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每小題2分,共50分.)
1.“擺尾搖頭便道是圣門高弟,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漢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此話諷刺的可能是 ( )
A.九品中正制 B.察舉制 C.世卿世祿制 D.八股取士
2. 汶川大地震發(fā)生時,四川省都江堰市光亞學校的語文老師范美忠丟下學生一個人跑出教室,因此被稱為大地震中“無恥的教師”,取名“范跑跑”.教育部發(fā)言人在新聞發(fā)布會上稱:“我們可以不崇高,但是不能允許無恥.”大眾輿論把矛頭直指“范跑跑”,能體現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張 ( )
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韓非子
3. “這個時代的小說從思想內涵和題材表現上來說,大限度地包容了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而且經過世俗化的圖解后,傳統(tǒng)文化竟以感人的形象和動人的故事,走進了千家萬戶.”材料中所說的“這個時代”是( )
A.隋唐時期 B.兩宋時期 C.宋元時期 D.明清時期
4. 梁啟超讀到一本書時說:“在盧梭《民約論》前約數十年,有此議論,不能不視為人類文化史高出品.撰者固自負,亭林亦復推重.乾隆間,此書列入禁書;光緒之季,吾曾私自傳印,以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具.”這本書是 ( )
A.《日知錄》 B.《明夷待訪錄》 C.《海國圖志》 D.《孔子改制考》
5. 19世紀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學家認為宇宙中有一種物質是彌漫在世界上,無所不在的.受其影響,19世紀90年代,譚嗣同撰寫了《仁學》,把仁作為世界的本質,說仁統(tǒng)萬物,仁統(tǒng)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體.由此可見,維新派思想的突出特點是 ( )
A.照搬西方思想學說 B.全面接納西方自然科學成果
C.固守儒家傳統(tǒng)思想 D.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思想相融合
6. 孫中山先生從青年時代就關心植樹造林,大力提倡“植樹以收利,蓄木以為薪”.這一理想貫徹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逝世后,人們秉承他的遺志,擬訂每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日)為植樹節(jié),一改過去以清明節(jié)為植樹節(jié)的制度.孫中山對植樹造林關心可以體現出他的 ( )
A.民本思想 B.民族主義思想 C.民權主義思想 D.民生主義思想
7. 陳獨秀.蔡元培和胡適都是新文化運動的主將,巧的是三人都屬兔.當時胡適年輕氣盛,為了抬高自己,曾向別人夸耀說,北大是由“三只兔子”而成名的.下列關于北大“三只兔子”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相容并包”的辦學方針
B.陳獨秀創(chuàng)辦《新青年》雜志,新文化運動興起
C.胡適對舊禮教.舊道德的抨擊為猛烈
D.胡適主張文學改革,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
8. 2009年11月,毛澤東的外孫女孔冬梅與蔣介石的孫子.國民黨副主席蔣孝嚴在臺灣見面.當孔東梅聽說外祖父毛澤東曾領取國民黨的工資時,感到十分好奇.毛澤東曾領取國民黨的工資這種情況有可能發(fā)生在 ( )
A.國民*時期 B.土地革命時期 C.人民解放戰(zhàn)爭時期 D.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
9. “忽然遭世變,兩別泣不休,相相人已遠,海角天涯夢,結發(fā)夫妻尤似夢,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戰(zhàn)禍何時終?”這首詩反映了近代中國的政治變遷和親人別離的情感.下列人物中對這一情感感受深的是 ( )
