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guī)律的以實驗為基礎自然科學。
2、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根本區(qū)別是:有沒有新物質的生成。化學變化中伴隨發(fā)生一些如放熱、發(fā)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現(xiàn)象。
3、物理性質——狀態(tài)、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揮發(fā)性、導電性、吸附性等。
4、化學性質——氧化性、還原性、金屬活動性、活潑性、穩(wěn)定性、腐蝕性、毒性等
可燃性、能支持燃燒、能與某物質反應
(空氣)
1、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現(xiàn)象:①紅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鐵絲等代替)燃燒時有大量白煙生成,②冷卻后打開止水夾,燒杯中的水進入集氣瓶,最后水占集氣瓶中空氣體積的1╱5。
若測得水面上升小于1/5體積的原因可能是:①紅磷不足,氧氣沒有全部消耗完②裝置漏氣③沒有冷卻到室溫就打開彈簧夾。
2、法國化學家拉瓦錫提出了空氣主要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氣。
3、空氣的成分按體積分數(shù)計算,大約是氮氣為78%、氧氣為21%(氮氣比氧氣約為4∶1)、稀有氣體(混合物)為0.94%、二氧化碳為0.03%、其它氣體和雜質為0.03%。空氣的成分以氮氣和氧氣為主,屬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氣中的有害物質,大致可分為粉塵和氣體兩類,氣體污染物較多是SO2、CO、NO2,O3。
SO2、CO、NO2主要來自礦物燃料的燃燒和工廠的廢氣。
氧氣的性質1、通常狀況下,氧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藍色的
2、、氧氣是一種比較活潑的氣體,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種常用的氧化劑。
、(黑色)C和O2反應的現(xiàn)象是:在氧氣中比在空氣中更旺,發(fā)出白光。
、(黃色)S和O2反應的現(xiàn)象是:在空氣中淡藍色火焰,在氧氣中藍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氣味的氣體SO2。
③(紅色或白色)P和O2反應的現(xiàn)象是:冒大量的白煙,生成白色固體(P2O5),放出熱量(用于發(fā)令槍)
④(銀白色)Mg和O2反應的現(xiàn)象是:放出大量的熱,同時發(fā)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種白色固體。(用于照明彈等)
、(銀白色)Fe和O2反應的現(xiàn)象是: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Fe3O4,注意點:預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層沙,防止高溫熔化物落下來炸裂瓶底。
、轍2和O2的現(xiàn)象是:發(fā)出淡藍色的火焰,放出熱量 ⑦CO和O2的現(xiàn)象是:發(fā)出藍色的火焰,放出熱量
、郈H4和O2的現(xiàn)象是:發(fā)出明亮的藍色火焰,放出熱量。
一、分子和原子、元素
1、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原子、離子也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特點:分子的質量和體積很小;分子在不斷運動,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分子間有間隔,溫度越高,分子間隔越大。
物質三態(tài)的改變是分子間隔變化的結果,物體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就是物質分子間的間隔受熱時增大,遇冷時縮小的緣故,
2、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間有間隔,溫度越高原子間隔越大。水銀溫度計遇熱汞柱升高,就是因為溫度升高時汞原子間間隔變大,汞的體積變大。
例如: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保持CO2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銀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在電解水這一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氫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電荷數(shù)(帶正電)=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 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構成原子的三種粒子是:質子(帶正電荷)、中子(不帶電)、電子(帶負電荷)。一切原子都有質子、中子和電子嗎?(錯!有一種氫原子無中子)。
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某原子的質量/C原子質量的1/12。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是“1”,它是一個比值。相對分子質量的單位是“1”,一般不寫。
由于原子核所帶電量和核外電子的電量相等,電性相反,因此整個原子不顯電性(即電中性)。
2、①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單質(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谟梢环N分子構成的物質一定是純凈物,純凈物不一定是由一種分子構成的。
、塾刹煌N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
純凈物與混合物的區(qū)別是物質的種類不同。
單質和化合物的區(qū)別是元素的種類不同。
