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Unit13 Lesson73 Shapes】
教學目標:
1. 掌握有關形狀的基本詞匯:circle square rectangle triangle,強化聽說技能。
2. 學習并掌握新的交際用語: The apple is a circle. This is a red square.等等。
3. 通過說唱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感,通過各種動手動腦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能力及創(chuàng)造能力。
教學要求:
1. 要求學生能夠正確聽說四種形狀的名稱詞。
2. 要求學生能就四種形狀進行說唱練習,表達一定的語言內容。
教學重點:
1. 四種形狀名稱詞的正確朗讀和辨認。
2. 就四種形狀進行簡單的語言交流。
教學難點:
四種形狀名稱詞的正確朗讀和辨認。
教具準備:
1. 自制教學掛圖。
2. 錄音機及磁帶。
3. 實物投影儀。
4. 計算機及自制教學課件。
5. 復印好的課堂活動紙及實物教具。
教學過程:
活動一:聽聽做做
TPR 活動:Boys, sit down. Girls, stand up. Red(the student who wears red), sit down. Yellow(the student who wears yellow),stand up. Everybody, sit down....
備課思路:作為課堂的準備活動,TPR 有助于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做好上課的準備。同時在活動中滲透本節(jié)課將要使用的詞匯,如有關顏色的單詞,從而為后面的活動做好語言準備。
活動二:師生談話
教師使用孩子們學過的語言與學生交流,如:Hello. 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How are you? Good morning. 交談中,一邊說 Here we go,一邊將四名學生請到前邊來作為活動三(唱歌曲)的領唱。
備課思路:Free Talk 是語言真實的應用,它能幫助孩子們在交談中學會與他人交流。運用學習過的語言進行交流會使孩子們感受到語言的流暢和自然。在這一活動中,除了自然交談的語言活動外,我還巧妙地滲透了本課歌謠中出現(xiàn)的新的語言內容:Here we go. 配合著這句話,教師自然的將兩個男孩和兩個女孩請到前面。以應用的形式把新的語言項目呈現(xiàn)給孩子們,會讓他們在使用中初步感知到這些新的內容。
活動三:唱英語歌
活動四:聽故事
利用計算機課件的演示為孩子們講三只熊的故事,在故事講述的過程中,借助手勢學習三種形狀的說法:circle, rectangle, square。
備課思路:故事永遠是孩子們的愛。本活動依據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通過三只熊的故事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即形狀的詞匯巧妙的滲透其中。由于故事中不斷出現(xiàn)形狀的詞匯,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自然完成了對三種形狀的感知,學習和應用。故事講完了,孩子們也學會了。另外,多媒體課件能將聲音、形象和情節(jié)有機結合,將孩子們帶入多彩的故事世界,在童話故事的漫游中,讓他們自然的感知新的語言,自然的接受新的語言,自然的理解新的語言。
活動五:通過折疊,引出并學習單詞 triangle
教師出示三種形狀圖片,帶領學生復習鞏固 circle,rectangle,square。出示一張矩形的紙并提問學生:What's this? 待學生回答后,教師將矩形的紙折疊成正方形接著問:What's this now? 后,教師將正方形折疊成三角形并提問:What's this now? 以幫助學生學習三角形的說法:triangle。教師將四幅圖片按出現(xiàn)在將要學習的歌謠中的順序貼在黑板上,即 square,circle,triangle 和 rectangle 的順序貼在黑板上。
備課思路:教師通過折疊,將矩形折疊成正方形,再將正方形折疊成三角形,由此讓學生通過觀察教師的演示得到一個信息:不同的形狀是相互聯(lián)系的,是可以變化的,不是一成不變的。黑板上四種形狀的呈現(xiàn)也為接下來說歌謠的活動做好準備,為孩子們的理解和記憶提供視覺依據。
活動六:說說唱唱
學唱歌謠:第一遍要求學生聽,教師可指圖片幫助學生理解。第二遍要求學生跟唱。在唱的過程中教師帶領學生依據歌謠的內容配上相應的動作。
Chant: Square and circle say hello. Square and circle here we go.
Triangle, rectangle say hello. Triangle, rectangle here we go.