A.祖祖輩輩僑居海外的華人.華僑 B.海峽兩岸長期分隔的臺灣同胞
C.長期遭受外國殖民統(tǒng)治的港澳同胞 D. 離別父母赴農村下鄉(xiāng)的知識青年
10. 毛澤東曾說:“群眾中有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中國人民中間有成千上萬的‘諸葛亮’,每個鄉(xiāng)村.每個市鎮(zhèn)都有那里的‘諸葛亮’.我們應該走到群眾中去,向群眾學習,把他們的經驗綜合起來,成為更好的.有條理的道理和辦法,然后再告訴群眾實行起來,解決群眾的問題,使群眾得到解放和幸福.”這段話體現了 ( )
A.民主集中原則 B.分權制衡原則 C.社會主義原則 D.人民民主原則
11. 中共某位領導曾說:“我們……是先生教出來的學生,應當高明些,后來者居上嘛!”中共“高明些”的表現有 ( )
①工農武裝割據 ②一國兩制 ③“大躍進”運動 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2. 2000年,我國第一個以科學家名字命名的股票“隆平高科”上市交易.袁隆平富了!不過這,民眾的評論似打破了“仇富”的定律,有人表態(tài):“袁老就是買飛機,我們也不眼紅.”民眾之所以有這種“仇富不仇袁隆平”的心態(tài),主要是因為袁隆平 ( )
A.促進了世界和平事業(yè)的發(fā)展 B.對中國科技做出了貢獻
C.在解決人類的糧食問題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D.從事慈善事業(yè),是世界人民的福星
13. 錢偉長是我國科學家.1957年錢偉長在《人民日報》上發(fā)表題為“高等工業(yè)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問題”的文章對清華大學的教學思想提出了不同的意見,與清華園內外的時潮相悖,引發(fā)了一場歷時三個月的大辯論,清華報刊連篇累牘地刊登批判錢偉長的文章,并終將其打成了“右派”.“批判錢偉長”,這在當時違背了 ( )
A.“百花齊放”方針 B.“百家爭鳴”方針
C.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思想 D.學術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張
14. 晚清的歷史演進過程艱辛而悲壯,曲折而復雜,對此國內學術界進行了不同的解讀和闡釋,涌現出一大批成果.其中有這樣一些著作:《動蕩時代的知識分子》《社會劇變中的近代紳商》《晚清學堂學生與社會變遷》《從邊緣走向中心——晚清社會變遷中的軍人集團》,他們這些著作的研究視角應該是 ( )
A.社會變遷的角度 B.現代化的角度 C. 社會群體的角度 D. 社會思潮的角度
15. 古希臘思想家柏拉圖針對雅典民主曾提出過一個發(fā)人深思的問題:“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眾為你治病呢?還是去找醫(yī)術精湛的大夫呢?”這表明他 ( )
A.贊賞雅典民主的廣泛性 B.批判雅典直接民主的局限性
C.強調雅典民主的階級性 D.揭露雅典城邦政治的狹隘性
16. “當沉浸于對文藝復興時期的思索之中時,人們能夠回想起探索與發(fā)現的諸種輝煌成就……看起來仿佛是在每一個方面,人類行動的疆界都變得更為廣闊.”下列選項能反映此觀點的是 ( )
①哥倫布發(fā)現新大陸 ②馬丁•路德倡導宗教改革 ③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 ④拜倫的《唐璜》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7. 被益為“武漢三大名嘴”之一的武漢大學哲學院趙林教授在中南大學作了一場題為“宗教改革與西方文化的現代化轉型”的講座,下列名言,趙教授在講座中可能提到的是 ( )
A“信徒皆為祭司” B.“要有勇氣運用自己的理智”
C“人就是人,而不是達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D.“正義的事和其它一切道德的行為都是智能”
