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
《漢書》是我國第一部____________體____________史,記敘了自漢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實!稘h書》體例上全承《史記》,只是改“____________”為“志”,取消“世家”并入“____________”,全書有十二本紀、八表、十志、七十列傳,共一百篇,八十余萬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____________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馬續(xù)續(xù)寫的。
解析:要準確識記中國古代的一些重要文學(xué)體裁常識,特別是中國古代史書的體例、作者、朝代。
答案:紀傳 斷代 書 列傳 班固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昆邪王( ) 且鞮侯( )
閼氏( ) 煴火( )
左伊秩訾( ) 浞野侯( )
丈人行( ) 緱王( )
解析:一些字音不能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讀音去讀,古音異讀現(xiàn)象是學(xué)習(xí)文言文必須注意的一點。
答案:hún yé jū dī yān zhī yūn zǐ zhuó hánɡ ɡōu
3.選出加點詞解釋有錯誤的一項( )
A.前后十余輩。(批) B.漢天子,我丈人行也。(行輩)
C.因厚賂單于。(賄賂) D.召蘇武受辭。(供詞)
解析:C項應(yīng)為“贈送”。
答案:C
4.下列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何以女為見? B.不顧恩義,畔主背親。
C.單于召會武官屬。 D.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
解析:A項,“女”通“汝”;B項,“畔”通“叛”;D項,“縣”通“懸”。
答案:C
5.對下列各句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
A.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于是眼淚浸濕了衣襟,與蘇武告別而去。)
B.;菡埰涫卣吲c俱。(;菡埱罂词刈约旱娜艘坏廊ヒ姖h使。)
C.來時,太夫人已不幸。(我率兵離開長安時,你母親已去世。)
D.勿復(fù)有云。(不再有什么云了。)
解析:D項應(yīng)為“不要再說什么啦”。
答案:D
我綜合 我發(fā)展
一、閱讀理解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蘇)武字子卿,少以父任。時漢連伐胡,數(shù)通使相窺觀,匈奴留漢使前后十余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dāng)。
且鞮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盡歸漢使,武帝嘉其義,乃遣武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武與副張勝及;莸劝儆嗳司恪7接l(fā)使送武等,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及衛(wèi)律所將降者,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私候勝曰:“聞漢天子甚怨衛(wèi)律,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吾母與弟在漢,幸蒙其賞賜。”張勝許之,以貨物與常。單于出獵,獨閼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其一人夜亡,告之。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單于使衛(wèi)律治其事。張勝聞之,恐前語發(fā),以狀語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庇莩9龔垊。單于使衛(wèi)律召武受辭,武謂惠等:“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乃引刀自刺。衛(wèi)律驚,馳召醫(yī),蹈其背以出血。武氣絕,半日復(fù)息。單于壯其節(jié),而收系張勝。
武益愈,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律曰:“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當(dāng)死。單于募降者赦罪!迸e劍欲擊之,勝請降。律謂武曰:“副有罪,當(dāng)相坐!蔽湓唬骸氨緹o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復(fù)舉劍擬之,武不動。律曰:“蘇君,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富貴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fù)然。空以身膏草野,誰復(fù)知之?”武不應(yīng)。律曰:“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今不聽吾計,后雖欲復(fù)見我,尚可得乎?”武罵律曰:“女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女見為?”
