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荒漠化的危害與治理》是湘教版教材高二地理必修Ⅲ第二章第一節(jié)內容。土地荒漠化問題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問題,近年來,我國北方地區(qū)不斷受到沙塵暴的襲擊,而且發(fā)生的次數(shù)越來越頻繁,形成的強度和范圍越來越大,造成的危害也越來越嚴重。沙塵暴的發(fā)生是土地荒漠化、沙漠化直接導致的結果,本節(jié)內容——荒漠化的危害與治理,是自然環(huán)境被破壞的主要問題之一,它給我國北方生態(tài)環(huán)境、農牧業(yè)生產、社會和相關產業(yè)以及世界的環(huán)境質量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已經引起社會民眾的廣泛關心。
本內容包含的問題地理分析思路和模式的知識,是以后學習問題地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內容。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高二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1)理解荒漠化的含義及其成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
2、 能力目標:(1)通過對我國西北地區(qū)荒漠化因素的分析,理解荒漠化的含義和造
成荒漠化的自然和人為原因。
(2)通過對荒漠化的分析,掌握問題地理的分析思維和答題模式。
3、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1)通過認識人類活動對整個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樹立
正確的人地觀、科學的環(huán)境觀。
(2)通過案例分析,激發(fā)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
動機,養(yǎng)成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和精神。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著高二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
重點的依據(jù):只有掌握了我國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和人為原因,才能理解和掌握問題地理的分析思路和答題方法。
教學難點:荒漠化的成因。
難點的依據(jù):分析我國西北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對于學生來說比較難,因為學生對初中時期的地理沒有學科不重視,在中國地理這方面的基礎知識掌握不好。
1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jié)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 說教法
基于本節(jié)課內容的特點和我校高二年級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利用景觀圖片的展示和視頻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通過地理圖表、地理學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小組討論法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小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由于本節(jié)內容與社會現(xiàn)實生活的關系比較密切,學生在電視和網(wǎng)絡上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所以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并思考,并例舉生產實踐上存在的一些有關的土地退化的現(xiàn)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后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節(jié)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五、說學法
教學過程中學法的指導非常重要,要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jié)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思考評價法、小組討論法、分析歸納法、總結反思法。
后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條理清晰,突出重點,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新課:(3分鐘)
用我國西北土地荒漠化、華北沙塵暴的圖片和教材開頭閱讀部分的情景設置導入新課。 #高二# #湘教版高二地理荒漠化的危害與治理說課稿#設計的依據(jù):使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要講述的內容及需達到的目標,以激發(fā)起學生的求知欲望。這是地理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2、自主學習:(5分鐘)
讓學生根據(jù)認知目標的要求,自主學習本節(jié)內容,梳理知識脈絡,明確重點難點。 自主學習安排的依據(jù):學生的課后可自由安排預習的時間少,在課堂上留出5分鐘可以讓他們更加充分的了解學習的目標和內容,對于后面的教學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3、講授新課:(20分鐘)
2
(1)突出教材的重點(西北地區(qū)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和治理),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難點(問題地理的分析和答題方法)。
(2)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
(3)重視教材中的疑問和活動,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串聯(lián)、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4、課堂訓練:(10分鐘)
利用有針對性的習題和適當?shù)念}量,讓學生對剛掌握的知識進行重復,能夠學以致用,加深學習印象,做到課堂知識“堂堂清”。
5、課堂小結,強化認識。(2分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盡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并且逐漸地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6、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tǒng)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xiàn)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板書:(一)荒漠化的含義
1、荒漠化的概念
2、荒漠化的成因:自然原因、人為原因
(二)荒漠化的危害
(三)荒漠化的治理
7、布置作業(yè)。
針對高二年級學生素質的差異,我進行了分層訓練的布置,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課堂作業(yè):(略)
結束: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jié)課我是根據(jù)我校高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guī)律而進行的教學。采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荒漠化的危害與治理》是湘教版教材高二地理必修Ⅲ第二章第一節(jié)內容。土地荒漠化問題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問題,近年來,我國北方地區(qū)不斷受到沙塵暴的襲擊,而且發(fā)生的次數(shù)越來越頻繁,形成的強度和范圍越來越大,造成的危害也越來越嚴重。沙塵暴的發(fā)生是土地荒漠化、沙漠化直接導致的結果,本節(jié)內容——荒漠化的危害與治理,是自然環(huán)境被破壞的主要問題之一,它給我國北方生態(tài)環(huán)境、農牧業(yè)生產、社會和相關產業(yè)以及世界的環(huán)境質量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已經引起社會民眾的廣泛關心。
本內容包含的問題地理分析思路和模式的知識,是以后學習問題地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內容。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高二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1)理解荒漠化的含義及其成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
2、 能力目標:(1)通過對我國西北地區(qū)荒漠化因素的分析,理解荒漠化的含義和造
成荒漠化的自然和人為原因。
(2)通過對荒漠化的分析,掌握問題地理的分析思維和答題模式。
3、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1)通過認識人類活動對整個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樹立
正確的人地觀、科學的環(huán)境觀。
(2)通過案例分析,激發(fā)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
動機,養(yǎng)成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和精神。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著高二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
重點的依據(jù):只有掌握了我國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和人為原因,才能理解和掌握問題地理的分析思路和答題方法。
教學難點:荒漠化的成因。
難點的依據(jù):分析我國西北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對于學生來說比較難,因為學生對初中時期的地理沒有學科不重視,在中國地理這方面的基礎知識掌握不好。
1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jié)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 說教法
基于本節(jié)課內容的特點和我校高二年級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利用景觀圖片的展示和視頻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通過地理圖表、地理學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小組討論法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小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由于本節(jié)內容與社會現(xiàn)實生活的關系比較密切,學生在電視和網(wǎng)絡上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所以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并思考,并例舉生產實踐上存在的一些有關的土地退化的現(xiàn)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后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節(jié)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五、說學法
教學過程中學法的指導非常重要,要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jié)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思考評價法、小組討論法、分析歸納法、總結反思法。
后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條理清晰,突出重點,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新課:(3分鐘)
用我國西北土地荒漠化、華北沙塵暴的圖片和教材開頭閱讀部分的情景設置導入新課。 #高二# #湘教版高二地理荒漠化的危害與治理說課稿#設計的依據(jù):使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要講述的內容及需達到的目標,以激發(fā)起學生的求知欲望。這是地理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2、自主學習:(5分鐘)
讓學生根據(jù)認知目標的要求,自主學習本節(jié)內容,梳理知識脈絡,明確重點難點。 自主學習安排的依據(jù):學生的課后可自由安排預習的時間少,在課堂上留出5分鐘可以讓他們更加充分的了解學習的目標和內容,對于后面的教學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3、講授新課:(20分鐘)
2
(1)突出教材的重點(西北地區(qū)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和治理),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難點(問題地理的分析和答題方法)。
(2)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
(3)重視教材中的疑問和活動,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串聯(lián)、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4、課堂訓練:(10分鐘)
利用有針對性的習題和適當?shù)念}量,讓學生對剛掌握的知識進行重復,能夠學以致用,加深學習印象,做到課堂知識“堂堂清”。
5、課堂小結,強化認識。(2分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盡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并且逐漸地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6、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tǒng)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xiàn)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板書:(一)荒漠化的含義
1、荒漠化的概念
2、荒漠化的成因:自然原因、人為原因
(二)荒漠化的危害
(三)荒漠化的治理
7、布置作業(yè)。
針對高二年級學生素質的差異,我進行了分層訓練的布置,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課堂作業(yè):(略)
結束: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jié)課我是根據(jù)我校高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guī)律而進行的教學。采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