救回了黃忠和張著。
曹操沒有善罷甘休,指揮大隊人馬追殺趙云,直撲蜀營。趙云的副將張翼見趙云已退回本寨,后面追兵來勢兇猛,便要關(guān)閉寨門拒守。趙云下令大開營門,偃旗息鼓,準備放曹軍進來;一面又命令弓/弩手埋伏在寨內(nèi)外,然后自己單槍匹馬站在門口等候敵人。
生性多疑的曹操追到寨門口,心想,寨門大開,必有伏兵,即匆忙下令撤退。就在曹操調(diào)頭后退的時候,蜀軍營里金鼓齊鳴,殺聲震天,飛箭如雨般向曹軍射擊。曹軍驚慌失措,奪路逃命,自相踐踏。趙云趁勢奪了曹軍的糧草,殺死了曹軍大批兵馬,得勝回營。
后來,人們常用偃旗息鼓來比喻休戰(zhàn)、無聲無息或停止行動。
13.寶寶必聽的成語故事 篇十三
水滴石穿張乖崖是崇陽縣的縣官。一次,他看見一個管理倉庫的小吏從倉庫出來時,順手將倉庫里的一枚銅錢放進了自己的口袋。他立即派人把這小吏抓來追問,并且下令用棍棒拷打,小吏心里不服,大聲嚷道:“一枚銅錢有什么了不起?為什么對我這么兇狠!”
張乖崖聽了,就拿起筆來,寫了一條批語:“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币馑际牵阂惶煲粋銅元,一千日就是一千個銅元,這就像用繩子鋸木頭、水滴石頭一樣,日久天長,木頭也會被鋸斷,石頭也會被滴穿的。然后,他下令將這小吏斬首。
14.寶寶必聽的成語故事 篇十四
《狐假虎威》從前在某個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為肚子餓了,便跑到外面尋覓食物。當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時,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貍正在散步。它覺得這正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于是,便一躍身撲過去,毫不費力的將他擒過來。
可是當它張開嘴巴,正準備把那只狐貍吃進肚子里的時候,狡猾的狐貍突然說話了:“哼!你不要以為自己是百獸,便敢將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帝已經(jīng)命令我為王中,無論誰吃了我,都將遭到天帝極嚴厲的制裁與懲罰!
老虎聽了狐貍的話,半信半疑,可是,當它斜過頭去,看到狐貍那副傲慢鎮(zhèn)定的樣子,心里不覺一驚。原先那股囂張的氣焰和盛氣凌人的態(tài)勢,竟不知何時已經(jīng)消失了大半。雖然如此,它心中仍然在想:我因為是百獸,所以天底下任何野獸見了我都會害怕。而它,竟然是奉天帝之命來統(tǒng)治我們的!
這時,狐貍見老虎遲疑著不敢吃它,知道它對自己的那一番說詞已經(jīng)有幾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氣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著老虎的鼻子說:“怎么,難道你不相信我說的話嗎?那么你現(xiàn)在就跟我來,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獸見了我,是不是都嚇的魂不附體,抱頭鼠竄!崩匣⒂X得這個主意不錯,便照著去做了。
于是,狐貍就大模大樣的在前面開路,而老虎則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著。它們沒走多久,就隱約看見森林的深處,有許多小動物正在那兒爭相覓食,但是當它們發(fā)現(xiàn)走在狐貍后面的老虎時,不禁大驚失色,四散狂奔。這時,狐貍很得意的掉過頭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這種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驚膽戰(zhàn),但它并不知道野獸怕的是自己,而以為他們真是怕狐貍呢!
狡狐之計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勢完全是因為假借老虎,才能憑著一時有利的形勢去威脅群獸而那可憐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還不自知呢!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懼昭奚恤,完全是因為大王的兵權(quán)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說,他們畏懼的其實是大王的權(quán)勢呀!
15.寶寶必聽的成語故事 篇十五
竭澤而漁春秋時期,晉國為了援助宋國,和楚國在城淄(今山東淄縣南)打了一仗。當時,論實力楚國占著明顯的優(yōu)勢。晉文公見楚軍來勢洶洶,就問他的舅舅狐偃說:“楚兵多,我兵少,這一仗該怎樣打才能取勝呢?”狐偃回答說:“我聽說善于打仗的人,不厭欺詐。你就用欺詐的辦法對付楚軍好了!
晉文公又去征求另一個大臣雍季,并把狐偃的話也告訴了他。雍季不大贊成這樣做,就打了個比喻說:“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蔽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后將無復,非長術(shù)也!币馑际钦f:把池塘里的水弄干了才捉魚,哪還有捉不到的?但到明年就沒魚可捉了;把山上的樹林燒光了再去打獵,哪還有打不到的?但到明年就將會沒有野獸可打了。欺詐的辦法雖然可以偶爾用一下,但以后就不能再用,這不是長遠之計啊!
當時也想不出更好地制勝楚軍的辦法的情況下,晉文公還是采用了狐偃的計謀,假借遵守自己流/亡時向楚莊王許下的“退避三舍”的諾言之名,連續(xù)三次后撤,以避其鋒芒,為自己選擇了有利的時機和殲敵的地形;而楚軍呢,見晉軍一退再退,誤以為晉文公膽怯,不敢與之交戰(zhàn),就緊逼不舍,結(jié)果被晉軍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這場歷有名的城濮之戰(zhàn),終以楚國的失敗,其領(lǐng)兵大將成得臣被迫自/殺而告結(jié)束。
后來,人們根據(jù)這個故事引出“竭澤而漁”的成語。
16.寶寶必聽的成語故事 篇十六
鑿壁偷光西漢時候,有個農(nóng)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里窮,沒錢上學。后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锖饩驮谵r(nóng)忙的時節(jié),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為您提供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锖夂苤,心里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墒强锖饧依锖芨F,買不起點燈的油,怎么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墻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墻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于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墻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后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