(縮寫節(jié)選自《漢書•蘇武傳》)
6.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虞常果引張勝
引:牽扯。
B.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私候勝曰
候:拜。
C.而收系張勝
收:逮捕。
D.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
陰:陰謀。
解析:D項,陰:暗地里。
答案:D
7.對下列兩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也相同 B.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C.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D.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也不同
解析:一詞多義是古代漢語的重要語法現(xiàn)象,平時要多掌握積累。第一組中第一個“會”是“適逢”的意思,第二個“會”是“一起”的意思。第二組中第一個“生”是“活”的意思,第二個“生”是“活著”的意思。
答案:D
8.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與例句中的“膏”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空以身膏草野
A.使人止晉鄙軍,留軍壁鄴 B.其一人夜亡
C.單于壯其節(jié) D.欲因此時降武
解析:例句和A項中加點的詞都是名詞用作動詞,B項中為名詞作狀語,C項中為意動用法,D項中為使動用法。
答案:A
9.下面對文章內(nèi)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蘇武出使匈奴,是在漢與匈奴關(guān)系有所改善,兩國矛盾有所緩和的時期,本不應(yīng)有危險,然而,由于張勝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謀劫行動,導(dǎo)致蘇武被匈奴扣留了19年。
B.虞常淪落匈奴,但并沒有忘記漢朝,他伏弩射殺衛(wèi)律的行動,正是他愛國的具體表現(xiàn)。
C.蘇武的自殺舉動,不僅表現(xiàn)了漢朝使者寧死不屈的凜然正氣,而且贏得了敵國的尊敬。
D.衛(wèi)律使盡了威嚇、利誘、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終未能動搖蘇武對國家、對民族忠貞不貳的崇高氣節(jié)。
解析:根據(jù)文意,虞常不是射殺衛(wèi)律,而是單于。
答案:B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題。
初,魯國孔熙先博學(xué)有從橫才志,文史星算,無不兼?zhèn),為員外散騎侍郎,不為時知,久不得調(diào)。初熙先父默之為廣州刺史,以臟貨下廷尉,大將軍彭城王義康保持之,故免。及義康被絀,熙先密懷報效,以曄意志不滿,欲引之,無因進說。曄甥謝綜雅為曄所知,熙先藉嶺南遺財,家甚富足,仍傾身事綜。始與綜諸弟共博,故為拙行,以物輸之,情意稍款。綜乃引熙先與曄戲。熙先故不為敵,前后輸曄物甚多。曄既利其財物,又愛其文藝,遂與申莫逆之好。熙先始以微言勸曄,曄不回。曄素有閨庭議論,朝野所知,故門胄雖華,而國家不與姻。以此激之曰:“丈人若謂朝廷相待厚者,何故不與丈人婚,為是門戶不得邪?人作犬豕相遇,而丈人欲為之死,不亦惑乎?”曄默然不答,其意乃定。
10.對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有從橫才志(合縱與連橫,這里指政治、外交上的策略,“從”,通“縱”。)
B.遂申莫逆之交(申,發(fā)展。)
C.以臟貨下廷尉(廷尉,執(zhí)掌刑獄的官。)
D.故為拙行(拙,笨拙。)
解析:A項中“從橫”指學(xué)問淵博貫通。
答案:A
11.與“何故不與丈人婚”中的“故”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故為拙行 B.熙先故為不敵
C.公問其故 D.故門胄雖華
解析:“何故不與丈人婚”的“故”指“原因,為什么”。
答案:C
12.對本文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因范曄對朝廷不滿,孔熙先想拉攏他,又沒有機會,就先同范曄的外甥謝綜交好。
B.孔熙先用言語鼓勵范曄謀反,范曄雖然默不作聲,但謀反的主意已定。
C.孔熙先認為皇族不與范曄聯(lián)姻,是因為門戶不相當(dāng),以此挑動范曄對朝廷的不滿。
D.范曄與孔熙先結(jié)成莫逆之交,并非出于政治的動機。
解析:解決這道題要在熟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理清文章的邏輯關(guān)系。
答案:B
13.請將下面兩句話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傾身事綜。
(2)情意稍款。
解析:翻譯時要注意直譯和意譯相結(jié)合,并且要把關(guān)鍵詞的意思翻譯出來。
參考答案:(1)盡其所有,侍奉謝綜。(2)謝綜與他的感情漸漸融合。
二、語言運用
14.(2010天津)請將下面的譯文改寫成三個短句。
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派繪畫——由畢加索、康定斯基、馬蒂斯以不同的方式發(fā)展起來的抽象藝術(shù)是以高度發(fā)達的審視技能以及對其他繪畫和藝術(shù)史的熟諳程度為先決條件的。
解析:本題考查長句變短句的能力。重點是把長句中的修飾成分拿出再添加主語變成獨立的單句,不要丟失主要信息,不改變原意,語句要通順。
參考答案:(1)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派繪畫是抽象藝術(shù)。
(2)它是由畢加索、康定斯基、馬蒂斯以不同的方式發(fā)展起來的。
(3)它是以高度發(fā)達的審視技能以及對其他繪畫和藝術(shù)史的熟諳程度為先決條件的。
以上就是查字典語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蘇武傳》課后練習(xí)答案的全部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