活動七:游戲時間
“轉瓶子”(blackboard spins the bottle)。教師請四名學生到黑板前做“瓶子”,他們分別面對黑板上四種形狀的圖片站好,背向其他同學。教師偷偷向其他同學出示一件物品,如:長方形的小字典。大家說出它的形狀名稱詞:rectangle。黑板前站在矩形圖片前的學生聽到后要像瓶子一樣轉動一圈。教師再向學生出示其他物品,游戲繼續(xù)進行。
備課思路:這一活動的安排是以孩子們喜愛的游戲的方式對新知識進行復習和鞏固;顒拥脑O計容觀察能力、語言能力及聽辨能力的訓練于一體。同時,還巧妙地向學生暗示:形狀就在我們身邊。
活動八:找一找
要求學生找出教室內存在的相應形狀的物品;顒诱Z言:T: Where is a circle? S: There. There is a circle.
備課思路:生活是語言學習的重要來源。語言離不開生活。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是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一項重要內容。本活動幫助孩子們將抽象的形狀形象化,將形象的物體抽象化,讓孩子們以新的視角觀察熟悉的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中新的內容,同時將語言融入生活。此活動有利于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活動九:小組合作
教師先請三名學生和自己合作示范,使用肢體共同圍一個圓,再圍一個正方形,然后讓學生四人一組根據教師指令,開動腦筋,用身體圍出不同的形狀。T: Make a circle. Make a triangle...為了防止學生注意力轉移,只做不說,教師應要求組好形狀的組大聲說出形狀的名稱,作為完成的信號。
備課思路:合作學習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本項活動要求學生共同想辦法,共同完成形狀的組合,每個孩子的努力缺一不可。合作學習既可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意識,集體意識,還能為孩子們提供交流的機會,使孩子們從小學會與人交流的生活技能。
活動十:思維活動
要求學生使用圓形活動紙按教師的指令折出不同的形狀。T: Fold the circle into a square. Fold the square into a rectangle. Fold the rectangle into a little square...
備課思路:這一活動將幾何知識融入語言活動。孩子們通過親手嘗試來認識各種形狀之間的關系。圓形可以折疊成正方形,正方形可以折疊成矩形,矩形又可以變成小正方形,小正方形又變成了三角形。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同時也能促進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活動十一:猜一猜
要求學生迅速取出矩形活動紙,將有形狀的一面向下放到桌子上。教師示范猜的方法。T: Have you got a circle? S: No. T: Have you got a square? S: ... 請同桌學生互相猜各自活動紙上的形狀,猜到后將圖展示給對方。
活動十二:連一連,說一說
要求學生將活動紙上的虛線用彩筆連成各種顏色的形狀。
語言交流:This is a red circle...
備課思路:由于每個學生拿到的活動紙上的圖形不同,所用的顏色也不同,學生之間自然形成信息溝,從而產生交流的興趣。交流的興趣是語言交流的前提和動力。此外,本項活動將語言要求提高到句子輸出的高度,從而使語言學習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活動十三:聽一聽,做一做
T: Circle, stand up. Square, stand up. Rectangle, stand up. Circle, sit down. 配合歌曲繼續(xù)開展 TPR 活動。
活動十四:創(chuàng)作活動
以活動十二中各自的彩色的形狀為基礎,畫出一件物品,完成后向小組成員及全班介紹自己的作品。在學生交流作品時,教師使用實物投影將學生的作品展示給全班。
語言交流:I have an apple. The apple is a circle. I like it.
