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課 鋼鐵長城
1、 人民海軍和空軍的建立:在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支海軍——華東軍區(qū)海軍建立。新中國成立后,又相繼建立了北海、東海和南海艦隊。
2、 1971年,我國自行研制的導彈驅(qū)逐艦,完成了多次科學實驗和對外出訪任務。接著,海軍又陸續(xù)裝備了我國自己制造的核潛艇。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海軍不斷補充新型艦艇,現(xiàn)代化水平有了明顯提高。海軍已由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zhàn)隊等多兵種組成,活動范圍也逐步擴大。
3、 人民空軍是在陸軍的基礎上建立起來。20世紀50年代初,空軍部隊已擁有各種飛機三千多架。
4、 人民空軍建立早期,飛機主要從國外購買,后來逐步走上國產(chǎn)化道路。
5、 導彈部隊的發(fā)展:導彈部隊時現(xiàn)代化軍隊不可缺少的,主要擔任核反擊任務。1957年,中國開始組建戰(zhàn)略導彈部隊。
6、 第15課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 ▲我國的外交政策和外交原則分別是什么?
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周恩來在1953年底在接見印度代表團的時候,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nèi)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2、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影響
在中、印、緬三國總理的積極倡導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chǎn)生深遠影響,被國際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
3、 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1955年,眾多非亞獨立國家的首腦,聚集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舉行第沒有指明注意國家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討論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和亞非國家發(fā)展問題。針對帝王注意破壞會議的陰謀和各國間的矛盾、分歧,中國代表團團長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
4、 ▲列舉50年代中國的外交成就:
、胖芏鱽碓1953年底在接見印度代表團的時候,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⑵1954年,周恩來出訪印度、緬甸,一致通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指導中印、中緬關系的基本原則;⑶1954年,第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日內(nèi)瓦會議;⑷1955年,參加萬隆會議,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
第16課 外交事業(yè)的發(fā)展
1、 ▲建國初期中美關系是怎樣的?70年代以后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
建國初期:美國政府敵視新中國,對新中國實行封鎖禁運、包圍威脅的政策。雙方敵對的狀態(tài)長達二十多年。
70年代的變化:⑴20世紀70年代,中美開始改善關系;⑵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訪問中國⑶1972年2月,尼克松總統(tǒng)訪問中國,雙方在上海簽署《中美聯(lián)合公報》。⑷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中美兩國二十多年的對抗結束了,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
變化的原因: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
2、 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在2xx屆聯(lián)合國大會時,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權利,恢復中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支持中國的國家有:阿爾及利亞、阿爾巴尼亞等。
3、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接著,許多國家紛紛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出現(xiàn)了與中國建交的熱潮。我國外交工作出現(xiàn)新局面。
4、 2001年APEC會議的主題是“新世紀、新挑戰(zhàn):參與、合作,促進共同繁榮”。10月21日上午,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在上?萍拣^迎候前來出席APEC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美國總統(tǒng)布什、俄羅斯總統(tǒng)普金等19位領導人。江澤民首先發(fā)展講話,接著,會議討論了全球和地區(qū)經(jīng)濟形勢、面向新世紀的APEC政策框架等問題,通過了《上海共識》。會議結束時,江澤民宣讀了亞太經(jīng)合組織《領導人宣言》。上海APEC會議是中國迄今舉行的規(guī)模大、規(guī)模高的多邊外交活動。
5、 ▲70年代以來,中國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
、70年代,中美關系正;;⑵1971年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⑶1972 年,中日建交;⑷2001年成功舉辦APEC會議;⑸20001年加入世界貿(mào)易組織。
1、 人民海軍和空軍的建立:在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支海軍——華東軍區(qū)海軍建立。新中國成立后,又相繼建立了北海、東海和南海艦隊。
2、 1971年,我國自行研制的導彈驅(qū)逐艦,完成了多次科學實驗和對外出訪任務。接著,海軍又陸續(xù)裝備了我國自己制造的核潛艇。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海軍不斷補充新型艦艇,現(xiàn)代化水平有了明顯提高。海軍已由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zhàn)隊等多兵種組成,活動范圍也逐步擴大。
3、 人民空軍是在陸軍的基礎上建立起來。20世紀50年代初,空軍部隊已擁有各種飛機三千多架。
4、 人民空軍建立早期,飛機主要從國外購買,后來逐步走上國產(chǎn)化道路。
5、 導彈部隊的發(fā)展:導彈部隊時現(xiàn)代化軍隊不可缺少的,主要擔任核反擊任務。1957年,中國開始組建戰(zhàn)略導彈部隊。
6、 第15課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 ▲我國的外交政策和外交原則分別是什么?
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周恩來在1953年底在接見印度代表團的時候,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nèi)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2、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影響
在中、印、緬三國總理的積極倡導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chǎn)生深遠影響,被國際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
3、 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1955年,眾多非亞獨立國家的首腦,聚集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舉行第沒有指明注意國家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討論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和亞非國家發(fā)展問題。針對帝王注意破壞會議的陰謀和各國間的矛盾、分歧,中國代表團團長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
4、 ▲列舉50年代中國的外交成就:
、胖芏鱽碓1953年底在接見印度代表團的時候,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⑵1954年,周恩來出訪印度、緬甸,一致通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指導中印、中緬關系的基本原則;⑶1954年,第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日內(nèi)瓦會議;⑷1955年,參加萬隆會議,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
第16課 外交事業(yè)的發(fā)展
1、 ▲建國初期中美關系是怎樣的?70年代以后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
建國初期:美國政府敵視新中國,對新中國實行封鎖禁運、包圍威脅的政策。雙方敵對的狀態(tài)長達二十多年。
70年代的變化:⑴20世紀70年代,中美開始改善關系;⑵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訪問中國⑶1972年2月,尼克松總統(tǒng)訪問中國,雙方在上海簽署《中美聯(lián)合公報》。⑷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中美兩國二十多年的對抗結束了,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
變化的原因: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
2、 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在2xx屆聯(lián)合國大會時,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權利,恢復中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支持中國的國家有:阿爾及利亞、阿爾巴尼亞等。
3、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接著,許多國家紛紛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出現(xiàn)了與中國建交的熱潮。我國外交工作出現(xiàn)新局面。
4、 2001年APEC會議的主題是“新世紀、新挑戰(zhàn):參與、合作,促進共同繁榮”。10月21日上午,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在上?萍拣^迎候前來出席APEC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美國總統(tǒng)布什、俄羅斯總統(tǒng)普金等19位領導人。江澤民首先發(fā)展講話,接著,會議討論了全球和地區(qū)經(jīng)濟形勢、面向新世紀的APEC政策框架等問題,通過了《上海共識》。會議結束時,江澤民宣讀了亞太經(jīng)合組織《領導人宣言》。上海APEC會議是中國迄今舉行的規(guī)模大、規(guī)模高的多邊外交活動。
5、 ▲70年代以來,中國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
、70年代,中美關系正;;⑵1971年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⑶1972 年,中日建交;⑷2001年成功舉辦APEC會議;⑸20001年加入世界貿(mào)易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