2、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根本區(qū)別是:有沒有新物質的生成。化學變化中伴隨發(fā)生一些如放熱、發(fā)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現(xiàn)象。
3、物理性質——狀態(tài)、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揮發(fā)性、導電性、吸附性等。
4、化學性質——氧化性、還原性、金屬活動性、活潑性、穩(wěn)定性、腐蝕性、毒性等
可燃性、能支持燃燒、能與某物質反應
(空氣)
1、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現(xiàn)象:①紅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鐵絲等代替)燃燒時有大量白煙生成,②冷卻后打開止水夾,燒杯中的水進入集氣瓶,最后水占集氣瓶中空氣體積的1╱5。
若測得水面上升小于1/5體積的原因可能是:①紅磷不足,氧氣沒有全部消耗完②裝置漏氣③沒有冷卻到室溫就打開彈簧夾。
2、法國化學家拉瓦錫提出了空氣主要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氣。
3、空氣的成分按體積分數(shù)計算,大約是氮氣為78%、氧氣為21%(氮氣比氧氣約為4∶1)、稀有氣體(混合物)為0.94%、二氧化碳為0.03%、其它氣體和雜質為0.03%。空氣的成分以氮氣和氧氣為主,屬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氣中的有害物質,大致可分為粉塵和氣體兩類,氣體污染物較多是SO2、CO、NO2,O3。
SO2、CO、NO2主要來自礦物燃料的燃燒和工廠的廢氣。
氧氣的性質1、通常狀況下,氧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藍色的
2、、氧氣是一種比較活潑的氣體,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種常用的氧化劑。
、(黑色)C和O2反應的現(xiàn)象是:在氧氣中比在空氣中更旺,發(fā)出白光。
、(黃色)S和O2反應的現(xiàn)象是:在空氣中淡藍色火焰,在氧氣中藍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氣味的氣體SO2。
③(紅色或白色)P和O2反應的現(xiàn)象是:冒大量的白煙,生成白色固體(P2O5),放出熱量(用于發(fā)令槍)
④(銀白色)Mg和O2反應的現(xiàn)象是:放出大量的熱,同時發(fā)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種白色固體。(用于照明彈等)
、(銀白色)Fe和O2反應的現(xiàn)象是: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Fe3O4,注意點:預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層沙,防止高溫熔化物落下來炸裂瓶底。
、轍2和O2的現(xiàn)象是:發(fā)出淡藍色的火焰,放出熱量 ⑦CO和O2的現(xiàn)象是:發(fā)出藍色的火焰,放出熱量
、郈H4和O2的現(xiàn)象是:發(fā)出明亮的藍色火焰,放出熱量。
一、分子和原子、元素
1、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原子、離子也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特點:分子的質量和體積很小;分子在不斷運動,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分子間有間隔,溫度越高,分子間隔越大。
物質三態(tài)的改變是分子間隔變化的結果,物體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就是物質分子間的間隔受熱時增大,遇冷時縮小的緣故,
2、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間有間隔,溫度越高原子間隔越大。水銀溫度計遇熱汞柱升高,就是因為溫度升高時汞原子間間隔變大,汞的體積變大。
例如: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保持CO2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銀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在電解水這一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氫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電荷數(shù)(帶正電)=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 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構成原子的三種粒子是:質子(帶正電荷)、中子(不帶電)、電子(帶負電荷)。一切原子都有質子、中子和電子嗎?(錯!有一種氫原子無中子)。
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某原子的質量/C原子質量的1/12。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是“1”,它是一個比值。相對分子質量的單位是“1”,一般不寫。
由于原子核所帶電量和核外電子的電量相等,電性相反,因此整個原子不顯電性(即電中性)。
2、①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單質(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谟梢环N分子構成的物質一定是純凈物,純凈物不一定是由一種分子構成的。
、塾刹煌N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
純凈物與混合物的區(qū)別是物質的種類不同。
單質和化合物的區(qū)別是元素的種類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