備課思路:本活動將有關形狀的語言提高到一段話的高度,這是在活動十二基礎上的升華。此外,本活動要求學生自己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作出與眾不同的作品。該活動有助于學生智力水平的發(fā)展和提高。
活動十五:制作班級形狀書
將全班的作品裝訂成冊 (SHAPE BOOK),作為課后傳閱書籍。
活動十六: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四種形狀的說法,讓我們一起說一遍歌謠。
活動十七:作業(yè)
聽本課錄音并跟讀兩遍。
【第二篇:Unit6 Lesson31 Colours】
一、指導思想
小學生生活閱歷淺,缺乏學習英語的語言環(huán)境,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輔助教學,將信息技術作為工具和手段滲透到英語教學中,通過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整合,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信息技術真正成為學生認知、探究和解決問題的工具,培養(yǎng)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層次和效率。
二、理論依據
網絡是學生獲取知識和存儲知識的手段,通過這一手段,可以為學生提供多種感官的刺激。一年級是學習英語學習的預備階段,讓學生對英語學習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是這一階段的首要任務。利用網絡教學可以在寬松自然的環(huán)境中給學生展示的時間和機會,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情緒,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三、教學背景分析
。ㄒ唬⿲虒W內容的分析
一年級學生學習英語的時間比較短,到目前為止只學過了學習用具、數字、動物的英語單詞及簡單的日常用語。本節(jié)課學習七種顏色的英語名稱詞。在課堂教學中,我針對一年級學生的特點,以學生活動為主,利用網絡現(xiàn)有的一些有關顏色的課件、游戲,讓學生自己在游戲中學習,動手動腦,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ǘ⿲W生情況的分析
大多數一年級學生的語言基礎知識相對較少,但是有一些學生在學前班或是英語班接觸過英語。對于這部分學生而言,學習書本上有關顏色的詞匯和句型已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此時若是通過信息技術,利用網絡資源,就可以激發(fā)起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這就更有利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潛能,向學習的深度和廣度擴展。
。ㄈ⿲虒W形式、手段、技術準備的說明
講練結合,利用網絡固有資源,充分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自己選擇,親自動手操作,以及豐富的網絡資源,這些都能幫助師生克服實物教具的局限性,從而讓學生真正做到自主學習。
四、教學內容框架設計
計算機教室是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發(fā)揮現(xiàn)代教育技術優(yōu)勢的好體現(xiàn)。通過它們,教師可在授課過程中變“主講”為“主導”,變學生“被動”為“主動”,變媒體 “教具”為“學具”,從而強化“學”的環(huán)境設計,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分層教學和個性化教學的目標。利用游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營造輕松、活潑、愉快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寓學于樂,樂中去學。
五、教學設計思路實例
教學內容: 新起點英語 (Starting Line) 一年級上冊
Unit 6 Lesson 31
New words: red, yellow, blue, pink, green, white, black
New structure: What color do you like?
教學要求: 讓學生能夠初步感知本課的生詞和句型。
教學重點:本課的生詞和句型。
教學難點:生詞和正確發(fā)音。
教具準備:動物圖片、錄音機、電腦
六、教學過程設計:
環(huán)節(jié)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信息技術應用 |
技術應用作用 |
Get ready |
帶領學生復習學過的歌謠。 |
跟著老師說唱學過的歌謠。 | ||
review |
教師手拿幾個彩色紙剪成的小狗、小貓、小鳥等學過的小動物問學生:
What is this? What is this? |
It's a dog. It's a cat.等等。 |
||
New lesson |
教師出示網頁:網頁展現(xiàn)了七種顏色,并有同步單詞朗讀。 |
開始學習有關顏色的單詞: 1. 聽; 2. 模仿; 3. 對于自己掌握得不好的單詞,學生可以反復操練聽、說。 |
學生通過教師展示的網頁,學習有關顏色的英文單詞。 | 運用網絡課件,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
New lesson |
檢查學生是否掌握。 通過點擊正確的顏色的小鴨子,能夠檢查學生是否掌握了顏色的英語單詞。 |
點擊所聽到的顏色的小鴨子。 | 學生能看到,又能聽到,還能親自動手操作,選擇出自己所聽到的顏色的小鴨子。 | 內容豐富直觀,通過鮮明的圖像,有趣的聲音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 |
教師展示網頁: 網頁展示了句子 What colour do you like? |
