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級# #七年級下歷史期中考試試卷#】學習本身也是一門學問,有科學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規(guī)律。按照正確的方法學習,學習效率就高,學的輕松,思維也變的靈活流暢,能夠很好地駕御知識。真正成為知識的主人。以下是®無憂考網為您整理的七年級下歷史期中考試試卷,供大家學習參考。
篇一
一、選擇題(30題,每題2分,共60分)
1.國家統(tǒng)一是中國歷史發(fā)展的主流。公元6世紀80年代,使國家重新實現(xiàn)統(tǒng)一的皇帝是()
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則天D.唐玄宗
2.隋朝開鑿大運河的目的不包括()
A.鞏固對全國的統(tǒng)治B.加強南北經濟和文化聯(lián)系
C.加強南北交通D.消滅南方的陳
3.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著新開通的大運河乘船去洛陽,他必須經過()
A.永濟渠B.江南河C.邗溝D.通濟渠
4.“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边@兩句詩反映出作者的興奮與感慨,與之相關的是()
A.分封制B.行省制C.科舉制D.三省六部制
5.促使唐太宗虛心納諫的*主要原因是()
A.愛民如子B.樹立*C.隋亡之鑒D.有自知之明
6.小明將參加學校組織的“話說唐太宗政績”的知識擂臺賽,他準備的下列史實中不正確的是()
A.修訂法令,刪繁就簡B.重視人才的培養(yǎng)
C.輕徭薄賦,減輕農民負擔D.創(chuàng)立科舉制度
7.唐朝的社會習俗從飲食,服飾到音樂舞蹈都體現(xiàn)出的特點是()
A.封閉、保守B.胡漢交融、中西貫通
C.完全模仿北方少數民族D.完全模仿周邊國家
8.文物具有多元的證史價值。下列圖片既能證明唐朝陶瓷工藝水平,又能反映當時社會風氣的是()
9.下圖反映了吐蕃與大唐密切交往的史實。請問,吐蕃是今天()
A.滿族的祖先B.維吾爾族的祖先C.藏族的祖先D.白族的祖先
10.唐朝時,日本曾多次派遣唐使來中國的根本目的是()
A.觀光旅游B.建立外交關系
C.學習唐朝先進的經濟文化D.想征服中國
11.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如果你想了解7世紀印度歷史,下列資料中*值得查閱的是()
A.《史記》B.《大唐西域記》C.《西游記》D.《老子》
12.宋人寫詩“架石飛梁盡一虹,蒼龍驚蟄背磨空”贊美的由李春設計和主持建造的工程是()
A.大運河B.趙州橋C.長城D.故宮
13.在眾多唐代詩人中,詩作既豪邁飄逸又清新瑰麗,被稱為“詩仙”的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維
14.“安史之亂”爆發(fā)時,在位的皇帝是()
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則天D.唐玄宗
15.唐代鑒真6次東渡弘揚佛法,終于成功。他東渡的國家是()
A.天竺B.波斯C.新羅D.日本
16.下列屬于農民起義領袖的是()
A.安祿山B.史思明C.郭子儀D.黃巢
17.唐朝由盛轉衰的原因是()
A.文景之治B.貞觀之治C.開元盛世D.安史之亂
18.下列與科舉有關的措施出現(xiàn)在宋朝的是()
A.創(chuàng)立考試辦法選拔官員B.開創(chuàng)進士科
C.增加科舉取士名額,提高進士地位D.增加科舉考試科目
19.與“陳橋兵變”相關的歷史人物是()
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真宗D.宋神宗
20.在郾城大戰(zhàn)中大敗金軍,被秦檜以所謂“謀反”罪殺害的南宋抗金名將是()
A.文天祥B.戚繼光C.林則徐D.岳飛
21.“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痹撛姺从车臅r代背景應該是()
A.宋遼對抗B.南宋與金對峙C.宋夏和議D.北宋與金對峙
22.下列語句中,反映長江流域已成為我國古代經濟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B.“古今稱國計之富者莫如隋”
C.“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D.“蘇湖熟,天下足”