18. 德國歌德指出:“伏爾泰結束了一個舊時代,而盧梭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時代.”而俄國赫爾岑則坦率地指出:“當伏爾泰還為了文明與愚昧無知戰(zhàn)斗時,盧梭卻已經痛斥這種人的文明了.”依據上述內容和所學知識判斷,下列正確的選項是 ( )
A.伏爾泰提倡三權分立,盧梭提倡平等自由 B.伏爾泰提倡人民主權,盧梭提倡開明專制
C.伏爾泰提倡社會契約,盧梭提倡科學民主 D.伏爾泰提倡開明專制,盧梭提倡人民主權
19.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英國首相丘吉爾對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說“我從不為議會所困擾,但我事事得與我的內閣商量,并需要獲得內閣的支持.”以上材料反映了 ( )
A.首相是內閣首腦,與內閣在政治上共進退 B.首相由議會下院多數黨領袖擔任
C.首相掌握國家大權,內閣對首相負責 D.首相.議會與內閣分權制衡
20. 列寧在《四月提綱》中明確指出“一切官吏應由選舉產生,并且可以隨時撤換,他們的薪金不得超過熟練工人的平均工資.”早在列寧之前就實踐過這一主張的是 ( )
A.法國的里昂工人起義 B.法國的巴黎公社
C.俄國的蘇維埃政府 D.中華蘇維埃政府
21. 蘇聯外長莫洛托夫曾經表示:“在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的關系之間,如果他們想要達成協議的話,就必須分清,那是你們的勢力范圍,而這是我們的勢力范圍.”這段材料的本質含義是 ( )
A.揭開了美蘇冷戰(zhàn)的序幕 B.“勢力范圍”的劃分是二戰(zhàn)的結果
C.體現了東西方的冷戰(zhàn)關系 D.說明蘇聯成為世界政治軍事強國
22. 國際制度.國際組織.國際規(guī)則和國際法在國際事務中的重要性自冷戰(zhàn)結束后明顯增加,這一現象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 )
A.全球化時代各國相互依賴趨勢加強 B.多極化時代國家利益之爭淡化
C.談判協調基本代替了戰(zhàn)爭對抗 D.各國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制度逐步趨同23. 德意志詩人諾瓦利斯(1772-1801)認為,哲學是全部科學之母,而科學的發(fā)展又會推動哲學的進步.他能夠舉出的佳論據是 ( )
A.牛頓及其《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B.達爾文及其《物種起源》
C.愛因斯坦及其“相對論” D.康德及其《純粹理性批判》
24. 近代科學始于14—16世紀,隨著大國的興衰變遷,世界舞臺上先后出現過五個科學中心,按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A.⑤②④③① B.③⑤④②① C.⑤③②④① D.②⑤③④①
25. 泰納在他的《巴爾扎克論》中說:“金錢問題是他得意的題目,……他的系統(tǒng)化能力和他對人類丑處的明目張膽的偏愛創(chuàng)造了金錢和買賣的史詩”下列作品與材料中“他”的作品風格相同的是 ( )
A.《戰(zhàn)爭與和平》 B.《唐璜》 C.《向日葵》 D.《英雄交響曲》
第II卷(非選擇題 共50分)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6題20分,第27題16分,第28題14分.)
26.(20分)體育外交是外交中豐富多彩和充滿活力的重要一環(huán),它跨越意識形態(tài)的國際屬性能夠在外交格局中實現求同存異,為矛盾雙方創(chuàng)造建立溝通的結合點.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進入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同蘇聯和東歐各社會主義國家進行了頻繁的體育交流,充分體現了同社會主義國家建立和發(fā)展關系,在新中國對外體育交流活動中占據了首要地位.
——據李相如.宋雪瑩《關于新中國體育外交的回顧與研究》
材料二:1975年4月,中國奧委會向國際奧委會提出申請,要求恢復其在奧林匹克運動中作為中國合法代表的權利.1979年10月25日,中國正式恢復了國際奧委會的合法席位,設在臺北的奧委會的名稱為“中國臺北奧委會”.