學生動手點擊該句型的示范朗讀,并反復操練。 | 學生可以自主學習。 | 鞏固所學句型,對掌握知識較慢的學生可以讓其反復聽,以增加學習語言的機會。 | |
New lesson |
教師展示顏色鮮艷的小動物圖片: A white rabbit A red fish A yellow bird A blue elephant A pink chicken A green dog 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圖片。 |
說出該圖片: It's a white rabbit. |
充分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自己選擇,親自動手操作。 | |
New lesson |
教師展示網頁: 該網頁是一個沒有顏色的畫面,畫面上有一只小狗、一間房子,還有太陽和花朵。左面有可供孩子們涂色的色版和毛筆。還有一個清除鍵(clear)可以清除所畫的顏色讓學生重新涂色。 |
選擇喜歡的顏色來為圖片填上好看的色彩。 | 豐富的網絡資源克服了實物教具不足的局限性,能讓學生真正做到自主學習,這也體現(xiàn)了小組協(xié)作學習的作用。 | |
New lesson |
聽磁帶,學生說唱歌謠:
Red, red, I like red. Yellow, yellow, I like yellow. Black, black, I like black. Blue, blue, I like blue. Pink, pink, I like pink. Green, green, I like green. White, white, I like white. What color do you like? |
Learn the chant. |
【第三篇:Unit7 Lesson37 Fruit】
一、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是本單元的第一課,主要目的是學習六個水果的英文名稱詞,并使學生能用簡單的句子表達對各種水果的好惡。新課標提出學習英語的終目標是讓學生學會用英語做事情。所以,在教案設計之初,我就本著這一目標設計每一環(huán)節(jié):
首先,通過計算機課件將所要學習的生詞和句子整體呈現(xiàn)給學生,使學生對所要進行的語言活動得到足夠的語言儲備。
其次,針對學生年齡特點設計了一項能使學生感到真實有趣的任務:為制作水果沙拉挑選水果。讓學生們通過調查其他同學對各種水果的好惡完成一項調查表,并做出匯報。
后,設計時給孩子們留有充分的活動時間,使孩子們對所學知識得以不斷鞏固,并在聽取他人匯報時將自己所要用的語言加以不斷完善,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真正運用本課語言。
二、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新起點英語》是為北京市海淀區(qū)以及其他經濟與教育發(fā)達地區(qū)中小學開設英語課程而編寫的,中小學銜接,小學部分共12冊,每學期一冊。教材的設計為話題—功能—結構—任務相結合,并將多元智能因素貫穿始終。
教材編寫指導思想:
1.注重素質教育,關注情感發(fā)展。
2.雙向式交流,跨文化交際。
3.以語言位媒介,融合各學科知識
4.發(fā)展學習策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本冊書的體例:
本冊書共八個單元,其中四、八單元為復習單元;每個單元設六課,其中 1-3 課為第一層次學習內容,主要以學習基本單詞和句子為主。第 4-6 課為第二層次學習內容,在學習第一層次內容的基礎上,適量擴展話語、平行學科知識和雙向文化等內容。在這六課中,第一課大多以生動的畫面和優(yōu)美韻律的歌謠呈現(xiàn)本單元的基本詞匯。
本冊書一共有六個話題:School, Body, Animals, Numbers, Colours, Fruit。所有話題都與學生自身密切相關,為學生所關注。
本課介紹:
本課是第七單元的第一課,主要內容是學習六種水果的名稱詞,并能用簡單句子表達自己對各種不同水果的好惡。它由兩部分組成:A項是本單元的話題,結合兒歌形式,引入六個有關水果的單詞。B項是根據A項學習內容所設計的練習活動,要求學生聽錄音,鞏固所學六個有關水果的單詞,并復習有關數字的詞匯。
(二)學情分析
《新起點英語》一年級上冊面對的是英語學習零起點的孩子。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目前孩子們已經能用簡單的英語說出10以內的數字和一些常見的顏色詞。孩子們的這些知識儲備將成為本課知識學習的支柱力量,在本課學習后孩子們應該能表述水果數量和顏色以及對某種水果的好惡。
(三)對教學方式、手段和技術準備的說明
《新起點英語》在教科書的前言部分有這樣一句話:“教育部在新課程設計中,強調學科之間的整合,強調信息技術的應用。”故此從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方式看,筆者盡量多地采用了多媒體技術。比如在學歌謠的時候,筆者將教材內容動漫化,并引導學生邊模仿邊做邊說。充分體現(xiàn)“動中學”、“學中做”的原則思路。既使得語言教學不突兀,又能提升氣氛、調動興趣,同時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三、本課教學內容框架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能理解兒歌內容,能說出六種水果的名稱詞。
2.能力目標: 通過課堂學習操練,使學生能用英語表達自己對某種水果的喜好。
3.情感目標:通過多種活動形式,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情感,使之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同時教育學生互相謙讓。
4.策略目標:通過設置小組學習任務,發(fā)展學生個性,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及合作學習意識。
教學重點:
詞匯: apple, pear, banana, peach, melon, orange
句子:What do you like? I like...