23.歷史發(fā)展一般都具有階段性特征。遼、宋、西夏、金時期*顯著的階段特征是()
A.統(tǒng)一國家建立B.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C.民族政權并立D.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鞏固
24.下面關于靖康之變的解釋正確的是()
A.北宋與遼議和的事件B.北宋被金滅亡的事件
C.北宋與西夏議和的事件D.南宋與金議和的事件
25.北宋政府在泉州設立的海外貿易管理機構是()
A.市舶司B.瓦舍C.司農司D.宣政院
26.北宋時,為了適應大宗買賣的需要,方便商人交易,四川地區(qū)使用了紙幣()
A.圓形方孔錢B.五銖錢C.開元通寶D.交子
27.右圖為我國古代的“瓦舍”,取“來時瓦舍,去時瓦解”之意。它的出現(xiàn)反映了()
A.隋唐科舉制發(fā)展B.唐朝民族關系和諧
C.宋代市民文化豐富D.明清工商業(yè)繁榮
28.近期,央視科教頻道推出一檔大型文化類益智競賽節(jié)目——中國詩詞大會,打造了一場全民參與的“詩詞文化盛宴”。小明也自擬了一道題目:“豪放風格;抗金斗爭;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符合上述條件的詞人是()
A.蘇軾B.李清照C.岳飛D.辛棄疾
29.有關“江浙行省”的文獻資料*早可能出現(xiàn)在()
A.秦朝B.漢朝C.唐朝D.元朝
30.元朝時,民族關系有了新的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在()
A.采取說漢語、用漢姓等漢化政策B.澶淵之盟有利于民族交往
C.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D.設立駐藏大臣
二、辨析題(1題,共6分)
結合所學知識判斷對錯,并寫出相應的理由。
31.“一代天驕”忽必烈經過多年征戰(zhàn)統(tǒng)一了蒙古。
三、材料題(2題,32題12分,33題14分,共26分)
32.閱讀下列材料: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國古代輝煌燦爛的農耕文明,令世界矚目(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唐宋時期,南方農業(yè)發(fā)展超過北方,究其原因,南方戰(zhàn)亂少,人口南遷,自然條件優(yōu)越,農作物品種的改進等。
材料三:
請回答:
(1)材料一圖一中,大運河從江都至余杭之間河段的名稱是什么?(2分)請寫出材料一中宋朝出現(xiàn)的新式農具名稱。(2分)
。2)根據材料二請回答宋代哪里已成為重要糧倉?(2分)
。3)材料三顯示了我國經濟重心的南移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與圖中的①相對應的時期應該是?(2分)
。4)根據上述材料請你對我國經濟的發(fā)展提些建議。(4分)
33.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材料三: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回答問題:
(1)以上材料與哪位皇帝有關?材料一說明他認識到什么問題?(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什么樣的民族政策?結合所學知識說說唐朝又實行怎樣的對外政策?(4分)
(3)材料三中,被這位皇帝比喻為“明的失”的一面鏡子的人臣是誰?(2分)
。4)歷這位皇帝的統(tǒng)治被稱為什么?從他的統(tǒng)治思想中我們能得到什么啟示?(4分)
四、材料論述題:(1題,共8分)
一提起中國古代的科學發(fā)明,人們往往馬上就會想到四大發(fā)明——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這四大發(fā)明無疑是極其偉大的,它們對世界文明的發(fā)展曾經起過巨大的影響。造紙術的發(fā)明為人類提供了質地優(yōu)良、方便而又經濟的書寫材料,極大地促進了人類文化的保存、傳播、延續(xù)和發(fā)展。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的西傳,則成為促進歐洲近代文藝復興和科學革命的有力杠桿。