材料三:1978年黨的xx屆xx全會以后,中國體育實現了大突破.大發(fā)展,中國重返奧林匹克大家庭,躋身世界競技體育強國三甲……,胡錦濤與國際殘奧委會主席克雷文在2008年北京殘奧委會閉幕式上親切交談.眉開眼笑的場景.(見下圖)
請回答:
(1)據材料一說明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政策,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其作用.(6分)
(2)據材料二,聯系20世紀70年代國內外形勢,概述中國恢復在國際奧委會合法席位的有利與不利因素.(8分)
(3)材料三中胡錦濤為何“眉開眼笑”?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新時期中國外交所取得的重要成就.(6分)
27. (16分)教育的內容隨時代變遷而各具特點,但對社會進步均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古今中外統(tǒng)治者歷來重視教育.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凡以教化不立而萬民不正也.夫萬民之從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古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為大務;立太學以教于國,設庠序以化于邑,漸民以仁,摩民以誼,節(jié)民以禮,故其刑罰甚輕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習俗美也.
——《漢書•董仲舒?zhèn)鳌?/p>
材料二:邁向近代化的過程中,清政府曾試圖對教育體制進行改革.1903年—1906年,在京師大學堂設立進士館,通過融入西學對即將入仕的新進士進行再教育,并提供機會赴日游學,在近代教育占有重要地位.
進士館學科程度及每星期教授時刻表(第二學年)
學科 程 度 (內 容) 每星期鐘點
史學 泰西近時政治史 日本明治變法史 2
地理 外國地理 2
格致 化學大要 2
法學 商法 各國刑法 各國訴訟法 警察學 監(jiān)獄學 5
交涉 國事交涉 民事交涉 3
理財 銀行論 貨幣論 公債論 統(tǒng)計學 3
商政 商業(yè)理財學 商事規(guī)則 附海陸運輸及郵政電信規(guī)則 3
兵政 軍制學 附海軍陸軍學校制度 戰(zhàn)術學 4
合計 24
注:以上各科目外,尚有東文.西文.算學及體操,均作為隨意科目,愿習與否均聽其便.材料三:我們國家,國力強弱,經濟發(fā)展后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取決于知識分子的數量和質量.一個十億人口的大國,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資源的巨大優(yōu)勢是任何國家比不了的……如果現在不向全黨提出這樣的任務,就會誤大事,就要負歷史責任.教育是一個民族根本的事業(yè). ——鄧小平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概括董仲舒推崇教化的主要措施,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董仲舒推崇教化的目的.(4分)
(2)據材料二概括進士館課程設置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歷史影響(6分)
(3)材料三中關于教育對一個國家或民族發(fā)展的重要性的認識可用我國經常使用的哪個宣傳口號來形容?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建國后實現這一口號的措施.(6分)
28.(14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傳子繼,道之經也.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有夫婦.為兄弟.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應事接物之際,亦莫不各有理焉.
——朱熹:《朱子大全》卷十四
材料二:蘇軾認為,“書必有神.氣.骨.血.肉,五者缺一,不為成書也.”強調書法的精神氣度.他還認為“我書意造本無法”,“自出新意,不踐古人”.黃庭堅也主張書法“入神”,對學習古人要“離跡師神”.
宋徽宗趙佶以畫花鳥擅長.不僅建立了皇家畫院,而且有考試制度.如出考題為“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一般多畫岸邊泊著一條空船,舷邊蜷著一只鷺鷥,線船蓬上棲著一只烏鴉.獲得第一名的卻畫著船夫躺在船尾,獨自吹著笛子.畫家要表達題中的“無”,是“非無舟人,只無行人”.那種閑散.寧靜.安逸的意境被表達得更加準確.
材料三:14到18世紀,是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重要轉折時期.當歐洲文藝復興運動興起的時候,中國的理學逐漸的興盛.發(fā)展;當歐洲發(fā)生宗教改革運動的時候,中國出現明清之際的思想批判;當歐洲發(fā)生啟蒙思想運動的時候,中國清代大興“*”.
請回答:
(1)依據材料一,概括朱熹的核心思想主張及實質.(4分)
(2)材料二反映的書法.繪畫的特點是如何體現理學思想的?(4分)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就如何“做人”,文藝復興的思想家與中國的理學家的觀點有何不同?(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