教學難點:
pear, melon, orange 中元音的發(fā)音。
教具準備:
教具:圖片、詞卡、實物、計算機課件、調查表。
學具:課本,調查表。
四、教學過程設計
活動一:
Step One: Getting the pupils ready for class.
T: Are you ready for class?
SS: Yes!
T: Let's begin our class, OK?
SS: OK!
T: Now, Class begins.
Ss: Stand up!
Step Two: Greetings.
T: Good morning/afternoon, class.
Ss: Good morning/afternoon, Ms Wu.
T: Nice to see you!
Ss: Nice to see you, too!
活動設計:師生問好,日常用語對話。
設計意圖:以平等的口吻與學生交流,可有效拉近師生距離,使課堂氣氛和諧融洽,能很快將學生帶入課堂。
活動二:
Let's chant.
Red, red, I like red.
Green, green, I like green.
Black, black, I like black.
Blue, blue, I like blue.
Pink, pink, I like pink.
Green, green, I like green.
White, white, I like white.
What colour do you like?
活動設計:讓學生邊聽錄音邊跟唱兒歌。
設計意圖:通過說唱歌謠,調動學生情緒調節(jié)課堂氣氛。同時復習“I like...”句型,為新課作準備。
活動三:
Step one: Lead in.
T: You can chant it very well! So, you can get the prize. I will make some fruit salad for you! Do you know salad? (Show a bottle of salad dressing and a bowl of fruit salad.) Do you like salad? Fruit salad is delicious. For me,(Show an apple)I like apples, I like the apple salad. (Face to one of the pupils, and show a pear.) Maybe you like pears, so you like the pear salad. (Face to another pupil and show a banana.) Perhaps you like bananas, so you like the banana salad. (Face to the whole class.) What kind of fruit salad shall we make? It depends on you!
活動設計:教師用語言導入,明確教學目標。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為布置任務,目的是讓學生明確本課學習內容及學習目的,即讓學生對為何要學習做到心中有數,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實物教具的利用可增強學生對新知識的感性認識,有利于學生理解。
活動四:
T: (Point to the screen.) What do you see in this picture?
Ss: I see an apple, a banana/ peach ...
活動設計:學生根據教師提問將自己感興趣的水果名稱說出來,教師將相應水果圖片貼在黑板上。
設計意圖 1:本環(huán)節(jié)為知識整體輸入,使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將要學到的知識有哪些。語言點落實到單詞階段,即此環(huán)節(jié)的學習結束后,學生對本課所呈現(xiàn)的六種水果應有一個清晰的概念,同時能用英語說出兩三種自己感興趣的水果。能力強的學生可能說的更多,這樣也可使各種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設計意圖 2:以課件形式呈現(xiàn)多種水果圖片,供學生選擇性地學習。學生自由發(fā)言,說出自己已記住的水果名稱詞,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同時也能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他們大限度的發(fā)展空間。
T: (Give the pupils some samples, and ask them to speak out the sentence. For example, show an apple.) An apple.
T: (Show two apples.) Apples. I like apples.
… …
I like apples. What do you like?
I like pears. What do you like?
I like oranges. What do you like?
I like peaches. What do you like?
I like melons. What do you like?
I like bananas. What do you like?
… …
T: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kind of fruit your friend like? You can go and ask him or her now.
… …
T: Now, let's do part B.
活動設計:首先,教師利用實物教具教給學生如何用英語表達自己喜歡的水果。其次,教師有選擇地提問 10 名學生(不同層次),進行機械操練。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自由問答活動。
設計意圖:因為“What do you like?” 和“I like...”是學生熟悉的句子,在教師做了大量的示范后,讓學生自由問答可增強他們學習的實效性,并使他們意識到用英語交際的快樂,從而體驗成就感,同時為后面的小組活動做語言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