英國科學家、哲學家弗•培根認為,“這三種發(fā)明已經在世界范圍內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況都改變了:*種(按:指印刷術)是在學術方面,第二種(按:指火藥)是在戰(zhàn)事方面,第三種(按:指指南針)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難以數計的變化來,竟至任何帝國、任何教派、任何星辰對人類事務的力量和影響都仿佛無過于這些機械性的發(fā)現(xiàn)了!倍拇蟀l(fā)明畢竟是中國科技文化很小的一部分,僅僅知道四大發(fā)明,對于了解中國文化史還是遠遠不夠的?v觀中國幾千年的科技文化史,我們可以自豪地說,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成就是極其光輝燦爛的,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一直居于世界的地位,對于整個世界的文明進化作出過杰出的貢獻。英國科學史家貝爾納說,中國“許多世紀以來,一直是人類文明和科學的巨大中心之一”。
————夏鵬翔《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及其對世界的影響》
。1)請寫出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者是誰?(2分)
(2)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請以“科技”為主題提煉一個觀點,并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6分)
篇二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共50分)
1.在中國歷,*和統(tǒng)一的局面曾經交替出現(xiàn),結束東漢末年以來近四百年*局面,實現(xiàn)全國統(tǒng)一的關鍵人物是()
A.隋文帝B.隋煬帝C.唐太宗D.唐玄宗
2.有人說:“隋朝,猶如一顆流星劃過歷史的夜空,時間雖然短暫卻光芒四射。”下列對“流星”的理解,正確的是()
A.繁榮而短暫B.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C.統(tǒng)治者殘暴D.大運河開通
3.唐太宗說:“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边@說明唐太宗()
A.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B.認識到崇尚節(jié)儉的重要性
C.認識到重視人才的必要性D.認識到虛心納諫的好處
4.如圖所示為我國古代發(fā)明的一種工具,“形似紡車,四周縛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轉,轉動時,低則舀水,高則瀉水,晝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它的主要用途是()
A.交通運輸B.紙張印刷C.農業(yè)生產D.陶器制作
5.電視劇《武媚娘傳奇》據播出以來,收視率一路飆升。劇中武媚娘即一代女皇武則天,人們基本上肯定武則天的統(tǒng)治,主要是因為()
A.她是我國歷的女皇帝B.在她統(tǒng)治期間社會經濟繼續(xù)發(fā)展
C.她十分重視農業(yè)農業(yè)生產D.她有卓越的政治才能
6.2014年4月20日中國揚州鑒真國際半程半程馬拉松錦標賽在揚州圓滿結束。下列對鑒真事跡概括準確的是()A.不畏艱險,弘法日本B.遨游西洋,揚我國威C.跋山涉水,西游天竺D.勇闖西域,鑿空之旅7.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在講述唐朝對外關系時說:“一個偉大僧人西行取經的傳奇故事,一條由信念、堅持和智慧澆鑄而成的求知之路,一個民族胸襟開闊、海納百川的真實寫照。”這位“偉大僧人”是()
A.釋迦牟尼B.鑒真C.玄奘D.陸羽8.我國是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今天我國少數民族之一維吾爾族的祖先在唐朝稱()A蒙古B.南詔C.吐蕃D.回紇9.x疆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從吐魯番阿斯塔那出土的文物資料來看,以吐魯番地區(qū)為代表的唐代西域女子服飾具有中原文化的特色。這說明()A.唐朝政府對西域地區(qū)實行有效的行政管轄B.西域與內地商業(yè)貿易往來頻繁C.中原文化在西域的影響廣泛D.唐朝時期絲綢之路繁榮興盛10.遼是我國歷契丹族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請問它的建立者是()A.元昊B.完顏阿骨打C.鐵木真D.耶律阿保機11.下列能正確反映南宋與少數民族政權并立的示意圖是()
ABC
12.“遼國號的意思是鑌鐵,顯示它們的堅硬,但鑌鐵也會銹壞,只有金永不變質,我們國家就稱大金吧!蹦阏J為說這段話的人物*有可能是哪一民族()A.黨項族B.女真族C.蒙古族D.契丹族
13.南宋大將岳飛在《滿江紅》中提到:“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岳飛提到的“靖康恥”是指()A.宋夏和議B.南宋滅亡C.宋金對峙D.金滅北宋14.南宋時統(tǒng)治者偏安江南,南宋的政治和經濟中心是()A.汴京B.成都C.臨安D.中都
15.下表為漢至宋南北方戶數統(tǒng)計表(單位:萬戶)。表中戶數變化*能說明這一時期()
A.經濟重心南移B.政治統(tǒng)治開明C.城市經濟活D.民族融合加強
16.穿越時空隧道,神游北宋東京?此ks踢球,聽說書唱曲,賞古玩字畫……我們來到的娛樂兼商業(yè)場所是()
A.交子B.瓦子C.市舶司D.會子
17.現(xiàn)在刷卡消費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但紙幣仍然必不可少,世界上*早的紙幣出現(xiàn)于()
A.西漢B.隋朝C.唐朝D.北宋
18.據報道,從古沉船“南澳1號”中打撈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我國古代被稱為“瓷都”的是()
A.杭州B.泉州C.景德鎮(zhèn)D.廣州
19.斯塔夫里阿諾斯說:“由于蒙古帝國的興起,……歷*次也是一次,一個政權橫跨歐亞大陸,從波羅的海到太平洋,從西伯利亞到波斯灣!遍_創(chuàng)了蒙古帝國的基業(yè),為元朝建立奠定基礎的是()
A.成吉思汗B.阿保機C.忽必烈D.阿骨打20.如果你是明朝的一名地方官員,有事進京參見明太祖,應去()A.應天B.北京C.西安D.洛陽21.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寫道:“倘使我們說,中國傳統(tǒng)政治是*的,政府由一個皇帝來*,這一說法,用來講□□兩代是可以的!蔽闹锌杖碧帒牵ǎ〢.秦漢B.魏晉C.宋元D.明清22.“左圖右史”形象地說明了歷史地圖、圖表、圖示在歷史學習中的重要性。下圖反映的歷史事實是()
A.唐朝對外交往頻繁B.宋代海外貿易發(fā)達
C.戚繼光抗倭D.鄭和下西洋
23.當年明月的一部《明朝的那些事兒》吸引了千萬讀者。下列情景不可能出現(xiàn)在這一部作品中的是()
A.錦衣衛(wèi)刑訊逼供任意殺人B.讀書人激揚文字,思想活躍
C.鄭和下西洋D.回族與漢族人民相處融洽
24.在學習鄭和下西洋時候,老師要求同學們用兩句話評論鄭和及其遠洋活動,同學們積極發(fā)言。下面是當時的發(fā)言記錄:小明——和平之師,威武之師;小剛——探尋新路,尋找黃金;小強——友好往來,促進交流;小華——殖民先驅,海盜鼻祖。其中正確的是()
A.小強和小華B.小華和小明C.小明和小強D.小明和小剛
25.學習歷史的一個重要方法是理清歷史發(fā)展的線索,以下朝代按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隋——唐——五代十國——元——宋——明——清
B.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
C.隋——唐——宋——五代十國——元——明——清
D.隋——五代十國——唐——宋——元——明——清
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0分)
26.(12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通過這種考試,曾產生700多名狀元,近11萬名進士,數百萬名舉人。幾乎每一位知識分子都與之有著不解之緣,產生出一大批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節(jié)選自吳宗國《唐代科舉制度研究》
材料二:明政府規(guī)定……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考生只能根據指定的觀點答卷,不準發(fā)揮自己的見解。答卷的文體必須分成八個部分,稱為“八股文”。
材料三:明清思想家顧炎武曾說:“八股之害,等于焚書,而敗壞人才,有甚于咸陽之郊所坑者!
。1)材料一提到的考試制度指的是什么?(2分)這種制度開始于什么朝代?(2分)
。2)材料一體現(xiàn)了該制度怎樣的積極影響(2分)
。3)從材料二可以看出這種制度到明朝時在內容和形式上發(fā)生了什么變化?(4分)
。4)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八股取士有何危害?(2分)
27.(14分)材料一:君臣禮儀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發(fā)展的外在表現(xiàn)
材料四:清朝建立初期,由于議政王大臣會議的制約,使皇帝集權受到較大影響……后來,清朝統(tǒng)治者對中央中樞機構進行了改組。
。1)指出材料二反映的政治制度。(2分)并說明負責執(zhí)行的是哪個?(2分)
。2)為了管理遼闊的疆域,元朝政府在地方開創(chuàng)了何種政治制度?(2分)
(3)從材料二到材料三,體現(xiàn)我國中央集權制度有何變化?(2分)與此變化有關的皇帝是誰?(2分)
。4)材料四的“改組”反映的是哪一機構的設置?(2分)
。5)以上四則材料中,你發(fā)現(xiàn)了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演變的趨勢是什么嗎?(2分)
28.(12分)民族友好是歷史發(fā)展的主流。
材料一:唐太宗:“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材料二:“貞觀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持節(jié)送公主于吐蕃。”
材料三:宋真宗去世后,遼朝皇帝:“與朝廷和好年深,蕃漢互休養(yǎng)生息,人人安居,不樂戰(zhàn)爭。”
。1)材料一體現(xiàn)了唐太宗怎樣的民族政策?(2分)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史實?元朝時當時設置哪一機構管轄該民族地區(qū)?(4分)
。3)材料一反映的民族政策與材料二體現(xiàn)的史實有何內在聯(lián)系?(2分)
。4)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宋遼和好有何積極作用?(4分)
29.(12分)盛世,指中國歷社會發(fā)展中一些特定的階段,即國家從大亂走向大治,在較長時間內保持繁榮的時期。
材料一:唐太宗統(tǒng)治時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訓,重視發(fā)展農業(yè),減輕農民的賦役;注意“戒奢從簡”。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fā)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
材料二:唐玄宗統(tǒng)治前期,重用人才,提倡節(jié)儉,重視興修水利工程。開元年間,出現(xiàn)了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的局面,唐朝進入全盛時期。
——以上兩則材料摘編自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
(1)請寫出上述材料描述了唐時期出現(xiàn)的兩個盛世景象。(2分)
(2)上述盛世景象的共同表現(xiàn)有哪些?(4分)根據材料指出盛世景象出現(xiàn)的共同原因。(4分)
。3)唐盛世景象的出現(xiàn),為后世統(tǒng)治者提供了什么寶貴經驗?(2分)
篇三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581年他建立隋朝,589年他統(tǒng)一了全國。請問“他”是
A.隋文帝B.隋煬帝C.宋太祖D.唐太宗
2.589年,隋朝滅掉南朝的*后一個政權,重新統(tǒng)一全國。請問被滅的南朝*后一個政權是
A.北齊B.北周C.梁朝D.陳朝
3.隋朝時期,一位商人從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陽做生意,他不會經過
A.永濟渠B.通濟渠
C.邗溝D.江南河
4.下列關于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的表述*準確的是
A.統(tǒng)治者貪圖享樂B.殘暴的統(tǒng)治
C.大興土木工程D.國家財政困難
5.我國史學家錢穆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一書中講到:“漢宰相是采用領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則采用委員制!边@里的“委員制”是指
A.三公九卿制B.郡縣制C.三省六部制D.內閣制
6.下列哪一選項不屬于唐朝的中央政府機構
A.防衛(wèi)省B.中書省C.門下省D.尚書省
7.法律制度的出現(xiàn)和不斷完善發(fā)展,體現(xiàn)了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國現(xiàn)存*早的一部完備的法典是
A.《隋律》B.《唐律疏議》C.《秦律》D.《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8.1300多年前,唐朝公主離開都城長安,歷經千難萬險,來到雪域高原,與吐蕃王松贊干布和親,開創(chuàng)了唐蕃交好的新時代。嫁給松贊干布的唐朝公主是
A.金城公主B.文成公主C.王昭君D.金明公主
9.唐貞觀年間,為了求取佛經精義,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是
A.天竺B.韓國C.歐洲D.日本
10.“鑒真盲目航東海,一片精誠照太清。舍己為人傳道藝,唐風洋溢奈良城!辫b真東渡的目的地是
A.印度B.日本C.朝鮮D.歐洲
11.神話小說《西游記》講述了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的故事。其中“唐僧”的人物原型是
A.張騫B.鑒真C.班超D.玄奘
12.歸納和總結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小王通過學習知道鑒真和玄奘的共同之處是
、俣际撬纬刷诙荚趯ν饨煌杏兄卮筘暙I③都為完成使命歷盡艱辛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
13.電視劇《貞觀長歌》曾深受觀眾喜愛,你認為可能在劇中出現(xiàn)的畫面是
A.唐太宗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B.唐玄宗整頓吏治,進行改革
C.唐玄宗誦讀蘇軾的詞D.唐太宗鼓勵大臣直言皇帝的過錯
14.在海外的華僑、華人往往稱自己是“唐人”,他們聚居的地方被稱為“唐人街”。海外華人自稱為“唐人”的原因是
A.喜歡唐朝的服裝B.唐朝在世界歷享有較高的聲望
C.唐朝時中國才開始對外交往D.唐朝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術
15.雕版印刷術在唐朝已經發(fā)明。右圖是世界上現(xiàn)存*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它是
A.《丹經》B.《史記》
C.《詩經》D.《金剛經》
16.張老師在介紹宋朝市民生活的講座中多次提及當時的娛樂場所。他提及的娛樂場所應該是
A.茶館B.瓦舍C.戲院D.酒店
17.宋朝流傳“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表明當時全國*重要的糧倉在
A.太湖流域B.洞庭湖流域C.鄱陽湖流域D.洪湖流域
18.北宋前期,四川地區(qū)的商人購買貨物時可能用的貨幣是
A.交子B.會子C.開元通寶D.光緒通寶
19.南宋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在
A.黃河流域B.珠江流域C.黑龍江流域D.長江流域
20.下列關于隋唐時期的歷史基本特征的概括*準確的是
A.動蕩與變革B.*與融合C.繁榮與開放D.交往與沖突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30分)
21.歷史事件總是和歷史人物緊密聯(lián)系的。觀察下面圖片,回答問題。(共13分)
請回答:
。1)圖一中歷史人物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我國古代有名的暴君,請問他是誰?(2分)在他統(tǒng)治期間,開鑿了一項偉大的水利工程,這項工程是什么?(2分)
。2)圖二中唐太宗統(tǒng)治時期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經濟恢復發(fā)展,被后世譽為什么?(2分)請寫出促成這一局面出現(xiàn)的一個原因。(2分)
(3)圖三中歷史人物在他統(tǒng)治期間唐朝達到全盛,請問他是哪位皇帝?(2分)后世把這一全盛時期稱為什么?(2分)
。4)結合所學知識,請你說說歷史人物在歷史發(fā)展中的作用。(1分)
22.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共8分)
材料一“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
——元•高明《琵琶記》
材料二唐太宗在端門看見新科進士魚貫而出,高興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引申為牢籠、圈套)中矣!
——摘自北師版七年級下冊《歷史》
材料三學者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中說:“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是一大發(fā)明。這種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為公卿,可以參政的機會。于是有政治上社會對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獲得了非常大的彈性!
請回答:
。1)以上三則材料與我國古代的哪一選官制度有關?(2分)該制度創(chuàng)立于哪一朝代?(2分)
。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回答,該選官制度中常設的考試科目有哪些?(2分)當時人們普遍推重什么科的考試?(1分)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這一選官制度有何積極影響?(1分)
23.隋、唐、宋三個王朝是我國古代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歷史階段。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共9分)
材料一唐朝詩人皮日休詩:“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不較多!
材料二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飽腹而身斃。……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按用重法邪?——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
原文大意是:作為一個君王,一定要使百姓能夠生存。如果君王損害百姓的利益來達到享樂的目的,就好像是割自己身上的肉吃到肚子里,雖然肚子飽了,人卻已經死亡!覒斎サ羯莩,節(jié)省開支,減輕徭役,少收賦稅,選拔和任用廉潔的官吏,使老百姓吃穿都有富余,那么他們自然就不會去做盜賊了,怎么能用嚴厲的刑法呢?
材料三
——摘自楊遠《西漢至北宋中國經濟文化向南發(fā)展》
請回答:
。1)材料一中“此河”的中心在哪里?(2分)請你寫出“此河”開鑿后對經濟發(fā)展產生了什么積極的作用?(2分)
。2)根據材料二回答,材料二中的君主為了“存百姓”,他準備從哪些方面做起?(至少兩方面)(2分)
。3)根據材料三分析,從西漢到北宋南北方人口的變化,反映了我國的經濟重心出現(xiàn)了什么變化?(2分)
。4)綜合以上材料和所學知識,請你談談哪些因素會影響我國古代經濟的發(fā)展?(1分)